数学课堂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为重点。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推进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以上这些问题有待于改革。
  目前,不少学生认为数学十分难学,因为数学课堂内容比较单一,有些难度又较大,数学教育成了淘汰学生的筛子。学用分离的教学内容,繁琐的运算,技巧型的机械训练,挤占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是模仿、记忆和训练,缺少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这已经严重影响制约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在改革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大胆的动手动脑,让学生多多实践操作,多多探索、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要重视学生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探究,尊重学生个体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自己实践操作,并提供充分的交流机会,促进学生的个体性发展,但是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要鼓励学生多质疑,鼓励学生有新的发现。例如:在教学25×28时,同学们探究了五种解法:
  ⑴25×28=5×5×28=5×140=700
  ⑵25×28=(25×4)×(28÷4)=100×7=700
  ⑶25×28=25×4×7=100×7 =700
  ⑷25×28=25(20+8)=25×20+25×8=500+200=700
  ⑸25×28=25(30-2)=25×30-25×2=750-50=700
  其次,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对学生来说,获取数学知识需要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学习数学不是被动地吸取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并且要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现行的课堂中要创造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在此情景中生动有趣的、在实践中“发现式”的学习。
  再次,数学课堂教学应使全体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并为将来每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必要的模仿记忆。例如:小学二年级数学的乘法口诀必须要通过记忆,才能够进一步地学习后面的乘除的计算。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已有能力,促进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教师应该有效的、合理地组织学生活动,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以旧引新,创造新知识,使他们将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化为能动参考的过程,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创设适当的问题情绪,激起知识冲突,给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操作实践,尝试实践。充分展示思维过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如:概念教学要展现概念的过程;规则教学要揭示规则的形成过程;应用题教学要展现解题思路的获得过程。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教育要紧紧围绕“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参与、不断再创造”的路子进行改革。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言:“提出猜想、树立假想,比较验证、实践操作、合作交流”是数学课堂改革的一个趋势。
  (作者单位:636168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龙泉乡鸡坪学校)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呢?笔者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磁化是前提  所谓“磁化”,就是增加教学的吸引力。我认
期刊
古诗文,是一座蕴藏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千淘万漉,吹尽狂沙,它是古人遗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它硬度高,经得起推敲和品味,它密度大,包含了丰富而巨大的知识和文化内涵。它成色好,细节之间透着人世的沧桑,岁月的轮回,散发着历史的馨香,闪耀着生命的光彩。它是历史,记录了民族心理成熟的生命轨迹,它不仅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桥梁,更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经典。  一、尽心挖掘  面对这个宝藏,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深
期刊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内驱力和向心力。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谈谈本人的一点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只有遇到问题时才能主动地去学习,教师要为学生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板画,就是以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为前提而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它以其直观、形象、新颖、生动等特点,历来倍受广大语文教师的青睐,在今天国家全面实行教改的舞台上
期刊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
期刊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把握语法教学的方法值得研究。笔者通过调查及对自身经验的总结和反思,认为语法教学应结合小学生的特点,通过使语法教学简单化、情景化及兴趣化来优化语法教学。  【关键词】语法教学 小学生 优化 简单化 情景化 兴趣化  对于语法知识的地位与作用,英语教学界同仁已基本形成共识:中国学生学英语应该学语法。原因是,如果不了解英语的内部规则,那将影响中国学生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交
期刊
人们常说:作文难,难作文。但我同样觉得;阅读难,难阅读。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与作文教学并驾齐驱的“拦路虎”,对语文教学来说也是一大障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持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是我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点滴看法: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可养成阅读的习惯,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期刊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交际就是运用语言去完成有实际目的的任务。小学英语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使学生形成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从而很好掌握英语这门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与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动机,树立信心是让每位学生主动运用英语交际的必要前提  要学生“开口” ,必须让学生感到对开口讲英语有兴趣、有信
期刊
在语文课文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范文,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抓住训练点进行模仿和强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稳扎稳打,步步走实,适时进行“随文练笔”,是促进读写结合的重要手段。  在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训练,要突出“小”,做到“精”,体现“活”。所谓小,是指写作点的训练量要小,能在课上10分钟左右完成;训练的内容、话题小,让孩子能够很快地思维活动起来,觉得有话可说。所谓精,是指写作的点很多,教师要
期刊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