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该“一夫一妻”制吗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ba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供应链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弗曾说:“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企业的竞争离不开供应链的竞争,而供应链的竞争取决于组成其供应链DNA的各个基因片段的优劣。就好比预防癌症可以通过检测其DNA序列是否存在变异一样,企业在供应链管理能力上的每一个薄弱环节都很可能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乍听起来,这很容易让我们感到紧张。因为即便是最卓越的企业,也不可能没有弱点或问题,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一品两点能保证供应节约成本吗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一品一点”采购模式 UD酷腾与国产重卡大不同》,是关于东风跟沃尔沃合作的重型卡车的供应链。文章说道,与本土的重卡制造商相比,该型车的一大特点是“一品一点”,即每一个零部件只由一个供应商生产。本土重卡则更多地用“一品两点”,即同一个料号,由两个甚至多个供应商供货。其实一品两点不光是重卡行业,也是本土很多别的行业的供应商管理实践。
  一品两点,意味着得建两套模具、设两条生产线、维持两条供应链。行内有句话,说料号以算术级增加,成本以几何级数上升,注定了一品两点的规模效益不如一品一点,单位成本更高。这道理想必本土企业都明白。那为什么还要一品两点呢?一方面是供货风险考量:万一有一家供应商不行了,还有另一家在;另一方面是对供应商保持竞争压力,取得最好的价格。
  一品两点应对供应风险,其实就如多子多福来保证老有所养。以前卫生条件差,孩子的存活率低,只有多生几个,才能增加存活下来的概率。这有实实在在的原因,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思想落后。但是,多子多福历来是个伪命题。比如一家有三个儿子,父母老了,老大(或者媳妇)的逻辑是爸妈一直偏着小的,养老自然归老二、老三;老二两口子想,大哥是长子,自然应该承担更多责任,即使老大不养,“天下老的,疼的是小的”,那也该老三养;老三两口子自然也有理:老大老二不养,凭啥该我们养?结果就是上演一出《墙头记》,老两口没人要。倒是那些只生一个儿子的家庭,从小就教育儿子以后爸妈就靠他了,优生优育,反倒是老有所靠。
  对企业来说,一品两点也是如此,并没法确保供应。举个例子。2010年前后,供方市场对金融危机反应过度,库存降低太厉害,经济开始回升就有些产品大面积短缺,相信很多人还是记忆犹新。全面短缺,你到供应商A,没货;供应商B和C呢,你知道他们有货但不给你。为什么?因为采购额分散,你对谁来说都不是大客户。再说质量。供应商的很多质量问题,其实是由采购方不合理的设计、规范等造成。而这些管理粗放的公司,设计往往也是一塌糊涂,设计变更随意,甚至量产了还在变动。供应商越多,设计变更的影响就越大,设计的更多精力就用在处理设计变更上,用在新产品设计上的时间就更少,导致以后的设计变更更多,陷入恶性循环,设计带来的质量问题就越多。当然,对于那些完全由供应商造成的问题,一品两点确实有帮助。但是,那些问题成了大问题,往往是过程控制欠缺的结果,是采购方供应商管理能力低下的通病。一品两点是解决方案之一,但成本高昂,不是根本解决方案。
  至于维持竞争,取得最好的价格,一品两点可以说是把“供应链降本三台阶”中的谈判降价发挥到了极致,代价是牺牲了后两个台阶的降本,“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熟悉我的“供应链降本三台阶”的朋友都知道,谈判降价只能影响产品成本的10%左右,因为在竞争相对充分的市场,供应商的正常利润就几个到十几个点,谈判的极致也就是让供应商一分不赚。供应商的生产流程、交易流程决定了大致20%的产品成本(降本台阶二)。一品两点注定供应商的单位生产、交易成本更高,因为规模效益使然。70%的产品成本取决于设计,得通过供需双方的设计优化来实现(降本台阶三)。在一品两点、一品多点的放羊式管理下,供应商越多,供需双方合作的深度就越不够,设计优化就越困难。即便采购方愿意合作优化设计,供应商也不一定愿意分享好点子,因为他们知道今天一分享,明天就传到竞争对手那里了。
  在深层次,一品两点反映了采购方没能力、或者不愿意管理供应商,从而主要依赖市场机制。这不是本土企业所独有的现象。时光倒转二三十年,这种管理方式在北美颇为通行,一方面是由于北美企业过于注重短期利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缺乏系统的供应商管理。随着日本制造和供应链管理思想在北美兴起,一品两点、一品多点的情况开始改变,尤其是人们逐渐认识到,虽说市场是只无形的手,最终可以把一切都理顺,但是成本往往很高,整体效益也不好。政府越来越多地介入经济、企业越来越深入地介入供应链,可以说是北美这些年来的一大特点。相反,在历来以重视长远关系为特点的中国,企业却更加重视短期利益,一品多点大行其道,可谓短视到极点,如果市场经济的鼻祖亚当·斯密知道了,恐怕也得从棺材里跳出来。
  一品一点可行吗
  那么,一品一点是否可行?答案是Yes。先讲讲自己的经历。我在硅谷十余年,一直在半导体设备制造行业管理供应商、管理供应链。半导体行业的准绳是英特尔的“严格拷贝”:一旦生产流程固化下来,不经过严格的程序,就不能改变原材料、工序和工艺参数,这也意味着不得改变供应商:绝大多数的关键零部件都是单一供应源,即一品一点。那是不是意味着供应商也就有恃无恐、为所欲为呢?不是。他们如果在现有产品上不配合,就失去下一代产品的机会。采购方可能需要好几年才能淘汰一个供应商,供应商也得三年、五年才能打入一个新客户,如果不是更长的话。双方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合则双赢,分则双输,所以斗归斗,最终还得回到谈判桌上。这里的关键是要有系统的供应商管理机制,而且采购得有更强的领导力,以处理复杂的供应商关系,并驱动第二、第三台阶的降本。
  再说说日本企业。传统的日本财阀(Keiretsu)结构下,厂商、供应商紧密相连,利益相关,一品一点是常见的供应商合作关系。丰田、本田可以说是把一品一点的优势发挥到极点,系统降低了供应链的成本、提高了质量、加速了新产品导入,是日系厂商能够全面战胜美系车厂的一大因素。但是,日系企业的议价能力并没降低。十几年前读商学院的时候,我看到一份系统的研究,对比日本、美国供应商的盈利水平,发现日本供应商的利润率显著低于美国同行。这也好理解:一品一点的供应商关系下,供应商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少,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成本低,所以愿意承受较低的盈利;而在美国,一品两点或多点的供应商战略下,供应商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高,自然得由更高的利润来平衡。结果呢,日系车厂的供应链总成本更低,在与美系车厂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也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总的来说,一品两点是个管理问题,是供应商管理能力低下的表现。其实供应商关系就如婚姻关系,就长远而言,一对一的婚姻关系是最稳定、最经济的,两口子没有什么没法谈判解决的。人们理解不能通过引入竞争的方式来增加谈判能力,例如老公(或老婆)不听话,找个第三者引入竞争永远不是解决方案。人们自然也知道,不能因为独生子女没有竞争,就得放任自流。供应商关系同理。你得正视一品一点的合理性、坚信其可行,并通过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来实现这点。
其他文献
在当今商业社会中,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普通员工,迷信个人英雄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AchieveGlobal根据多年企业培训经验和广泛的全球调研,描绘出了杰出销售经理的真实画像:他们善于将责任下放,鼓励团队成员发扬自主性,不断跟踪和监控成员的个人绩效;他们具备远见卓识,放眼大局,同时极其注重细节;他们是上级管理层与下属优秀员工之间的沟通桥梁。换而言之,杰出的销售经理必需是个多面手,甚至在那些本身互相矛
期刊
不少企业希望打造价廉物美的品牌,愿望是善意和美好的,但是这不应该成为打造品牌的首要目的。因为如果你一开始就以价廉为目的,你的品牌很难建立起来。做品牌,一定是贵的。  从竞争环境与竞争手段来看,做品牌,就是为了摆脱低价格低利润的同质化竞争。  相同的质量,更低的价格,这几乎是所有经营者的天性和本能。所以,廉价产品总是太多,并且鱼目混杂,因此,做品牌,一开始就应该避开去蹚低价这池浑水。  低价竞争策略
期刊
得人才者得天下。对于企业的领导者来说,用人成事是第一要务,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说,更需要从招聘选拔及用人管理两个方面双管齐下,规避和化解选人不当的危机。  哪些人选需要慎用  选人不当,很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这些损失诸如:招聘人员的报酬和时间成本,因适合人才未能及时到岗而丧失发展良机带来的机会成本,再次招聘产生的额外成本,因选人不当而对业务正常运转、团队士气、员工创造性等带来的打击,错
期刊
如今的日本企业,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拿钱不干活的中老年员工,这也引发了许多年轻职员的不满,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对此,日本畅销书籍《观察人事部》的作者进行了解析。  批量录用大学毕业新生 日本独特的制度  Record Japan网站报道说,所谓批量录用大学毕业新生,就是指企业先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签约内定,然后在大学生毕业后的每年4月份进行集中录用的制度,这也是日本独有的一种制度。  而
期刊
现下大多数的企业仍然只知道拼命推销自己的产品,但是,无论如何强调自己的产品“采用了某种最新技术”、“是本行业的领先产品”之类,从个人消费者到企业团体用户仍然反应冷淡。非但如此,他们还对企业这种强势的推销避之唯恐不及。  越是在这种东西不好卖的年代,越应该激发销售人员的斗志。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销售人员学会“创造需求”。  事实上,即使在很多企业的销售部门,大家都普遍认为产品“好不好卖”完全是
期刊
马年春节对很多营销人来说过得真是不轻松,从新年红包到情人节,他们不是在追逐热点,就是在赶去下个热点的路上;热点应接不暇,他们也疲于奔命,但回过头来看,他们真的追到这些热点了吗?追到的同时,他们的营销真的给品牌带去价值了不?  在切入主题之前,先来聊几个我最近的小感悟:  1、最近我的一篇文章——《营销人如何不作恶》,刊登在某商业杂志上。文章从写完到刊登,因各种原因已历时数月,但杂志编辑仍然认为需要
期刊
免费思维是一种战略思维、创意思维。免费力量的本质就是创意的力量:一心生万物。《老子》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免费思维,可以是道(战略),可以转化为物(产品),可以巧能成势(战术),但不要有不劳而获的投机懒惰思想。免费思维能否助人成功,机巧灵感固然重要,也许真是“唯有德者可居之”。  观点1:免费方法是一个伪概念。  营销是否有免费成功的道路?我历来对此表示怀疑。天上有时掉馅饼、白送的东
期刊
谷歌、百度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人们搜索信息和使用信息的方式,亚马逊、当当、卓越、天猫、阿里巴巴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  这些互联网企业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其商业模式,而商业模式的成功关键在于核心人才利用网络资源和知识资本创造的竞争优势。如何激励企业的核心人才,防范核心人才流失,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的管理人员所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
期刊
时针已指向晚上八点,复旦管理学院教学大楼的九楼却仍然灯火通明,热闹非凡,我正带着几十位总裁班的同学在做同侪教练工作坊。今天的工作坊我采用了世界咖啡的形式,把所有同学分成七桌,每隔二十分钟换一次桌,一共转三轮。我给这个练习起了个浪漫的名字——“旋转咖啡”。  我给此次“旋转咖啡”设计的主题简单明了,请每位同学讲讲自己的故事:我的名字有何含义,体现着父母什么样的期许?我在哪里长大?在人生道路上我曾遇到
期刊
在互联网时代,市场已不再是企业将产品交付给消费者的场所,而是双方互动的价值创造之地。因此,中小企业关注的重点必须从内部流程的质量和效率转向与消费者互动的质量和效率上。由此,产品在设计之前就必须做好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并且要把差异化、竞争策略、市场细分、定位等观念融入到从产品设计、定价、广告、促销到终端销售的每一个环节上。因此,要避免无中生有的夸大,天花乱坠的炒作。  能够有效区隔你的竞争品牌,能够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