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球人与拾球人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s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片开阔的青草地,绿茸茸的,一直伸展开去。远处的树林后面,可以看见连绵的青山。太阳正从青山背后升起,把初夏温和的光洒向这个高尔夫球场。
  谢大为的车停在球场门前。门旁站着几个球童,排首的一个抢步过来,站在车尾后备厢前,等谢大为打开后备厢,便熟练地取出球包,提进门去。谢大为泊好车,从另一个入口进去,见球包已经被放在自己的场地上。球童站在旁边,问他是不是先打练习场。
  这球童十五六岁,头发漆黑,眼睛明亮。“你是新来的?”谢大为问。他平常是不和球童说话的。
  “来了两个多月。”球童垂手有礼地回答。
  谢大为一想,果然自己两个多月没打球了。事情太多,即便是今天,也是约了人谈生意。
  已经有几个人在练球,白色的球在空中划出一道道抛物线。谢大为的球也加入其中,映着蓝天,飞起又坠落。不到半小时,满地都是球,白花花一片。拾球车来了,把球撮起。谢大为的球打完了,球童又送来一筐。谢大为说他要休息一下,等约的人来,一起下场。来人已不年轻,要准备辆小车。
  “我给您开车。”球童机灵地说。这球童姓卫,人称小卫。他们一般都被称为小这小那,名字很少出现。
  谢大为靠在椅背上,看着眼前的青草地。地面略有起伏,似乎与远山相呼应。轻风吹过,带来阵阵草香。侍者送来饮料单,他随意点了一种,慢慢啜着,想着打球时要说的话。
  饮料喝完了,他起身走到门口。来了几辆车,不是他要等的人。也许是因为烦躁,也许是因为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他有些热了。又等了一阵,还是不见踪影。谢大为悻悻地想,架子真大。可这一环节不能谈妥,下面的环节怎么办?也许这时正在路上?
  手机响了,约的人说临时有要事,不能来了。显然,谢大为的约会还不够重要。谢大为愤愤地关了手机。
  小卫在一旁说,那边有几位先生正要下场,要不要和他们一起打?
  谢大为看着小卫,心想,这少年是个精明人,将来不知会在哪一行大有作为;又或许在这纷扰的社会中,早早就被甩出去,都很难说。
  “好的,这是个好主意。”谢大为说着,向那几位球友走去。小卫跟着低声问:“车不用了吧?”谢大为很高兴。在小卫眼里,他还身强力壮,不需要车。球友们欢迎他,其中一位女士说,常在报上看到他的名字和照片。
  他轻易地打进了第一个洞,但再往下就落后了,越打越心不在焉,总想着本来要在球场上谈的题目。这题不做,晚上在饭局上谈什么?他把球一次次打飞,他的伙伴诧异地瞪了他几眼。小卫奔跑捡球,满脸是汗。
  “呀!”谢大为叫了一声,在一个缓坡上趔趄了一下,他不留神崴了脚。照理说,球场上青草如茵,怎会崴脚。可是他的脚竟伤了。小卫跑过来扶住他,满脸关切。小车很快过来了,他被扶上车,几个人簇拥着他向屋中去。谢大为的足踝处火辣辣地痛,但心中有几分安慰。晚上的饭局可以取消了,题目可以一个个向后延了。他本可以有几十个借口取消那饭局,但现在的局面是最好的借口,尤其是对他自己。
  小卫陪他坐在酒吧里,问他要不要用酒擦。谢大为问:“有没有二锅头?”酒童说:“只有两百八十元的。”谢大为不在意地说:“就用这个。”侍者取来,小心地斟出一杯。小卫帮他脱去鞋袜,见脚面已经红肿了。小卫把酒倒在手心,在他脚面轻轻揉搓。
  “真对不起!”球场经理小跑着赶过来,赔笑道,“已经叫人去检查场地了。先生的卡呢?今天的费用就不收了。”他说话时搓着两手——這动作是新学的,他觉得很洋气。
  谢大为只看着那酒瓶。经理机敏地说,这瓶酒当然也不收费。谢大为慢慢地说:“不要紧的,是我自己不小心。”经理对小卫说:“轻一点。”又对谢大为说:“能踩闸吗?多休息一会吧?”
  谢大为离开时,给了小卫三张纸。小卫扶他上车,又把球包和酒瓶都放好,目送车子离去。
  小卫很满意这一天的收入,他要寄两百元给母亲,并给妹妹买一本汉语字典。
  (若 子摘自人民文学出版社《你是谁?》一书,李小光图)
其他文献
一部好电影需要由你来完成,在你的脑海中,有时在很久之后才真正完成。你观看它时可能会睡着,但几星期后你会醒来,满怀热情,肆意想象,并对自己说:“我要再看一遍。”我不介意有人在看我的电影时睡过去,只要他们后来想象过它。  “我簡直放不下!”你会听见人们这样讲述读一本书时的体验。为什么那是件好事?伟大的艺术鼓舞人,因此需要某种介入。它太过激动人心,以至无法一次体验完。有些电影迫使我把它关掉,再去厨房倒杯
期刊
像牛油果这样的网红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夏娃诱惑亚当吃了苹果而可识别善惡始,人类就对某些食物,特别是一些水果和蔬菜抱有特别的信任。  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给建筑工人发放的福利中就包括大蒜,他们相信大蒜可以大幅增强体力。罗马的一些名人则狂吃卷心菜,认为其有神奇疗效。罗马学者普林尼相信食用河马的脚和嘴、鼻部都能壮阳(啊,人类永恒的兴趣点)。  也有一些食物曾经被怀疑是危险分子。它们中的很多都
期刊
即使不写作,我也离不了阅读。这当然是因为,只有现实是不能使人满足的,永远不能,无论一个人在现实中的位置怎么改变。  想起读唐太宗诗时的感觉。太宗年轻时南北征战,父亲建立新王朝,他又陷入兄弟间的争权,他登基后,注重在历史上的声名,一心要做好皇帝。为此,在很多方面,他不得不克制自己,甚至受臣下左右。这样一个人,只活了五十多岁,日理万机,却爱书法爱到痴迷,写诗也十分投入。唐朝皇帝里,他是留下诗作最多的,
期刊
崇尚写实的西方经典绘画特别注重对人物的描绘,人物画和肖像画因此成为绘画中的独立分支。一些世界名画里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以至观者在赏画时,不仅能够欣赏画家的精湛画技,还能对画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状况产生感性的了解。换一种角度看肖像画  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我们欣赏绘画时何尝不是如此。以达·芬奇的名画
期刊
诗人模仿鸟语  脖子伸长  喉结突出  仿佛旋律之翼上一根笨拙的手指  他开口吟唱  深信这样可以催促日升  让歌声变得温暖  让高音变得纯净  诗人模仿石头的睡眠  脑袋缩进肩膀  仿佛一尊雕像  呼吸少而痛苦  入睡后他相信唯有自己  能洞悉生之奧秘  无须神学家的援手  就能将永恒掬入急切的口中  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倘若没有诗人  不停奔忙于  飞鸟和顽石之间?  (库 肯摘自《外国文艺》
期刊
在你买一匹马之前,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考虑——  你打算把它安置在哪里?你打算买哪种马鞍和装备?你打算多久骑一次?你打算給它喂什么料?  买马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其他方面的因素往往会使其变得很难达成。  我们所做的很多决定,一开始看起来都是不错的,但其实之后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比如,职业的决定,开支的决定,假期的决定,开展新业务的决定。  总而言之,在仔细考虑所有后果之前,不要太急于做决定。
期刊
近日整理友人来往信函,看到一封萧乾写给翻译家许钧的信。信中说:“我看译书与做人之间是不能分的。我还是相信‘满招损,谦受益’这句古训。拍着胸脯称自家译本为‘定本’不可取,尚未动手译即预言自己的译本将是‘定本’尤不可取。译书做学问,贵踏踏实实。很赞成您为文匡正一下时下的译风。”  这封信是1995年9月26日写的。我回忆起,当年萧乾、文洁若合译的《尤利西斯》全译本率先出版,金隄的全译本随后出版。对上述
期刊
海明威  莱斯利·M.M.布鲁姆在讲青年海明威旅居巴黎时的故事《整个巴黎属于我》的尾声中,描述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波莱特·阿施利夫人——也是和海明威一起去西班牙看斗牛的观光团成员杜芙·特怀斯顿夫人——时,引用诗人宾纳对得了肺结核在疗养院里度过了生命最后时光的杜芙的刻画。  在海明威笔下,《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波莱特·阿施利夫人是“不羁魅力的典范,永不老去”;生活中的杜芙,亦如莱斯利所勾画的那样
期刊
阿勒泰连绵起伏的群山背阴面有成片浩荡的森林,那里安静、绝美,携着秘密。木耳一排排半透明地立在伏倒的树木上,它们是森林里最神秘、最敏感的耳朵,总会比你先听到什么,更多地知道些什么,却不为你所了解。  那时候,知道这山里有木耳的,还只是很少的几个人,他们把木耳采回家也只是自己尝尝鲜而已。  我妈却想靠它发财。我妈一心想找到野生的木耳。她爬山峰、下深谷,出去得一天比一天早,回来得一天比一天晚。每天回来,
期刊
宇治65岁,身高1.8米,海军出身。他头戴鸭舌帽,身着黑色雨衣、雨裤,脚穿长靴,背着帆布包。冬季,田里积雪,他席地而坐,分开双腿,两腿之间,有一只不满一岁的小朱鹮,老人正在用手喂它吃活泥鳅。有时,泥鳅从喙里滑落,在地上乱蹦,朱鹮瞬间瞪大眼睛,赶紧把它捉回来,慌乱的样子惹人怜爱。  不清楚这只朱鹮的雌雄,宇治管它叫“朱鹮子”。1  1967年7月29日,一只迷路的朱鹮出现在真野町的田里。这就是后来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