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1984年?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b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Z: 在您的企业史作品《激荡三十年》中,您把1984年称为“中国公司元年”,很多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企业家都是在这一年创业,那么,在中国的改革进程中,1984年是怎样的一年?为什么会是这一年?
  W: 如果说1978年是中国改革的破局之年,那么1984年就是改革在全国达成共识的一年。19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的城市改革开始启动。当时农村改革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而成功的背后就是制度性的创新,搞承包制。到了1983年、1984年的时候,中共开始决定要把农村改革的经验移植到城市里来,“包字进城”。城市改革涉及到很多部分,其中国企改革部分其实早就有了,先是放权让利,但是失败了,而承包制的进城则让城市里的改革热情高涨了起来。联想、万科、海尔,都是在城市里面出现的。
  另外,价格双轨制也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是1982年由物资部开始提出来的,这是市场化机制在整个价格体制里面的突围。吴敬琏他们把1980年代的改革就称为“价格改革”,物价是这个期间的改革的“牛鼻子”。因为有了双轨制,价格可以调节了,包括终端商品的价格和原材料的价格。中国的权贵资本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开始批条子,寻租。因为寻租的变压作用,把各种资源倒到体制外来了。国有企业获得的物资越来越紧缺。
  承包制和双轨制,就是这批创业者出现的一个大背景,万科早年的创业就是价格双轨制带来的,比如倒卖玉米。柳传志刚开始创业做联想的时候也是倒卖东西。
  Z: 当时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怎么样?
  W: 这就涉及到当时进行城市改革的一个客观原因,到了1984年的时候,国有企业特别是地方国有企业状况已经非常非常差了,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之前是政府一直有投资,但是后来政府没有投资能力了。1972年邓小平复出以后搞过一次大规模的引进项目,都跟民生有关,比如化纤、农药、纺织之类的生产线,把钱花完了,到1975年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时候,政府就已经没有钱投了。另一方面,放权让利的改革也整体失败,国有企业的积极性没有被激发出来,相对的倒是农村改革蓬勃发展。改革就这样倒逼到这个关口了。
  Z: 当时乡镇企业已经大量出现,吴仁宝、禹作敏等人,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柳传志这些人跟之前的吴仁宝他们的创业选择有什么不同?
  1978年创业的是农民,是农村里的“能人”,到了1984年创业的就都是城市里面的边缘人士,这些人当年都是在机构里面受排挤的,郁郁不得志,张瑞敏原来是二轻局的一个科长,科里面关系搞不好,被下放到亏损企业;柳传志是因为国家军委的科研经费全部取消,他所在的研究所要裁员。当年农村创业的人后来大部分都倒掉了,今天看来,那些农村能人在人格方面、商业意识上面有很大的弊端,他们可能既是村长,又是董事长,依赖于很多行政手段,也都有很强的土皇帝意识。
  这两批人当时所创办的企业都不是私营企业,乡镇企业是集体企业,柳传志、王石他们创办的企业也都是国有性质,当时私营企业还不让注册。到了1993年以后最主要的特点是公务员和大学生下海,这时候的创业也开始以私营企业为主,体制问题就解决了。柳传志他们是被迫下海,但是1993年以后的创业者就是主动下海了,他们的层次也相对较高。
  Z: 当时张瑞敏有意识砸冰箱、李经纬有意识去做品牌,有种横空出世的感觉,为什么他们当时就能够有这种意识?
  W: 我认为砸冰箱是中国企业界质量意识的启蒙,原来在短缺经济时代是没有质量意识的,一直到很晚的时候,中国的商店还有次品柜台,比如运动鞋,一边三个扣一边两个扣的,都能够卖掉。当不合格的产品不能出厂门这件事确定以后,那就是有质量意识了。张瑞敏是很超前的,他们的企业能活到现在并且发展到规模这么大跟这个也有关系,他们这些人比他们同时代的人要领先。健力宝当时的的品牌意识也非常超前,中国真正有品牌意识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以后,中国由短缺经济过渡到过剩经济,商品多了,大家就要投广告做品牌,之前就不用,什么都能卖。
  Z: 从现代企业经营本身来看,他们做的企业符不符合现代企业的标准?
  W: 这也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早期肯定是不符合的,大部分都淘汰了,他们都没有受过系统的商业教育,他们身上的人文主义精神也是后来慢慢培养起来的。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几个惊险的一跃,比如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走向国际化,万科现在成了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公司,它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就很健全了。当然也包括股权的释放过程,摸着石头过河,很惊险,能过来都很了不起,学习能力都很强,他们的同辈人基本上都被淘汰完了。
  Z: 当时跨国公司的进来对他们也有很大的刺激作用。
  W: 早期这些企业是学习日本的管理经验,比如海尔,虽然生产线是德国进口的,但是管理是学习松下的精细化管理。当时一方面是因为日本的商品当年在中国很畅销,整个1980年代是日本商品统治中国;另外当时是日本最强大的时候,也是中日关系最好的时候,日本有很多生产线、合资企业到中国来。学习美国是开始搞股份制企业以后,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学习上市公司模式,学习运作品牌。而且后来日本经济衰退,美国崛起,比尔·盖茨这帮美国企业家开始成为创业偶像。
  Z: 政府在企业家崛起的过程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W: 我觉得政府的角色分两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在企业家的崛起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一个地方经济发不发达跟当地的官员有很大的关系,中国企业的崛起是政府和市场的双轨驱动,很多地方政府起到了培育企业家、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中央政府则是要看它在某个时间是不是扮演了推动市场化的角色,整个1980年代是处于政府探索建立了市场化的过程中。
  Z: 您觉得在这批人创办企业的过程中,存在后面社会层面议论较多的“原罪”吗?
  W: 有,但是也要看怎么理解原罪。从法律上讲,就是看生意是合法的、非法的还是灰色的。比如万科和联想早期都参与了倒汇,当时联想在惠州有一个装配车间,从香港倒零配件,在惠州做组装,拿国家的外汇去进原材料,然后再倒出去,基本上算是灰色进口的操作方式。当时它们也都被查过,这是生意本身的原罪问题。另外一个层面,就是要看股权的问题怎么解决,怎么把公司变成非国有。   Z: 这种情况下,怎么理解您经常引用的一个温州官员的那句话,“没有违规就没有改革”?
  W: 放在现在看,无论是王石倒卖玉米和科教仪器,还是联想倒卖彩电,都是中国的货币管制催生的。货币的管制催生了一个天然的灰色市场,利润很高。当然当年参与倒汇的企业大部分都死掉了,王石他们后来就转去做正经生意了。
  Z: 在这一代创业者身上,企业家精神和后来的公共性特征是怎么产生的?
  W: 我觉得对他们这一代人来讲,企业家精神是一个逐渐觉悟的过程,这在王石和柳传志身上体现得最明显,现在他们身上的公共性特征也越来越明显。早期他们的首要的事情还是要活下来,要赚钱,即便是灰色也觉得法不责众,抱有侥幸心理,这很正常。赚了钱以后,他们就觉得要做一些对行业有益的事情,就慢慢从一个倒买倒卖的商人转变成一个专业的企业家或者职业经理人,比如专门去做房地产、做电脑、做家电。他们成为企业家绝对不是一个自觉的过程,而是一个被动的、渐进的过程,当然每个人对自我的期许也不太一样,柳传志王石他们的公共特征跟他们的阅读、人生趣味有很大关系。
  他们身上逐渐体现出企业家精神是在创业10年以后,到了1990年代中后期,早期的积累基本上已经完成,当时中国也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成型的商品经济或者说市场经济的氛围,通过打价格战,他们也确立了中国的商品在中国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地位。这时候他们也开始成为一个阶层,要对国家进步进行发言。
  Z: 他们身上的公共性特征在后来的马云、马化腾他们身上好像又不见了,这两代人似乎有着完全不同的气质。
  W: 我最近也在想这个问题,就是这些年来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家比如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他们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干预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到整个舆论,他们这代人跟柳传志、王石他们这代人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相对来讲,老的这一拨人的家国意识更强,承袭了中国的士大夫传统和儒家的传统,后来的互联网企业家们相对来讲更可疑、更不可依靠、更软弱。
  Z: 但是从商业本身的角度来讲,互联网企业家们更纯粹。W: 是的,他们更纯粹。王石、柳传志他们的知识分子情结更重,马云、马化腾他们更像美国式的企业家,技术层面上很强,但是中国毕竟是一个转型社会,企业家作为一个独立阶层,他们在公共领域的态度是需要有人来表达的,要么就是有知识分子能为他们代言,他们的权益才能被保护,但是这种公共性在互联网企业家身上是看不到的。他们发展太顺了,没有经历过大震荡,没有经历过企业和政权的博弈。况且,就像列宁所说,企业家天生是软弱的,他们要保护既得的资产,很容易被政府威权威慑住。比较起来的话,还是老一辈更可爱。
  从欧美路线来说,企业家的这种公共性是反常的,但是我始终认为中国和欧美不是同样的一种国家体,中国长期以来政权拥有太多的权力,必须要有一些社会精英阶层形成一种特别强烈的抵抗。知识分子太软弱,对商业也不熟悉,导致必须有一批企业家站出来。你看柳传志,他之前的“在商言商”的言论明显是被误读了,在刚刚举办的博鳌论坛上,柳传志说,如果国家要搞混合所有制,民企需要有发言权吗?这就是代表他所在的阶层讲话。
  Z: 但是实际上企业家阶层也没有一个正常的管道去表达自己的诉求?
  W: 这也跟产业结构有关系,企业家阶层要发言,在非革命的情况下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企业家在金融领域拥有发言权以后,这就要看未来民营金融业的崛起。如果金融业持续被民营企业渗透,到一定份额以后,比如国家很多政策需要向民营金融发国债,很多国家政策的实施需要跟金融业勾兑,他们就会有反抗的本钱。
  现在的这批互联网企业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获得的收益和对生产资料的干预确实大很多,他们自己都难以想象,突然间被赋予那么多权益,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Z: 1984年的这批人创业的过程也是中国从一穷二白到现在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过程,你觉得这批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有多大?
  W: 这30年来,我觉得整个企业家阶层从无到有的出现是最大的事件。因为中国现在的规模以上的企业是1000万家,对应就有1000多万人成为企业家,他们拥有几十万亿的资产。我觉得国家的进步最最关键的是人的进步,人的解放,和新的人群的出现,因为有了这帮人,才有了房子、汽车、消费品之类的商业上的变化和文化上的转型。商业的进步就是人的进步,这批人在毛泽东时期是被彻底妖魔化的,现在成为了国家英雄、励志偶像,出本书能成为畅销书,能够在公共场合表达的自己的观点,这是最大的进步。
  Z: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个现代文明社会的话,商业可以起到主导作用的吗?
  W: 商业是一个物质基础,没有商业的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人文素质都没有意义,从这个方面看,中国过去的30年是很乐观的,培养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人群,造成了中国几千个城市经济体的繁荣,造就了像八零后这样一代有现代文明意识的人,产业经济的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也都是很先进的,各种各样的消费活动非常丰富,全世界也就只有美国日本之类的可以比较。如果撇开政治改革来讲,中国的经济改革是非常成功的。当然30年的发展也有负面性,对环境的破坏就是我们付出的最大的代价。很多道德问题可能说到底还是法治问题,但是环境问题很多就不可逆了。
  Z: 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这个阶层被解读出了很多政治含义。比如,它跟民主化是不是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W: 中产阶级庞大的话,就会成为一个橄榄形社会,这种社会更稳定,产生暴力革命的概率会降低。但是中国迟早还是会有一场大的博弈和全民选择,这场博弈可能我们有生之年就能够看到,那个时候也许就可以知道到底这个国家是往哪个方向走,也就可以看到中产阶级的能不能发挥作用。
  中产阶级会有潜在的民主的基因,会要求自由迁徙和自由选择的权利、契约的精神、处置自己财富的权利、对公共政策的表达权等等。但是我不认为这些因素会必然把这个社会向民主化推进,民主还是要靠争取,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有些原来我们认为会让我们进步的因素现在看来都不可靠,比如认为引入高科技就自然而然会带来市场竞争的自由化,现在看来不可能;比如当初认为加入WTO会让中国融入全球化,全球化再把中国推到现代化,现在看来也不可能。现在指望互联网、指望中产阶级的增加天然会带来现代化,也不可能。
  之后还是要看金融和土地改革。未来的所有的权利一定是在争夺中确立的,肯定是在某些危机状况下来确定规则,最大的可能就是财政危机。历史上看国家稳不稳定就看三个问题,财政、货币和土地,未来还是看这些问题。
其他文献
这一天终于来了。  来自美国互动广告局(Interactive Advertising Bureau,以下简称IAB)的最新消息:2013年美国数字广告支出达到428亿美元,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传统电视广告。  这一创纪录的数字中有71亿美元是移动广告的贡献,较2012年翻了一倍。而全球的移动广告支出在2013年则达到了近180亿美元,连续3年以双倍以上的速度增长。  这来得比营销者预想的快得多。2
期刊
大三学生林慧蓉第一次落地美国,在芝加哥下了汽车,她看到一家麦当劳餐厅。这里后来成为她职业生涯的起点。  那是1991年,即将升任台湾一家麦当劳餐厅总经理的林慧蓉,到美国参加任职前必经的AOC课程培训。彼时,这家洋快餐连锁品牌在台湾不超过30家店,进入中国内地不到一年,大多数人还没听说过它。  林慧蓉和她的伙伴们在一个下雪的冬夜抵达美国,麦当劳总部派出了一辆大巴车和一个翻译把她们接走了。到达目的地后
期刊
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赵展圣的工作进度遇到了问题。  一直跟他保持联系的麦肯锡咨询公司突然没了动静。按照往常的情形,麦肯锡负责项目对接的人员表现得比赵展圣还着急,一天一封邮件催促他提供各类项目材料。现在项目即将步入关键的第二阶段,赵展圣已经有一周没有收到来自麦肯锡的邮件了。  这真是一个怪现象,在双方合作的历史上很少碰到。  这家在行业里排名靠前的民营公司,跟麦肯锡的合作已经长达10年,成功合作的政
期刊
从4月18日到9月28日,美国波普艺术之父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将会被放置在意大利罗马基金会博物馆的奇波拉宫中。  展览陈列了包括壮观的《最后的晚餐》、《玛丽莲·梦露》在内的150件出自安迪·沃霍尔之手的绘画、摄影和雕塑作品,其中部分展品来自于罗马基金会的收藏。  沃霍尔作品的内容常常与美国社会的消费主义、商业主义和名人崇拜紧密相连。他曾给艺术家下过一个定义—能把某样东西做得很好的任何人都可以叫“艺术
期刊
每个周六的下午,王润民都在望京六佰本商业中心南区二楼度过,下午两点至四点是7岁的儿子在能动英语的语言培训,四点半至六点则转移到对面的聂卫平围棋教室。除了孩子在学校报的乐器、篮球兴趣课,王润民觉得偏“静”又侧重思维训练的中国传统围棋是个不错的选择。  他最初了解下来,市面上的围棋培训主要以中国棋院、或各种围棋道场这类以专业段位、竞技比赛的培训为主,并不适合让孩子当做爱好去学习。唯一进入视野的是一家强
期刊
一位没有半点航天经验的工程师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启动一个看起来有希望成功的登月项目?以色列工程师亚里夫·巴什(Yariv Bash)花了一个月。  “那是2010年11月,我去朋友家里参加工作坊,大家随便谈自己想做的事。我说自己想发射东西到太空,他们说为什么不参加Google Lunar X Przie?”已经是以色列非盈利组织SpaceIL创始人巴什对《第一财经周刊》回忆说,他已经在本月初筹得360
期刊
因为租房,李丹玉觉得自己在北京过得特别悲催。  现在北京一家传播公司做文案的她,2011年4月大学即将毕业时打算在北京昌平区租房。但当第一次被中介带去看房时,她惊呆了—厨房油渍斑斑,房间阴暗,装修也十分老旧。但因为忙着找工作和毕业实习,而且中介告诉她这个1200元的房间十分抢手,她还是跟中介签了半年合同。冬天的时候,她所住的房子不由市政系统供暖,房东自己安装了暖气,但是一到半夜暖气就会停止供应,找
期刊
一名身材中等的工人推着一辆装有汽车车门的小推车,步履轻松地走进生产车间—若不是高度机械化的流水线那么抢眼,你一定会认为这是某家山寨工厂的小作坊。其实,这里是宝马新i3系列总装车间。  在传统的总装车间,运送车门这种繁重工作是由机械手臂、而不是工人来完成的。宝马这么做是因为i3的重量仅为1195千克,是目前全世界最轻的电动车。  这么“轻”的电动车,被宝马寄予了厚望。  2014年3月20日,宝马集
期刊
为3500万印度尼西亚人提供生活用水的西大鲁河曾被誉为是印度尼西亚的天堂,但如今它却成为了全球最肮脏的一条河流,各类垃圾充斥着河面。  近30年来,大量工业废水和垃圾被排入河中。当地渔民赫尔曼在英国Channel 4的新闻节目《未曾被报道的世界》中说,他再也捕不到鱼了,死鱼都飘浮在水面上,他肯定每个人都知道继续往河里倾倒垃圾的后果,但是没有人会去改变。  世界绿色和平组织2013年曾发表一篇报告指
期刊
河北希望北京能给它点好东西,北京给是给了—我们听说得最多的:一个动批,一个制药厂。  在北京,很少有人不知道动批。它是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的简称,1980年代就存在,主要顾客是学生和低收入者,衣服便宜,款式又多,货源主要来自纺织品大省广东。围绕动批形成了一个产业链条,一万多个摊位可能养活了几十万人。  假如你看北上广,差不多都有这样的一个地方存在,这不是偶然—大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外来人口的贡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