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录成痴 健心养生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zhu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架上整整齐齐排列着一行行的小本子。里面记载的几万条的治病信息和人生格言,都是它们的主人钟筠贞老人多年来慢慢搜集整理的。钟筠贞老人一生从事图书发行工作。曾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先进工作者。退休后发挥余热,她把自己的家也变成了小型资料馆。老人说,这些小本子都是她的“宝贝”,是她防病治病的科学依据,也是她老有所乐的精神食粮。她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着新的知识,同时她的糖尿病也得到了良好控制。她说,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一进钟筠贞老人的家,慈祥的她就像母亲一样,立刻开始给记者煮汤圆。细心的她一直记挂着记者是在火车上过的元宵节,热情地让记者多吃再多吃。
  
  难舍的“宝贝”
  
  钟阿姨的家有三间屋子,她的“宝贝”就放在最里面一间。推开门,一眼就看见两个占了整面墙的书架,上面被写满或贴满各种知识的小本子挤得满满的,这就是钟阿姨心血的结晶,是她的“宝贝”。小本子上分门别类地抄录着警世良言,剪贴着治病信息。每一本上不仅贴着类别,还有号码,一行行排列下来,怎么也有上千本。这个小型资料馆就像个知识的海洋,每天遨游其中的钟阿姨介绍说:“卧室的书桌上还有掌握整理这边书架的精装本,便于我搜集和查找资料。”
  走进卧室,钟阿姨滔滔不绝地介绍着这些精装本。随手拿起一本,她就会马上进入角色,自顾自地朗读起来。钟阿姨说:“我搜集这些知识已经快10年了,我的目标就是在我过世前搜集整理完10万条。所以,我现在特别忙,根本没时间因病怨天尤人,也不想自己的年龄,我就想多积累一些知识,使家人、朋友和自己的身体更健康。对于老人来说,健康最重要。所以在搜集过程中,我既有动力,又有乐趣。另外,我搜集整理了各种疾病的常识,并不断总结自己的病情,给自己敲警钟。这样我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知道如何与疾病斗争。”
  如今74岁高龄的钟阿姨,血糖控制得非常好。知识让她学会科学地面对糖尿病,每日锻炼身体、频繁监测、科学饮食,并坚持定期复查。但说起是什么让她对抄录整理格言警句和疾病信息如此着迷时,却见她神色凄楚。
  
  致命的打击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退休后的钟阿姨和老伴喜欢上了绘画。相濡以沫几十年的老夫妻,配合默契。他们最爱画鱼,钟阿姨勾好轮廓画好鱼鳞,老伴接着画水草,两位老人以画为乐,如鱼得水。
  可惜天妒有情人。1994年大年初二,老两口去儿子家吃饭。饭后散步回家时一切正常,可天亮时老伴感觉不舒服,马上请医生来抢救。暂时的危机解除后,医生说晚上会有危险,要注意吃药,但没有叮嘱还要注意什么。当天晚上,老伴吃了药,还吃了点面条,两人有说有笑地看电视。但谁能想到,这竟是他们最后的欢聚时光。第二天在去医院的路上,他突然撒手人寰,从此与她阴阳相隔。
  “那天他发病时,我哭着喊他,他醒来还对我说:‘我不会死的,我还要陪你十几年呢。我舍不得现在的生活啊!’可他怎么就撇下我走了呢?”晴天霹雳般的突然打击,使钟阿姨很长时间无法接受事实,难以走出阴影。
  独自一个人后,她继续画鱼,但总是泪透画纸,无法自拔。后来为了让自己放得下,就改画仕女,但画了一年多,还是不行。钟阿姨说:“他走了我很痛心,但当时我还是没有完全领会知识的重要性。直到我自己也差点面对死神,才知道知识是多么可贵。”
  
  及时的惊醒
  
  钟阿姨说自己患糖尿病大约20多年了,她早就被确诊了,但因为缺乏必要的知识,所以初期没有认真对待,更没有坚持必要的治疗。后来,由于老伴儿去世对她的打击太大,一度生无可恋,她更不把治疗放在心上。吃药是想起来就吃,想不起来就算了,直到有一天……
  1995年的一天,钟阿姨没怎么吃东西,就去医院看病。医生看心电图后说情况不好,让马上住院输氧,但她没有带够押金,就想回去拿了再来。但刚走到常去的菜市场,她突然就感觉没有空气了,一点气都吸不进来。钟阿姨又慌又怕,随手拉住一个人,根本已经无法说话的她指了指心脏,又指了指包包,然后就人事不省了。所幸被她拉住的正好是一位邻居,他马上跑到路边叫出租车,把钟阿姨送进医院,输上氧气,推入心脏病房进行抢救。但当时她的情况非常糟糕,连氧气都输不进去,两个儿子轮流用筷子抬着面罩,输一下然后换一口气。就这样坚持到半夜时,她感觉自己“腾云驾雾”要走了。医生也说:“放弃吧,她心力衰竭已经8个小时了,没救了。”
  幸运的是,当天正赶上给她看过病的内分泌科唐医生值班,她听说后赶过来看她,在床边叫着她的名字大声说:“你要坚强啊,我来救你了,你要坚持住!”测过血糖,唐医生确定她有低血糖,拔掉了她身上所有的针,全部重新用药,她才活了过来,拥有了第二次生命。这时,她才知道糖尿病的可怕,明白了无知的代价,并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忘我的痴迷
  
  “这就是血的教训啊!如果我懂知识,首先,我不会在老伴刚犯过心脏病的第二天,就急于让他走去医院,可能他就不会没了。另外,如果我了解糖尿病,了解低血糖的可怕,我就不会有这次可怕经历。没有氧气的感觉让我如坠冰窖,太寒冷了。所以我要学习,要用知识武装自己、保卫自己。”
  平日里,钟阿姨从不出去打牌、串门、聊闲话,也从不和别人攀比。她最大的乐趣就是看到好的句子,马上抄录整理下来。知识是需要积累的,她每天都很忙,充实而快乐。除了订阅很多书报外,她还爱逛旧书摊,跟摊主们都很熟悉,她买书基本都是5毛钱一本。买回来后,她用高压锅蒸书进行消毒,然后拿到太阳下暴晒,再进行归类、整理,最后摘抄、剪贴。在生活上一直节约的钟阿姨,最舍得花钱的就是买本子。“买本子我舍得,因为这钱花得值,省下的是大笔治疗费、住院费。这样既减轻国家负担,又减轻子女负担。”
  在书桌旁的门上,钟阿姨挑最显眼的地方,贴上了斗大的字——“糖尿病病人的第一个医生是自己”,以鼓励自己。门背后还有4张贴在一起的照片。钟阿姨说,这是她用来鼓舞自己和糖尿病做斗争的照片。第一张是她在1952年刚参加工作时,青春年少的风采;第二张是患糖尿病后体型超胖的留影;第三张是通过科学饮食和运动,体型得以恢复的照片;第四张上是她70岁生日时健康开朗的笑容。照片记载着历史,讲述着阿姨一步步走过来的历程。透过照片可以看出,在拥有知识后,钟阿姨健康快乐了很多,是知识丰富了她的晚年,照亮了她的健康之路。
其他文献
一位糖尿病患者这样形容自己确诊时的状况:“今年我31岁,3年前的6月份,因为多次口干,我到门诊检测了一下血糖,结果超过了14.0mm01/L。当时我很痛苦,也很无奈,虽然没想过死,但是总觉得世界对我太不公平了。我也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非让我承受这份痛苦呢!我还有很多没做的事情,我还要奋斗,还要去争取更好的生活,可是什么都晚了。”  这位朋友当时的心情,和大多数刚刚患病的病友们一样,感到悲
期刊
X  如今,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很常见的疾病,虽然糖尿病本身并没有特殊的临床表现,但会在人们不注意时诱发各种急性或慢性的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或者致残,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严格控制血糖,积极调整治疗方案。因此,血糖的自我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血糖监测的作用    血糖的自我监测是近十年来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方法,为糖尿病患者和保健人员提供了动态数据。对患者血糖动态变化情况的
期刊
一走进病房,就看见马起宇老爷爷正安静地坐在床上。两年前已经失去了一条腿的他,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今年87岁高龄的马爷爷,思维非常清晰,能清楚地回忆起刚患糖尿病时的那段时光。那已经是25年前的事了,当时他六十出头,身体很好,还没有退休……在回忆中,他的眼神逐渐黯淡,隐含悔意的话语令人忍不住心酸。    不痛不痒,没关系    1982年,马爷爷在体检时被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当时全社会对糖尿病都不
期刊
张连记主任:  您好,我是《糖尿病之友》的忠实读者,在杂志上读到过您很多文章,受益匪浅。最近在2007年第9期上,看到一篇您的文章《初始基础胰岛素治疗的理想选择》,从中我很受启发,就自己的情况向您请教一下。  我今年也是50多岁,患糖尿病刚2年,一直在用二甲双胍治疗。由于我还没有退休,经常有些应酬,致使我血糖控制也极不稳定,空腹血糖有时会超过10.0mmol/L,这些都和您文章中介绍的孔先生相似。
期刊
解读    女性在更年期前,因为有女性荷尔蒙的作用,使得血管比较不容易硬化、阻塞。更年期以后,身体内的雌激素大幅减少,心脏血管缺乏缓;中适应力,所以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就会急剧增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女性在50岁以前冠心病的发病率要少于男性,但绝经期以后则显著增加。绝经期女性患冠心病的危险以每年2%的速度增加,而冠心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比绝经前上升了4倍。    症状不明显一定要重视    糖尿病患者本
期刊
“我今年72岁,身高170厘米。体重83千克。1987年时,我去医院体检,总胆固醇严重超标,医生说:“你的血脂太高了,必须重视。否则,易患高血压,糖尿病,同时要减肥。老话说:‘裤带长,寿命短’啊!”但我当时没有不适的感觉,身体又棒,所以并没有因医生的劝告而收敛,依旧过着酒饭照样吃、香烟照样抽的生活。”    无知——有病不住院    1992年,我化验空腹血糖为10.0mmol/L,总胆固醇和甘油
期刊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上升,越来越多的人患上2型糖尿病。而治疗新诊断的糖尿病时,普遍面临着一项艰难的选择——是使用胰岛素还是使用口服药?有经验的专科医生,会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出适合这位患者的药。有的患者适用口服降糖药治疗,有的则需要注射胰岛素。不少患者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长期口服降糖药安全吗?会不会损伤我的肝功能或肾功能?为什么我要打胰岛素?究竟
期刊
为使更多病友不再上当受骗,避免既耽误治疗时间又导致病情不可逆转的恶果,我建议大家都来当“打假”斗士。  我在1997年患心肌梗死前,曾吃过4个月的某降糖纯中药胶囊。再次去购药时,卖药的医生说:“刚收到治疗合并症的系列药和有关资料,我还没来得及看,你拿回去看看,自己选一下,看哪种药适合治你的病。”我回家一看,该药的成分里还有优降糖,这怎么是纯中药制剂呢?我就去找她说:“要么你现在就停止电台讲座,因为
期刊
前不久,香港著名女演员沈殿霞不幸病逝。消息一经披露,立刻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此前就有很多关于她病情加重的传言,然而得知她真的猝然而逝,还是令人倍感惋惜。在成为世人关注的明星人物的同时,娱乐圈的艺人往往容易迷失自己。满额,是什么夺去了“肥姐”的生命呢?    2008年2月19日,深受观众喜爱的香港著名演员、主持人沈殿霞因病去世,享年62岁。众所周知,“肥姐”生前一直深受糖尿病、癌症等多种疾病的折
期刊
我是一名有10年病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今年66岁。目前我的病情控制得比较理想,无并发症,也没有其他疾病,可以说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这种情况已持续了近两年。回顾10年“抗糖”路,我也曾走过弯路、上过当、受过骗。在学习《糖尿病之友》之后,我得到许多宝贵的启示。  《糖尿病之友》是糖尿病患者的正规教材。我是因为无知才得了糖尿病,但绝不能死于无知。基于这种想法,我渴求“良药”,渴求健康。但现在有许多针对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