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寺有新发现 心意拳可上溯源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载寺位于河南省博爱县城南约8公里处,在孝敬镇唐村的北邻,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原名为无极寺,北魏时更名为千载寺。千载寺是由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三所寺庙所组成的寺庙群落,千载寺尊佛,三圣门崇儒,太极宫尚道。经过了千年的积淀,千载寺孕育了三教合一文化,三教文化在此地交流共荣,三教信徒在此和平共处、修真养性。唐初年,李道子三教融易,创艺无极养生功,由唐至明,千载寺僧道历代修持无极功。千载寺的武功传统数百年来承传不绝,一直到清朝、民国时期这里还是尚武的所在,并且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所传武术各具特色,自成体系。无极功后来演化为十三势,在明末清初之际又在太极宫发展成太极拳。据唐村村民回忆,从千载寺传出来的武术有十三势、太极拳、千载八势、通背拳、心意拳等。乖乖,不是“天下武术出少林”吗,现在竟然成了“天下武术源千载”了!是也?非也?
  2007年1月我到博爱考察,从魏美智先生那里得到了一部《武经玄机》,细读之下,赫然发现心意拳的影子在焉!无证不信,孤证不立,在此将这本《武经玄机》解析一下。
  《武经玄机》现仅存残谱,原名为《武经玄机密录》,分为地字部拳论拳法、人字部拳论拳法两部分。
  在《武经玄机》谱中出现有心意拳动作术语,如熊出洞、猛虎离窝、虎包头、雷声等。“熊出洞”是心意拳的起势,还未见其它拳种采用此势,心意拳常说“熊出洞,虎离窝”,也已经出现于《武经玄机》之中了。在心意拳中讲身法六艺: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武经玄机》中“虎包头”、“雷声”正是心意拳六艺中的二艺,其中“包”疑与“抱”相通或字误。
  心意拳中主体部分是“十大真形”,十大真形即模仿龙、虎、鸡、蛇、熊、鹰、马、猴、鹞、燕十种动物的动作来练功,仿生是心意拳的一大特色。《武经玄机》中出现的动作名称有熊出洞、猛虎离窝、虎包头、鸡打架虎扑羊、白蛇吐信、金龙探爪、蛇形、野猫上树、野鹞出林、燕子衔泥、双燕衔泥、分把火猴象等。
  另外还有同于心意拳的动作名称,如单把、双夹把(心意拳称双把)、出手、截手、撧手、盘肘、冲天炮、丹凤朝阳、拨云见日、怀中抱月、猿猴献果、一步一捶、迎门铁扇、霸王观阵、拨草寻蛇、一门四把、五步七捶、海底捞针(心意拳中有海底捞月)、扎耳听风(心意拳中有勒马停风)、双扑、小鬼扯钻等。从以上名称可以看出,心意拳在《武经玄机》中已经初具雏形,类似于现今的心意拳的内容已经基本形成了。称“把”为心意拳的一大特色,无独有偶,在《武经玄机》出现了大量以“把”命名的拳势,如单把、双夹把、开把、点把等,并且其中计式用的也是诸如“头一把”、“第二把”、“第五把”、“末一把”等称呼,与心意拳计式方式相同。其中,带“手”的拳势也很多:出手、截手、撧手、顶手、吃手、钩蘑手等,而心意拳中十二大势的前四势为起手、截手、出手、领手,还有单把诸如贯把、摆把、抖手、搂手、丢手、按抛把、抖抛把、撅拯把等等,莫不与《武经玄机》中名式暗合。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其中还有拳势名“仙人把洞”、“仙人出洞”,这是否和传说的心意拳古称“守洞尘技”有关系呢?《武经玄机》中所载的功夫到底就是后来的心意拳吗?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抑或是有什么渊源?这些疑问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也许心意拳的前身或是源头由此被发掘出来,那么,这又将是武术史上一次巨大的发现。
  在《武经玄机》中,还包括了很多的腿法,诸如迷腿、截腿、令缝腿、绞龙腿、倒跟腿、提肘带腿等,可见在当时腿法还是很丰富的,但在当今的心意拳中却基本不大讲腿法,只剩下了卷地风、刮地风两种低腿了,这也许是心意拳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进化选择吧。
  下面节录几段拳论赏析一下,并求证于方家。
  对面一截莺手高,莫肘出标郎肘掏,滚肘反背将肘上,捶与足合把山摇,名曰滚膛手,响声有六。
  其中出现了“手与足合”。
  左点把郎肘击太山,右点把郎肘填海乾,双把交架悬日月,左推右切打何难,名曰虎包头,造把响声有四。
  其中出现了“虎抱头”。
  腰顺定五方,五门五关厢,左来右去吉,右来左不祥,名日鸡打架虎扑羊。要两手见身,波浪为主。
  其中出现了“五方”、“五门”、“五关”、“鸡打架虎扑羊”等语。心意拳中所谓“五行好比五道关”,在此初见影子。在《水氏家传武术谱》中有《横拳论》曰:“起手横拳实难招,展开四平前后稍,望眉斩加反背,如虎搜山,鸡打架虎扑羊,剪子股,十字擒拿。”
  《心力步眼》:跨龙扶凤上九天,功满道成在眼前,学艺若知其中味,玄机密录得宗传。学道要努力前进,要两手双摸目,要两都(肘)顾胸前,要浪波双摇动,要台盘在膝前,要坐骑猛加力,要后腿不上前,凡动要立足倒回,左闪右豁足势,上步要一门四把,俱用手与嘴合,肘与心合,上到至者还要搬龙跨凤回来,下步俱用立足、坚膝。膝肘巧合摩擦而回,其步眼功难尽述,若弗下此功夫其道决不成矣。
  其中出现了心意拳的三摩之法,三摩即手要摸、腰要磨、足要摩。“两手双摸目,两肘顾胸前”即要求两手不离腮,两手不离肋,后文更有“手与嘴合,肘与心合”之诀,更是对“出洞入洞紧随身”的绝佳解释,这便是手肘上肢的“摸”。“要浪波双摇动”即要求摇身晃膀,在《武经玄机·台盘步眼》中有“波浪在肩”,摇身晃膀就是中节腰的“磨”,“熊膀”、“龙身”悉在其中矣。“台盘在肾”,这里又说“要台盘在膝前,要坐骑猛加力”,如此正是《内功经》所云“逼胯以坚膝”,正是心意拳六艺之首“鸡腿”,是对裹胯的要求。“后腿不上前”即是侧身对敌,后脚蹬地,行步如槐虫。“立足倒回”讲的是行步如犁地,足尖先着地,猝然而止,发出刹车力,后文更有“下步俱用立足、坚膝”详释此义。“膝肘巧合摩擦而回”即是手脚相摩,正所谓“摸镜摩胫”也。三摩是心意拳的核心,三摩做到就是上中下三节的“合”,合住了方能发出整体力。对于三摩的重要,此篇道:“若弗下此功夫其道决不成矣。”尤为奇妙的是“步眼”一词,早年只听到老师傅口讲,不想却源出这里面,这一切难道是巧合吗?
  《三节相照》:上节手与嘴照,中节肘与心照.下节捶与足照。或曰:何谓三照?答日:上节不照必吃打,中节不照必有空,下节不照必吃跌,俱要一出一入,一动一静,开门守户之法,此谓三合之要也。
  其中出现了三节、三合(照)的概念。其所谓“上节不照必吃打,中节不照必有空,下节不照必吃跌”和心意拳中所说的“上节不明多出七十二把神拿,中节不明浑身是空,下节不明多犯七十二般盘跌”又是何其相似乃尔。
  《台盘步眼》:台盘在肾,步眼在足,发劲在肘,波浪在肩,上步要扛脯,下步要立足。或曰:何谓台盘?何为步眼?答曰:台盘者双足一尺远近,手曰心一尺远近,此谓台盘。上步眼者左膝扣右膝弯,右膝扣左膝弯,手与嘴合,要一门四把,下步捶(眼)者肘与心合,波浪摇双动,要立足单回,此谓步眼之法。台盘步眼相合,波浪摇动,武经曰:但求玄机妙,必下一尺功,若与三节对,方可出奇能。此谓武功之要法也。
  其中讲到弯套弯的鸡步之法,“上步眼者左膝扣右膝弯,右膝扣左膝弯”,即是心意拳弯套弯鸡形步。“一门四把”即心意拳里讲的“一扭四门清”,说的是运动中的变化,拳打四门,要知变化。“上步要扛脯,下步要立足”,即上步时以头领身,落脚时足尖先落地,行步如犁地。文中还强调了三节之法,“若与三节对,方可出奇能”,三节要贯串,上中下贯为一气,方身合劲整,“此谓武功之要法也”。
  在唐村考察时又听唐村支书李俊启讲道,唐村李氏几院所练的武术还有不同,北院练的是十三势拳,西院练的是心意拳。心意拳?!难道心意拳不是自明末姬龙峰才出现的么?难道在唐村早就有了心意拳么?回头查纂修于清康熙五十五年的唐村《李氏家谱》,西院八世“李自奇”条目为:“配陈氏,行五,生三子,长李允,次李牟,三李参,庠生,拳师,文武双修,崇祯年山西、陕西传拳。”在九世“李牟”条目下有:“字沐,庠生,文武双修,崇祯七年(1634年)随父自奇陕西、山西传拳,诱入闯贼营为将焉,崇祯十七年(1644年)遭闯贼杀害,妻佛缘。”李牟在随其父传拳时加入了闯王李自成的队伍,成为李自成麾下的一名将领,后来又曾介绍其堂兄弟李仲、李岩等加入了起义军,在崇祯十七年,李岩、李牟受人谗言被李自成所杀。家谱中,没有记载李牟生卒年,已知其兄李允“生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卒于康熙十三年”,其弟李参“生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卒于康熙二十六年”,由此大约可以推算出李牟的年龄。从李牟的年龄来看,和心意拳的姬龙峰(1602—1682)年龄相当,那么姬龙峰是否跟随李牟之父李自奇学过心意拳呢??好大的一个悬疑,问谁能够解开?
其他文献
一、双龙出海综述    双龙出海是本门泳春拳散手动作之一,由摊手、大膀手组成。传统的双龙出海训练只有“双推手”和“双龙出海左右留送”对拆,熟练后再进行“双龙出海之自由跟手对拆法”。“双龙出海里手双操手”则是赵赴继老师加入的,是一种远距离人近战术,目的是适应现代自由搏击。双龙出海双推手如太极拳推手,主练身法、反应与力量,增强控制与击放能力。  双龙出海自由跟手对拆法,主练实战技法,其他泳春门中也有类
期刊
编者按:周口素有“拳窠”之称,宗师辈出,数不胜数。买西山家学渊源,学艺于其祖父买金魁老前辈,复得于化龙等多位老先生指点,精周口河南、河西两岸拳法精髓,为周口心意拳代表人物之一,本文所介绍之掩手单把,即为买金魁前辈教内秘传。    顾名思义,掩手就是在防守或进攻中,一只手掩护、一只手进攻。掩手单把若是进攻:一只手首先吸引彼方注意,使彼方按照我的吸引来攻防,而我另一只手,则出其不备,迅速进攻彼方。若是
期刊
赵道新说:武术的技击性是个骗局  武林向来假象满天飞,赵道新生性容忍不了假象。他是这么一种人:把一生给了武术,武术是他的情人,是他活着的理由。像武术在泥坑里越滚越脏这样的事,他看不出来便罢,发现了就不会坐视不理,他肯定要站出来大喊大叫,把武术身上的脏泥洗下去。  还武术一个清白,就要说实话,把一些蒙蔽人心日久的假象揭穿给大家看。譬如他如下的几段文字——  “中国现存的传统功法基本上是低效的。表现为
期刊
内容提要:……最出名的是解放前,一个出名的快枪手和他赌一石谷子,看他能不能在一丈之外空手夺下手枪,双方签订了生死文书。在对决时,公证人一声“开始”,对手还没有能扬起枪口,就已经被他一个镖步扑到身边,劈倒在地。    我从小就非常向往武术,在近四十年的学武生涯中,正式和非正式的师傅有十多个,但印象最深的,仍然是第一位老师程国香。  我和程老师也许是真的有缘分,在不同的地区,相隔几十公里,素不相识,却
期刊
提供/红袖添香  看到电视上转播的中国少林功夫表演,小禁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深感遗憾:错过了这么好的机会,这已是去年的事了。最近从报纸上得知将在苏黎圆举行中国少林功大表演的消息后,就毫不犹豫地打电活定票,而且是一等票,一向崇尚中国功大的先生说:“要看就要在最好的位置。”  演山的那天终于到了。提前一个小时便来到议会人厦,原以为我们太早,到了方知我们并不是最早的-在检票口,两位衣冠楚楚的中年男士引领我们
期刊
奉功相传源出易筋经,为十二式,后历经演变删增,定为十八式。于清嘉庆、道光年间,传人河北深县,后在民间世代相传。今分软硬两功,前段软功防疚治病,益寿延年;后段硬功专致力于发挥人体潜力,护身自卫,用于技击现把陔功的前段软功法介绍如下。    基本要求:    1.身体端正,松静自然:  调身:肌肉放松,意念吏要放松动作要柔和而不疏散,着力而不僵协调,平稳,绵绵缠连。  动作:端、推、开、合、辑、插、挑
期刊
赵堡李氏(李作智)太极拳的“两仪九功”,是太极内炼的核心功法,而其中的无极两仪功为之入门功。有了混沌初起的入门功,才能继续其它内炼功法。它不仅是太极拳内炼的基础,也是内丹修炼的筑基法。下面我们来介绍无极两仪功。  预备姿势:两脚开立,稍比肩宽,脚尖微内扣,屈膝,开裆。不要挺裆,挺裆下气受阻。下腰溜臀,肛门提起,腹微收,腰脊舒正,含胸拔背。头正颈直,下颏微收,舌抵上腭。嘴微闭,牙齿轻叩,用鼻子呼吸,
期刊
家师常春先生经常向我推荐一位隐者,因为这位高人只用了几片蒲公英的叶子就治愈了常春先生亲兄弟的肝癌。2004年春天,我去拜访这位隐者,请教治疗癌症的方法,他淡淡地说:“我只是为他调了调阴阳,人患病的原因主要就是阴阳失调。”  何为阴阳?“擒住是阳,打一掌是阴,托开又是阳,三手实含有阴阳变化之机。”胡兰成先生解道。  胡兰成先生在《禅是一枝花》中句《碧岩录》中临济宗的一段公案:“定上座,问临济禅师:‘
期刊
传统武术是一种文化。有人把文化的外延扩展到无限大,什么都是文化,提出了所谓“大文化”的理念,这是对文化本体的一种反动。其实传统武术只有文化与非文化两种。首先我们要让武术的非文化现象在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什么是武术的非文化现象?现在有一种人把自己练的那点玩艺当成了原子弹,瞪着眼睛胡吹:挨上死!撞上飞!明知道法律不允许民间比武,偏钻司法的空子,登广告:欢迎武林人士前来比武,死伤勿论。这种看似英雄豪迈的欺
期刊
判别一门拳术是内家拳还是外家拳,我认为不在攻守与刚柔,而在于该拳术的创立理论指导的内涵、宗旨和目的。内家拳以培本为秘旨,外家拳以修技为要务。人之本,精、气、神也;人之技筋,骨皮也。故内家拳以藏精、蓄气、炼丹田、培本为秘旨,外家拳以伸筋、硬骨、揉皮为外务之修造。心意六合拳即属于内家拳。  练拳前,若不能对它的全貌有一个简单了解,学练起来往往很难把握要领,不得门径而入,正如心意六合拳拳谱中所说的“学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