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pang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小学课程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小学语文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模拟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广大教育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大多采用的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课堂气氛的调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交流,不利于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新课程的要求也不符合。将情境教学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使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被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在教育行业中也不例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对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音频、视频、图片等进行整理,制作出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语文知识用直观形象的图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黄果树瀑布》一課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和黄果树瀑布的视频、图片和音频,制作出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来,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到黄果树瀑布气势磅礴的景象,让学生对黄果树瀑布充满向往和憧憬,并引发学生保护自然、热爱自然之情,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
  课文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深刻地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反映的生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明白作者的真实意图,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方式,从而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由此可见,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创设生活化情境,能够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之情。
  例如在教学《春联》一课时,教师在讲述课文内容前,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过年的经历和感受,然后再将各式各样的春联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副春联的相同点,因为和自己的生活相贴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仅营造了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同时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通过角色扮演,创设表演情境
  使学生更加直观、真实地体会到情境中各种角色的感受,是情境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其对情境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编排节目,让学生分别扮演课文内容中的不同角色,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站在课文中主人公的立场来感受心理和情绪上的变化。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氛围更加生动活泼。
  例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后,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节目编排,分别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模拟出课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将课文内容表演出来。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加强,对表演较为喜爱,而且好胜心较强,为了让自己的表演更加完美,他们一定会仔细阅读课文内容,更加深入理解课文意思,揣摩人物的心理、说话的语气及神态。由此可见,通过角色扮演,创设表演情境,可以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表演情境中主动对课文进行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
  四、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领悟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用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入积极思考的状态。因此,在教学前,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出与之相关的问题,为学生创设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激发。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敢于将自己对课文中的疑问提出来,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一起思考,对问题进行解决,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和快乐。通过教师故意设置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变色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向学生提“变色龙是怎样觅食的呢”“变色龙长什么样呢”等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课文,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又如在教学《揠苗助长》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提问:“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不通过浇水和施肥来促进农作物生长,而是用揠苗的方式呢?”教师的问题一提出,学生就会结合自己的认知进行独立思考,或者是和同学进行讨论,得出答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得到活跃,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总而言之,将情境教学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使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极大提高。教师应该了解和掌握情境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对各种情境创设方法进行合理运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永梅. 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20).
  [2]张家祥.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6(13).
其他文献
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幸读到潘新和教授的《语文:表现与存在》,便被它深深吸引。这部上下两卷一百多万字的煌煌巨著,确实是一部振聋发聩、高屋建瓴的大作。潘教授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语文教育,深入研究、梳理了中国传统的语文教育理念以及实践,吸纳了其他学科的新成果,融会贯通,自成一家。  一、使学生成为自己言说的主宰  语文教育从近代开始就具有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建国后,在叶圣陶为代表的老一辈语文教育家的大力倡导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工作的发展,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应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完善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简要分析,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有效的促进
目的 探讨干扰素联合微卡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按诊断标准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扰素联合微卡治疗组(40例)和干扰素对照组(4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HBeAg及HBV-DN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肝功能复常率、HBeAg及HBV-DNA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微卡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协同作用,促进HBeAg及HBV-DNA的阴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