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互视角下城市公共环境景观研究初探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人群意识感的不断增强,人与空间环境产生的交互行为种类随之增多。而交互性设计强调人与空间环境的互动交流,摒弃传统空间所表现的单方面主动,利用交互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双向能动,继而提高人群幸福指数,完成人对空间的充分认知。本文旨在以国内外优秀案例分析作为研究手段,通过分析多个有机公共空间的不同群体,参照交互行为中感官认知的角度,对信息进行整合研究与思考,期望为未来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公共空间;交互设计;以人为本;感官认知
  1 研究背景
  城市是人群进行活动的场所,而场所则需要具备其特有的使用功能性或感官艺术性才能成功吸引人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能被使用的场所是不成功的。历史文明不断发展,随着工业社会到信息社會的巨大转变,人群对场所的意识感不断增强,过去仅仅停留在功能满足到如今上升到精神满足,也是场所与使用者之间的巨大变化。
  一般来说,传统的景观设计使游客在城市公共环境中往往只能进行视觉欣赏和静观,这种反应只是一种单向形式的景观映射到游客身上。而人与空间的互动中,人们的身体行为或感官体验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调动。近年来的景观设施多考虑到交互性,更引入了高新技术如VR技术或AR技术等,通过创新设计形式,丰富了人们的真实感受。它们将灯光、图像和声音效果集成到景观元素中,构思独特的空间,可向游客传达一种象征性的语言。这种景观工程不仅满足了基本的功能需求,而且在互动过程中给予人们情感印记。
  2 研究方法及意义
  交互视角基于交互设计理念,它泛指人与自然环境中信息交流过程中产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人与城市环境,在人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人是交互的主体,城市环境是交互的对象,两者缺一不可,又相辅相成。
  对场所的深入思考与分析可以促进场地景观设计的合理性,避免场所中存在不合理现象,从而提升人群对场所的亲切感与幸福指数。研究旨在从人的主体角度出发,从人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几大感官入手,对案例场所进行分析,得出人与城市公共空间关系的结论。
  3 国内外优秀案例分析
  3.1 成都麓湖生态园儿童广场
  提到交互设计,可以认为儿童是场所中最灵活的一个存在。由于儿童这样一类人群对事物充满各种好奇心,对场所具备探索性,所以儿童乐园无非是城市公共空间中最具人气的场所。张唐工作室在成都麓湖所建造的儿童公园,就具备了各种有趣的交互性景观设施,它不单纯地属于儿童娱乐器械,而是基于传统景观小品的一次探索性设计。
  场所中的行为交互体现在以下两个地方。第一处是位于场所中的交互性旱喷广场,其中设置了一些踩踏式互动自行车联动旁边广场上的旱喷设施,人群只要开始使用自行车,旱喷广场就开始运作。第二处是场所中的“雪坡”,利用原有地形高差改造,合理的坡度避免危险性的同时保证了些许刺激感。
  3.2 乌克兰街头十字口交通AR红幕墙
  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交通空间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论是车辆行驶的过程中还是人群穿行街道过程中,传统的红绿灯在人的视觉感官上起到作用。
  乌克兰十字路街头,AR红幕墙替代交通红灯进行运作,其运作方式是在需要禁止人群通行时显示在街道口,并在幕墙上显示倒计时。这一设计直接放大了人群中的视觉感官体验,给予步行与驾驶人群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进而更有效地降低人群乱闯红灯的频率。
  3.3 “转盘”枯山水
  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国际花园节上,talmon biran建筑工作室创作的作品“转盘”枯山水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在一片巨大的“枯山水”灰色砂砾中,放置了三个大转盘,其外形底部的横杆布置了许多小尖头,当转盘被人群转动时,沙地上会划出一个个同心圆。该装置由手工驱动,整个花园的布局随着几个转盘的转动而不断改变着。
  传统的日本禅宗花园枯山水场地是不允许游人进入的,且此类景观的管理也颇为烦琐。但在这个空间中引入交互装置,相比从前只能在外面观看的景观,人群的参与会带来更亲切的景观体验。
  3.4 美国9.11国家纪念广场
  位于曼哈顿下城区人口最为密集的城市街区和世界商贸中心区内的美国911国家纪念广场属于纪念性公共空间。场所中的方形坑洞瀑布水景池利用黑色的池壁,巨大的高差给人以壮观的视觉感,池沿金属材质护墙上镂空镌刻着1993年和2001年这两次灾难性事件中的罹难者名字。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目前多数镂空名字边缘都出现了掉漆,这是人群长期触摸后的结果,从交互视角来看,这也是人们表达哀思的侧面反映。所有罹难者名字的展示给予人们精神寄托,于无形之中空间环境与人群产生了共鸣。
  4 结语
  当城市空间中的设计营造仅仅停留在最初的基本形式表现上时,人们不再满足当下原有的城市空间环境景观,城市空间可能会缺乏利用性,进而带来城市交通、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而从人的行为与感官角度入手,交互体验为场所注入生命力,是场所能够“活起来”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 郭立丽.浅谈交互设计在景观设计领域的引用[J].科技视界,2014(12):279+272.
  [2] 刘芝若,刘雯霞,程晴晴,何疏悦.基于合院式空间结构的社区景观交互性研究[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7,24(05):40-45.
  [3] 詹颖.交互性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初探[D].华东理工大学,2017.
其他文献
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国际能源署的相关数据,评估了《京都议定书》缔约国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进展情况。研究发现,受金融危机等经济活动的影响,2008 年~2011 年期间各
摘 要:本文总结了沉浸式体验在AR广告媒体中应用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阐明了沉浸式理论,增强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广告的概念,以及和传统数字广告相比、AR广告的优缺点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增强现实;广告;沉浸式体验  1 沉浸理论的发展溯源  沉浸属于积极心理学范畴,该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Csikszentmihalyi提出的,他认为“沉浸是个体完全投入到某项活动或某件事情中的主观体验”。他
由于灰度水印具有很好的可视性,引起了越来越多水印研究者的重视.然而灰度水印的数据量太大,如何有效的减少灰度水印嵌入的数据量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矩阵奇
摘 要:豆瓣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电影评论网络社区,其豆瓣TOP250的电影被很多电影从业人员和观众视为楷模与标杆。这些基于观众评分体系诞生的TOP250的影片中是否蕴含着一定的规律和特征呢?运用数据挖掘的方式能从豆瓣电影评分的诸多要素中找到什么规律?本文将以豆瓣TOP250的电影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等手段,对影响豆瓣电影评分的各个要素进行剥离,观察其影响力同时试图从这250部电影中找到特征与
20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适应论观念正式形成。这种观念强调,高等教育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而稍后不久出现的引导论观念则认为,这种适应论提法对高等教育发展
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与实施使得城市公共安全和城市管理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对国外城市灾害易损性研究的总结发现:国外城市灾害研究开始较早,认知层次和程度较高;在研究内容和领域上关注发展中国家,强调专题研究,重视区域合作;在研究方法和技术上,积极发挥公众参与,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应急管理机制,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数据方法。在灾害易损性方面,着重对概念内涵和模型范式的研究,在跨领域分析和方法技术方
摘 要:設计色彩作为设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后具有较高的色彩审美与色彩应用的水平。对于色彩教学,现今大多只停留在多种颜料转换、手绘为主的教学模式下,存在设计专业学生手绘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本文将“拼贴艺术”融入色彩教学的课堂中,试图通过学生对物质颜色的感知、自然方法的分割等拼贴画创作手段的练习,提高他们对色彩的认识度、兴趣度以及应用能力。  关键词:设计色彩;拼贴;教学  设计色彩本
摘 要:篆刻临摹与创作,对于推进美术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篆刻临摹是一种新颖的尝试,促进创作教学改革,不拘泥于某种传统的式样。于是改进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把培养学生兴趣作为关键,在篆刻临摹中伴随悠久历史和人文风情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引导学生创作教学改革参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篆刻临摹;改革;结合;新颖  1 篆刻临摹,创作教学
基于铁路客运交通流数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外部连通、内部连通两方面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铁路客运联系及其空间格局的演变。结果表明:(1)2009年~2015年间,长江中游城市群
微信公众平台是信息技术时代的新产物,近年来发展迅猛,广泛应用于商业、教育、社会等多个领域。通过分析微信公众学习平台的特点、影响因素、引入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探讨其在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