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陷阱”的回避策略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理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569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命题者总是试图设置一定数量带有陷阱的试题,所谓的“陷阱”就是知识结构中的含糊点、易错点、盲点。这类试题不同于常规题,具有一定的干扰性,较大的迷惑性,较好的隐蔽性等。
  一、条件型陷阱
  命题者针对同学们审题粗心、不细致的弱点,在试题中把化学反应规律隐藏起来,或给出多余的条件等方式设置陷阱,使我们不能正确而全面的捕捉条件信息。
  例1 有甲、乙、丙3瓶新制的氯水,其浓度均为0.1 mol·L-1现有甲瓶中加入少量NaHCO3晶体(a mol),向乙瓶中加入少量NaHSO3晶体(a mol),丙瓶中不加入其它物质。片刻后,甲、乙、丙3瓶溶液中HClO分子的浓度(mol·L-1)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甲=乙>丙 D. 乙>甲>丙
  陷阱 隐蔽条件“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 很多同学由于没有注意到 NaHSO3与HClO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落入陷阱,错选C。这就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没做到融会贯通,知识迁移不畅,从而产生思维受阻现象。
  答案 B
  例2 15 g铁和氧化铁混合物,向其中加入稀硫酸150 mL,能放出1.68 L H2(标准状况),同时铁和氧化铁均无剩余,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未见颜色变化,为了中和过量的H2SO4,且使Fe2+完全转化为Fe(OH)2,共消耗200 mL 3 mol·L-1的NaOH溶液,则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1.5 mol·L-1 B. 2 mol·L-1
  C. 2.5 mol·L-1 D. 3 mol·L-1
  陷阱 多余条件“铁和氧化铁混合物15 g以及放出1.68 L H2(标准状况)”
  解析 由于部分同学受“铁和氧化铁混合物15g以及放出1.68 L H2等”多余条件的干扰,将其思路引向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求解,从而落入陷阱,导致在计算过程中出错。只要抓住元素守恒即可,不难发现,整个反应结束时溶液中只有Na2SO4,根据电中性原则,则有n(Na+)=2n(SO42-),n(Na+)=3 mol·L-1× 0.2 L=0.6 mol则:c(H2SO4)=[2n(SO42-)0.15 L]=2 mol·L-1。
  点拨 首先,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审题,认真仔细地剖析题中的关键词,挖掘隐含条件,摒弃一些非本质条件的影响,提高全面、准确捕捉题目中关键信息的能力;其次,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提高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知识型陷阱
  命题者针对同学们容易忽视化学规律的特殊性或存在的前提条件的缺点或受惯性思维的影响,设置一些容易引起大家错用化学规律或不适合条件范围的陷阱,使同学们往往出现以偏概全、顾此失彼的现象而导致错解。
  例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失电子难的原子,其得电子一定容易
  B. 两种不同的酸溶液混合,溶液一定显酸性
  C. 离子晶体也可以完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
  D. X(OH)3的碱性大于Y(OH)3的碱性,说明金属活动性:X>Y
  陷阱 化学规律的运用
  解析 A选项,部分同学没有把握规律性的结论常运用时有例外或不使用的情况等,只是运用化学一般性规律进行判断,从而落入陷阱之,错选A。如果联想到一些特殊情况如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既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即可排除。B选项,大多数同学片面地认为,两种不同的酸溶液混合,溶液一定显酸性,粗心大意,一掠而过,没有认真解析这两种酸的性质,从而落入陷阱,导致错选B。如果一种酸具有还原性而另一种酸具有氧化性,那么两种酸混合后,溶液不一定显酸性。比如,氢硫酸和亚硫酸混合,溶液也可能显中性。C选项,只要联想到铵盐即可,如NH4NO3、NH4Cl等铵盐符合题意。D选项,同学们出错率很高,关键是对前提条件把握不准,从而落入陷阱,导致错选D。因为根据金属的氢氧化物的碱性判断金属的活动性的前提是:主族元素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题目显然没有告诉X(OH)3、Y(OH)3是主族元素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因此结论不可靠。
  点拨 要防止同学们陷入知识陷阱,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概念之内涵,明确概念之外延的同时,既把握化学规律的共性,又要抓好化学规律的个性或规律性结论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正确运用化学规律或结论的能力。
  三、图象型陷阱
  命题者针对同学们在解析图象提取信息加以应用过程中,经常只考虑曲线的数学意义和化学意义的一部分而忽略另一部分的缺点,甚至对图象中拐点(转折点)的化学意义认识不清等,设置的一些同学们容易出现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的问题陷阱,从而导致漏解或错解。
  例4 取五等份NO2,分别加入温度不同、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g)?N2O4(g),ΔH<0反应相同时间后,分别测定体系中NO2的百分量(NO2%),并作出其随反应温度(T)变化的关系图。下列示意图中,可能与实验结果相符的是( )
  [T/K] [T/K][NO2%] [A B][NO2%]
  [T/K][NO2%] [T/K][NO2%] [C D]
  陷阱 图象解析
  解析 本题似乎很容易解决,根据反应的特征,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2的百分含量增大,很容易选B。但这里需要仔细观察图象变化,选项B只是反映出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之后再升高温度的变化情形。如果起始时该反应尚未达到平衡,情形又如何?这时我们的视线就会定格在选项D上,在D图中转折点为平衡状态,转折点左则为未平衡状态,右则为平衡状态,反应开始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会出现温度高的NO2转化得快,导致NO2的百分含量少的情况,直至达到平衡状态,其后就出现了选项B的情形,显然选项D也是正确的。   答案 BD
  点拨 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一定要借助图形,通过观察研究,揭示出图形中数量关系、图形特征,以形助数,借助直观性,注意理解图形中对应的化学含义及图形中三个关键点(起点、拐点、终点)的含义,有助于培养同学们解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数学型陷阱
  命题者针对大家在运用数学工具进行推理的过程中,经常只考虑数学可行性而忽视化学意义的缺点,设置的一些单从数学变化看似乎合理,而从化学角度考查却错误的陷阱。
  例6 有一装有活塞的密闭容器,内盛22.4 L NO,若通入11.2 L O2(气体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则容器内的密度为( )
  A. 等于1.396 g·L-1
  B. 等于2.054 g·L-1
  C. 在1.369 g·L-1和2.054 g·L-1之间
  D. 大于2.054 g·L-1
  陷阱 2NO2?N2O4
  解析 有些同学认为,根据化学方程式解答并不难,错选了B项。其原因是这些同学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了简单地数学计算就盲目得出了答案,没有进行深入细致地解析,未能挖掘出此反应还存在一个隐含的可逆反应:2NO2?N2O4,而且是一个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从而落入陷阱之中,导致错误。
  答案 D
  例7 含有a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x mol Cl2。下列各项为通入Cl2过程中,溶液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x=0.4a, 2Fe2++Cl2=2Fe3++2Cl-
  B. x=0.6a, 2Br-+Cl2=Br2+2Cl-
  C. x=a, 2Fe2++2Br-+2Cl2=Br2+2Fe3++4Cl-
  D. x=1.5a, 2Fe2++2Br-+2Cl2=Br2+2Fe3++6Cl-
  陷阱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解析 本题融计算于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之中,有一定的难度。有些同学在解答时往往没有弄清Fe2+和Br-的还原性的强弱,不知反应如何进行?只是根据题目所给的选项做一些简单的数学处理就草草收笔,从而掉入陷阱,致使出现错解。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搞清Fe2+和Br-的还原性的强弱,即Fe2+>Br-,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先后顺序知:先氧化Fe2+再氧化Br-,其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2Br-+Cl2=Br2+2Cl-,然后再按情况进行解析、讨论:当x=0.4a时,Cl2不能完全氧化Fe2+,只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 ,故A项正确;当x=0.6a时,将Fe2+完全氧化后,又氧化了[a5]mol的Br-,故B项错误;当x=a时,Cl2既完全氧化Fe2+又氧化a mol的Br-,故C项正确;当x=1.5a时,Cl2将Fe2+、Br-完全氧化,故D项正确。
  答案 B
  点拨 要防止陷入数学型陷阱,平时加强对数学模型选择能力及数学推理能力训练的同时,注重化学意识的培养,深刻挖掘化学反应中的一些隐含反应,领会到表达化学规律的数学关系中各物理量的内在联系。
  五、实验型陷阱
  命题者针对同学们在根据实验现象解析各步实验时,由于缺乏实验经历、实验能力欠缺等诸多原因,设置陷阱。
  例8 在烧杯中放入5 g苯酚,再加入10 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取其溶液5 mL于试管中,再滴入浓溴水2滴。充分振荡后最终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产生白色沉淀 B. 无沉淀产生
  C. 溶液分层 D. 溶液变淡黄色
  陷阱 白色沉淀
  解析 本题的得分率很低,其原因在题干中描述了一个过量的苯酚溶液和溴水反应的实验情景,而有些同学不加解析便生搬硬套,苯酚和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从而落入陷阱,错选A。但对有实验经验的同学都会发现实验过程中如果加入过量的苯酚溶液会迟迟不能出现白色沉淀。
  答案 B
  例10 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是( )
  A.将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B.将一小块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C.将一小条试纸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放在表面皿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将一小条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陷阱 实验基本操作
  解析 本题是一道实验基本操作题,看似容易,但出错率比较高。其原因是,同学们在做实验时,不关注细节,未能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步骤进行,而落入题设的陷阱之中。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将一小块干燥的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到试纸上,用将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答案 A
  点拨 做实验时,要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感受、体验实验的每一个细节。
其他文献
2004年8月26日,由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及计算机世界集团主办的2004年中国IT用户满意度年会在北京国宾酒店召开。国内三大管理软件厂商之一金算盘众望所归,荣获了“财务软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脊髓MRI T2WI高信号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4年1月~2014年4月因CSM于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185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将脊髓MRI T2WI高信号分为3级
博客主人/http://blogs.hbr.org  高级管理者往往认为企业文化很难衡量或者很难改变。因此,许多人的选择是,不对企业文化领域进行投资—即使有很多事实表明,如果管理者能够有技巧地进行企业文化管理,那么企业文化将帮助企业形成竞争性优势,成就强大、经久不衰的企业。  澳大利亚四大银行之一的澳新银行(ANZ Bank),其实践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10年前,澳新银行采用了一个措施,希望通过一
人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灵魂,人本管理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的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内全体成员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
2012年9月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前往佛罗里达州宣传医改方案,并继续为自己总统连任造势。中午,他轻装简从走进皮尔斯堡的一家披萨店就餐。披萨店的小老板斯考特见总统屈尊降贵
想随时随地打一场游戏吗?用GBA?不对,用掌上电脑吧!能用PocketPC进行游戏听起来真让人激动不已,那将意味着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娱乐,而且其中的软件还是可更换的。如今它不但
组建创业团队时的最大错误是:不去思考公司所需的技能,而光想着该找身边的谁来合伙。没有勇气打这一仗的人,那就随他去……吾众虽寡,而乐,亲如兄弟(T h a t h e w h i c h h
2004年度中国北京一场盛大的演出正进入高潮。9月8日,第七届中关村电脑节拉开大幕。满7岁了,现在他再次临盆。从呀呀学语,到放眼世界,他虽属新生,事实上已经成年。天涯海内,
你是否因工作经验不足而遭经销商的“调戏”?你是否因不会喝酒应酬而遭经销商的冷落?你是否因前任业务员埋下的“客情炸弹”而遭经销商排斥?你是否因为小品牌身份而遭经销商的回款“歧视”? 运用案例中的原则与方法,即使是新手,也能扣住经销商的“命门”。    对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销售新手来说,“成也渠道,败也渠道”。渠道管理做好了,每月的任务就能轻松完成,上级表扬,月底亦有丰厚奖金,日子过得很是舒坦。反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课程,是一门非学科领域的、基于生活实际而开设的课程,是一门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