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外花满径,堪比园内香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ionw47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弄林叶,态无一同;月当流波,影有万变”,世间万物皆瞬息万变。因此,小学英语教学更需要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跳出课堂,把学生带到更为广阔的课外世界里。我校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在学英语之前,他们对英语知之甚少,要想凭短短的课内40分钟,快速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和综合能力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校强调课内、课外相结合,重视开展英语课外活动,让学生将课内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那么,农村小学应该如何创设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英语课外活动呢?笔者结合本校近几年的实践探索作了如下归纳: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情创趣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我校在这方面作了三点尝试:
  1.建立高年级学生“魅力英语”QQ群。所有的英语教师成为群里的管理员,要求学生在群里用英语进行交流,每天保证一个英语教师在线进行适时指导。
  2.开办“Kiss English”广播站。每期广播节目由教师辅导,学生自编自播,播音稿件来自各班学生,形式各式各样,内容丰富多彩。既有“规定动作”,如每周一歌、每日一句;又有自选动作,如班级或个人的生活、活动报告、自编“Chant”等等。
  3.成立“小小电视迷”俱乐部。现在少儿英语学习的电台或电视节目很多,但学生往往不太留心。所以,俱乐部的教师会让学生回家找英语学习的节目,记下播出的时间、时间段、电台或频道,然后由教师在俱乐部进行统计;再将统计好的信息发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英语学习节目,每天定时收看,第二天在俱乐部进行交流。
  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小学英语课外活动中,极大地丰富了他们课外活动的内容,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自身的英语素养。
  二、举行英语主题活动,锻炼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让学生生活和学习在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中。我校每年会举行两次大型的英语主题活动:一是结合每年圣诞节举行的校园英语艺术节;二是结合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举行的“英语游乐会”主题活动。笔者结合本校近几年的活动方案进行了如下整理:
  1.“字母想象画”比赛。这个比赛针对的是刚学英语的小学生,要求以26个英文字母为蓝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给26个字母插上想象的翅膀,让简单、枯燥的英文字母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的比赛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英语字母,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书签设计评比”与“手抄报制作评比”活动。这两个活动将学生的英语思维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又让学生领略到设计成功的喜悦,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3.“Sing English songs”比赛。这种比赛一般可分为初赛和决赛,初赛在班级内举行,最后每班选出一位选手参加校级的决赛。比赛的形式和人数均不限,可以是独唱、合唱,也可以有伴舞。这样的比赛既可以活跃学校的学习气氛,促使学风好转,也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纯正的英语口语。
  4.“Read,speak and say”比赛。这种比赛我校分为学生组和教师组,题材不限可以是童话、诗歌、散文等等,演讲的主题和形式也不作任何规定。这种比赛既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英语素养,又培养了他们纯正的英语口语,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5.“English Party”活动。这个活动一般以班级为单位举行,由学生自己主持、编排,可以是学生自编自导的一些短剧、游戏、英语歌曲、朗诵等等。这样的活动既让学生巩固了已学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和工作能力,还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将他们的特长展示给老师和同学。
  6.“跳蚤一条街”活动。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不需要或已经不使用的物品带到“跳蚤一条街”来与别人交换,都用英文标价,进行英文交流。这样的活动既让学生了解了西方的文化,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增加了学生用英语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节俭不浪费的良好生活好习惯。
  7.“欢乐家庭秀”活动。这个活动要求学生与家长共同合作完成(有时候为了演出的效果,我校的英语教师也会参加一些节目的助演),可以编排短剧、演唱、朗诵等等。这种活动将家校联系在一起,让家长参与学校的英语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进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感情。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琳说过:“课内所设置的情景不管如何逼真,都是假的,只有学生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才能真正掌握语言。”如果说课堂教学是英语学习的前沿阵地,那课外活动绝对不失为学习和实践英语的主要场地。(责编 张亚莎)
  
其他文献
2010年7月,广西社会心理协会心理教育咨询中心在广西医科大附小举办了一次“欢乐暑假心理团辅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心理活动,在活动中调动孩子的体验,启发孩子思考,让孩子感受成长,促进孩子心理健康成长。  一、活动内容  目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和家长心理健康的意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群体:小学高年级学生及他们的家人。  形式: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游戏与他们对话
班级是一个集体,其组成要素除了学生之外,还包括班主任和各科科任老师。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行为习惯都会影响这个集体,反过来,集体的环境和氛围又影响着每个成员。因此,创设一个积极健康的班级环境,对学生学习习惯和道德品格的养成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班主任,其工作核心是班级管理,而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把班级管理从一门科学提升到一门艺术,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是
小学语文课本里所选的文章,都蕴含着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透过文本自身,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展现出无穷的生命活力。  一、创设情境——发现美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发现文本中蕴含的美。激发学生情感的途径有很多,但有两条是较为便捷的:一条是充分利用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情感,如对动物的喜爱,对英雄的敬仰,对太空的向往等。另一条是充分利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当前农村小学高段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量少,阅读质量不高。如何更好地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是值得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  一、遵循规律,制定阅读计划  1.兴趣引导,师生共同确定阅读篇目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因此,我们在选择阅读
目前,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关注个体差异日益成为一线教师和广大教研人员关注的焦点问题。实践证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可以有效地开展课内外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而如何在小学英语分层教学中实现各层次学生之间真正地合作与平等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分层、合作、平等的教学理念出发,以教学实践构建新型的小学英语教学观,以求教于方家。  一、问题的提出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堂,导入语十分关键,如同一幕戏剧的上演,语文课堂教学最需要的是“先声夺人”。那么,如何敲响这“先声”引领学生向“新知”进军,确实应当“不同凡响”,需要作精心的艺术构思。  一、激情式  “情”是语文教学的根,教师饱含真情的语言会紧紧扣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荣获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一篇文章中的一词一句都是作者为了表达其内心的感情而精心挑选的,教师应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加强学生理解和运用文字的能力。  一、品词析句,增强语感  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会如何更好地运用。为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挖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品词析句,
在英语课堂上,学生比较含蓄,开口较难,教师应竭尽全力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和锻炼机会,以培养他们的勇气和胆量,提高交流能力。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交流  学生要想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提高交流能力,必须通过自己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例如,教“in, on, near”等介词时,如果教师只在黑板上板书这几个单词让学生跟读,再给几个相关的句子让学生跟读,结果是学生只会读这几个句子,却不会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关注学习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阅读更加深入,感悟更加深刻。  一、精心设计课件,创设有声有色的情境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现代多媒体教学是创设情境的首选,究其原因,是因为它可以糅合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丰富了教材,使教材“活”起来,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接受知识。  例如,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时
在2010年4月举办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讨活动中,几位教师以理性的思考、务实的实践,恰当地诠释了新课程理念下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新视野。教者以简简单单的手段,朴朴实实的语言,上出了扎扎实实的数学课。下面就结合“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一课,谈谈对新课程理念下常态课如何教学才能做到有效。  一、在铺垫中巧妙导入新知  奥苏伯尔在有意义的学习研究中,强调认知结构是知识学习发生迁移的主要媒体。他认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