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雪一化就有路了》阅读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zxjzxjzxjzxjzx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荐理由:
  选文情节曲折,情感真挚动人;渲染、烘托、铺垫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文笔生动。试题设置层级分明。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理解鉴赏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雪一化就有路了
  每年下第一场雪时,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那时我初涉文坛,很容易被一些闲言碎语所困扰。当我听说有人搬弄是非,对我说三道四时,我异常激愤,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恼恨。
  我决心要去当面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
  很快便有了一个机会。我出差去外地,恰好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义正词严地声讨她,然后拂袖而去。
  那天,从清晨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风变得湿暖,闷得人透不过气来。火车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当我走出车站时,空中已飘起了雪花。
  我有些发蒙,心生胆怯和疑惑。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着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在漫漫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
  就在那个时候,我看见街边有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露出一线微弱的灯光。我抱着疲倦的身躯敲响了那家的房门。
  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老大娘。她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眯着眼将纸条举在灯下看了看,又仔细地打量着我,说:“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迈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这大雪天儿出门。一定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说道。
  我含糊地应了一声。
  “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的急的!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拍打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
  亲戚?朋友?……我沉默着,无言以对。我如何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
  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恍恍惚惚地发生了一丝怀疑和动摇。那个人似乎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她之所以要伤害我,也许是随波逐流,也许是无知,也许是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她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斥责的“病人”呢!
  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老大娘一把将我扶住。
  “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哝着。
  “不碍事,不碍事,就快到了。”她说,“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
  “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喑哑了。
  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天太阳出来,雪一化,就有路了!”
  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纷扬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肩头,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
  雪一化,就有路了——那么,就把冷雪交给阳光去处理吧,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有阳光就会融化。虽然世上常有误解和诽谤,但是充满阳光的心灵却能够宽恕和融化它。
  那个风雪之夜,当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时,我已经全然没有了跳下火车时那种激愤的心情。我在那个破旧的大杂院门口平静地站了一会儿,轻轻地将那张已被揉皱的纸条撕碎,心也随之释然了,然后慢慢地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张抗抗/文,略有改动)
  1.通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3分)
  激愤恼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加着重号的“病人”一词的含义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选文中加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内容,补写一段描写雪景的文字作为文章的结尾。(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那个风雪之夜的经历中,“我”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2013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见第58页)
其他文献
古人直呼其名被视为大不敬  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人们对蒋介石的常用称呼,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大陆长期抑蒋,却一直使用“蒋介石”,这是一个尊称;与抑蒋的原意背道而驰;台湾尊蒋,却动辄称“蒋中正”,直呼其名,甚为无礼。对于蒋介石,两岸态度不同。但在称呼不得体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  《颜氏家训》:“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古人有名有字。名主要用来自称,此外也供同辈或长辈称呼用;字有尊重的意
期刊
陈超润同学,我又找到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现在发给你看看,希望你能从中获得有用的东西,使你的语文成绩更上一层楼。  据说,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少年时,曾因为才智过人颇为自负,撰联日:“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一长者见到这副对联,便找了几个字让苏东坡认,结果这个“识遍天下字”的才子竟不认识。长者对苏东坡好一顿教育,之后这位才子便将对联改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但是从古至今,已经出版的
期刊
一、请将下面有关“蛇”的成语或习语补充完整。  1.比喻心肠狠毒。( )  2.形容贪得无厌。( )  3.比喻行动谨慎隐蔽。( )  4.形容不分优劣。( )  5.比喻恶人当道。( )  6.对人假意敷衍塞责。( )  7.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  8.比喻做事有始无终。( )  9.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  10.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  11.比喻一个集
期刊
有一个典故“庖丁解牛”,大意是说,古时候有一位厨师,很善于解牛。他解牛时,从牛体骨骼关节处、经脉缝隙处下刀,从不盲目地用刀乱割乱砍牛的骨肉。虽然“动刀甚微”,但牛的骨肉很快被解开。他的刀用了19年,从未换过,锋利得如同新磨过一样。而那些笨拙的、解牛时用刀乱割乱砍的厨师,他们要“岁更刀”,甚至“月更刀”。这位庖丁,是解牛的高手。  天下很多道理是相通的。由庖丁解牛这个故事,我想起解读文章的方法。解牛
期刊
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列子·说符》)  【注释】  ①邯郸:晋国都城。②简子:即赵简子,晋国名臣。③客:门客,有身份和地位者专门收养的、有学问和技能的人。是中国春秋时期盛行的一种职业。  邯郸这地方的百姓,
期刊
推荐理由:  试题围绕作者与“洞茶”的情缘设置,富有启发性。最后的开放性试题,放中有收,能很好地检测考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洞茶  ①16岁时,我在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上当兵。司务长分发营养品,从一大块黑乎乎的粗糙物件上掰下一块给我,说,这是砖茶。  ②拿东西时砖茶一不小心掉到雪地上,我没有捡,弯腰太费体力。一旁的老医生心疼地说:“关键时刻砖茶能救你的命呢。”我不以为意。老医生告诉我,它叫青砖
期刊
2013年全国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有以下特点:  一、选文彰显社会主流价值观  对真善美的赞颂,对生活哲思的感悟,是选文共有的特质。它们或叙述故事,或抒发情怀,或托物言志,内容多样,但都弘扬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彰显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如福建福州市卷的《快递》、江西省卷的《两角钱》、内蒙古包头市卷的《纯真年代里的纯真人情》等。  二、试题以考生为本。尊重体验,启发感悟。鼓励发现与创新  考生是阅读的
期刊
推荐理由:  选文有现实意义,充溢着“正能量”。试题从理解、分析、综合等层级设计,遵循阅读规律,尊重考生的阅读心理,较有新意。  两角钱  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这才想到这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
期刊
海南省中考是全省统一命题,命题人承受的压力不亚于考生。自进人命题组,内心就开始忐忑,一直小心谨慎。从布置分工,到材料的比较筛选,再到逐题研究争论,直至换题。继而做题、打磨,发现问题再研讨,直到交题的前一分钟,一直都不敢大意,不敢松懈。现代文阅读选文这一环节难度最大,既要求文本内容、主题或论点的思想意义和教育意义与时俱进,又要贴近考生生活,有可读性,还要适合用来命题。  首先确定选文体裁。经过讨论,
期刊
推荐理由:  选文描写细腻生动。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试题围绕故事情节设计,精巧灵活。  放学  ①安安上小学了。半年之后,妈妈觉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接了,毕竟只是走15分钟、拐三个弯的路程。  ②15分钟过去了,又过了一个15分钟。妈妈开始不安。  ③1个小时10分钟之后,妈妈拎起汽车钥匙,准备出门找安安。门铃响了,安安进门,看见妈妈生气的面孔,惊讶地问:“怎么啦?”妈妈生气地说:“怎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