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池游心一则

来源 :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cxy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建中(丁建忠)
  1966年生于江苏省张家港。现为张家港市书画院院长,张家港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张家港市文联委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作品曾在江苏省美术馆、辽宁省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等地展出。作品入展《第十四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第三届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第五届中国花鸟画作品展》等重要展览。出版《丁建中扇面作品》《丁建中花鸟画精品集》。
  中国历代的画家,特别关注挖掘和表现物象深层的神韵,尤其在形和神的刻画与表现上,进行了艰辛的实践和呕心沥血的探索,以各种技巧、风格和形式,力图用笔下刻画的形象表现出自己心灵的感动,冉现出构想中追求的最佳神韵。从西晋的陆机提出的“存形莫善于画”到清代《石涛话语录》,大致说来,笔者认为可分为三类:一是“形神兼备”,如南齐谢赫“六法”的提出;二是“以形传神”,如有汉代《淮南子》云“神贵于形也”及东晋顾恺之“手挥五弦易,目送鸣雁难”,特别是顾恺之在总结前人艺术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传神”在绘画中特殊地位和作用,并创立了“以形写神”的论点,重视处理好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以“以形传神”和“迁想妙得”两个方面揭示了形和神的内涵,将中国古代绘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三是“离形得似”,如唐司空图《诗品·形容》云:“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及宋苏东波《出鄢陵王主簿昕画折枝》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知是非诗人。”
  形神是中国画艺术实践发展的产物,也是绘画这一造型艺术理论与实践的永恒话题和基本追求。形,乃指客观事物可视之形态、形象、形状、形体。神,系指事物之内涵,精神气质和气韵。形神在哲学范畴里系指形体和精神,在美学概念上指的是形象和神韵,讲的是神寓于形,以写形来显示形象和表现主体的精神气质。在中国画的创作中,能否坚持以形写神、以神驭形,正确处理好形和神的依存关系,完整、准确、自然的表现出形与神的和谐与统一,是驾驭画面,进行中国画创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上世纪北齐(白石)南黄(宾虹)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合“绝不似而绝似”之句在艺术界影响广远。何谓“似”与“不似”,简而言之,“形”准确表现为“似”,“不似”指不局限于“形”象,更注重“心象”的表达,也可理解为“神似”,实为不似之似。上述二老的两句话如仅从字面上来理解似乎都不是太难,问题是真的从字面理解就够了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齐白石之“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单从字面理解,作画之妙追求的是“似”与“不似”之间的某一艺术形象、某一艺术形态,或者说是某一个“点”。这个“点”是处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但似乎不是这么简单。当我们在品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一观点时,不妨考量一下齐先生自身的艺术实践吧!青年时期的白石先生有“齐美人”之誉,赢得这一美誉的就是一个“似”。壮年时期的白石先生醉心于八大,追慕的就是一个“不似”。再看一看真正奠定他在美术史地位的晚年时期的作品,他笔下的昆虫精致得一丝不苟,让人惊叹,就是一个“似”;有开宗立派之誉的“墨叶红花”,就是一个“不似”。可见“似”与“不似”皆可臻妙、各臻其美。所谓“黄荃富贵,徐熙野逸”备有其妙矣。“太似为媚俗”,难道“不似”就没有媚俗吗?“不似”为欺世,难道“似”就不会欺世吗?似乎一句“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似有玄味,但只要你有一颗向善的心、求真的心、知美的心,自能体味。白石老对待形神关系的取向应该是以“以形传神”为归旨的。
  如此说来,宾虹老的“绝不似而绝似”就是“离形得似”的最好诠释,从其绘画实践看,他分明就是一个“离形得似”的一个杰出典范。这就让我们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偏爱看晨、昏及云雾中的山,可见他在艺术精神的修为上要比白石老高一筹。宾虹老一生孜孜追求“形”与“神”高度的辩证统一,想必对我们还在艺术之路上行进的诸位定有启迪吧!
其他文献
陈克年安徽含山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南京印社副秘书长,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空军美术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书法作品及论文20余次参加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兰亭奖、全国展和全军重大展览及学术论坛,并先后获空军第七届蓝天文艺创作奖最高奖,首届沙孟海杯全国书法展优秀(最高)奖,纪念
期刊
靳慧慧 山东济宁人,书法硕士。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太仓市妇女书法家协会副会长、娄东印社副秘书长、费新我书画院艺术顾问、青桐印社名誉社员。2009年11月,参加纪念孔繁森全国书画邀请展,获优秀作品。2010年8月,入展首届中国王羲之书法艺术(行草)大展。2010年9月,入展首届国际孔子文化节书法大展。2012年2月,入展中国“瘗鹤铭奖”全国书法作品展(中国书协主办)。2013年3月,获家在苏州
期刊
内容提要:基志是古代丧葬礼俗中重要的祔葬品,是彼时生死观与丧葬文化的重要体现。隋唐时期是墓志发展的鼎盛时期,出土数量大,志文内容涵盖广泛,历来颇受学界瞩目,是以研究者众多,但大都囿于墓志的志石文字部分。对于墓志志盖上的题铭与纹饰等附属内容,皆因历史、文献、书法、美术等价值不高,或旋出旋弃,或无人问津,备受冷落,今天仍呈学术研究不足的状态。本文以艺术考古学为学术依据,对近年出土于山西晋东南地区的墓志
期刊
本刊讯 2014年12月26日上午10点,由江苏省文联、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中共江阴市委宣传部、现代快报社联合主办,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画粉画艺委会、江阴市文联、江阴市文广新局、江阴市云亭街道共同承办的水色无边一2014·夏晓云水彩画作品展在江苏省现代美术馆开幕。章剑华、宋玉麟、高冬、赵绪成、周刚、高柏年、平龙、陆庆龙等专家出席了本次展览开幕式。  夏晓云,1960年生,江苏江阴云亭人,江阴市书画院
期刊
《刘奇晋书法作品选》是我庚寅年收到的最后一本书,也是我新年最好的礼物。  2011年1月1日,刘奇晋书法展在成都文殊院举行,展出刘奇晋先生近年精品力作72件。今天收到这本签名赠书,还有一张拜年贺卡,让我十分喜欢,一直手不释卷,体悟他书法的灵动和变化,翻看时,有一个词漫上心来,不吐不快,那就是“风度”。  启功先生自谦字为“大字报体”,有人也说,启功先生的字俗气、秀气,大众化。然而他的字横平竖直,端
期刊
刘奇晋1942年生于四川成都。现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省诗词学会、省楹联学会顾问,省,市书协顾问,省书学学会副会长,省巴蜀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开明印社名誉社长,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书协会员,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会员,曾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三、四届副主席兼教育委员会主任,省文联三、四届委员,成都市书法研究会副会长,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一、二,三届副主席,市文联二届委员。19
期刊
梁江原籍广东罗定市,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后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师从王朝闻先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文化传媒集团中国美术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东南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等。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院美术系主任等职。近年曾任中国美术
期刊
书法的创新是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自然成就的,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没有深厚的传统功底而片面追求创新,即使眼前能够引起关注,但久而久之必然会失去它存在的价值。因为它不符合书法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刘奇晋先生与一些书家的明显区别则在于他對传统经典书法的理解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他能够始终以平和的心态畅游于书法艺术天地,在长期的深入研究与吸收之中逐渐流露自己的个性追求。  孙过庭《书谱》说:“心不厌
期刊
刘老师的书法是走传统一路的,纯正的技法、深厚的功力和学养部令我钦服。同时让我略感意外的是,作为有着深厚家学渊源的传统型书家,刘老师的艺术思想和观念并不保守、陈旧。他对当代书坛的各种流派和风格,特别是现代书法、流行书风等等从不轻易排斥和否定,而是客观地评价,善意地包容。他长期主持的青羊区文化馆书法组活动中所聘请的授课老师,既有富于传统文化修养的学者、书家,又有思想活跃、走流行书风的青年才俊;书法组安
期刊
徐震  1976年生于江苏扬州。扬州国画院专业画家。2012年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贾广健高研班。现为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扬州市花鸟画研究会秘书长。  徐震兄和我,是打小儿一起玩着长火的朋友。十几年前,我们几乎天天见面,那时候于他于我,都是真正的青春年少,不过在我的印象中,倒也并不神采飞扬、意气风发,盖在我们的面前,是关乎理想的模糊愿望尚未得到清晰的勾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