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传统 雅量高容

来源 :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zi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老师的书法是走传统一路的,纯正的技法、深厚的功力和学养部令我钦服。同时让我略感意外的是,作为有着深厚家学渊源的传统型书家,刘老师的艺术思想和观念并不保守、陈旧。他对当代书坛的各种流派和风格,特别是现代书法、流行书风等等从不轻易排斥和否定,而是客观地评价,善意地包容。他长期主持的青羊区文化馆书法组活动中所聘请的授课老师,既有富于传统文化修养的学者、书家,又有思想活跃、走流行书风的青年才俊;书法组安排的课程,既有传统的古典文学(如诗词歌赋对联的赏析)、书法史论等的讲座,又有当代书坛流行思潮和参展获奖经验交流,可谓“识见高远,容乃大焉”!刘老师对自己所走的“二王正统”一路,不喧不嚣,默默坚守;对其他书家走碑学一路所取得的成就也客观、由衷地予以肯定。对自己的学生不去限制其学习的方向以培养“私淑弟子”,而是循循善诱,因人施教,让学生自由发展。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大胸怀,更是一种大智慧、火自信!
  10多年来,我依稀感觉到了,刘老师作为一个以传统型面貌示人的学者型书家,他的书法在10多年前与“碑派书家”相比所受到的“不合时宜”的冷遇;也感觉到了,在书坛经历了10多年思想观念的演进变化,由激进、幼稚而渐趋冷静、成熟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刘老师的传统型书法所日益散发出的富于文化和精神内涵的深沉而隽永的魅力!我本人因鉴赏水平的逐渐提高,对刘老师的书法也经历了由简单的对技法、功力的钦服而至于对其韵味,其内涵的深沉、怡然的惊羡和陶醉!
  如今,乱头粗服的用笔和刻意夸张变形的“才气型”书法制作自己为书坛所厌弃;严谨、精到、浑厚、隽永,富于精神和文化意蕴的传统型书法日益为书坛所肯定和青睐。这应是自然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在书法领域顺理成章的体现。但仔细观察,我们也发现:当今许多书法作品空有传统的外形(地道的用笔、结构和章法),缺乏传统的内涵(文化、精神、意蕴等等),貌似进步了,实则又陷入了一种新的“模仿”“制作”的泥潭,成为一种缺乏思想、感情和精神的麻木的“模仿秀”。惟其如此,如刘奇晋老师一样真正的传统书法才显得更加可贵!当今书坛仍在思索、探寻……面对刘奇晋老师的作品。我以为(包括我在内的)一些书法“模仿秀”的作者们(有的也许早已声名显赫)当会感到一种清新、醇厚、隽永,进而会感到一种惭愧和震动。
  从刘奇晋老师的作品中,我还感觉到一种更多体现出年轻人书法中的“灵气”“生气”,一种跳荡的生命活力;看不到学者型书家容易出现的“学究气”“酸腐气”“做作气”,一切都是那样真诚和自然。这也是我钦服于刘老师的另一个原因。我一直认为:书法是艺术,艺术的前提是自然,艺术的究竟也是自然。一切“刻意”“做作”都与真正的艺术无缘!
  刘老师曾对我说过:要认认真真地向优秀的传统学习,不能浅尝辄止,要深入下去,要有深厚的传统积淀,厚积能薄发;书法创作要顺其自然,不要去刻意设计一个模式,不要怕没有个人特色,要自然而然;吸收的营养多了,自然就会有个性特色了……
  对艺术的真诚,对名利的淡漠;对先人的潜心继承,对后学的倾力培养;对他人的肯定和包容,对自我的自信和坚守;不羡红花,甘为绿叶——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刘奇晋老师。
  因其居高,其声必远!
其他文献
本刊讯 十年,不仅为时空概念;十年,更是种心理磨练。  2015年4月24日14:00,“境·十年——刘海勇中国画教学与创作汇报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杨劲松教授担任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尉晓榕教授担任学术主持。展览前后策划近三年时间,共分上下两个楼层,将展出刘海勇
期刊
金仁才1989年1月生于甘肃武威。2010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同年8月招聘至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克州一中工作。现为克州美术家协会会员,喀什聚艺画廊签约画家。作品《胡杨——千年魂》获得2012年“和谐阿图什”迎春展油画二等奖;《希望》获得2013年克州迎新书画展油画二等奖;《童心》获得2014年克州廉政书画展油画一等奖;《马背上的传承》获得2014年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成立
期刊
陈克年安徽含山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南京印社副秘书长,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空军美术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书法作品及论文20余次参加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兰亭奖、全国展和全军重大展览及学术论坛,并先后获空军第七届蓝天文艺创作奖最高奖,首届沙孟海杯全国书法展优秀(最高)奖,纪念
期刊
靳慧慧 山东济宁人,书法硕士。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太仓市妇女书法家协会副会长、娄东印社副秘书长、费新我书画院艺术顾问、青桐印社名誉社员。2009年11月,参加纪念孔繁森全国书画邀请展,获优秀作品。2010年8月,入展首届中国王羲之书法艺术(行草)大展。2010年9月,入展首届国际孔子文化节书法大展。2012年2月,入展中国“瘗鹤铭奖”全国书法作品展(中国书协主办)。2013年3月,获家在苏州
期刊
内容提要:基志是古代丧葬礼俗中重要的祔葬品,是彼时生死观与丧葬文化的重要体现。隋唐时期是墓志发展的鼎盛时期,出土数量大,志文内容涵盖广泛,历来颇受学界瞩目,是以研究者众多,但大都囿于墓志的志石文字部分。对于墓志志盖上的题铭与纹饰等附属内容,皆因历史、文献、书法、美术等价值不高,或旋出旋弃,或无人问津,备受冷落,今天仍呈学术研究不足的状态。本文以艺术考古学为学术依据,对近年出土于山西晋东南地区的墓志
期刊
本刊讯 2014年12月26日上午10点,由江苏省文联、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中共江阴市委宣传部、现代快报社联合主办,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画粉画艺委会、江阴市文联、江阴市文广新局、江阴市云亭街道共同承办的水色无边一2014·夏晓云水彩画作品展在江苏省现代美术馆开幕。章剑华、宋玉麟、高冬、赵绪成、周刚、高柏年、平龙、陆庆龙等专家出席了本次展览开幕式。  夏晓云,1960年生,江苏江阴云亭人,江阴市书画院
期刊
《刘奇晋书法作品选》是我庚寅年收到的最后一本书,也是我新年最好的礼物。  2011年1月1日,刘奇晋书法展在成都文殊院举行,展出刘奇晋先生近年精品力作72件。今天收到这本签名赠书,还有一张拜年贺卡,让我十分喜欢,一直手不释卷,体悟他书法的灵动和变化,翻看时,有一个词漫上心来,不吐不快,那就是“风度”。  启功先生自谦字为“大字报体”,有人也说,启功先生的字俗气、秀气,大众化。然而他的字横平竖直,端
期刊
刘奇晋1942年生于四川成都。现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省诗词学会、省楹联学会顾问,省,市书协顾问,省书学学会副会长,省巴蜀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开明印社名誉社长,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书协会员,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会员,曾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三、四届副主席兼教育委员会主任,省文联三、四届委员,成都市书法研究会副会长,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一、二,三届副主席,市文联二届委员。19
期刊
梁江原籍广东罗定市,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后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师从王朝闻先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文化传媒集团中国美术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东南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等。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院美术系主任等职。近年曾任中国美术
期刊
书法的创新是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自然成就的,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没有深厚的传统功底而片面追求创新,即使眼前能够引起关注,但久而久之必然会失去它存在的价值。因为它不符合书法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刘奇晋先生与一些书家的明显区别则在于他對传统经典书法的理解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他能够始终以平和的心态畅游于书法艺术天地,在长期的深入研究与吸收之中逐渐流露自己的个性追求。  孙过庭《书谱》说:“心不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