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习主动性 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_x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当前教育的热点问题。只有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增加动脑、动口、动笔的机会,强化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激发参与兴趣,使学生愿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愿学”。由此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的前提。小学生的学习情绪往往不稳定,自我控制力差。因此,学习的兴趣对他们来说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只有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启发式教学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如“发现法”“探索法”“解决问题法”等等。例如,本人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文时,上课一开始就问学生:“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怎么办?”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就说:“我会用手机打电话。”还有的说:“我会大声喊‘救命!’”我接着问:“你在荒山野岭,没有手机,也没有其他人,你又会怎么办呢?”由于在讲课文之前,先把疑点这么一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會急于知道课文内容。由此,顺水推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当然,我们还可以利用讲故事、做游戏,以及借助现代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活泼、欢快的诗歌时,教师先放音乐,让学生随着美妙动听的音乐,想象少年儿童在公园湖中划船的欢乐情景。学生在宽松、有趣的课堂环境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教学效率自然大大提高。
  三、培养参与能力,引导学生善学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与能力,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存在着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作为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并且要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中来,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问到敢于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是当堂解决,还是课后解答,都应该做到精讲、细讲,直到人人释疑为止。在解释问题时,要打破教师包办的局面,可发动学生相互解释,引导学生自己解释,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从而使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总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潜能,勇于创新,使学生的各项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编辑 郭晓云
其他文献
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曾是肝移植的相对甚至绝对禁忌证.广泛或复杂的PVT往往需采取非生理性、非解剖性途径,重建移植肝的门静脉入肝血流,技术复杂、并发症
摘 要: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往往缺乏活跃的课堂气氛,原因很简单,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单调的数学公式,就是苍白的数字,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为了增强小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所以,对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探索欲;挑战性  一、创建问题情境需遵循的原则  1.参与性原则  对于数学的学习,学生的亲身体验
<正>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是指不明原因的甲状旁腺腺体组织改变,如腺体组织增生、腺瘤形成或癌变引起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