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行政政法机关的财务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还存在一些不客忽视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就如何加强行政政法机关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行政 财务管理 财政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政法机关的财务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有效地满足了行政政法机关履行职能的需要,促进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但是目前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一些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还没有建立,挪用、截留行政政法专项资金的现象还时有发生;非税收入征管工作不到位,没有做到收支两条线管理;编制经费预算造假、预算执行的刚性不够,虚报预算支出、随意调整预算、不按时完成预算等现象还存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人员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不仅严重影响着行政政法机关职能作用的充分,而且对和谐社会建设也非常不利。为此笔者就如何加强行政政法机关财务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一、积极适应财政改革的新形势,尽快更新理财观念和理财方式
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含工资统发)、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等财政改革,是财政部门为了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体系而出台的重要举措,这些改革不仅有利于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而且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行政政法机关要适应财政改革这个新形势,切实转变理财观念,不断创新管理制度和工作方式。要从直接拨款管理资金,逐步转变到通过预算安排资金、重点监督财政资金使用上;从具体的、微观的业务管理,逐步转变为以政策、制度为主的宏观管理,加强政策和制度的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从单一的收入和支出管理,逐步转变为收入和支出全过程监督管理,从一般的资产管理向全面资产管理转变,加强资源性资产的财务监管,为全面实现降低执政成本的目标提供制度、政策保障。
二、以实行部门预算为重点,做好行政政法行政成本源头管理工作
行政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部门预算,简单地说,一个部门只有一个预算,非本部门使用的资金不能纳入本部门预算,没有预算就没有经费。这就要求财务工作不断进行管理创新,认真搞好计划安排、项目执行、资金拨付等工作的衔接,做好部门预算工作,从源头上控制财政资金的使用,这是降低行政成本的基础。必须按照部门预算改革的要求,在保证基本支出的前提下,对项目支出的预算引入竞争机制,在部分项目中试行招投标确定承担单位。同时要大力推进项目库建设,全面实行项目库的滚动管理。
三、强化项目预算管理。有效使用专项资金
项目支出在行政政法机关的经费支出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政策性较强,因此加强项目支出的管理尤为重要。行政政法机关要从资金管理转移到项目管理,强化项目库建设,细化项目预算的编制,建立和完善项目预算的专家评审制度,并严格规范项目的竣工验收制度。要跟踪财政预算改革对专项支出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强化专项支出管理制度建设,改进项目支出预算管理;要强化项目库建设,进一步细化预算的编制,完善项目预算专家评审制度,搞好项目预算的审查,提高项目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要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解决项目预算批复中的问题,将各专项支出尽快下达到项目承担单位,确保任务目标的落实,要强化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的管理与监督,硬化预算约束。要认真抓好各专项支出的监督、检查,严格项目竣工验收和专项支出决算审计,做好追踪问效工作。
四、规范非税收入收缴行为,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政策
行政政法机关要对非税收入政策实行公示制度,将非税收入项目、对象、标准、依据,以及物价、监察部门的监督电话进行了公示,全面实行亮证收费,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要切实加强收费票据的管理,及时建立收费台账。行政政法机关要努力解决自身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制度不落实、管理不到位、执法不严格的问题,依法履行职责,足额征收各项非税收入;要进一步加强收费入库管理。坚持“征收部门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关于银行账户管理的有关规定,坚决取消收入过渡户,确保非税收入及时全额入库,要加强对各专项收费征收工作的监督检查,堵住截留、坐支、挪用的漏洞。
五、注重业务学习和调查研究,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行政政法的财务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就需要广大财务人员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一是要加强对新的财政、会计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跟上时代步伐,二是加强对先进管理经验的学习和交流。要经常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行政政法财务管理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和对策,以便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使行政政法财务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六、围绕行政政法中心工作,做好财务支持工作
服务于行政政法事业的发展,为行政政法各项事业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是行政政法财务工作的基本任务。要切实强化服务意识,紧密围绕行政政法事业的发展,按照改革发展的要求,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财力,为行政政法事业提供有效的财政、财务支持和资金保障。
一是合理确定财政资金的投入方向,处理好公共支出与竞争性投资的关系。按照市场经济和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财政资金的使用要符合公共支出的范围,主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事业的支出,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各种商业性、竞争性的投资,主要应该通过资本市场得到解决。
二是要合理预期,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与财政供给能力的关系。行政政法事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但也要充分考虑财政资金的承受和供给能力。近年来,国家财政收入尽管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支出增长的速度更大于收入的增长速度,特别是中央财政支出的压力比较大,财政资金能够对行政政法事业的支持力度往往达不到我们所预期的水平。因此行政政法机关要树立正确的理财观,按照合理预期,量力而行,保证重点的原则,合理提出资金需求,力争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行政 财务管理 财政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政法机关的财务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有效地满足了行政政法机关履行职能的需要,促进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但是目前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一些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还没有建立,挪用、截留行政政法专项资金的现象还时有发生;非税收入征管工作不到位,没有做到收支两条线管理;编制经费预算造假、预算执行的刚性不够,虚报预算支出、随意调整预算、不按时完成预算等现象还存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人员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不仅严重影响着行政政法机关职能作用的充分,而且对和谐社会建设也非常不利。为此笔者就如何加强行政政法机关财务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一、积极适应财政改革的新形势,尽快更新理财观念和理财方式
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含工资统发)、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等财政改革,是财政部门为了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体系而出台的重要举措,这些改革不仅有利于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而且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行政政法机关要适应财政改革这个新形势,切实转变理财观念,不断创新管理制度和工作方式。要从直接拨款管理资金,逐步转变到通过预算安排资金、重点监督财政资金使用上;从具体的、微观的业务管理,逐步转变为以政策、制度为主的宏观管理,加强政策和制度的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从单一的收入和支出管理,逐步转变为收入和支出全过程监督管理,从一般的资产管理向全面资产管理转变,加强资源性资产的财务监管,为全面实现降低执政成本的目标提供制度、政策保障。
二、以实行部门预算为重点,做好行政政法行政成本源头管理工作
行政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部门预算,简单地说,一个部门只有一个预算,非本部门使用的资金不能纳入本部门预算,没有预算就没有经费。这就要求财务工作不断进行管理创新,认真搞好计划安排、项目执行、资金拨付等工作的衔接,做好部门预算工作,从源头上控制财政资金的使用,这是降低行政成本的基础。必须按照部门预算改革的要求,在保证基本支出的前提下,对项目支出的预算引入竞争机制,在部分项目中试行招投标确定承担单位。同时要大力推进项目库建设,全面实行项目库的滚动管理。
三、强化项目预算管理。有效使用专项资金
项目支出在行政政法机关的经费支出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政策性较强,因此加强项目支出的管理尤为重要。行政政法机关要从资金管理转移到项目管理,强化项目库建设,细化项目预算的编制,建立和完善项目预算的专家评审制度,并严格规范项目的竣工验收制度。要跟踪财政预算改革对专项支出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强化专项支出管理制度建设,改进项目支出预算管理;要强化项目库建设,进一步细化预算的编制,完善项目预算专家评审制度,搞好项目预算的审查,提高项目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要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解决项目预算批复中的问题,将各专项支出尽快下达到项目承担单位,确保任务目标的落实,要强化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的管理与监督,硬化预算约束。要认真抓好各专项支出的监督、检查,严格项目竣工验收和专项支出决算审计,做好追踪问效工作。
四、规范非税收入收缴行为,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政策
行政政法机关要对非税收入政策实行公示制度,将非税收入项目、对象、标准、依据,以及物价、监察部门的监督电话进行了公示,全面实行亮证收费,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要切实加强收费票据的管理,及时建立收费台账。行政政法机关要努力解决自身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制度不落实、管理不到位、执法不严格的问题,依法履行职责,足额征收各项非税收入;要进一步加强收费入库管理。坚持“征收部门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关于银行账户管理的有关规定,坚决取消收入过渡户,确保非税收入及时全额入库,要加强对各专项收费征收工作的监督检查,堵住截留、坐支、挪用的漏洞。
五、注重业务学习和调查研究,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行政政法的财务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就需要广大财务人员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一是要加强对新的财政、会计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跟上时代步伐,二是加强对先进管理经验的学习和交流。要经常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行政政法财务管理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和对策,以便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使行政政法财务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六、围绕行政政法中心工作,做好财务支持工作
服务于行政政法事业的发展,为行政政法各项事业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是行政政法财务工作的基本任务。要切实强化服务意识,紧密围绕行政政法事业的发展,按照改革发展的要求,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财力,为行政政法事业提供有效的财政、财务支持和资金保障。
一是合理确定财政资金的投入方向,处理好公共支出与竞争性投资的关系。按照市场经济和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财政资金的使用要符合公共支出的范围,主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事业的支出,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各种商业性、竞争性的投资,主要应该通过资本市场得到解决。
二是要合理预期,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与财政供给能力的关系。行政政法事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但也要充分考虑财政资金的承受和供给能力。近年来,国家财政收入尽管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支出增长的速度更大于收入的增长速度,特别是中央财政支出的压力比较大,财政资金能够对行政政法事业的支持力度往往达不到我们所预期的水平。因此行政政法机关要树立正确的理财观,按照合理预期,量力而行,保证重点的原则,合理提出资金需求,力争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