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类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的拘囿与突破r——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点

来源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mail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在历史的起承转合中汇聚新的时代力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会贯通,是引领中华民族前进的不竭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继承融合与创新发展,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指南.理工类大学生是推动产业技术科技创新、时代发展的专业型技术人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现代化的生力军.培育理工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传统文化这片沃土为根基.但目前理工类大学生在主体认知、多元文化和知行合一等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因此,重视和探索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对“教育诊断与幼儿心理健康指导”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实践进行探索,首先对T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其次,根据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原则,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教学内容上突显出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教学方法上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以期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培养学前专业学生正确的幼儿健康观、教育观和立德树人的责任感.
“知识网红”是互联网时代的衍生产物,正在逐步地发展壮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和占领舆论高地的重要方式.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着供需对接失衡、话语权式微、教育者队伍建设有待优化等问题,可以借“知识网红”现象之石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玉.通过探究“知识网红”的输出模式,借鉴其优点,打造以供给侧改革为指导思路、以构建网络空间话语权为依托、以“思政网红”队伍为主力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对中国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最具感召效应的教育资源.高校要用好战“疫”一线教材,充分挖掘伟大抗疫精神的时代价值,深入浅出开展好高校思政教育,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通过梳理中国精神新时代内涵及价值,以重视理论对现实的价值指导、重视情感力量对思政教育的重大作用、重视创新思政教学模式为三个着力点,引导青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为淬炼大学生思想提供机遇.
对于福克纳作品中的人物而言,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往往预示着对自主性的威胁,一种自我受到攻击或者丧失自我的可能性,因此,他们会刻意回避与他人的亲密关系.福克纳小说的情感氛围往往以对抗、僵化、内心冲突和人际冲突、孤立和愤怒为特征,这些情绪或被公开表现出来,或被刻意地压制下去.文章将着力探讨福克纳人物性格塑造心理体验的若干方面,包括认知模式、对象关系、行为特征、情感表达等,以及这种体验与强迫症、偏执性人格等性格组织的相互关系.
躺平文化的出现为当代大学生提供“躺平”借口的同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冲击.本文从躺平文化的内涵入手,深入分析、梳理了躺平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造成消极影响的具体表现,并从态度、制度、教师、学生四个方面系统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目的 观察健骨复元汤治疗小儿尺桡骨闭合性骨折的疗效及对患儿炎症因子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82例尺桡骨闭合性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1例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治疗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健骨复元汤口服.2组均治疗6周.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3、6周比较2组骨代谢指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IL-2变化.
在建党百年时期下思考“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课程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及重要价值,该专业实施发展至今,在课程建设上虽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课程属性上的误解、相关课程上的挑战、专业师资力量上的不足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在课程属性上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色、师资力量上加强专业教师培育力度、发挥课程党史教育重要价值功能.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精准融合起来,坚持以史育人,与历史进行深入“对话”,在历史中汲取精神养分.将“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有效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思政课改革与创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形势所需,从而真切地达到“四史”的知识传授与思政课的有机融合.
公共管理学科本科生社会调查能力培养呈滞后于公共管理发展需求的现状,主要表现在社会调查课程不足、学生缺乏实地训练、重政府管理议题而轻社会议题、重文献研究而轻实证调研、重政策建议而轻问题意识.由此产生关于公共管理的理解与认知偏颇、毕业论文深度不足、求职中核心竞争力不足、就业后难以胜任调查工作等后果.基于此,应从塑造大公共管理格局、增加调查类课程、发挥本科导师制作用、重视问题意识培养、扩大学科间交流等入手,以改进社会调查能力培养路径.
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目标,对学生知识整合、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获得感作为一种主观感知和主观体验,是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立足深度学习理论,从学生主体角度出发,以教学资源、教学策略、教学环境为着力点,探析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提升路径,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强”起来、“活”起来、“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