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教学设计着手,对新课标理念下的英语语法教学作了探究,并总结了探究实践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语法教学 探究实践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4-145-02
一、背景
传统的语法教学往往是教师先讲解和归纳语法规则,然后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熟悉规则,以达到巩固所学语法规则的目的。这种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很难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动,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都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语法教学也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下是笔者在语法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探究实践。
二、英语语法课教学的探究实践
1、打破常规,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语法课普遍被师生认为是很枯燥乏味的,学生眼中的语法课无非就是听老师讲些理论性的条条框框,一字不漏地把它记下来,然后按照这些条条框框作些操练。这种课效率低,学生没兴趣,参与面不广,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其实英语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高中课程标准也对情感态度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和标准: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而学生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离不开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如果把课堂比作一道甜点,那么就得在其中加入一点糖。要让我们的课堂在“糖”的作用下活跃起来,首先得让我们的语法课有个漂亮、吸引人的开场白。如果每次语法课教师走进课堂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语法是……”恐怕学生课前再高的热情也要被我们浇得冰冷的。在教定语从句的语法时,笔者尝试了以下做法:以guessing game 作为本课的开场白,把学生感兴趣并很熟悉的超女、影视歌星、体育明星用简单的定语从句描述让学生猜,同时还给出一些描述物的定语从句,例如:
T:The super girl who sings English song well.
S:Zhang Liangying;
T:The movie that is about dinosaurs running out of the park.
S:Jurassic Park.
简单有趣的游戏既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又巧妙地呈现了课题。这个游戏还没做完,好多同学就跃跃欲试,想自己造句让别的同学猜了。这样,课堂中接下去的任务都能顺利进行了。
可见,学生的态度和感受直接影响学习,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态度和感受。当然,课堂氛围的营造远非只是漂亮的开场白,它需要我们去做大量的工作,如课外多和学生接触,多关心、了解学生,并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帮助,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被接纳且在课堂中有归属感。同时,老师也要提高自己的态度和感受,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出现在课堂,持续不断地影响学生的态度和感受。
2、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快地获取和整合语法知识
帮助学生获取和整合新的语法知识是语法学习的一个关键层面。学生获取和整合新的语法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新知识的习得依赖于意义领会、信息组织和信息储存。
学生学习新语法知识之前也应有适量的信息储存,这就需要教师对语法课之前的教学活动设计为后面的语法教学作铺垫,这一渗透不仅仅涉及几节课,有时甚至贯穿整个单元。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我们还应意识到:学习新的语法知识过程不仅要求学生用心思考、积极参与,还要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填补信息之间的差距。英语教科书上语法版块的安排也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例如:高二上第二单元语法教学的内容是The Past Participle used as Attribute and Predicative. 在本单元的阅读课文中就出现了大量含有过去分词的短语和句子,笔者设计教学活动时就找出阅读课文中含有过去分词的短语,呈现了这些短语的中文翻译,请学生以分组比赛的方式给出英文翻译,这一设计既是旧知识的复习也是新知识的呈现,还可以作为下一个活动中学生对过去分词用法进行归纳的材料。
3、大胆放手,给学生展示所学知识的平台,进一步扩张和精练所学知识
在语法课上,新的语法知识的获取和整合,对于学生来说只是机械地回忆信息的思维过程。只有当学习者深入理解重要知识时,学习才是最有效的。为了发展理解,学习者需要扩展和精练所获得的知识。具体而言,学习者要对知识和信息进行核查和分析,从而来帮助自己建立新的联系、发现或再次发现意义、获得新的见解并澄清误解。这复杂思维过程的完成,学生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类对、推理、分析错误等等,这当中离不开老师的帮助。若老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牵着学生的鼻子,怕他们犯错误的话,学生所学的知识就没有一个固化的过程,错误也得不到纠正。因此作为课堂总导演的教师,就得给学生提供这一自我展示和自我纠错的平台。笔者在定语从句的语法课中就设计了“定语从句比赛”这一任务,让学生好好展示了他们所学的知识。当然学生展示的过程也是自我纠错和相互纠错的过程。经过这一环节,不仅定语从句的表达到位,基础好的学生展示了课外学到的语言知识,基础差的学生也学到了好多新知识,以下是学生给出的部分优秀句子:
A big mouth is a person who often makes one’s secret public.
A party animal is a person who always take part in parties.
A trouble maker is a person who always makes troubles.
A black sheep is a person who causes troubles in a group.
还有笔者在讲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语法时,针对开学初学校正对新生进行校纪校规的教育,设计了汇报校纪校规的任务。这样的任务设计既让学生有话可说,又可以让学生体会间接引语中不同动词的区别。经过这一任务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扩张。
三、探究实践的启示
和谐、宽松、高效率的语法课堂是我们每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更是学生所期待的。作为教学实践者的教师在语法教学实践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教师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这样的语法学习课既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基本理念,又改变了语法课中过分重视语法的讲解,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2、教学活动的设计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又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如果把我们的课堂当作舞台的话,学生是演员,而老师是幕后导演。因此,教师在设计语法教学任务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发展自我的空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盛群力,张慧,何晔,等编译.学习的纬度(课堂应用手册)[S].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学设计工作室,2005
关键词:语法教学 探究实践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4-145-02
一、背景
传统的语法教学往往是教师先讲解和归纳语法规则,然后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熟悉规则,以达到巩固所学语法规则的目的。这种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很难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动,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都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语法教学也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下是笔者在语法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探究实践。
二、英语语法课教学的探究实践
1、打破常规,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语法课普遍被师生认为是很枯燥乏味的,学生眼中的语法课无非就是听老师讲些理论性的条条框框,一字不漏地把它记下来,然后按照这些条条框框作些操练。这种课效率低,学生没兴趣,参与面不广,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其实英语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高中课程标准也对情感态度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和标准: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而学生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离不开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如果把课堂比作一道甜点,那么就得在其中加入一点糖。要让我们的课堂在“糖”的作用下活跃起来,首先得让我们的语法课有个漂亮、吸引人的开场白。如果每次语法课教师走进课堂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语法是……”恐怕学生课前再高的热情也要被我们浇得冰冷的。在教定语从句的语法时,笔者尝试了以下做法:以guessing game 作为本课的开场白,把学生感兴趣并很熟悉的超女、影视歌星、体育明星用简单的定语从句描述让学生猜,同时还给出一些描述物的定语从句,例如:
T:The super girl who sings English song well.
S:Zhang Liangying;
T:The movie that is about dinosaurs running out of the park.
S:Jurassic Park.
简单有趣的游戏既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又巧妙地呈现了课题。这个游戏还没做完,好多同学就跃跃欲试,想自己造句让别的同学猜了。这样,课堂中接下去的任务都能顺利进行了。
可见,学生的态度和感受直接影响学习,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态度和感受。当然,课堂氛围的营造远非只是漂亮的开场白,它需要我们去做大量的工作,如课外多和学生接触,多关心、了解学生,并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帮助,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被接纳且在课堂中有归属感。同时,老师也要提高自己的态度和感受,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出现在课堂,持续不断地影响学生的态度和感受。
2、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快地获取和整合语法知识
帮助学生获取和整合新的语法知识是语法学习的一个关键层面。学生获取和整合新的语法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新知识的习得依赖于意义领会、信息组织和信息储存。
学生学习新语法知识之前也应有适量的信息储存,这就需要教师对语法课之前的教学活动设计为后面的语法教学作铺垫,这一渗透不仅仅涉及几节课,有时甚至贯穿整个单元。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我们还应意识到:学习新的语法知识过程不仅要求学生用心思考、积极参与,还要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填补信息之间的差距。英语教科书上语法版块的安排也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例如:高二上第二单元语法教学的内容是The Past Participle used as Attribute and Predicative. 在本单元的阅读课文中就出现了大量含有过去分词的短语和句子,笔者设计教学活动时就找出阅读课文中含有过去分词的短语,呈现了这些短语的中文翻译,请学生以分组比赛的方式给出英文翻译,这一设计既是旧知识的复习也是新知识的呈现,还可以作为下一个活动中学生对过去分词用法进行归纳的材料。
3、大胆放手,给学生展示所学知识的平台,进一步扩张和精练所学知识
在语法课上,新的语法知识的获取和整合,对于学生来说只是机械地回忆信息的思维过程。只有当学习者深入理解重要知识时,学习才是最有效的。为了发展理解,学习者需要扩展和精练所获得的知识。具体而言,学习者要对知识和信息进行核查和分析,从而来帮助自己建立新的联系、发现或再次发现意义、获得新的见解并澄清误解。这复杂思维过程的完成,学生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类对、推理、分析错误等等,这当中离不开老师的帮助。若老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牵着学生的鼻子,怕他们犯错误的话,学生所学的知识就没有一个固化的过程,错误也得不到纠正。因此作为课堂总导演的教师,就得给学生提供这一自我展示和自我纠错的平台。笔者在定语从句的语法课中就设计了“定语从句比赛”这一任务,让学生好好展示了他们所学的知识。当然学生展示的过程也是自我纠错和相互纠错的过程。经过这一环节,不仅定语从句的表达到位,基础好的学生展示了课外学到的语言知识,基础差的学生也学到了好多新知识,以下是学生给出的部分优秀句子:
A big mouth is a person who often makes one’s secret public.
A party animal is a person who always take part in parties.
A trouble maker is a person who always makes troubles.
A black sheep is a person who causes troubles in a group.
还有笔者在讲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语法时,针对开学初学校正对新生进行校纪校规的教育,设计了汇报校纪校规的任务。这样的任务设计既让学生有话可说,又可以让学生体会间接引语中不同动词的区别。经过这一任务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扩张。
三、探究实践的启示
和谐、宽松、高效率的语法课堂是我们每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更是学生所期待的。作为教学实践者的教师在语法教学实践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教师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这样的语法学习课既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基本理念,又改变了语法课中过分重视语法的讲解,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2、教学活动的设计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又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如果把我们的课堂当作舞台的话,学生是演员,而老师是幕后导演。因此,教师在设计语法教学任务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发展自我的空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盛群力,张慧,何晔,等编译.学习的纬度(课堂应用手册)[S].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学设计工作室,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