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文献资源管理体系的现状,通过对本院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整理分析和对读者的调查分析,总结出一些适合本院文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发展的措施,希望能给其他的高职院校的资源建设提供些借鉴和启迪。
【关键词】文献资源 管理体系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a)-0177-02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院的文献信息中心、学生学习中心和科学研究服务中心,其丰富的文献资源以及文献资源建设也一直是图书馆人参与人才培养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图书馆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迅猛发展,图书馆文献类型、文献载体越来越丰富。如何通过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不断调整和完善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专业结构以及文献类型和文献载体的结构,以最大限度地为学院科研和教学提供文献保障支撑,是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的高职院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着馆藏文献资源数量不足,馆藏结构欠合理,文献资源利用率低及信息服务能力亟待提高等诸多问题,尤其是文献资源建设问题。当前图书馆界对文献资源建设有一定的研究,但如何提高文献资源管理与服务,适应高职院校“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需求,仍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中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
1 对我院文献资源需求调查分析
图书馆开展文献资源建设的前提就是为读者提供强有力的文献服务,因此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读者群的信息需求特点、心理状态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是非常必要的,对文献资源建设和发展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1.1 各类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调查
1.1.1 学生读者信息调查
图书馆发放了80份学生读者调查表,回收80份,其中7份为大一新生未作统计。
对学生读者进行调查,它包括读者年级、利用图书馆情况、来馆频率、来馆目的、借阅方向等。统计如下:
每周来馆的学生读者共有有64人,占87.7%;每月1-2次的为9人。
学生到图书馆的目的有:借书24人,占32.9%;阅览和自习47人,占64.4%;其它2人。
读者喜欢借阅图书类型排在前五位的是:社科励志类37人次,经济管理类17人次,计算机类12人次,语言文字类11人次;其他3人次。
对文献类型的使用调查中,主要使用图书资料的学生有47人,报纸期刊的读者为16人,电子文献的为2人,其他9人。
由于读者年级、所学专业、个人爱好不同,他们来馆的借阅动机、阅读目的也不同。根据本次问卷调查和以往掌握的情况分析:一年级读者正处于兴奋阶段,对图书馆充满了好奇和浓厚的兴趣,但借阅倾向不定,喜欢消遣娱乐和扩大视野的图书期刊,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完成学习任务的紧迫感;二年级读者逐渐适应了大学生生活,进入相对稳定的求知阶段,随着专业课程逐步深入,学习任务的繁重,各种考证过级的压力,开始形成自己的人生发展目的、追求方向。因此,他们是有目的来馆借阅查找所需资料;三年级读者学习任务繁重,一方面为了准备撰写毕业论文,另一方面又要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做准备,查找、收集相关的文献信息资料。
1.1.2 教师读者信息调查
根据课题的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向科技处、教务处及各系部专业教师发放调查表50份,收回35份。由35份教学科研对文献资源的需求调查表(可多选)统计出如下情况:
使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目的是对课题或专业研究动态的关注的有25人次,工作备课有22人次,随便浏览的有2人。
利用图书馆网络查找数字资源的有20人,通过搜索引擎搜索网络资源的有22人,到图书馆索取书刊的有5人。
希望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方式:开通网上数据库为22人,自己来图书馆查询为9人,希望协助课题跟踪专题服务的3人,希望代查代检5人,开设信息资源用法培训为5人。
认为中文图书期刊能满足的8人,基本满足的18人,不满足的9人。
认为纸质文献能基本满足的18人,不满足的13人,完全满足的4人。
认为需要增加的文献资源是电子文献31人,纸质文献10人。
专业老师是从事多年教学、科研方面的专家,自己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同时由于教师利用网络的能力以及方便的上网条件,他们首选的资料搜集方法就是网上查阅,所以他们对电子资源的需求很迫切。
在统计各类资料和日常工作中发现,相对于学生读者而言,教师读者借阅量相对较少,综合分析认为:教师检索技能、技巧有待提高,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教师;课业负担重;电子资源、网络资源利用的便捷;图书馆资源的不足;图书馆服务时间与教师想利用图书馆的时间不符;图书的实效性较差,从出版到图书馆再到验收、分编入库、流通的过程较长;许多教师为了教学科研的需要自己采购、收藏了专业急需的文献等。
2 优化我院文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通过对我院文献资源的需求调查和对目前馆藏文献现状分析对比,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规律,认为我院文献资源建设应该:突出邮电专业特色,符合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建设目标;不仅要进一步丰富和优化馆藏文献,提高馆藏文献的使用价值,而且要不断丰富文献类型。在采访传统的图书、报刊文献的同时,更要积极引进和开发各类电子资源。从目前我馆的现状分析研究认为在经费使用方面,图书:报刊:电子文献之比3:1:1,且报刊文献和电子文献所占比例应不断加大。从文献的学科方面讲,与教学科研相关的文献应达到65%以上,而其中的电子文献应达到90%以上。如何合理配置文献资源,提高文献收藏水平,增强对重点学科教学、科研的支持和保障能力,使重点学科在学校的发展中真正起到龙头的作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具体措施:
2.1 中文图书
2.1.1 强化中文图书采访机制,合理配置专业图书
图书文献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中之重,建立优质高效的图书采访工作机制,是确保图书馆文献资源合理配置重要内容。选择合适的采访机制与图书配置方式,是文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及时取经补拙,最大化的优化文献资源的体系建设。一是要建立良好的“学科专业机构--图书馆--读者--出版社--书商--学校”等相互联动的图书采访工作关系;二是在效益最大化原则下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采访工作:①跟踪了解我院学科建设中文献资源需求信息;②多渠道掌握最新出版信息和动态,及时浏览新书书目报以及相关网站,结合我校需求进行书目筛选;③定期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到各院系面对面地征求师生对文献需求的意见;④发挥学院图书情报委员会的职能和作用,定期将文献资源分析报告通报给各位委员,听取委员们对文献资源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文献采访计划。⑤通过图书馆网页发布文献征订信息和通告新书书目信息;⑥组织图书馆专家对图书市场进行调研,制定合理的配置方案;⑦建立互动平台,设置“读者推荐书目”窗口,全校师生可在校园网上了解馆藏资源并推荐所需图书书目。此外还可以通过电子邮箱、BBS与读者交流采访信息。
2.1.2 建立文献采访动态跟踪分析制度(见表1)
通过对预订信息和到馆文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不断调整各专业文献采访计划。对于诸如F经济类、T电信计算机类等重要大类图书进行细化管理购入,其余类适需要订购。订购比例与验收比例随时统计,从而及时调整订购种类,确保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
2.1.3 建立专业课程设置与到馆文献动态跟踪分析制度(见表2)

把各专业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公共课程以及实习实训课程列表后进行分类,然后对所购入文献进行对用统计分析,随时分析到馆文献与专业课程的关联程度,及时调整采访计划。
2.1.4 定期调研各类型读者文献利用情况
根据各类型读者借阅情况和阅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读者的借阅和阅览的倾向,调整文献采访计划。
2.2 报刊
报刊以其时效性强等优势一直是图书馆文献收藏的重点,图书馆每年在10月份集中预定下年度的全部报刊。由于预定时间集中、时间有限,所以在以往采访中,重视不够,往往是依据上一年的订购情况,稍加增减。采访工作粗躁,发现问题或有多订漏订情况,也只有等到来年解决,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在专业报刊预定方面,根据近几年我院学科专业不断调整和增加的发展趋势,图书馆不断调整思路,及时了解各专业建设的情况,为每个专业选定适合的核心报刊2-5种,与专业关系紧密、适合读者教学科研和学习需要的省部级刊物5种左右;其他报刊则根据读者阅览的具体情况而定。
具体措施:力争把预订工作做在平时,避免集中预订中盲目增减。采访人员在验收现刊时首先要了解报刊的内容、学科门类、适宜读者对象等情况,征求读者的阅读情况等,为来年的预定做好准备;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收集报刊发行信息,广泛征求一线教师和各专业建设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把专业所需的报刊及时收入馆藏。
2.3 电子资源
电子资源就是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能够为读者提供的信息资源。其中包括了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光盘数据等。从其获得方式将包括商购和自建电子资源等。我们学院图书馆限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在电子资源建设方面以商购为主。
具体措施:首先要求商家开展使用方法的专题讲座,然后要求网上免费试用,综合学院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后决定采购与否。
2.4 网络资源
具体措施,增加计算机和图书情报专业人员,提高图书馆网络资源开发的能力,提高图书馆网络导航系统的作用和实用功能,加强读者教育工作,提高图书馆各类读者驾驭网络文献的能力和意识。
2.5 其他资源
其他资源主要包括毕业论文、会议资料、内部资料、交流资料、行业标准、行业规范、档案资料等非书文献,视此类文献与我院教学、科研需求的具体情况而搜集。如毕业论文,目前图书馆只收藏优秀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李健.湖南高职高专图书馆读者借阅需求状况的调查及分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1).
【关键词】文献资源 管理体系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a)-0177-02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院的文献信息中心、学生学习中心和科学研究服务中心,其丰富的文献资源以及文献资源建设也一直是图书馆人参与人才培养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图书馆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迅猛发展,图书馆文献类型、文献载体越来越丰富。如何通过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不断调整和完善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专业结构以及文献类型和文献载体的结构,以最大限度地为学院科研和教学提供文献保障支撑,是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的高职院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着馆藏文献资源数量不足,馆藏结构欠合理,文献资源利用率低及信息服务能力亟待提高等诸多问题,尤其是文献资源建设问题。当前图书馆界对文献资源建设有一定的研究,但如何提高文献资源管理与服务,适应高职院校“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需求,仍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中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
1 对我院文献资源需求调查分析
图书馆开展文献资源建设的前提就是为读者提供强有力的文献服务,因此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读者群的信息需求特点、心理状态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是非常必要的,对文献资源建设和发展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1.1 各类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调查
1.1.1 学生读者信息调查
图书馆发放了80份学生读者调查表,回收80份,其中7份为大一新生未作统计。
对学生读者进行调查,它包括读者年级、利用图书馆情况、来馆频率、来馆目的、借阅方向等。统计如下:
每周来馆的学生读者共有有64人,占87.7%;每月1-2次的为9人。
学生到图书馆的目的有:借书24人,占32.9%;阅览和自习47人,占64.4%;其它2人。
读者喜欢借阅图书类型排在前五位的是:社科励志类37人次,经济管理类17人次,计算机类12人次,语言文字类11人次;其他3人次。
对文献类型的使用调查中,主要使用图书资料的学生有47人,报纸期刊的读者为16人,电子文献的为2人,其他9人。
由于读者年级、所学专业、个人爱好不同,他们来馆的借阅动机、阅读目的也不同。根据本次问卷调查和以往掌握的情况分析:一年级读者正处于兴奋阶段,对图书馆充满了好奇和浓厚的兴趣,但借阅倾向不定,喜欢消遣娱乐和扩大视野的图书期刊,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完成学习任务的紧迫感;二年级读者逐渐适应了大学生生活,进入相对稳定的求知阶段,随着专业课程逐步深入,学习任务的繁重,各种考证过级的压力,开始形成自己的人生发展目的、追求方向。因此,他们是有目的来馆借阅查找所需资料;三年级读者学习任务繁重,一方面为了准备撰写毕业论文,另一方面又要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做准备,查找、收集相关的文献信息资料。
1.1.2 教师读者信息调查
根据课题的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向科技处、教务处及各系部专业教师发放调查表50份,收回35份。由35份教学科研对文献资源的需求调查表(可多选)统计出如下情况:
使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目的是对课题或专业研究动态的关注的有25人次,工作备课有22人次,随便浏览的有2人。
利用图书馆网络查找数字资源的有20人,通过搜索引擎搜索网络资源的有22人,到图书馆索取书刊的有5人。
希望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方式:开通网上数据库为22人,自己来图书馆查询为9人,希望协助课题跟踪专题服务的3人,希望代查代检5人,开设信息资源用法培训为5人。
认为中文图书期刊能满足的8人,基本满足的18人,不满足的9人。
认为纸质文献能基本满足的18人,不满足的13人,完全满足的4人。
认为需要增加的文献资源是电子文献31人,纸质文献10人。
专业老师是从事多年教学、科研方面的专家,自己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同时由于教师利用网络的能力以及方便的上网条件,他们首选的资料搜集方法就是网上查阅,所以他们对电子资源的需求很迫切。
在统计各类资料和日常工作中发现,相对于学生读者而言,教师读者借阅量相对较少,综合分析认为:教师检索技能、技巧有待提高,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教师;课业负担重;电子资源、网络资源利用的便捷;图书馆资源的不足;图书馆服务时间与教师想利用图书馆的时间不符;图书的实效性较差,从出版到图书馆再到验收、分编入库、流通的过程较长;许多教师为了教学科研的需要自己采购、收藏了专业急需的文献等。
2 优化我院文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通过对我院文献资源的需求调查和对目前馆藏文献现状分析对比,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规律,认为我院文献资源建设应该:突出邮电专业特色,符合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建设目标;不仅要进一步丰富和优化馆藏文献,提高馆藏文献的使用价值,而且要不断丰富文献类型。在采访传统的图书、报刊文献的同时,更要积极引进和开发各类电子资源。从目前我馆的现状分析研究认为在经费使用方面,图书:报刊:电子文献之比3:1:1,且报刊文献和电子文献所占比例应不断加大。从文献的学科方面讲,与教学科研相关的文献应达到65%以上,而其中的电子文献应达到90%以上。如何合理配置文献资源,提高文献收藏水平,增强对重点学科教学、科研的支持和保障能力,使重点学科在学校的发展中真正起到龙头的作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具体措施:
2.1 中文图书
2.1.1 强化中文图书采访机制,合理配置专业图书
图书文献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中之重,建立优质高效的图书采访工作机制,是确保图书馆文献资源合理配置重要内容。选择合适的采访机制与图书配置方式,是文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及时取经补拙,最大化的优化文献资源的体系建设。一是要建立良好的“学科专业机构--图书馆--读者--出版社--书商--学校”等相互联动的图书采访工作关系;二是在效益最大化原则下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采访工作:①跟踪了解我院学科建设中文献资源需求信息;②多渠道掌握最新出版信息和动态,及时浏览新书书目报以及相关网站,结合我校需求进行书目筛选;③定期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到各院系面对面地征求师生对文献需求的意见;④发挥学院图书情报委员会的职能和作用,定期将文献资源分析报告通报给各位委员,听取委员们对文献资源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文献采访计划。⑤通过图书馆网页发布文献征订信息和通告新书书目信息;⑥组织图书馆专家对图书市场进行调研,制定合理的配置方案;⑦建立互动平台,设置“读者推荐书目”窗口,全校师生可在校园网上了解馆藏资源并推荐所需图书书目。此外还可以通过电子邮箱、BBS与读者交流采访信息。
2.1.2 建立文献采访动态跟踪分析制度(见表1)
通过对预订信息和到馆文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不断调整各专业文献采访计划。对于诸如F经济类、T电信计算机类等重要大类图书进行细化管理购入,其余类适需要订购。订购比例与验收比例随时统计,从而及时调整订购种类,确保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
2.1.3 建立专业课程设置与到馆文献动态跟踪分析制度(见表2)

把各专业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公共课程以及实习实训课程列表后进行分类,然后对所购入文献进行对用统计分析,随时分析到馆文献与专业课程的关联程度,及时调整采访计划。
2.1.4 定期调研各类型读者文献利用情况
根据各类型读者借阅情况和阅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读者的借阅和阅览的倾向,调整文献采访计划。
2.2 报刊
报刊以其时效性强等优势一直是图书馆文献收藏的重点,图书馆每年在10月份集中预定下年度的全部报刊。由于预定时间集中、时间有限,所以在以往采访中,重视不够,往往是依据上一年的订购情况,稍加增减。采访工作粗躁,发现问题或有多订漏订情况,也只有等到来年解决,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在专业报刊预定方面,根据近几年我院学科专业不断调整和增加的发展趋势,图书馆不断调整思路,及时了解各专业建设的情况,为每个专业选定适合的核心报刊2-5种,与专业关系紧密、适合读者教学科研和学习需要的省部级刊物5种左右;其他报刊则根据读者阅览的具体情况而定。
具体措施:力争把预订工作做在平时,避免集中预订中盲目增减。采访人员在验收现刊时首先要了解报刊的内容、学科门类、适宜读者对象等情况,征求读者的阅读情况等,为来年的预定做好准备;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收集报刊发行信息,广泛征求一线教师和各专业建设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把专业所需的报刊及时收入馆藏。
2.3 电子资源
电子资源就是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能够为读者提供的信息资源。其中包括了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光盘数据等。从其获得方式将包括商购和自建电子资源等。我们学院图书馆限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在电子资源建设方面以商购为主。
具体措施:首先要求商家开展使用方法的专题讲座,然后要求网上免费试用,综合学院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后决定采购与否。
2.4 网络资源
具体措施,增加计算机和图书情报专业人员,提高图书馆网络资源开发的能力,提高图书馆网络导航系统的作用和实用功能,加强读者教育工作,提高图书馆各类读者驾驭网络文献的能力和意识。
2.5 其他资源
其他资源主要包括毕业论文、会议资料、内部资料、交流资料、行业标准、行业规范、档案资料等非书文献,视此类文献与我院教学、科研需求的具体情况而搜集。如毕业论文,目前图书馆只收藏优秀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李健.湖南高职高专图书馆读者借阅需求状况的调查及分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