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提问行为的误区

来源 :现代校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hy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以下分析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常出现的几种误区。
  
  问题数量过多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或“灌输式”方法,讲得过多, 这种教学方式近来受到了来自教育界内外的最严重的批判。为了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堂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就是教师问得过多,一问到底。一些对中学教师的研究表明:一堂课上教师大约问64个到180个问题,平均一天问了348个问题!对27 个高中社会研究课教师的观察表明,每节课每位教师平均问80个问题。想一想,一堂课就那么长时间,学生被诸多问题牵着鼻子走。哪有时间进行思考?往往是在一个连着一个的问题“轰炸”下,“不假思索”地忙着回答和应付。
  教师在课堂上能提如此多的问题表明:一是问题难度和深度不会太高。大多数问题可能是知识性问题,如让学生寻找基本事实。不然的话,学生怎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进行回答。二是教师缺乏提问技巧和策略,没有考虑和观察到学生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提问策略。如更好地组织问题,或针对提问组织课堂讨论等,而只满足于学生的即时反应和答案本身的对与错。
  教师为什么会提如此多的问题呢?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数量不等于教学的质量,课堂表面上的热烈气氛并不代表学生理解、掌握了教学内容、教师完成了教学目的和要求。于是教师误认为课堂提问越多,学生参与度就越高,教学质量就越高。而没有去仔细考虑:这个问题有没有价值,有价值的话又有多大的价值?如果教师在提问前认真地进行了一番思考和设计,课堂就不会出现那么多“问——答”式的提问。
  重复问题和重复学生的回答
  教师常犯的错误是习惯性地重复问题和回答。这种不良习惯地把学生训练成只会抓住“重复”的问题,而不去认真地或直观地注意问题开始的出现。而且这种习惯导致有意义时间的丢失,不能帮助教师有效率地管理课堂。但这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能重复问题和重复学生的回答。如在一个很大的没有扩音设备或扩音设备不好的教室;或是问题本身较复杂,有多个层面;或提问让学生听写时,就有必要重复问题。在大组讨论时,由于人声嘈杂,教师必须重复学生的回答才能使所有人都听见。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要避免这种无意义的重复。
  教师重复问题实际上是低估了学生听的能力,老是担心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听清楚。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只要在提问开始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告诉他们你每次提问只提一次不会重复,也不重复其他同学的回答,让学生注意听。自然而然,学生就学会了如何去听。相反,经常性地重复,让学生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反正教师总会重复,那我就听重复的吧,所以就不集中注意力,不注意问题的初次出现,这样反而给了学生思想走神的机会。
  
  不注意正在回答问题的学生
  
  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也要会听,要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而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必须注意两个方面——肯定的态度和听的技巧,自己观察你自己或请别人观察,你是否向前倾,集中你的视力,对学生感兴趣?或是你是否坐立不安,目光游离,表现出不耐烦,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前者表明你注意听了,后者表明你没有关注多少。当学生对你说话时,你必须给出一系列的非言语反馈,这些非言语反馈可使他们知道你是否真正地听了和理解了他们所说的话。同时,学生很善于模仿,特别是模仿教师的行为,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他们可以从中学会如何倾听老师和同伴。
  通常出现的情况是,学生正在回答问题,而教师却将目光转向窗外或看其他学生的小动作。此时,学生往往会迅速结束回答。不知你曾有否感受,当教师面带微笑,认真地倾听你说话时,你可能说出许多你在回答前没有先想好的要点,而当教师表现出不耐烦时,你可能性会连你想好的要点都忘了回答就匆匆结束了回答。教师的倾听和鼓励给你极大的鼓舞和力量。
  教师不注意正在回答问题的学生,一方面表明教师缺乏教学艺术,不知道注意和倾听的良好效果,会对学生积极的心理影响;另一方面表明教师不尊重学生,在心理上对该生没有多少期望,这种消极的非言语动作大大地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实际上,课堂交流是师生间情感的交往,应该是民主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从手势、脸部表情、身体动作等方面,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是真正把学生放在同他同等的地位来看待他们。
  
  总选相同的学生回答问题
  
  经常听到学生抱怨“我的老师从来不点我”或“老师总是喜欢点那几个学生”。从这些抱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学生的不满和挫折感。仅点几个(通常是表达能力好的和学业成绩突出)学生的教师给了大多数班级成员一个消极的强化——反正我的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我。从而他们对学科失去兴趣,在课堂上开小差,从而导致集体斗志的严重丧失。
  很多教师对“学业不良”的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偏见。例如,教师等待他们回答问题花的时间短,没有给他们提供反馈,一般很少注意他们,将他们放在教室后面坐着,批评他们的次数更多和对他们的要求更少。
  教师点相同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十分普遍,例如,数学老师趋向于点男生而少点女生,特别是在高年级,而语言老师则趋向于多点女生而少点男生。研究表明,教师的偏见会使学生们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
  点那些很积极的学生的意图是因为他们可以给出正确的答案,使教师看起来是一位有效率的教师。这情况在公开课时表现得更加明显。但是,假若教师想鼓励所有的学生都成为成功者的话,教师应该给每个学生同等的机会。由于学生能力水平确实存在差异,你可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难度的问题。要避免问题过难,学业不良的学生回答不出来,会给他们带来挫折感,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喜悦和得到积极肯定的强化。
  
  不让学生完成回答或自己回答问题
  
  你见过这样的课堂没有,就是教师认真地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自己回答问题吗?或者让学生回答后又打断学生的回答,自己完成回答或不试图启发其他学生回答而加入个人评价。这两种行为都是十分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不恰当和粗鲁的教师偏好。试想一想,当学生知道教师不让他们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时怎能被鼓励去思考?怎能形成逻辑思维?教师的这些行为往往使学生感到万分沮丧,学生难以形成自己回答问题的逻辑系统,从而使学生消极地对待教学。如果确实是因为问题太难,教师应该充分地启发学生或留给学生课后思考。
  教师的这种行为往往是因为教师过分注意自己的话语权和不信任学生能力造成的。教师认为学生可能回答不出问题,与其浪费时间让其思考,还不如把现成答案告诉学生。这种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教师行为没有看到学生的主动性,积极起到对学生学习的作用。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世界名战——马得里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World famous
期刊
中国历史中有个现象,大凡开国皇帝都比较能干,不是只知享乐的酒囊饭袋,生活也比较简朴。  同样,陪伴皇帝打天下的开国皇后,也大多不是以色相取宠皇帝,而是人品端庄,有妇德、有本事,能辅佐皇帝成就大业。刘邦的皇后吕雉,多被诟病,但不得不承认,她确实是一位出色的女性,巾帼豪杰;唐太宗的长孙皇后是唐太宗的宫中贤内助;另外朱元璋的马皇后,清朝的孝庄皇后……都可圈可点,受到史家和后世赞扬。  这里介绍一位世人不
龙年到了,请您在“龙凤呈祥”的灯笼里的方格内填上适当的字,使之与“龙年快乐”分别组成成语。龙凤呈祥祝新年@陆桂林 When the Year of the Dragon is up, please fill in t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欣逢盛世新千年,心想事成好梦圆。举杯同欢世纪酒,亲情友情情无限。贺新千年@梁立春 Rejoicing the new millennium, all wishes come true dream. Toast with the century wi
期刊
钓鱼 垂钓者:“你看我钓鱼看了三个小时了,为什么不自己试试看?” 旁观者:“我没有那份耐心。” 很窘的陌生人 “坐在那边的那个女人真丑,是谁呀?”陌生人问主人。 “先生,那碰巧是
由于初中数学教材的改变、对学生要求的降低、学生对计算器的过分依赖、训练不到位等原因,学生的运算能力普遍偏低,给学生高中数学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带来了困难.面对这一
数学课程标准已经把算法作为数学课的必修内容纳入高中数学课本之中.《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对算法总的要求是把算法思想渗透在其他相关内容之中,中学数 Mathematic
广州市花都区关工委讲师团成立于2001年8月,最初只有27位成员,经过两年的发展特别在开展“十个一”活动中,11个镇的教办都先后成立了讲师团。目前全区共有241位讲师团成员,
采用丙型肝炎病毒(HCV)E区、C区、NS3区单克隆及多克隆抗体以及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及血清中IgG抗体作为特异性第一抗体,分别应用LSAD、改良PAP及直接酶标法对65例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冰冻及石蜡包埋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