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剂污染的现状及防控措施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t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食品中塑化剂的迁移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等造成一定的危害与影响。本文分析了塑化剂的来源、危害及现状,总结了检测塑化剂常用的方法,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塑化剂;迁移;检测方法;防控措施
  1 塑化剂来源
  塑化剂在20世纪初期逐渐被人熟知,在材料制备中投入使用,相关制品塑料制品中添加了塑化剂,过量使用会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如塑料袋、塑料碗、化妆品、医用血袋等。塑化剂具有增强塑料制品的柔韧性、延展性、耐用性等性能[1],能与塑料的高分子聚合基团相结合,降低聚合基团之间的作用力,达到增加塑性和韧性的目的。由于某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从塑料制品中迁移至环境、食品或人体中[2]。
  食品中塑化剂的迁移主要存在于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餐饮环节3个环节。①生产环节。在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节省成本,常使用塑料、橡胶管道,相应的生产线使用了劣质塑料制品,均可能导致塑化剂迁移。②流通环节。食品包装采用不符合食品标准的塑料制品导致塑化剂迁移至食品中,如食用油采用塑料瓶、白酒用塑料盖、垫圈以及内塞,在流通、贮存、销售等过程中,随着存储温度和时间的变化,均可能导致塑化剂溶出[3]。③餐饮环节。在就餐中用塑料盒进行打包、或外卖配送过程中使用劣质塑料盒包装食品。
  2 塑化剂产生的危害
  关于邻苯类塑化剂对食品、人体和环境的危害研究较多,其属于环境激素类物质,具有类雌激素作用,有一定的生殖毒性,损害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易引发畸变、癌变等[4]。研究表明,虽然非邻苯塑化剂在技术上进行了创新,但对人体也同样存在伤害,长期蓄积对人体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均有不良影响[5]。
  3 塑化剂污染现状
  食品中塑化剂的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2011年台湾塑化剂事件是一次重大食品安全危机,导致多个企业及相关产业被波及。2012年检测机构检出酒鬼酒中塑化剂超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含量为1.08 mg/kg[6],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中规定,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 mg/kg、9.0 mg/kg、
  0.3 mg/kg,DBP超过限量3倍以上。根据其毒性效应,美国环保局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列为6种优先控制污染物[7]。
  由于邻苯类塑化剂在使用过程中争议较大,因而逐渐使用非邻苯类塑化剂,主要为了降低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对人体的伤害,同时保持其相应的增塑性。常见的非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有部分已在塑料制品中得到使用,如2,2,4-三甲基-戊二醇双异丁酸酯(TXIB)和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DEHA)。
  4 常见检测方法
  4.1 气相色谱-质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是检测塑化剂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操作方式是将样品通过有机溶剂提取,如正己烷,净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检测[8],设置适宜的升温程序,绘制标准物质曲线,根据物质的出峰时间和特征碎片进行分析[9]。
  4.2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多用于非邻苯类塑化剂检测,样品经有机溶剂提取、涡旋混匀、超声等后,通过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净化,氮吹定容,过滤上机[10]。
  4.3 其他检测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可采用其他的检测方法,如需研究胶体颗粒大小对灵敏性的影响,可采用荧光传感器法。为了满足高强度、高选择性和重复使用的要求,可采用具有专一性的分子印迹分离技术[11]。
  5 防控措施
  5.1 企业严格把控产品质量
  5.1.1 严格把控原料关
  原料的质量安全是保证食品生产质量的前提,做好原料查验工作,避免原料被污染。
  5.1.2 生产过程排查
  对运用的包装材料、仪器设备、生产线等可能产生塑化剂污染的材料进行相应的排查,采用非塑料管道,降低产品污染风险。
  5.2 监督部门加大监管力度
  ①推进相应标准制定,保证检验方法的有效性、准确性。②加大抽检力度,随机抽检易存在塑化剂污染的产品,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同时加大对不符合要求的包装材料的排查。③推出相应的政策、法规,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量,降低公众的使用意愿。
  5.3 技术机构发挥作用
  ①技术机构需加强检验技术质量控制手段,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给监管部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②推进技术创新工作,加快新型材料合成及制造,走绿色、环保、健康的路线。
  参考文献
  [1]林春滢,王庆新.食品中塑化剂的来源分析及应对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5(2):284-285.
  [2]孙加刚.食品中增塑剂的研究现状[J].食品安全导刊,2020(9):187.
  [3]刘美美,王化斌,马琦林.白酒中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及可能来源和控制措施[J].酿酒,2021,48(2):35-37.
  [4]张玉环,雷亚楠,鲁皓,等.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1):
  202-209.
  [5]周良春,马俊辉,张晓飞,等.ASE-GC-MS法测定食品接触用塑料及制品中两种非邻苯类增塑劑含量[J].包装与食品机械,2020,38(5):68-72.
  [6]姜子波,崔立华,张显涛,等.纸质食品包装中增塑剂迁移研究现状[J].绿色包装,2016(2):27-31.
  [7]丁伟丽,刘琪,刘秋云,等.中国地膜产品塑化剂特点及风险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1,40(5):1008-1016.
  [8]唐晓伟,刘鸿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蔬菜中3种主要塑化剂含量[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23):8024-8031.
  [9]何佩霞.食品包装材料中替代型塑化剂的检测方法研究[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20.
  [10]金月.白酒中塑化剂GC-MS检测方法的研究[J].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2020,30(3):56-58.
  [11]杨芳,魏建科,王加忠,等.邻苯二甲酸酯新型检测技术的发展[J].广州化工,2020,48(24):17-19.
其他文献
摘 要: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残留对人们健康存在很大危害,因此探索黄曲霉毒素M1残留的检测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的黄曲霉毒素M1残留的检测技术有金标试纸法、原位衍生荧光法、液相色谱法,电子鼻法以及光学免疫传感器法。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M1;药物残留;检测技术  黄曲霉毒素是由真菌类生物所产生的一种代谢产物,在人们生活中比较常见[1]。人们食用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物,毒素便会在身体中逐渐积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儿童饮食营养结构出现了早餐营养搭配不均衡、正餐成为点缀、晚餐营养摄入不足以及营养品摄入过剩等问题。基于此,通过坚持儿童膳食安排“两原则”、合理安排膳食结构的方式对儿童身体健康发展进行提前护理干预,有效提高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营养结构;护理干预;儿童饮食  当前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同时,儿童饮食结构出现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社会大众愈发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对食品添加剂成分的检测技术要求越来越严格。作为一种新兴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离子色谱法由于灵敏度高、准确、简便、快速等特征,在当前的食品添加剂检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本文分析了离子色谱法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应用,以期引起重视。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离子色谱法;检测  食品安全事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021
摘 要:采用乙腈提取绿茶试样,经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乙腈-甲苯液洗脱,浓缩样液用正己烷复溶后加入内标上机测定,建立了GC-MS法测定绿茶中4种菊酯类农药残留量。结果显示4种农药在0.05~10.0 m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在0.004 0~0.015 0 mg/kg,定量限在0.012 5~0.050 0 mg/kg;加标回收率在93.4%~97.3%,RSD在1.6%~3.5%;该法
摘 要:本文测定了以酱油渣、淀粉为主要原料制备的方便食品可食性调料包的性能,系统研究了该膜的热封工艺、封合强度、溶解率、调料溶出时间、阻油性、水蒸气透过性和阻氧性等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淀粉含量6.5%、酱油渣含量1.5%、甘油含量27%、76 ℃下制备的可食膜,抗拉强度为14.22 MPa、断裂伸长率6.81%,在封合温度160 ℃、时间 5 s、压强0.6 MPa条件下,膜的封合强度最大
摘 要:山药药食兼用,其不仅营养价值高,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近年来,有关山药天然药物和保健食品的报道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山藥多糖作为山药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保肝护肝及抗氧化等功效。本文就国内近年来山药多糖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为山药在药食行业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药多糖;药理作用;应用  山药(Dioscorea oppositifolia L.)属于单子
摘 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自带食物及外卖现象的增多,食品接触材料有更多的机会影响到食品安全,且检验标准与食品安全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接触材料导致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食品接触材料安全卫生问题及检验标准现状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接触材料;安全卫生;检验标准  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食品接触材料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受
摘 要 目的:调查各省市(区)电子版地方报纸和中国新闻网获得的2015—2020年家庭食物中毒事件有关报道中的科普知识介绍情况,分析媒体食物中毒科普报道率和科普正确率,针对其不足提出改善建议。方法:通过超星数据库、中国新闻网检索“中毒”“食品/食物安全”等38个关键词,按照设定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选2015—2020年家庭食物中毒新闻报道文献。用Excel201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家庭
摘 要:原料乳中的某些嗜冷菌会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耐热脂肪酶,较高的脂肪酶活力会破坏牛乳中的脂肪球结构并产生多种脂肪酸,游离的脂肪酸易被氧化,产生异味。本文阐述一种利用脂肪酶分解底物产生具有特定吸收波长的物质实现准确检测牛乳中脂肪酶活力的方法,探究了原料奶的运输时间、脱冷储运对脂肪酶活力的影响,以及脂肪酶活力对UHT灭菌乳风味与货架期的影响,期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乳脂肪酶活力;
摘 要:为探寻红心火龙果酱制作工艺,以新鲜红心火龙果为主要原料,添加果胶和卡拉胶的复合胶作为增稠剂,仅添加白砂糖作为调味剂,制作红心火龙果酱。通过改变白砂糖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对红心火龙果酱进行感官评价和理化分析,结果表明当添加糖量为12%时,红心火龙果酱品质佳,水分蒸发率大,利于长期保藏。该制作工艺为改善红心火龙果酱品质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火龙果;果酱加工工艺;感官品质  火龙果(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