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多元评价 激发习作兴趣 提升习作水平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h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中,作文的批阅是教师们最头疼,也是最费时的工作。一篇习作,草稿写完,教师改,誊写完了,教师再批改。费时不说,让人伤心的是,难得有几个学生认真看完教师的评阅。这样的评价,学生从中的获益是有限的。如何改变这种单一、低效的习作评改模式呢?在这次课题研究中,我们努力变单一的评价为多元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作文素养。
其他文献
【案例】前不久,听一位老师上《三只白鹤》,课堂中出现了一个意外:在初读课文后,教师问:这三只白鹤能不能找到大鱼呢?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然后用“第__只白鹤__,因为__。”来回答。交流时,学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目前的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中,对思政课的教学地位及开展方式的认识还不足。文章从
高校校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类型,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下,经过长期积淀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思维与行为方式。校史文化在传承与创新过程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印记、丰富的
当前,高职教务团队建设存在着理念有待更新、结构不尽合理、教师归属感不强、队伍不够稳定等几方面问题,基于工作规范化的角度,从高中基三个层面提出了高职教务团队建设的建
当人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技术层面的东西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时,教材便一下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解读教材随即也成了时髦的话题,变得神秘起来。当聆听了于永正老师的《水上飞
当“无法预约的精彩”成为一句熟语后,课堂中那些极富“生成”价值的因素,被当作无比可贵的教学资源。然而,我们知道“生成性资源”不会凭空而至,我们也知道可遇而不可求的“生成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目标中提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开展“调查家乡的环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时,要注意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自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