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医科院校思修课实践教学一体化设计

来源 :大学·思政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ongyuan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践教学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文章以应用型医科院校为例,分析了思修课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根据教育部等发布的改进、創新思政课相关文件的指导精神,提出了思修课实践教学一体化设计的理念,并结合教学实际,整合应用型医科院校思修课现有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了具体设计。
  关键词:应用型医科院校;思修课;实践教学;一体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0-0143-03
  高校是培育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学主线,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践行职业理想,并身体力行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用型医科院校医学生是未来的一线医生、护理人员、医技人员,学校应牢牢抓住思修课教学主阵地,结合学校发展实际,重视实践教学,将“医乃仁术”的传统医学精神一代代传承,引导学生坚守一线,树立崇高的医学信仰,致力于中国医学的传承和发展。
  一、应用型医科院校思修课实践教学现状
  相关部门颁布的诸多思政课教学指导文件多次提到改进思政课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例如,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1]中要求“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要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效果”。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在这些文件的指导下,很多学校均构建了思修课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践教学体系初步建立,实践教学活动内容丰富
  应用型医科院校重在“应用”二字[3],培养的是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医科专业人才,他们的服务对象是最广大的城乡居民,他们研究的是最常见的疾病。因此,在教学方案设计中,高校应该关注“应用”的核心环节——实践教学。应用型医科院校的思修课主要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学校定位与教学建设相匹配,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医学应用型人才在实践中思考人生、思考专业、思考职业、思考社会的能力。现有实践教学体系涉及课内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就课内实践而言,实践教学活动有主题演讲、课前时事热点分享、医学专家进课堂等,侧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就校内实践而言,实践教学活动有微电影视频大赛、医院志愿者服务、中国精神分享等,侧重培养职业道德。就社会实践而言,实践教学活动有校外实践基地培育、红色文化基地探访、医院社会调查等,侧重将学校与社会相结合。这些实践教学活动形式丰富、层次立体,拓展了思修课课堂教学,丰富了教学方式,值得肯定。
  (二)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分散,未形成紧密的联系
  然而,思修课实践教学活动运行几年之后,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
  第一,实践教学内容与校园其他活动“撞车”,如演讲比赛、红色文化基地探访等活动,其他思政课、校团委、党校经常会组织相同或类似的活动,容易使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时产生审美疲劳。
  第二,活动形式分散,各实践教学活动之间未形成紧密的联系,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中,存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问题,虽然参加了多次实践活动,但是没有深入理解活动的意义,没有深刻理解实践活动的本质。
  第三,活动成果呈现不充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之后,没有及时固化参与过程,实践教学活动没有形成可传承、可展示的教学成果。
  实践教学的设置,是为了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上实践教学活动所出现的问题,导致学生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时,认知肤浅、被动参与、浅尝辄止、感触不深,缺乏参与的热情,直接影响了思修课教学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
  二、思修课实践教学一体化设计的必要性
  应用型医科院校思修课实践教学一体化设计,是以思修课教学内容为基础,紧密结合时事政治,针对医科专业学生特点,将现有的实践教学活动统筹规划,变被动参加为主动参与,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一)实践教学一体化设计是提升思修课教学效果的有效路径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规范实践教学,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切实提高实践教学实效”。在此指导意见下,提高思修课实践教学实效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一体化设计的实践教学,能够聚焦思修课教学专题,更好地实现思修课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专题知识的理解,最终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另一方面,一体化设计的实践教学前后呼应,前一项实践教学成果是后一项实践教学的基础,这样容易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二)实践教学一体化设计有利于实践教学方案专题设计
  应用型医科院校思修课理论教学的重要改革之一是开展专题式教学,将思修课章节内容整合为若干专题,重点强化医科专业学生的责任感,注重学生的医生职业道德培养以及医生法治素养的提升。实践教学一体化设计,能够将分散于各章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理论教学专题进行整合。整合之后,思修课实践教学活动按专题开展,能够更加突出教学主线以及教学重点。
  (三)实践教学一体化设计突破了实践教学分散教学的局限性
  思修课理论教学的课堂教学具有完整性、一致性,根据现行的思修课实践教学方案,实践教学活动穿插在课堂教学的某个阶段,呈现分散性特点。实践教学一体化设计,能够使分散教学连贯化,帮助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深入了解实践教学目标,让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呼应,使师生产生全局感。一体化设计突破了分散教学的局限性,更有利于固化实践教学成果,保持实践教学传承,推进实践教学创新。   三、应用型医科院校思修课实践教学一体化设计的实施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要求“创新思政课教学研究工作,聚焦教学重点问题研究,实施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攻坚项目,形成一批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专题式、分众式等教学方法”。[4]2020年,上海市教委等部门在《上海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中指出,要“实施魅力课堂打造计划,打造一批内容准确、思想深刻、形式活泼的思政课金课”。根据这些教学指导文件,推进思修课实践教学改革,内容上在于解决教学重点问题,形式上在于挖掘互动性教学方法,效果上在于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具体实施计划如下:
  (一)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应用型医学院校特点设计主题
  实践教学一体化设计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实践教学主题。思修课教材共分七部分,包括绪论、人生的青春之问、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板块、道德板块和法治板块三条主线。实践教学应当根据这三大板块设计主题,进行一体化设计。
  拍摄微视频与志愿者服务,是应用型医科院校经常在道德板块使用的实践教学活动,本研究以此为例,具体展开实践教学一体化设计。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社会、撰写剧本、拍摄微视频,体现学生对医生职业道德的思考,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基础,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弘扬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精神。在一体化设计中,教师可将国家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健康中国”战略作为指导,以“健康”为主线,设定不同的主题,如垃圾分类、科学护眼、合理饮食、意外事件自救等,指导学生进行公益微视频拍摄。将公益微视频应用于志愿者服务中,从被动服务转换为主动服务,在与患者的沟通中,体会患者心情,培育医患共情。经过一体化设计,一方面,教师可通过微视频展现大学生的原创力、洞察力和价值观,教会学生发现并传递思想的美、道德的美,引领青年学生在体验中成长、成人、成才;另一方面,可通过志愿者服务,将学生自己拍摄的微视频展示给患者,使微视频的拍摄更有意义,在无形中提高医学生对专业认同、职业使命的认识,体验医务人员的社会责任和健康使命。
  (二)结合时代背景,将“创新”理念融入课本内容
  思修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教学素材中有时代元素,与社会热点事件紧密结合。每一个能够聚焦大众视野的热点事件,无一不蕴含着情感与理性的冲突,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在课堂理论学习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其中所蕴含的情与法,同时还要在实践教学中紧扣时代背景,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弘扬正能量,显示时代青年特有的风貌。
  以2021年全国开展的党史教育为例,本研究将具体展开讨论实践教学一体化设计如何将时代元素与课本内容相连结。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思修课可开展研党史、寻党址、学先进、树理想系列实践教学活动,按照“现场感受、主体创作、场景再现”等实现路径,将理想信念、革命道德、爱国主义教育与法治教育等主题实践教学活动进行一体化设计。
  1.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青年时代是信仰形成的黄金时代,是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时期之一,也是形成终生为之奋斗的信仰的时期。老一辈革命家都是在青年时代就形成了自己的革命理想和共产主义信仰。思修课可以在引导学生学习党史的基础上,举办“医学青年与信仰”演讲比赛。
  2. 中国共产党曾涌现一系列伟大精神。例如在建党初期,随着中国工农红军的发展,在革命战争中急需医护人员和医疗资源,在此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军民,制定卫生工作方针和法规政策,建立医疗卫生管理机构、红军医院和医务学校,开展卫生防疫运动,开创了我国红色医疗卫生事业,形成了以“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为主要特质的红医精神。为配合理论学习,学校可举办“学史崇德,传承红医精神”故事分享会。
  3. 2021年4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5],其中指出“宪法法律权威进一步树立,法治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思修课实践教学可结合党史教育,将弘扬法律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使法治观念入脑入心。以上海红色文化资源为例,学校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主线,包括鲁迅纪念馆(传承中国传统法文化)、中共一大会址和毛泽东故居(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保护人民健康)、上海周公馆(周恩来法律思想)、龙华烈士陵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等。学生可参观走访红色文化景點、物件和人物的故事之后,在任课教师指导下,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查阅图书、影像资料,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蕴含的法律故事,树立宪法权威,形成图文并茂的实践报告。
  以上实践教学活动涉及思修课三大教学板块,以党史教育以及“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主线进行一体化设计,形成立体有层次的实践教学活动体系,在党史学习中帮助医科专业学生树立科学信仰、坚定理想信念,从而引导学生成长为能担当时代大任的青年。
  基金项目:上海健康医学院思政课研究专项课题“基础课‘医患共情’实践教学活动一体化设计”;上海健康医学院文明品牌项目“走读医院,公益宣传,关爱残障人士”。
  作者简介:付卓婧(1980—),女,博士,上海健康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思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05-03-0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0503/t2005030 2_80414.html.
  [2] 新华社.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 (2019- 08-14). 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3] 余国江.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一体化改革初探[J]. 江苏高教,2014(05):98-9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上海高校汇聚一流学科力量支撑起新时代思政课发展“中国系列”课形成跨学段育人合力[EB/OL]. (2020-03-18). http://www.moe.gov.cn/s78/A13/moe_773/202003/t20200319_432792.html.
  [5] 新华网.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EB/OL]. (2021-04-15). http://www. gov.cn/zhengce/2021-04/05/content_5597861.htm.
  (责任编辑:莫唯然)
其他文献
摘 要:红色资源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可以帮助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大学生在是非对错面前做出正确抉择。红色资源扎根于革命先烈的血与汗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断传承与创新。目前高等院校在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更好地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文章提出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关键词:红色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摘 要:信息时代,各个国家和民族通过网络连为一体,各种信息借助新的网络媒介以极快的速度达到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呈现出万物互联的新图景。在不同国家、民族或个体互联互通的多重交流过程中,不同意识形态国家之间的交流会因为不同价值观的输出而形成现实的意识形态对峙。新的信息时代,以网络为媒介的意识形态的碰撞,足以表明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中国要建立自己的网络安全屏障,维护信息主权,促进信息安全传播,高校作
期刊
摘 要:随着新媒体发展趋势的不断攀升,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实效性,合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育理念、施教形式的创新与改革是关键。文章以新媒体技术为切入点,通过简述新媒体的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阻碍进行分析,继而从打破固化思维属性,转变教育观念、强化创新意识,优化教育方法、打造教师强队,提高教师政治素养、采取必要措施,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四个方面深入探析了创新路径,以便为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创新发展越发重视,而在高校的教育中,除了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教学,让大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后能够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之外,还需要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资助体系的完善,解决了越来越多大学生的求学难题,满足了大学生们求学过程中的物质需要,但是却也暴露出高校资助中未能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问题。文章基于资助育人视角,展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文章从价值、路径、启示三个维度,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重要论述的价值内涵进行分析,明确其指导思想和时代价值,结合当前高校思政工作需求,用党史国史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进行价值观重塑,运用党史国史重要论述探索高校铸魂育人的可行性路径,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的党史国史学习教育工作提供几点启示。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内蒙古自治区拥有深厚的革命文化资源,可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宝贵的素材。将内蒙古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助于丰富教学素材、增强教学实效、强化核心价值观。文章从充实案例库、拓展教学平台、开展主题活动等方面,探索将内蒙古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路径。  关键词:内蒙古;革命文化;思想政治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
期刊
摘 要:促进在线开放课程与教学的相互融合,有效创新教学模式,是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点改革方向。基于传统思政课与在线开放课程的差异分析,当前在线开放课程教学中存在着特色不多、师资不足和评价不够的现实问题,文章提出强化在线课程根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以及转化教学评价模式的三条路径,以有效促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应用,提升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思政课;教学改革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逐渐成为学生追逐的目标,价值理性的弱化让部分学生在道德和思想发展的路上有所掉队。追求标准化、高效化和规范化的就业路径成为高校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立足点。在此背景下,高校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驱动价值理性的回归。思政课具有天然的价值理性特征,其独有的教化性和德育性,有助于引导学生价值理性的回归。在线教学考核评价成为高校改革思
期刊
摘 要:高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其吸引力和亲和力较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高校大学生群体逐渐以“00后”学生为主体,对高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从高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的基本理论、现实境遇和路径选择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提升高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理论;困境;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线上教学逐渐成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选项。实践表明,线上模式虽然具备突破时空限制、渠道多样灵活以及信息资源丰富等优点,但也凸显出显而易见的困境。而“在线对分”思政课堂的构建能充分地发挥线上教学优势,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克服线上教学瓶颈,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政课;线上教学;在线对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