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改革

来源 :大学·思政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652472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逐渐成为学生追逐的目标,价值理性的弱化让部分学生在道德和思想发展的路上有所掉队。追求标准化、高效化和规范化的就业路径成为高校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立足点。在此背景下,高校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驱动价值理性的回归。思政课具有天然的价值理性特征,其独有的教化性和德育性,有助于引导学生价值理性的回归。在线教学考核评价成为高校改革思政课、进一步提升立德树人成效的探索路径之一。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考核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標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0-0152-03
  近年来,思政课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学生学习热情显著提高,思政课“抬头率”低的现象有较大改善。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在当前思政课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评价和支持体系不健全、学生课堂考核方式有待改进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社会价值多元化和文化大众化发展,更新思政课的课程考核方式,促进更加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的形成,成为高校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考核评价方式的重要性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闭卷考试已经成为学科结业考试的主要途径,但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社会的推进、价值多元化和文化大众化发展,高校有必要更新思政课的结业考核方式,从而全方位、多元化地考核高校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的收获。闭卷考试一般的设置选项是单选、多选、问答与论述题,学生在应付考试的时候,基本根据课件内容进行“临时抱佛脚”,短时间内背诵知识要点,然后进行答卷,只是为了修到思政课的学分,让自己顺利地毕业。面对此问题,采取在线教学考核方式,可以打造多元化的考核路径和机制,从而拓宽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的渠道,为多样化、丰富性学习思政课提供基础和保障[1]
  二、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的背景分析
  (一)立德树人,是高校必须做出回应的时代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十四五”时期,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考核评价方式的改变,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在思政课的实践活动中,可以助推大学生服务他人与社会的意识,有助于帮助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高校学生成为合格大学生,进而成为真正的素质公民。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提供了可能
  信息时代全面且深刻地影响着大众的生活,高校的课堂教学也无法置身事外。虚拟仿真教学、MO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话题被推向学界话题前沿。高校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优势,改变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改革思政课传统和固化的教学模式,为思政课的创新和变革打开新的发展路径。技术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生活的便利,也能够促进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化与提升[2]。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思政教师要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优势,让思政课的影响力和育人实效得到切实提升,让高校学生重视思政课,喜欢思政。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推进思政课的在线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成为思政课改革、增强育人实效的可探索路径之一。
  (三)思政课的实践性与开放性,是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的内生动力
  高校思政课的传统考试形式,在衡量学生对思政课内涵和价值的把握上,存在一定欠缺。思政课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关键环节,不能仅以传统形式的测试来评估一个学生的思想和品德方面的发展与提升。思政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化性、开放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实根据思政课的自身特点进行在线教学考核评价方式的转变,要以多元的、积极的、多维的角度进行思政课在线教学考核方式的探索,以此形成合理的、适合的考核方式,助力高校思政课真正教化于人、立德于人。
  三、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考核评价方式的路径探析
  (一)科学设置考核内容,探索多元化评价机制
  首先,高校在思政课教学中,应设置激发价值动机的考核方式,价值动机具有驱使个体向着某目标逼近的主导力量;其次,要设置纠正非理性信念的考核内容,非理性信念与看法的形成,源于认知偏差的思考方式的习惯影响,纠正非理性信念有利于抗逆力模式从消极适应的抵抗策略转向积极进取的提升策略;最后,要将培养亲社会行为作为在线教学考核评价的内容之一,亲社会行为是个体在后天环境中不断学习、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移情训练可以引导学生在某些情境下理解他人的心理感受,进而在学习生活中做出恰当的反应,而不是消极懈怠。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政课考核时,尽可能打造多元化的考核机制和路径,除了采取闭卷的考核方式之外,也应该采取在线答辩,提交论文、实践心得等形式,促进思政课的考核,这样可以从源头上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使其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和路径参与到思政课的学习和实践中,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德育素养[3]
  (二)将志愿服务活动引入高校思政课的教育实践之中,让学生真正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将思政课的理论作用于实践之中   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面临诸多的社会问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代,大学生应该有为国为民的服务意识与志愿精神。目前高校的志愿社团很多,可以借助高校的公益社团,开展思政课的教学的在线考核评估。现阶段高校公益社团数量较多,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能够为学生的实践提供平台和支持,让学生在思政课理论的学习中,借助实践去内化相关的价值。
  以某高校“X社团”的心脏病儿童救助项目为例,本研究将解析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路径。此次项目依托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自主项目,组织高校学生作为志愿者,以分组结对的形式完成志愿服务。志愿者持续关爱帮扶对象,了解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化发展情况以及儿童的家庭结构等,完善家访儿童的家访跟进报告。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小组活动以项目志愿者为核心,由于志愿者实践经验与个人能力存在差异,为保证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志愿者能够处理各方面问题,小组组织者计划以小组工作的方式,通过组织者的引导、成员的相互帮助与支持,提升小组成员的个人能力及组内成员的配合能力。通过小组的方法介入,帮助小组成员应对共同面对的问题,使其在应变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多个方面有所提升。以上举措可保证下述目标的实现:一是项目主办方的介绍,可小组成员深入了解项目目标、流程、注意事项等内容,加强项目志愿者对项目的认知;二是组员的自我陈述、组员间的互相评价、 小组游戏等小组活动,使组员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通过情景模拟的模式提前模拟家访环境,帮助小组成员更好地进行角色定位,同时对可能出现的状况做出准备;三是组员之间的互相帮助以及小组培训等方式,使组员掌握并运用社工实践技巧,明确角色期望,提升项目完成的满意度。针对此目标的实现,社团会专门展开志愿者的培训,以此提升社团成员的志愿精神与大学生的使命感。思政课的课程考核评价要做出相应改变,将志愿活动的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成效、自我提升评价作为思政课考核的一个考点,让学生在学习思政课理论的同时,也能夠在实践中内化这些理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
  (三)将学习过程纳入思政课在线教学考核方式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成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大趋势。高校思政课改革也需要逐步探寻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的切入点,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线上考核可以为师生提供及时、方便、快捷、有效的考核平台,同时也为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提供平台。学生创制视频、实时新闻动态等时政知识的展示,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社会上发生的事情,教师在此环节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及现象发表意见与看法,从而辨析事情的是非曲直,也可以让学生在具体事件的分析中体会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德育是长期性地、潜移默化地推进的,将对思政课过程的考核列入思政课的在线考核评价之中,更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内化课堂教学习得的理论。思政课的学习并不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而是应该以过程为导向,因为思政课若是一味地以结果导向为目标和原则进行考核,会使学生不重视过程的教育和习得,在课堂的学习中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基于此,有必要将过程考核设置为考核指标内容,这样可以驱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
  四、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改变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正功能的分析
  (一)对学习思政课认知的改变
  变革思政课的教学考核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当前的在线教学考核平台,大多加入了高校公益社团链接。公益社团能够给学生提供正规、专业的实践机会,可以让学生不断完成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螺旋式提升,有助于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认知与实践能力,更好地去学习思政课。思政课在线教学考核评价方式的改变,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认知的变化对高校思政课的评价考核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当前全面打造“有为”青年的倡导中,切实将青年从“自我”转向“社会我”是非常重要且关键的,这对全面促进学生价值图式和内在机制的转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对学生日常行为动机的影响
  思政课“理论+实践”的双模式导向过程,有助于思政课价值观与服务理念的践行,高校可以此为出发点设计实践教学活动、进行管理和培训。仍以上文志愿服务的实践为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志愿精神有了提升,服务他人的积极性有所增强,并且意识到做志愿服务仅有爱心是不够的,更应该从服务对象的需求出发,使用合适有效的方法进行服务。在长期的思政课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实践感有所提升,会在日常行为选择中下意识地进行志愿服务活动。“理论+实践”的课程设计和过程性的在线考核,更有利于学生将思政课所讲授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5]
  (三)学生对于日常行为的反思
  高校思政课实践活动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自我,提升自身能力。活动开展前的培训能够提供这次活动的目的、参与人员、如何开展等基本信息。活动中期,高校应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与特定服务对象进行沟通、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去、如何处理一些突发情况和困境等技巧。
  五、结语
  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考核评价方式的改变,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思政课的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大学生服务他人与服务社会的意识,有助于帮助高校学生形成真正的价值内核,引导高校学生向合格大学生、有素质的公民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和闭卷式的考核方法,让思政课的学习成为学生应付日常考试的敷衍性行为。因此,高校有必要丰富授课内容,创新授课模式,融合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探索多元化的考核内容,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实践,增强其理论的延展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在于书本和课堂,也在于教学实践中的实操和学生的内化,高校应让学生在思政课的学习中真正感受思政课的深刻内涵,从而形成正向的认知和价值理性行动。
  作者简介:高杨(1985—),男,硕士,武汉大学本科生院质量管理处主任,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 林子荣. 基于慕课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教育评论,2020(09):57-65.
  [2] 程贵林. “课程思政”视角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J].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0(09):7-11.
  [3] 林子荣,宋俭. 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武汉大学1249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J]. 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02):116-124.
  [4] 宋阳,冯雪. 宁夏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刍议——以宁夏警官职业学院为例[J]. 文教资料,2020(26).
  [5] 郎雪鹰.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刍议[J]. 学周刊A版,2020,9(09):143-144.
  (荐稿人:黄明东,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其他文献
摘 要:成人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成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促进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当前高校普遍不够重视成人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专门的师资队伍和工作机制,影响了高校立德树人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在每期海船适任证书培训班中成立临时党支部,依托临时党支部开展系列活动,促进成人教育学生思想入校;坚持班委会
期刊
摘 要:红色资源具有鲜明的主题性特征,且分布广泛,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例,主要涉及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沿线两方面内容。红色资源涵盖了老一辈革命先驱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新时代大学生学习。同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教学意义重大。因此,文章从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切入,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红色资源利用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关优化策略,旨在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期刊
摘 要:党校的思政教育是提高党员干部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为国家发展培养优秀党员的重要工作,因此为了实现国家民族复兴,促进党校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党校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党校;思政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0-0115-03  黨校教育工作的内容之一就是思政教育,加之党校教育的特殊
期刊
摘 要:红色资源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可以帮助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大学生在是非对错面前做出正确抉择。红色资源扎根于革命先烈的血与汗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断传承与创新。目前高等院校在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更好地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文章提出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关键词:红色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摘 要:信息时代,各个国家和民族通过网络连为一体,各种信息借助新的网络媒介以极快的速度达到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呈现出万物互联的新图景。在不同国家、民族或个体互联互通的多重交流过程中,不同意识形态国家之间的交流会因为不同价值观的输出而形成现实的意识形态对峙。新的信息时代,以网络为媒介的意识形态的碰撞,足以表明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中国要建立自己的网络安全屏障,维护信息主权,促进信息安全传播,高校作
期刊
摘 要:随着新媒体发展趋势的不断攀升,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实效性,合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育理念、施教形式的创新与改革是关键。文章以新媒体技术为切入点,通过简述新媒体的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阻碍进行分析,继而从打破固化思维属性,转变教育观念、强化创新意识,优化教育方法、打造教师强队,提高教师政治素养、采取必要措施,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四个方面深入探析了创新路径,以便为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创新发展越发重视,而在高校的教育中,除了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教学,让大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后能够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之外,还需要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资助体系的完善,解决了越来越多大学生的求学难题,满足了大学生们求学过程中的物质需要,但是却也暴露出高校资助中未能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问题。文章基于资助育人视角,展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文章从价值、路径、启示三个维度,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重要论述的价值内涵进行分析,明确其指导思想和时代价值,结合当前高校思政工作需求,用党史国史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进行价值观重塑,运用党史国史重要论述探索高校铸魂育人的可行性路径,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的党史国史学习教育工作提供几点启示。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内蒙古自治区拥有深厚的革命文化资源,可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宝贵的素材。将内蒙古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助于丰富教学素材、增强教学实效、强化核心价值观。文章从充实案例库、拓展教学平台、开展主题活动等方面,探索将内蒙古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路径。  关键词:内蒙古;革命文化;思想政治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
期刊
摘 要:促进在线开放课程与教学的相互融合,有效创新教学模式,是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点改革方向。基于传统思政课与在线开放课程的差异分析,当前在线开放课程教学中存在着特色不多、师资不足和评价不够的现实问题,文章提出强化在线课程根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以及转化教学评价模式的三条路径,以有效促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应用,提升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思政课;教学改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