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元素在质量管理与控制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b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一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息息相关的课程。课程中通过讲解中国优秀民族企业质量管理相关知识,从知识点中凝练出教学目标,从“三观”教育、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等方面,深入挖掘课程整体思政元素,并通过教学案例的精心设计,将知识点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力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个自信”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
  [关    键   词]  质量管理与控制;思政教育;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6-0198-02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对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对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求注重强化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要求,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课程与思政同形的协同育人效应。本文以质量管理与控制教学为例,在质量管理与控制课程建设与课程知识点之上,结合民族品牌当下质量特色及发展现状与需求,确定了质量管理与控制课程思政的德育目标。
   一、质量管理与控制课程建设现状
   质量管理与控制课程是高等学校工业工程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是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选修课,是一门与管理学原理、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学科交叉的应用技术基础学科。“当今的世界是质量的世界。”质量问题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应认真对待的永恒主体,质量问题关系国家、企业及每一位公民的切身利益。质量管理与控制是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关于质量的相互协调的活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结果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课程任务是使理工科本科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和质量控制的各种方法;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胜任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工作;能够解决质量管理实际工作的各种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质量管理概述、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与质量认证、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工序质量控制(过程能力分析、控制图原理及应用)、质量成本、抽样检验、6sigma管理等。目前本课程共27学时,1.5学分。该课程的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质量管理概述、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与质量认证、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工序质量控制(过程能力分析、控制图原理及应用)、质量成本、抽样检验、6sigma管理等。
   从质量管理角度来分析目前课程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方面:
   (一)人为因素
   由于该课程属于多学科交叉内容,课程内容与学生前期和后续课程均有较大的联系,与生产实际的联系也非常紧密,因此对教授该课程的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不仅要求教师有广泛的知识层面,还要求教师具备企业质量管理的实际经验,并能将相对枯燥的课程结合实际进行有趣的讲解,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机器因素,即实验环节
   该课程作为选修课,存在知识点多、课时少的矛盾,而相对的上机实验的课时更少,短短几个上机课时无法让学生真正掌握Minitab软件的操作,只能衡量取舍,将重要的知识点如实验设计和测量系统分析去掉,所以在课时较少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效果是重要问题。
   (三)材料因素,即教学材料
   该课程知识点较多,涵盖了质量管理概述、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与质量认证、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工序质量控制(过程能力分析、控制图原理及应用)、质量成本、抽样检验、6sigma管理等内容,具有定义多、概念多、工具多、公式多等特点,同时该课程由于与概率及数理统计的知识密切相关,又相对比较枯燥,学生学习起来感觉相对吃力,需要将概念融入实际范例中。
   (四)教学方法亟须创新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在上面讲授、学生在下面听课”的模式弊端重重。教师应针对“00后”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让他们有话语权,通过分组讨论、上台展示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环境因素
   目前学生对应用型课程还不够重视,学习氛围还不是很浓,对应用性课程学习的热情不高,尤其是准备考研的学生。由于本课程放在大三选修,此时学生对未来就业方向还比较迷茫,需要学校和学院教师通过讲座、参观企业等方式适度引导学生重视应用型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面对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如何能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质量管理与控制教学过程,同时从各个方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就成了重要问题。
   二、质量管理与控制课程思政元素的勘探与挖掘
   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一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息息相关的课程。结合工科专业本科学生的特点,从“三观”教育、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等方面,深入挖掘该课程整体思政元素设计列表如下:
   三、结语
   质量管理与控制课程中通过讲解中国优秀企业、名牌企业质量管理相关知识,力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主要培养学生如下三方面能力。
   (一)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质量工具对自己日常生活中需要分析的问题上台进行讲解。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梳理知识,学会归纳总结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锻炼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同时获得展示自己,与同学老师相互交流的机会,大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二)团队合作能力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团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学会充分发挥团队中每个人的力量。结合质量工具中的QC小组、头脑风暴等方法,集中大家的智慧来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在小组学习和上机实验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与同学交流合作,共同完成课题。
   (三)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理工科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很多学生对创新都没有信心,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讲解质量管理创新案例,及通过上机实验,让大家熟悉质量管理工具的方法和技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会注重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自行研发相关课题。
   参考文献:
   姜雄华.从质量管理角度看质量管理与控制课程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9,(7):104-105.
  ◎编辑 张 慧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文化水平的提高,产妇对分娩镇痛的需求不断增加。分娩镇痛需要同时考虑产妇和胎儿的安全,对麻醉医生是重大的挑战。做好分娩镇痛的带教工作,有助于这一技术的普及,帮助更多产妇安全、舒适地完成分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每年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达3000余例。从麻醉前评估、麻醉方法及麻醉管理等方面总结分娩镇痛的教学经验。  [关 键 词] 分娩镇痛;麻醉;教学  [中
[摘 要] 新工科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技术发展改内容、学校主体推改革、学生志趣变方法,是以培养创新型、跨学科、具有综合能力的卓越人才为目标。结合新工科建设背景,分析石油工程传统工科课程石油钻采机械概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课程内容结构;课堂教学与现场实践教学相结合;跨学科领域知识运用到课堂;提高实践教学考核比例,以问题为导向,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新工科;石
[摘 要] 作为一种在岗继续教育,军事职业教育伴随着军队改革的推进而得到大力发展。慕课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在教育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军事职业教育发展中,要正确认识慕课,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实现慕课在军事职业教育中的有效应用。对慕课及其在军事职业教育中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慕课在军事职业教育中的有效应用策略,以供借鉴、参考。  [关 键 词] 慕课;军事职业教育;启示  [
[摘 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价值判断,是社会公平中的基础性公平。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公平也备受关注。但是现阶段职业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客观存在,基于社会学角度分析目前职业教育不公平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促进职业教育公平的路径。  [关 键 词] 教育公平;社会学;社会分层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摘 要] 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在本院心内科实习的护理学本科生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教改组,各30名。在对照组采取一对一,师傅带徒弟的方法带教,同时,在教改组采用CICARE沟通模式进行标准化护患沟通训练。结果显示,按照CICARE沟通模式开展护患沟通训练,能明显改善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和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  [关 键 词] 内科护理学;实习;CICARE沟通模式;临床沟
[摘 要] 5G时代,军队院校教育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而趋于沉浸化实战教学。食品营养课程是军士任职培训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加快培养智能化、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军需人才,可为部队备战打仗提供强有力的饮食保障。首先分析了当前军士培训院校食品营养课程教学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然后,根据课程和学员特点,探讨了5G+VR在食品营养课程中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员差异化培养中的应用,为解决当前教学中存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成为一种基于网络化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结合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以航空制氧制氮设备课程为研究对象,针对军校任职教育的教学特点,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各个实施阶段进行了具体研究。通过研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任职教育中线上以基础理论为主,线下进行重难点突破、侧重实操训练,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形成岗位任职能力。  [关 鍵 词] 线
[摘 要] 场馆式学习作为一种独特的学习形态,越来越受到关注。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等场馆不只是陈列展品的场所,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学习环境。场馆式学习形态强调探究过程,通过对探究教学在场馆式学习形态中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分析探究教学模式在场馆式学习形态中应用的理论基础与实施条件,进而提出实施策略,为场馆式探究教学提供可操作化的指导,从而促进场馆式探究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关 键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