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城与《椰城》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mblossomme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口市因椰子树多,故名椰城。在海南建省、兴办经济特区后,椰城的名声更加响亮,魅力无穷。
  《椰城》是公开发行的文学杂志,我曾任社长兼主编7年,在《椰城》创刊30周年之际,一些难于忘怀的往事历历在目。
  陈玉益书记指示创办《椰城》
  海南建省、兴办经济特区,像一条沉卧波涛荡漾南海中数千年的巨龙,在党中央英明决策后的热潮中,开始腾飞。椰城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日新月异,经济骤长,民众欢腾。时任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的陈玉益看到了海口的似锦前程,提出了鼓舞人心的“再造一个海口”的口号。
  海口是省会城市,“再造一个海口”也需要文化等方面的引领与支撑,陈书记因而关心海口市文联的建设,他和宣传部部长多次探讨加强文联建设的问题,交代市文联办一份文艺刊物,刊物拟叫《椰城》。陈书记在海口有很高的威信,
  他每次开会都要讲大约一个小时的话,听众都会有七八次发自内心的热烈掌声。市文联创办《椰城》的报告递上去后,陈书记交代有关部门批了8万元的创刊费。《椰城》以很快的速度上报国家新闻出版署,刊号很快批了下来。
  《椰城》最初为双月刊,1991年正式創刊,为海口市唯一一份公开发行的文艺刊物,16开本,编制8人,由政府拨款,当时办公室在海口市文明西路中山纪念堂。
  韩少功建议《椰城》的定位
  《椰城》一直由市文联主席或副主席兼任主编,主编先后是林世治、杨毅、我、钟南平,我们都在努力办好《椰城》,《椰城》也刊登了很多好作品。
  2002年,我从《海口晚报》社社长的岗位调任海口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主持市文联的换届工作。之前的《椰城》承包给他人办《椰城·故事王中王》,改成32开本。在我担任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后,把《椰城》要回来自办,《椰城》编辑部主任为韩芍夷,办公室主任为周丽虹,编辑为王丽莹、燕飞,美编为黄海洋、杨宏超,发行为林滨,排版为黄子健,他们风清气正、团结进取,决心进一步办好《椰城》。
  一份刊物的定位尤为重要。我为此广泛征求行家及读者的意见。有人提出把《椰城》办成小说专刊,也有人提出办成散文专刊。至于封面,提出用风景、用美女的大有人在。我为此拜访了海南省文联主席、著名作家韩少功。在心平气和的探讨中,韩少功说:“《椰城》以文化为定位最好,这样的定位,内容和读者都会更广泛些,上承中央指示,下接市民地气。”我也有此想法,于是很快和文联同志统一了意见,对《椰城》进行了改版。《椰城》突出文化,采用人物做封面,但不限于美女。开辟了“主打作品”“遨游大洋”“亚热地带”“海岛儿女”等栏目。
  改版后的《椰城》每期都有卷首语,由主编撰写。2007年第1期的卷首语《逍遥一回回大洋》,很能代表改版后的《椰城》内容及我的初衷——改版后的《椰城》,虽然踉踉跄跄,但却是踏踏实实,发行量稳步攀升。《椰城》突出地方特色,以介绍海岛、海洋及海南乡土文化风情为己任。还带领广大读者做大鹏,乘云气,御飞龙,沿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的路线,游了东海和南海,了解文昌男人、定安娘子、三亚湾千年黎寨、海尾港风土人情;听西沙、南沙海战传奇,看中国水上长城和美国太平洋岛链,拾回古青花瓷及元宝。还穿过巴拉巴克海峡,到美国东海岸游玩爱情岬。穿过马六甲海峡,逍遥于印度洋上的塞舌尔岛。去一趟大西洋,在好望角看巨浪,在中东看死海。往北去北冰洋,往南到南极洲,领略了冰天雪地及干谷荒凉,看海象和海豹。新一年的《椰城》,立足“亚热地带”,看准“争议海域”;带领“海岛儿女”,去“打捞琼州”“遨游大洋”“天下听涛”;阅读“海战经典”,探索“本埠人文”“人际心态”;掀起“文学波澜”,坚持“扬善抑邪”,不弃“天地良心”,关心“国计民生”;“妙在其中”是“一刊一花”。
  《流金溢彩》与《潮流岛》
  我们办刊的一些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得到了提高。
  在“改革开放的胆子应更大些”“把海口做大做强”的口号感召下,我决定把《椰城》做大做强。我认为《椰城》不能只限于海口,应面向全岛全国,经过和《海南日报》原副刊部主编伍立杨等行家探讨,在《流金溢彩》《窗口》《南岛》《岛刊》《潮流岛》等刊物名称的比较中,不少人看中的《流金溢彩》,认为海口身为省会就是流金溢彩的。但我选中了《潮流岛》,因为海南岛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海口是改革开放的窗口,把它作为唯一公开发行的刊物,应不负使命,勇立潮头,成为时代的弦音、社会的旋律、改革开放的潮流。我们为此上报审批,《椰城》新增设社长管社务,把主编改为总编,双月刊改为月刊,还要在一些市、县设通联部。
  但刊物的更名,需要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为此摸着石头过河,封面的刊名,底部是淡化的“椰城”,而上部是浓墨的“潮流岛”。出了两期后,此障眼法被省里有关部门发现了,要求纠正过来,并指出《椰城》可以刊登各地的文章,在内容上打开地域界线。虽然刊名改不了,但我们办刊的理念有了大的飞跃。刊名《椰城》,内容超越“椰城”去策划、去组稿,出精品,成品牌,不受刊名和地域的影响。我因而和广大读者、作者联系,公开QQ邮箱向全国征稿,响应者众,原创稿件像雪片般飞来,每期只用约10%,优中取优。
  《椰城》培养出了一批知名作者,韩芍夷成长为副编审、海南青年作者作品获奖者。王丽莹是国家一级作家、儿童文学获过国家奖。作者曾万紫成为了海口市作协副主席。林明仁在《椰城》发表文章后爱上文学,出版了多本书。
  周文彰部长的幽默与微笑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阅读《椰城》,从而了解海南,参与海南建设,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办法之一是请名人和书法家写“海”和“岛”字。
  有趣的是,我向周文彰部长索要 “海”与“岛”字。周文彰时任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他是博士,真正的学者型领导。他当《海南日报》社社长时,我当《海口晚报》社社长,我经常叫他“大社长”。周部长给我写了“海”字后,不久我又请他写“岛”字,他也欣然答应,并在“岛”字旁用小楷题写:“大雄要了‘海’字又要‘岛’字,以后不知道还要什么字。”他见到我还经常以此话来开玩笑。周部长调到北京任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后,被推荐为国家机关书协主席,曾在海南办书展,我们见面后还谈到《椰城》及此事。   有一天,我到周部长办公室,请他帮忙解决一位特困青年出书的问题,他将报告批给海南出版社石社长后对我说:“困难是死的,人是活的,办法总是会有的。”我给他送了一本新出的《椰城》,他看了《我的做鸭经历》一文,对我说:“大雄,你用这类文章?”我解释说:“此文的题目是借代修辞手法和双关语,内容是讲作者杀鸭和煮鸭的经过,并非做那种‘鸭’。办杂志也要有可读性,要撒点胡椒粉,不能像凉白水。”语法和修辞,周部长比我懂得多,听完微微地笑了笑。
  海南的“东西南北中”
  我坚定地认为,好杂志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有特色的杂志,多是具有可读性的。我经常和编辑部的同志及作者研究《椰城》的特色问题,然后分头组稿。那时,我经常在星期六、星期天带几位作者下去采风。
  有人问:“海南岛的‘东西南北中’在哪里呢?”我们打开海南地图用尺子细量,找出了它的最东边文昌山海乡,最南边三亚锦母角,最西边东方佛罗镇,最北边临高县临高角以及中部的琼中太平镇,并前去采访写出这些地方人文特点的文章在《椰城》发表,反映良好。在山海乡,我们发现了它旁边的宝陵港至翁田一带海岸上,有十九个“缯威”的地方。有一批行海人,早出晚归捡海垃圾,写出了《行海人生》。在锦母角,我们在黎族同胞的指點下,看到了“守望妇”“太阳公”等奇石及日本人建的大烟囱和海岸炮洞。在佛罗镇,我们发现了那里人“鬼”同居,坟墓和住房连在一起,以及阿拉伯沉船遗址、银船巨石 。在临高角,我们看了沉船以及千仞滩。这些使人难忘的地方,我们都写了游记,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有些被开发商留作资料。
  我们还写了《环高速公路看海南》的专栏,先后介绍了海南东线、西线和中线高速公路经过的万泉河、九曲江、分界岭、香水湾、阿陀岭、仙沟、黄竹、什统黑等地方,车子为此撞坏了多次。
  符兴主任看《文昌男人的懒》
  体现海南特色的文章,主要体现在人的特色上。我们为此组织了写海口、文昌、定安、昌江、白沙等市(县)人特点的文章。
  《文昌男人的懒》一文在《椰城》刊登出来后,很快被《南国都市报》转载。有一天我到海南“两宋”(宋庆龄、宋耀如)研究会开会,与会的有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符兴、海南省教育厅原厅长符鸿合、海南著名学者叶风等文昌籍领导与专家。
  “两宋”研究会秘书长韩继光拿着一叠复印的《文昌男人的懒》分发给大家传阅,我有点担心,因为文章写到文昌男人的懒,虽然是相关语,实际是赞扬文昌男人大事勤,小事懒,但乍一看会以为是骂文昌男人。有个读者就这么以为。还好,大家看后都说文章写得好。符兴尤其看得认真,朝着我爽朗地笑了。符兴是我尊重的老领导,曾担任过海口市委宣传部部长、市委副书记,我一直敬重他。
  《文昌男人的懒》一文刊出后,我家属的几位姐妹来电话说:“看来文昌男人还要继续懒下去。”文章实际是写文昌男人的特色,他们小事懒,不做家务,不洗衣服,不抱娃,但他们大事都不懒,比谁都勤快,热爱学习,追求进步。他们懒得调皮、懒得可爱,懒得有作为。符兴笑了,我也乐了。
  此后,《椰城》又刊出了《文昌女人疼老公》,网上流传至今。
  把《椰城》发行到乡下
  受市场经济的冲击,文学刊物的发行量骤降,有一家著名省级刊物每期也只发行四、五千份,办得很艰难。我们尝试将《椰城》放在创新书店明珠广场店出售,使我们很受鼓舞的是,每期竟能卖出两三百份,超过级别和知名度都比《椰城》高得多的其他老杂志。我隔天跑去了解销售情况,售货员同我说“《椰城》卖得很好”。
  我们在赞扬声中,决定扩大《椰城》的发行量。我们先到市委机关一些单位去发动征订,动员他们把征订的《椰城》发行到居委会及乡镇所管辖的部门,几乎每个单位都同意征订。半个月时间就征订了几百份,科技局还和我们合办了介绍南海岛礁及海产的专栏。这使我们又从中发现了《椰城》发行的巨大潜力,于是,想把《椰城》发行到乡下与居委会。我们认为如果这个努力获得成功,将是一份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为此在一些区设了发行员。2009年,在我为此着手努力时,我到了57岁,根据市委57岁不再担任职务的决定,我退到了二线,即免去原任领导职务,只上班不再参与决策了。因而,此项工作仅仅是一个良好开端。
  我退休后,文昌市的文化同仁推荐我担任文昌文化研究会会长、《文昌文化》杂志主编。我把未遂的想法放在《文昌文化》上,努力把它发行到乡下,并基本达到了目的。为把《文昌文化》发行到乡下,有一期竟印了7000份,七八个人把它搬运到海南省书画艺术市场后分发,堆积得像一座小山,我们在“书山”旁合了影。我们培养了一批发行员,把每期《文昌文化》送到机关与乡下,我也借到乡下讲课及参加活动等机会往下送。我从中更加看到了这个工作的无穷价值。
  《椰城》的几场“保卫战”
  我们为《椰城》的生存费尽心思。有人点拨:一些杂志搞增刊,办增刊的企业交一些费用,并介绍来了一个客人。我们谈后,还没有签订合同,双方也没交定金,但他们就要用《椰城》的刊号出刊。我发现后大发其火。对方威胁说:“我们急了是会像疯狗一样咬人的。”我理直壮气地顶了一句:“我是专咬疯狗的仙犬!”他们不敢出刊了。《椰城》经济虽然很困难,但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一不合并,二不出售,三不刊登与党中央和市委不一致以及有下流、封建色彩的文章,使其像椰城一样,朗朗天宇,爽爽清风。
  十年前,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党政机关的一些单位从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中分离出去,属于宣传系统的《椰城》、海口琼剧团及文学研究所都在其中,各单位都设法保留其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里。
  在一次会议上,有人提出《椰城》和市电视台合并。我问:“谁并谁?电视台并入《椰城》吧。”这是一句幽默的话,大家领会其意。我一方面据理力争,一方面拖延上报改制方案,《椰城》才得以保留在文联,只是由财政预算拨款改成了上报项目拨款。
  在《椰城》改制过程中,有些单位找上门,叫把《椰城》卖给他们,有的出价60万元。我说:“开什么国际玩笑,《椰城》如果能卖,600万我买。”言下之意是《椰城》不能卖,千金不换。
  我离开《椰城》后,想要翻看《椰城》,有些已找不到,幸好妻子保存了一些。我曾留下一些想做合订本,但由于退二线了,来不及做。我在位时每期留下的一二百份也被清理掉了。此后,我每次逛海口露天古玩市场,凡发现书摊上有旧《椰城》都会买回来。接受了这个教训,在办《文昌文化》时,我们每年都搞一百多本合订本。
  椰城,激情燃烧的岁月,最忆是《椰城》。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韩芍夷,女,海南文昌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椰城》杂志社副编审。现供职于海南智略四史研究院。出版小说集《城市无梦》 《目光里的对峙》 《倾听咖啡屋》,长篇小说 《驿动的年轮》 《伤祭》 等。此外,还在 《文艺报》 《中国国家地理》 《海南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随笔近百篇。曾获海南省优秀精神产品奖、海南省文学双年奖作品一等奖等。  我是1988年7月从工厂调到海口市文联的,当时是编辑市文联
作者简介:邱名广,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海南省作协会员,海南省诗词学会理事,琼海市作协副主席等。曾在 《天涯》 《椰城》 《红豆》 《诗刊》 《散文诗世界》 《散文诗》 《绿风》 《诗歌月刊》 《星星》 《诗潮》 《诗选刊》 《山东文学》 《鸭绿江》 等数十家刊物发表作品。  每个人,都会有一些难忘的事。  我有过太多的希望和幻想,精简以后就只剩下天真与浪漫。那时的痛,在别人眼里有点离谱,抑或可笑。想
作者简介:曾万紫,女,中国作协会员,海南作协理事,海口作协副主席。祖籍文昌,生长在海口,现任教于海口四中。曾经出版长篇小说 《守望妇》 《红雨轩》,长篇励志书籍 《前途是设计出来的》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和散文随笔集 《芳龄》 《海南女人》 等专著十多部。  在祖国的南海之滨,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叫海口,她是海南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因位于海南最长的河流南渡江入海口而得名。人们无论从哪个方向
作者简介:李星青、女,黎族,1993年出生于陵水黎族自治县。海南省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三十六期少数民族班学员,海南省文学院第三届签约作家。有散文、诗歌作品散见于 《中国校园文学》 《椰城》 等杂志。  对于普通文学爱好者来说,第一次发表文章不亚于范进中举,至今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发表作品在《椰城》的心情。  那时候我还是个在校大学生,带著厚重的眼镜,日记本写满了不着边际的文学,每天做着不切实际的文
作者简介:康立春,内蒙古海拉尔人,曾在 《人民日报》 《人民文学》 《十月》 《花城》 等刊物发表小说、诗歌多篇(首)。  我的文学写作生涯,可以说起步比较早。我十六岁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也是国内公认的文艺复兴时期。我们这一茬文学青年经常聚在一起,把闲暇时间搞得十分热闹,又是成立诗社,又是成立文学社,定期出着油印的社团文学期刊和小报。我们的身影出现在草原小城海拉尔的各个地方,大家忙活
作者简介:李方,鲁迅文学院第24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报告文学班)学员、第32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高级研修班(编辑班)学员、宁夏文学院签约作家。先后在 《北京文学》 《中国作家》 《飞天》 《山花》 《安徽文学》 《山西文学》 《青年作家》 等全国上百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多篇作品被 《小说选刊》 《散文选刊》 《小小说选刊》 《读者》 《微型小说选刊》 等转载或入选文学年选。  作为办刊
作者简介:柴亚娟,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椰城》 《百花园》 《北方文学》 《小说月刊》 《芒种》 《海燕》 《小说林》 《岁月》 等刊物,多篇作品被 《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刊物转载。  不论是成绩斐然的作家,还是初涉写作的作者,写出的作品都希望通过发表,在读者间传播,得到读者的认可,这是写作者共同的心声。毋庸置疑,我也不例外。  回望来路,我和《椰城》是有渊源的。
作者简介:邹贤中,1990年生于湖南衡阳。中国作协会员、鲁院广东公安作家班学员、毛院第16期作家班学员。作品散见于 《人民文学》 《美文》 《飞天》 《延河》 《安徽文学》 等刊物,作品被 《散文选刊》 《杂文选刊》、选本、试卷等选载。获衡阳市文学艺术奖、吴伯萧散文奖、广州青年文学奖。  我喜欢旅行,也喜欢写作。因为生活的原因,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不现实的,那天涯海角之美,便成为了心中的风景。唯
作者简介:梁长生,曾用笔名梁炜。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198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93年出版中短篇小说集《爱之劫》,同年出版报告文学集《足迹》。2003年出版长篇小说《坎壈人生》。2005年出版散文集《花开花落》。2017年出版长篇小说《碎瓷》。  我在中国北方,《椰城》在中国南端。然而我却和她有了难分难舍的情缘。  2013年2月,我收到了一本《椰城》杂志,便如获至宝似的保存至今。因为里面刊登
作者简介:晏瑜,笔名秦中瑜,男。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广东生活十余年,现回北方生活。已在 《报告文学》 《延河》《北京文学》 《当代小说》 《短篇小说》 《小说月刊》 《微型小说选刊》 《章回小说》 《佛山文艺》 《椰城》 《文艺生活》 等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上百万字。出版中短篇小说集 《回头草》《不速之客》 《活出别样的精彩》。  我的老家在秦岭之南的汉水流域,当然也是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