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教学的难点及对策初探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dvs18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学者形象地将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概括为“识字之桥,正音之舟”,认为汉语拼音是迄今为止我们能使用的最准确、最科学、最方便的学习汉字读音和普通话的辅助符号。熟练地运用汉语拼音不仅是学生识字正音的“桥与舟”,也是帮助学生实现早期阅读的“金钥匙”。然而,由于汉语拼音是一种表音符号,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既要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还要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习独立识字,这是很困难的。我们应正视困难,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有效地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难点一:认读带声调韵母
  
  学情分析:汉字的特点之一就是读音有声调变化。韵母带的声调不同,即使整个音节的声母韵母完全一样,其读音及所指的汉字也不同。学会准确流利地认读四个不同声调的韵母是学习汉字和普通话的基础。学生在学习韵母时,一般都能借助一幅幅插图认识韵母的形,准确发音。但是,一部分学生往往难分清第二声和第三声,以及第二声和第四声,尤其是把带声调字母的顺序打乱以后,就更搞不清楚了。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分不清第二声和第三声的情况是第二声扬得不到位或拖的尾音过长近似第三声,主要属于发音上的问题。而分不清第二声和第四声的原因则是混淆两个声调符号的不同方向,把朝上朝下两个符号颠倒了,导致把第二声读成第四声,把第四声读成第二声,这主要属于辨形方面的问题。
  教学策略:汉语拼音和四声符号是比较抽象的,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又是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教师要想办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把抽象的拼音符号和具体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才容易接受。如教学四声调时,应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来进行教学,借助儿歌和手势引导学生反复练习。如:“二声高又平,二声向上扬,三声拐个弯,四声向下降。”让学生边读边做相应的手势,“小兔骑车平着走āāā(手稳稳地平行移动),小兔骑车爬山坡ááá(手快速向右上划),小车下坡又上坡ǎǎǎ(手先下再往上划),小兔骑车冲下坡ààà(手势从最高处快速划到最低处)。在巩固四声时,先按顺序读准四声。特别是分清第二声和第三声,再打乱顺序读,通过游戏、竞赛、对比等形式,渐渐加大难度,既有趣又有利于学生记忆。
  
  难点二:掌握拼读方法
  
  学情分析:在进行声母和韵母相拼教学时。即使老师做了示范,学生也了解拼读规则:“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但是部分学生还是无法准确地拼读音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漏声母。如“p”和“o”拼成了“o”;二是换声母。如“d”和“u”拼成了“tu”;三是换韵母。如“b”和“ai”拼成了“bei”;四是三拼音节漏介母。如“bi a n”拼成了“b a n”。
  教学策略:在教学拼读方法时,我利用活动图进行演示,边读边把声母和韵母推到一起,并告诉学生一个声母和—个韵母组成一个音节。发音方法是先读声母,音要轻短,再读韵母,音要响亮,最后拼成音节。让学生快速地把声母韵母两个音连起来读,连读几遍,一遍比一遍快,越来越快,最终自然而然地发出整个音节的读音。
  当学生出现拼读错误时,我针对错误原因,及时引导学生加以改正。比如,学生拼读中无意识地换了声母,读成“b—u→pu”,我会告诉他“bu”和“pu”的声母不一样,“bu”的声母是“b”,“pu”的声母是“p”。对于漏读介母的情况,我把音节写在黑板上对比读bian pian mian nian……和ban pan man nan……通过比较,让学生弄清楚两者的区别,再进行练习,就不容易读错了。
  
  难点三:分辨形近声母
  
  学情分析:低年级学生分辨事物细微差别的能力较弱,往往不能一眼就辨别出形近的字母,甚至会把字母写反了。“b d p q”这几个字母就像孪生兄弟姐妹一样,更让小朋友眼花缭乱,常常会张冠李戴。特别是“b”和“d”以及“p”和“q”,总是混淆不清。
  教学策略:针对这种情况,我指导学生用食指和拇指围成一个圆形,与左右手掌配合,根据圆形的不同位置议别“b、d、p、q”,同时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强化记忆,有的小朋友说,“d”像一把小椅子。有的说,脸盆泼水“p p p”。有的学生把“b dp q”与数学联系起来,“b”像数字6,“q”像数字9。我和学生一起合编了一首儿歌来加强记忆:“像个6字‘b b b’,6字反写‘d d d’。像个9字‘q q q’,9字反写‘p p p’。”这些活动既能促使学生对形近字母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难点四:理解“j q x”与“u”的拼写规则
  
  学情分析:“j q x”与“n”相拼,“ǖ”上的两点要省略,这个规则跟学生说着容易,但要熟练掌握却比较难。学生往往不是把“ju”、“qu”、“xu”中的“n”读成“u”,就是把“扩、“qu”、“xu”写成“jn”、“qu”、“xu”。他们不理解为什么“iu”、“qu”、“xu”中的韵母明明是“u(乌)”,却要读作“u(吁)”;分明是读“u”却要写成“u”。在孩子们的认知里,上面没有两点的就是“u”,有两点的就是“n”。
  教学策略:以往教学“j q x”与“u”相拼时,都是由教师告诉学生省略“u”上两点的拼写规则。我在教学时调整了教学思路,首先,在学生读出ju qu xu的同时,板书这部分内容,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指出其中的不同,学生发现ju、qu、xu中韵母“u”上的两点没有写。我引导学生想象各种原因:有学生说,小鱼(n)忙着和j、q、x做游戏,连泡泡都忘了吹,所以n碰到j、q、x,上面两点就不见了。还有学生说,小鱼(n)带着墨镜出门玩,碰到j、q、x三个好朋友来了,很有礼貌地摘去了眼镜。所以u见了j、q、x,主动去掉了头上的两个小点。可见,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难点五:巧记整体认读音节
  
  学情分析:学完声母、韵母后,大部分学生都能牢记声母和韵母,也能拼读,但对藏在音节群中的整体认读音节较为生疏,部分学生读这些整体认读音节时总是张口就拼,纠正几遍效果都不太理想。其次,整体认读音节表的最后九个音节(yi wu yu yeyue yuan yin yun yin g)读起来没有明显规律,许多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往往是今天好不容易记住了,默写正确了,可是过一段时间又把知识还给了老师。
  教学策略:一味用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的方法来记忆整体认读音节,学生会感到单调枯燥,教学效果也不好。于是我另辟蹊径,让学生回忆每个整体认读音节是在学习哪个韵母或声母时衍生出来的,是怎样变化的,如“wu”是在学习声母“w”时出现的,在“w”后面加个“u”;“yun”是在学习韵母“un”时学习的,在“un”的前面加“y”。通过找规律,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将声母或韵母变成整体认读音节,学生就能巧记整体认读音节。
  针对学生不容易读准,也难记住整体认读音节表的最后九个音节(vi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的情况,我试着把音节加上声调,把它变成有趣的句子来帮助学生记忆,即“一无雨夜,月圆隐云影”。为了增强记忆,我还特意把句子和情境巧妙结合,引导学生在想象中记忆,如“一个无雨的夜晚,月亮很圆,连云朵都隐藏起来了。”受此方法的启发,学生还编出了“衣无雨,夜月圆,阴云映”的巧妙拼读记忆法。学生轻松记住所编的语句,自然就记住9个整体认读音节了。由此可见,合理地将拼音教学内容渗透在故事情节之中,可以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兴趣,从而增强拼音教学效果。
  汉语拼音教学中遇到的难点不少,教师应准确把握难点,关注学情,巧妙运用不同教学手段和方法,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巩固和掌握汉语拼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责任编辑:徐桥
其他文献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这段话充分说明了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生活,才能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写作的欲望和灵感。问题在于,小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还较弱,理应指导学生认识生活、再现生活。然而,当前的小学习作教学往往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生活气息。导致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内容空洞甚至虚假。因此,努力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充分挖掘生
期刊
不少语文教师认为阅读教学只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语言文字,忽略了读中孕写、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使阅读教学成了“残缺”的教学。出于对这种“残缺性”阅读教学的忧虑和补正,笔者提出“完整性”阅读教学的概念。  “完整性”阅读教学由读通和读懂文本、记诵和迁移文本知识四个环节构成,体现从语言的理解吸收到语言的运用表达这样一个“转知为能”的心理进程。前者,笔者谓之“潜入文本”,后者,笔者谓之“跳出文本”
期刊
课堂教学中的“扶”与“放”是相辅相成的,“扶”是“放”的基础,“放”是“扶”的归宿。只有“扶”到位,才会有“放”的精彩呈现,这就是所谓的“扶放适度”。然而,在课堂上,何时该“扶”,何时当“放”,不少教师难以把握。  教学片段:  把下面每个图形都分成三角形,最少能分成几个?(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中的“想想做做”第5题。)  师:请小朋友们注意,只能分成三角形,不能分成其他图形,而且要最少。
期刊
2009年lO月6日上午11:30,新疆某建设兵团221团副团长陈伟的老婆于富琴在游览莫高窟时,因触摸一千年前的西夏壁画时被讲解员制止而大动肝火。她的跟班狗——随行人员狠狠打了19岁的女讲解员两记耳光,并伴以于富琴不堪入耳之辱骂。在事件处理过程中,陈伟对办案的警官说:“你们不要浪费警力,这里不就是一个景点吗?不就是一个小服务员吗?我们是有身份的人,几分钟的一个小事,你们不要把事情搞大了。”  机场
期刊
某校二年级数学(人教版)一次期末测试中有这么一道题:  找出规律,再接着涂一涂、画一画:□□△○□□△○__ __ ____ __ __ __ __ __。  阅卷后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位老师分析其中的原因是:“二年级学习的是较复杂的循环规律,如:◇◆□■◆□■◇□■◇◆__ ___ ___ ___ ;复习时,又反复强化这种规律,使学生形成根深蒂固的认识,容易产生思维定势。而上
期刊
由云南省教科院和云南省小语会组织的“云南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示评比活动”,于2010年5月下旬在美丽的楚雄市举行。笔者有幸观摩了来自昆明、曲靖、楚雄、文山四地(市)6位选手的12节展示评比课,从中受到了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小学语文教学呼唤“回归”    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与一切社会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摆脱不了“钟摆现象”,只有不断地呼唤“回归”,才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深入发展
期刊
时下,“低碳”作为一种全新的概念,正深植人心。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低碳”的理念,并非牵强附会。针对语文课堂的“高耗”现实,应该提出“低碳”要求。所谓“低碳”式阅读教学,是指引导教师从一切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尽量减少对课堂教学时空的占有和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干扰,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  一、情境创设
期刊
作为学校管理者,要经常听课,在听课中,自己常常反思:如何组织有效课堂教学(讲什么,怎么样,讲清了吗)。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是有些中、老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涛声依旧”,仍然把课堂教学定义为“认识活动、知识传输”。教师讲,学生听,统得太多、教得太死板,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二是部分青年教师热衷花样繁多的情境创设,迷恋流光溢彩的媒体展示,片面追求表面热闹的课堂生成,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研究的百花园中堪称奇花异卉,五彩斑斓,近年来,期待语文教学洗尽铅华,返璞归真的呼声日渐高涨,众多有识之士频频发表真知灼见。然而,由于对“本真”语文的理解多有差异,语文教学实践也就“异彩”纷呈。究竟什么才是“本真”的语文呢?本真的语文应该是“读书语文”,即将读书贯穿始终的语文教学。    一、关于“读书语文”的理性思考    “本真”语文应该在丰富学生语言、促进学生语言发
期刊
教材简析:  《蜜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课文以第一人称方式写了法布尔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文章首先介绍了问题的产生,即“听人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它被抛弃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接着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他在女儿的配合下进行了蜜蜂能否辨认方向的试验。最后得出结论:“我”尚无法解释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