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究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an4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学校管理者,要经常听课,在听课中,自己常常反思:如何组织有效课堂教学(讲什么,怎么样,讲清了吗)。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是有些中、老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涛声依旧”,仍然把课堂教学定义为“认识活动、知识传输”。教师讲,学生听,统得太多、教得太死板,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二是部分青年教师热衷花样繁多的情境创设,迷恋流光溢彩的媒体展示,片面追求表面热闹的课堂生成,致使先进理念与实践效果差距甚大。如何做到“减负提升”,更好地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和分析,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看教师的专业素养。于是我们紧紧围绕教师教什么(内容)、怎么教(方法)、教完了吗(效果)三个问题展开研讨,并达成共识: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其次要根据本班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抓目标定位
  
  一节好课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多年的听课中,看到部分老师的课时目标存在很多问题,如目标琐碎,主次不分;目标脱离本班学情,随意性大;目标要求过高,超出教材要求;评价标准单一,针对性不强;目标和教学实际脱节,目标达成率低等。分析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准确把握《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教学目标,或受传统评价标准的影响,认为每节课都要面面俱到,无法突出该课时的重难点。为此,学校组织数学教师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着重明确以下几点:一是领会《课标》在“总体目标”中对“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目标的阐述。明确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二是明确上述四个方面的目标在各个学段的具体要求。三是明确“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在各个学段中的具体目标。四是切实领会《课标》中出现的“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以及“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在教学中体现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在此基础上,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拟定切实可行的课时教学目标,为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抓教材研究
  
  针对年轻教师把握教材停于表面,不能深刻领会编者对例题及练习的设计意图,课堂教学就题讲题,不能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学习方法、提高课堂实效等情况,教研组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围绕本周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法、学法的选择,例题、习题的精编精选等开展研究。然后每位数学教师结合本班学生情况参考优秀教学片段,逐题研究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个人修改,以促进每位教师主动参与钻研教材、提高教学的能力。鼓励并指导教师撰写课后反思。反思以(课后)日常反思为主,兼顾展示课的(案例)研讨反思。
  
  三、抓课型探讨
  
  集体研讨、专家引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每学期,学校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及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召开专题研讨会,邀请教研员、专家到校给予指导。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离不开同伴互助,学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听课,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研究主要关注“小而实”的问题,重点研究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四种课型。通过“问题收集—分类汇总——同步诊断—提出改进措施——落实整改——督导评估”的教学诊断程序,规范和优化了教学环节。教师的评价意见要求写出两点优点、两点不足、一点希望,我们称之为“2+2+1”评价模式。这样的评价简洁、明确,避免泛泛而谈。
  
  四、抓质量监测
  
  适当的教学质量检测是教师改进教学实践的重要依据,学校高度重视期末质量检测。要求及时评析试卷,写出质量分析报告,帮助教师寻找薄弱环节,缩短教学差距。还利用专题研讨会具体分析成功的经验,找出教学之不足,提出改进措施。这样能促使老师在复习教学中突出重点,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学校对教学工作的评价力求做到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将教师的备课、师生的精神面貌、教学过程、练习作业情况、教师课后反思等都纳入教学评价,力求评价公正和客观。通过有效的监测与评价,使教师进一步明确如何判断一节课的优劣,如教学目标的可行性、学生作业设计的合理性、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师课后的反思总结等都是不可缺少的。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情感目标,学校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在课堂中教师的举手投足、评价方法无时无刻不起到育人作用,例如当学生出错时,教师简单地评价对或错是一种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改正也是一种方式,后者却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促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潜在教育作用,长期下去对学生人格、价值观的形成将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研究的永恒的话题,“减负”需要老师有更高的课堂教学水平,需要学生有更自觉的学习态度和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教学互动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基础。
  
  责任编辑:李瑞龙
其他文献
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与探究式学习相对的是接受性学习,接受性学习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探究式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探究式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
期刊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不同程度地存在“三重三轻”的弊端:在作业的设置上,重教师的主导性,轻学生的主体性;在作业的要求上,重作业的统一性,轻作业的差异性;在作业的形式上,重作业的文本性,轻作业的实践性。这样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弱化了作业的实效性,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笔者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可以通过抓“三变”,还“三权”,实现语文作业的创新,增强语文作业的实效性。
期刊
实施新课程以来,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大胆改革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与方法,使习作教学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局面。但是,由于对课程理念理解的偏颇,许多教师在习作教学改革实践中矫枉过正,走入新的误区,严重制约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误区一:习作指导放任自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是强调写作实践与写作能力的密切关系,并不否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因为小学生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这段话充分说明了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生活,才能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写作的欲望和灵感。问题在于,小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还较弱,理应指导学生认识生活、再现生活。然而,当前的小学习作教学往往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生活气息。导致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内容空洞甚至虚假。因此,努力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充分挖掘生
期刊
不少语文教师认为阅读教学只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语言文字,忽略了读中孕写、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使阅读教学成了“残缺”的教学。出于对这种“残缺性”阅读教学的忧虑和补正,笔者提出“完整性”阅读教学的概念。  “完整性”阅读教学由读通和读懂文本、记诵和迁移文本知识四个环节构成,体现从语言的理解吸收到语言的运用表达这样一个“转知为能”的心理进程。前者,笔者谓之“潜入文本”,后者,笔者谓之“跳出文本”
期刊
课堂教学中的“扶”与“放”是相辅相成的,“扶”是“放”的基础,“放”是“扶”的归宿。只有“扶”到位,才会有“放”的精彩呈现,这就是所谓的“扶放适度”。然而,在课堂上,何时该“扶”,何时当“放”,不少教师难以把握。  教学片段:  把下面每个图形都分成三角形,最少能分成几个?(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中的“想想做做”第5题。)  师:请小朋友们注意,只能分成三角形,不能分成其他图形,而且要最少。
期刊
2009年lO月6日上午11:30,新疆某建设兵团221团副团长陈伟的老婆于富琴在游览莫高窟时,因触摸一千年前的西夏壁画时被讲解员制止而大动肝火。她的跟班狗——随行人员狠狠打了19岁的女讲解员两记耳光,并伴以于富琴不堪入耳之辱骂。在事件处理过程中,陈伟对办案的警官说:“你们不要浪费警力,这里不就是一个景点吗?不就是一个小服务员吗?我们是有身份的人,几分钟的一个小事,你们不要把事情搞大了。”  机场
期刊
某校二年级数学(人教版)一次期末测试中有这么一道题:  找出规律,再接着涂一涂、画一画:□□△○□□△○__ __ ____ __ __ __ __ __。  阅卷后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位老师分析其中的原因是:“二年级学习的是较复杂的循环规律,如:◇◆□■◆□■◇□■◇◆__ ___ ___ ___ ;复习时,又反复强化这种规律,使学生形成根深蒂固的认识,容易产生思维定势。而上
期刊
由云南省教科院和云南省小语会组织的“云南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示评比活动”,于2010年5月下旬在美丽的楚雄市举行。笔者有幸观摩了来自昆明、曲靖、楚雄、文山四地(市)6位选手的12节展示评比课,从中受到了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小学语文教学呼唤“回归”    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与一切社会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摆脱不了“钟摆现象”,只有不断地呼唤“回归”,才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深入发展
期刊
时下,“低碳”作为一种全新的概念,正深植人心。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低碳”的理念,并非牵强附会。针对语文课堂的“高耗”现实,应该提出“低碳”要求。所谓“低碳”式阅读教学,是指引导教师从一切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尽量减少对课堂教学时空的占有和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干扰,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  一、情境创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