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ge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英语作为国际交流语言,显得日益重要。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等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中职英语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培养,也要兼顾到以上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才能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能非常有效地帮助我们达成这一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把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团结在一起,达到学生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小组合作;团结协作;小组分组;任务设计;评价标准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教师适时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得以发挥,从而打破英语课堂沉闷、枯燥的气氛,促进学生英语知识与技能的不断提高。
   一、中职英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2009年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大纲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语言,培养技能,积极实践,提高语言综合应用的能力。”因此,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设置任务,让学生在沟通交流、团结合作中,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这正是小组合作的充分体现。
   二、中职英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现实背景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日渐与国际接轨。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互助、合作日趋频繁和紧密。由于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进一步的升学要求,毕业之后马上就会走上工作岗位。因此,在职业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合作方面的能力迫在眉睫。
   职业学校的扩招,导致职业学校的生源基础不断下降,层次差距越来越大。学生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明显层次: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优等生基础扎实,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目标;中等生在学习习惯上有所欠缺,学习缺少恒心和毅力,不愿意做更深入的思考;学困生基础非常差,完全没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既要对学生有统一要求,也要因材施教。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给定小组一个共同任务,通过优等生引领中等生,中等生带动学困生的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沟通交流,团结合作,互学互助,最终达到完成共同任务的目的。
   三、如何有效地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小组分组策略
   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地合作学习,必须科学合理地构建合作小组。
   在进行分组时,教师应该对教授的每一位学生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问题。一个小组一般4-6人为宜,这样的一个小组人数,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现以我任教的数控技术应用31班为例,谈谈如何进行科学合理分组。该班共有30名学生,班风正,凝聚力强,但学生英语基础整体较差,且层次相当分明。大概有5名学生语法知识较扎实,能进行简单的英文對话;15名左右的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能说出简单的句子;10名左右的学生没有任何语法概念,只能简单掌握独立的词汇或短语。在这种学情之下,我把他们分成了5个小组,每个小组6名学生。让英语水平最高的那5个学生担任每个小组的组长,然后在自愿的前提下,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及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成立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确保组长1人,中等生3人,学困生2人。经过一年半的实践,学生合作非常愉快,成绩也稳步提升。小组,就是他们的家,小组成员就是他们的兄弟姐妹,他们相亲相爱,共同进步。
   (二)需要构建一套有效的任务设计体系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任务式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高质量的任务设计,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提高教学效率。
   有效的任务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任务设计要有梯度,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难度的任务中,都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2.任务的设计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游戏、竞赛、表演等方式来增强任务的趣味性。
   3.任务的设计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易于操作。英语是一门语言,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因此,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我们学习、生活以及将来工作的实际出发,设置易于操作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学习语言。
   例如,在教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英语》基础模块的Unit8 Can you start it?中的Listening and Speaking环节时,我的任务设计就很好地体现了以上三个原则。整节课设计有4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课前预习,是一个毫无压力的任务:预习对话中出现的词汇和短语,并翻译相应的句子。在这个任务中,组长只需要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分配难易不同的任务到小组个人,让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做到。第二个任务出现在新知课前的复习环节:根据图片或实物抢答对应的英文词汇。相对于第一个任务稍微提升了一点儿难度。因为这个环节既要读懂相应的英文词汇,还要讲究抢答的速度,才能让自己的小组胜出。图片或实物的展示,能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抢答竞赛的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第三个任务出现在新知课的重难点突破中。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是能熟练掌握对话中的这几个句子。(1)Can you give a hand? (2)What’s the problem?(3)The printer is out of order.(4)Can you help me fix it?为了让学生能在娱乐有趣的、竞赛的氛围中掌握这些句子,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课前把每句话的单个词汇分别书写在不同的卡片上。在对这些句子进行操练时,每个小组会得到相同的一句话,但每句话被拆开,以单个词汇的形式分散到了组内不同组员的手中,当老师说One, two, begin时,手上有词汇的组员就要在第一时间按照句子的顺序站成一排,看哪个小组最快又准。这个任务与第二个任务相比,难度又上了一个台阶,从词汇的掌握过度到了对句子的掌握。该任务的设计,参与面广。组内的学困生,只要乐于合作,也能在优等生和中等生的提示和配合下顺利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的团结协作、游戏、竞赛中掌握了所学句子。第4个任务则从句子上升到了对对话的掌握。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要学以致用,实现语言的沟通交流。在完成整个对话的教学之后,我设计了一个表演任务:如何在自己使用日常电器遇到困难时向别人求助,并解决相应问题。表演中要用上对话中的关键句子,但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置不同的真实情景。这是四个任务当中最难的一个。设置怎样的情景,增添哪些合适的句子,需要多少人上台表演,如何表演得真实而有感染力,组员们可以群策群力。最后通过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来评判各个小组表演的优劣,达到组内协作学习,组间相互学习的效果。第四个任务的完成,标志着整节课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三)需要整理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如果说一堂成功的课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那么科学合理的评价无疑是这首乐曲中的一个个震撼心灵的音符。小组合作学习是否高效,科学合理的评价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采取多元化的形式,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进行。
   1.学生个人评价
   (1)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就是学生自己反思在这节课表现如何,有什么收获。每次小组活动之后,教师都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主要从是否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等方面进行。通过自评,学生可以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融入到下次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
   (2)组内学生互评
   组内学生互评是帮助组内成员快速成长,有效合作的不二法门。也是实施评价者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的有效途径。通过组内学生互评,能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
   无论是自评还是学生互评,都应该设计有相应的评价表,有哪些项目,项目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分值是多少等等。这样的设计,一目了然地把学生个人的优缺点展现了出来,有利于学生扬长避短,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2.组间互评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设计相同的一个任务,以竞赛的形式来判定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这就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集中到了各小组是否圆满完成任务,分工是否明确,成员配合是否默契,是否有创新意识等方面。通过这种评价,可以增强组内成员的集体荣誉感,提升其合作探究能力等等。同时,也有利于组间的相互学习,相互督促,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3.教师评价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因此,在课堂评价中,教师要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
   (1)对学生个人评价
   教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许和赏识,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激励语言。对于优等生,我这样表扬他们:“You’re a good leader. Excellent!”“You’re the shining star in your group!”而对于中等生,可以这样激励他们:“You’re a clever boy\girl. Believe yourself. You’ll do well in English.”对于学困生,我也会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鼓励:“Don’t be shy. Don’t be nervous! Just try. You can do it.”
   (2)对小组的评价
   教师对小组的激励评价也同等重要。首先是要评价哪个小组的同學合作最积极主动,哪个小组的合作最默契,哪个小组的合作最具有创新意识等等。然后再引导小组进行自我反思,找到本小组下次活动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不但促进了小组间互相竞争和互相学习,也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团队精神。
   四、结束语
   终上所述,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中职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宽容意识和互助意识,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合作技能。学生课堂上的相互沟通交流、团结合作,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互学互助中得到最大限度的进步,最终实现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的完美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吴清.中职英语课目标定位依据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1(01)
   [2]杨再斌,赵雄,龚延成.开展化学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J].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2017(08)
   [3]肖娟.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被动语态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2(06)
   [4]施玉慧,马金玲,韩玉花,张丽华,单宝花.设置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策略研究[J].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2018(09)
   [5]何玉玲.高职课堂合作性学习的策略刍探[J].成才之路,2019(12)
   [6]潘少玲.浅谈学生良好合作习惯的培养[J].广西教育,2014(05)
   [7]黄赟.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04)
   (桂林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师个人课题(2019G-060))
  (桂林市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广西 桂林 541004)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一种使用J2EE核心模式构建的企业短信平台。该系统分为核心层、业务层和用户层三大模块,并使用Business Delegate,DTO,Session Facade,DAO等设计模式构建了n层J2EE短信公共
聚类分析是一种有效的异常入侵检测方法,可用以在网络数据集中区分正常流量和异常流量。文中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网络流量样本集进行划分,从中区分正常流量和异常流量,并针
【摘 要】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明确了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化学学生分组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更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以及小组分析讨论的好习惯。目前学生分组实验存在很多困难,导致很多分组实验不能开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具支试管在很多课本基础实验中都有奇妙的改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化学;装置改进;具支试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
【摘 要】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下,教育信息化技术被推广与实施,微课作为最为常用的教育信息化手段,创新了教学方法,同时也体现出了教师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让课堂在微课的融入中绽放出光彩。基于此,本文以九年级化学教学为例,探究了微课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与方法,旨在更好地发挥微课的魅力,促进九年级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微课;应用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是一种新型的、结构特殊的高速单片微处理器,在电子工业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DSP应用系统设计中,必不可少的是各种通信接口的设计。介绍了一种DSP
组播技术是一种针对点对点或多点对多点的数据传输的组通信模型,是适应未来网络发展的重要支撑技术。虽然组播技术的应用明显地提高了网络利用率,但组播网络本身存在的拥塞问题
目的: 研究合成出的五种氮杂查尔酮 1H-NMR 图谱, 确证其结构.方法:所测定的 1H-NMR 图谱与对应查尔酮的相关文献报道及计算机分析软件模拟计算结果相对照, 比较各质子在图谱中
依据绕射射线离开绕射点后仍遵从几何光学定律的特性,讨论了偏置天线绕射点的计算方法.巧妙地利用单一变量表示反射面的轮廓方程和其他有关参量,使分析过程大为简化.对赋形副
在发送端采用多根天线实现发送分集技术可以有效抑制多径干扰引起的信号衰落.但在很多实际应用中由于硬件复杂性和成本等方面的限制,不允许终端用户配置多根天线.针对此情况
【摘 要】中华民族在漫长的文明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无数次内忧和外患,危难时刻皆因中华儿女所具有的家国情怀凝聚的力量解除了内忧,战胜了外敌。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深挖教材内外家国情怀课程资源,以此为支持开展德育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全面强化。文章首先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培育家国情怀的重要性进行阐述,进一步探究基于初中历史家国情怀课程资源的德育实践策略,旨在促进初中历史高质高效教学的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