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县:吃上旅游饭 增收路更宽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linc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来树芽绿如新,幼草探头露嫩尖。早春三月,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何源镇燕窠毛家村的赤松茸长势喜人,一颗颗小脑袋迫不及待地探出地面,赤红的菌帽、白色的菌柱甚是可爱。工人小心翼翼地拨开覆盖在赤松茸上的秸秆,从根部割下赤松茸,用刀修整好,整齐放入白筐。
  近年来,金溪县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整合农业和旅游资源,形成集吃、住、游、娱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产业。采取“公司(民宿)+基地+农户”的方式,因地制宜全力打造茶叶、菌菇、有机大米等特色产业,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做大做活文旅产业。據了解,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县接待游客241.7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3.43亿元。
  农旅融合生活甜如蜜
  “赤松茸是一种非常好的美食食材,不仅可以作为何源乡村旅游的一道特色美食,还可以吸引游客进行趣味采摘。”种植户南宫琦挑起箩筐,迈着轻快的步伐,脸上挂着丰收的喜悦笑容。
  近年来,何源镇立足生态资源优势,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努力构建何源生态旅游产业链,着力打造何源绿色生态旅游品牌。以天门岭景区、省“3A”级乡村旅游点何源村和孔坊千亩白莲种植基地为依托,对接龙虎山旅游景区,利用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由于何源乡村旅游发展愈演愈热,不少长年在外打工的游子,纷纷返乡发展特色民宿和农家乐。别具一格的“南园”民宿也成了何源村住宿吃饭的金字招牌。“春节期间,每天都有几百人前来赏景游玩,我们也忙得团团转。”南宫琦的妻子笑着说。据悉,春节假期7天,个别民宿营业额达2万余元。
  眼瞧着家乡发展越来越好,在外务工多年的邓子豪也准备回到家乡创业,创建家庭农场和粮仓生产公司。2020年8月,何小平和两个发小联合投资,成立摩托车越野俱乐部。集“绿色、古色、红色”等多种文化元素为一体的何源村成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最好诠释。2020年,何源村年游客量在2.5万人次左右,今年预计突破3万人次。
  产业兴旺生活红似火
  春暖花开,蜂农余友堂也忙碌了起来。“3月李花、桃花盛开,4月油菜花绽放……现在蜜源越来越丰富,蜂蜜的品质越来越好,根本不用愁销路,游客都抢着要呢。”余友堂养了200多箱蜜蜂,每年产蜜几千斤,年收入10多万元。如今,房子焕然一新,日子越过越甜,随着村里旅游业的发展,养蜂事业也越来越红火了。
  近年来,金溪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以产业为支撑,把特色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按照“宜游则游、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思路,大力开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 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提高农产品经济附加值。
  人勤春早,薛和平与十几个脱贫户便穿梭在茶垄间修剪、施肥。“我们的茶叶泡出来汤色清澈黄亮,游客在这里品茗赏景,有时候一住就是好几天。”薛和平望着随山势起伏绵延的2000亩茶叶基地,眼里充满了喜爱之情。
  在绿水青山里找发展路子,让生态资源转化为实打实的收入。2012年11月,薛和平成立天门岭野生茶合作社,通过“自种、自管、自采、自加工、自销售”经营模式,融合生产生态生活,有效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推动企业和农户持续稳定增收。2020年,天门岭野生茶合作社茶旅综合收入达100万元。
  何源镇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为脱贫产业延伸价值链,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分享旅游发展红利,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贡献。
  作者简介:肖瑶,金溪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朱晨光
其他文献
肖勇序是吉州区曲濑镇上塘村贫困户,虽年近半百,身体比较单薄,但是看上去精神饱满、充满激情。  2009年,为了让老婆孩子能过上更好的日子,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肖勇序和村里人一起来到广东一家碎料厂打工。在一次投料过程中,他的整个右臂被机器绞了进去,不幸落下了终身残疾。  正值青春年华却惨被截肢,变成残疾,面对年迈体弱的父母和两个还在读书的儿子,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肖勇序一下子跌入谷底。日子总得往下过,伤
一篇文字质朴的感谢信,折射出一个感人至深的脱贫故事,反映出一个贫困家庭的新生活,展现出一个贫困户走过的脱贫奋进路。  “在精准扶贫道路上,我得到了县、乡、村各级领导真心实意的关心和帮助,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给予的温暖和关怀……”2017年春节前夕,永新县在中乡在中村潭溪组的54岁贫困户史小六实现了脱贫,他将一封特殊的感谢信交到了该乡党委书记郭页发的手中。  重担压身,因病致贫  史小六家有兄弟姐妹5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江西省委提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走前列,坚定不移建设彰显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的新时代“五美乡村”。
去年寒冬,吉水县水田乡桑园村周三根正忙着将养殖的3500余只鸭子喂得饱饱的,希望能在即将到来的春节卖个好价钱.“今年养鸭挣了 14万左右.”周三根高兴地说.在过去的几年,周
期刊
走进永丰县瑶田镇梅坑村里假自然村,常能看到一位50多岁的种植户,卷起裤腿,放飞无人机喷洒农药。随着一阵轰鸣,无人机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渐渐融入青山绿水的背景之中。这位种植户叫黄晓明,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粮王”,也是曾经的贫困户。  双手撑起致富梦  黄晓明有三女一儿,母亲瘫痪并患老年痴呆症,常年需要药物治疗、专人护理,一家人曾经的主要收入来源于耕作,生活过得异常艰辛。  2014年,黄晓明一家被纳入
这是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8年时间,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现行标准下摆脱绝对贫困,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rn这是一个书写历史的时间坐标——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
期刊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鹰潭广袤的乡村田野上春意盎然。“产业下沉”车间里留守妇女们笑语盈盈,乡村旅游点上“打卡”游客流连忘返,稻田里轰鸣的农机忙着修整沟渠……一幅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大地上徐徐铺开。近年来,鹰潭市委、市政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不断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阳春三月,九江市柴桑区城门街道金桥村扶贫产业园里的春天分外明媚:粉墙黛瓦,春风扑面,有一群孩童在嬉戏;阡陌交通,鸟语花香,连片的大棚里,游客三三两两地提着红色小篮在采摘草莓……然而,在四年前,这个村还是个“负债村”,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因集体经济收入匮乏,连小组长工资都得拖欠。
编斗笠,篾条在手中飞舞;做蜂箱,刨花从空中飘落……很难想像,这些熟练的手工活出自一位残疾人——吉水县丁江镇铅坊村委蕉坑自然村梁细生手中.尽管事先知道他是生活在小板凳
期刊
远处青山叠嶂,层林尽染;近处溪水潺潺,村容整洁。深秋时节,走进新干县溧江镇溪边村,犹如来到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令人流连忘返。而这只是新干县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推进乡村振兴的其中一角。  近年来,新干县以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突出“精”的理念,紧扣“全”的维度,全域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村庄长效管护五大攻坚行动,让“清净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