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明:从贫困户到 种粮大户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hao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永丰县瑶田镇梅坑村里假自然村,常能看到一位50多岁的种植户,卷起裤腿,放飞无人机喷洒农药。随着一阵轰鸣,无人机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渐渐融入青山绿水的背景之中。这位种植户叫黄晓明,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粮王”,也是曾经的贫困户。
  双手撑起致富梦
  黄晓明有三女一儿,母亲瘫痪并患老年痴呆症,常年需要药物治疗、专人护理,一家人曾经的主要收入来源于耕作,生活过得异常艰辛。
  2014年,黄晓明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帮扶干部的鼓励下,黄晓明决定创业——种粮。一开始,黄晓明向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租了近30亩田。由于从初中毕业就开始种田,经验较为丰富,黄晓明一家的收入在第二年便超过了当时的贫困线。之后,为了扶持黄晓明扩大种植规模,帮扶干部帮助他申请了县里的5000元产业资金,并帮他联系了8万元商业贷款、16万余元农机补贴,用于购买农机。
  如今,在政府的帮助下,凭借着一股钻劲和韧劲,黄晓明的种植规模越来越大,已经租了550亩水田,还种了25亩烟叶、10亩甜叶菊、5亩早春辣椒,生活越过越滋润。
  致富不忘乡亲们
  “跟着黄晓明这个种田‘老把式’,不仅能学到种植技术和农机操作本领,每年还能有1.5万元以上的工资收入。”黄晓明请来的工人姚文春开心地说道。
  饮水不忘思源,致富不忘乡亲。“现在种植的规模大了,光靠自己忙不过来,不请人不行。”黄晓明说,“种烟、抛秧、拔草等,现在平均每天都要雇用十多位贫困村民,活多的时候一天有几十人,平均每年给村民们发的工资有近20万元。”不仅如此,黄晓明还成立了一个扶贫车间,村里的贫困户都可以去他那做事,按天结算工钱。这些年,黄晓明已带动了12户贫困户脱贫。
  历数黄晓明华丽转身的事迹,瑶田镇党委书记汤武妍不禁竖起大拇指点赞:从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到流转土地近600亩、种植水稻550亩,成为远近闻名的“粮王”;从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如今可实现年产值87万元,纯收入20萬元的致富带头人;从自己一人致富,到带动12户贫困户脱贫,黄晓明就像无人机,“飞”跃贫困线,成为小康“领头雁”。
  ■责任编辑:史慧芳
其他文献
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先进个人、全省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第四届“感动吉安”人物,这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彭夏英“破茧成蝶”的故事。在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彭夏英可是响当当的“脱贫明星”,而曾经的彭夏英家却是神山村有名的贫困户。  随着井冈山规模化扶贫开发的全面推进,全国村级扶贫攻坚拉开序幕。2016年,彭夏英家获得了两万多元的扶贫资金,和所有贫困户一样,彭夏英将这笔资金作为股金,入股到村里成立的黄桃和
作为文学批评家和书法家,刘熙载在文学与书学上有着极高的成就,其本身便有着跨界研究的价值.目前学界对刘熙载的研究,或偏于文学理论,或偏于书学理论,将其合二为一的学者寥寥
46岁的黎冬明原住在交通十分不便的大汾镇洛阳村十二排组,如今,他靠着勤劳的双手,脚踏实地,奋斗出了自己的幸福,成为了大汾镇“十佳”脱贫示范户。  日前,记者来到黎冬明家时,他正在猪圈里忙活着。黎冬明家一直以来家庭经济来源较为单一,缺乏劳动力、没有致富产业成了制约黎冬明脱贫致富的主要因素。黎冬明家中6口人,2014年,母亲患支气管炎,父亲有高血压,还有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孩子,两夫妻靠种田、种菜偶尔打打
谢云军,安福县横龙镇院塘村人,2011年的一场疾病,造成了他高位截瘫,只能在轮椅上生活.失去劳动能力的他,常常背着人抹眼泪,未来的生活何去何从,谢云军一时间失去了前进的方向
期刊
《汉字汉语论稿续编》一书基于成熟的学术思想体系,收录了李运富教授近十年来在各个方面所取得的丰硕学术成果,从更为成熟的视角对汉字、词汇、语法以及其他汉字汉语相关问题
两三岁本是人一生中最天真浪漫的年纪,可对于峡江县福民乡生夫村的王小勇来说却是一场噩梦,因为发烧引起的小儿麻痹症让他落下了终生残疾,也给他的童年带来不可磨灭的阴影。  王小勇告诉记者,他的童年基本上都是在自卑与黑暗中度过,看见别人家的小朋友去玩游戏,去爬树、去跑、去跳,自己只能拄着拐杖,在角落里面偷偷看,有时候看着看着,眼泪就掉出来了。长大后,因为腿部残疾,他处处碰壁,生活陷入窘迫。  2014年,
肖勇序是吉州区曲濑镇上塘村贫困户,虽年近半百,身体比较单薄,但是看上去精神饱满、充满激情。  2009年,为了让老婆孩子能过上更好的日子,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肖勇序和村里人一起来到广东一家碎料厂打工。在一次投料过程中,他的整个右臂被机器绞了进去,不幸落下了终身残疾。  正值青春年华却惨被截肢,变成残疾,面对年迈体弱的父母和两个还在读书的儿子,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肖勇序一下子跌入谷底。日子总得往下过,伤
一篇文字质朴的感谢信,折射出一个感人至深的脱贫故事,反映出一个贫困家庭的新生活,展现出一个贫困户走过的脱贫奋进路。  “在精准扶贫道路上,我得到了县、乡、村各级领导真心实意的关心和帮助,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给予的温暖和关怀……”2017年春节前夕,永新县在中乡在中村潭溪组的54岁贫困户史小六实现了脱贫,他将一封特殊的感谢信交到了该乡党委书记郭页发的手中。  重担压身,因病致贫  史小六家有兄弟姐妹5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江西省委提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走前列,坚定不移建设彰显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的新时代“五美乡村”。
去年寒冬,吉水县水田乡桑园村周三根正忙着将养殖的3500余只鸭子喂得饱饱的,希望能在即将到来的春节卖个好价钱.“今年养鸭挣了 14万左右.”周三根高兴地说.在过去的几年,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