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酵甘蔗尾叶及其混合菜粕后营养价值的影响

来源 :中国牛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k81950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了有效合理地开发甘蔗尾叶在饲料行业中的应用价值,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方法]本试验以新鲜的甘蔗尾叶和菜粕为原料,进行微生物发酵及菜粕混合发酵对甘蔗尾叶营养价值的影响研究。试验分6个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试验IV组、试验V组,每组设3个重复。40 d后测定各组青贮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和现场感官评定。[结果]结果表明:试验Ⅱ、Ⅲ、IV、V粗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试验Ⅱ组、Ⅲ组较对照组分别提高75.04%、153.95%,试验Ⅲ组较试验1组提高95.70%,试验IV组较试验Ⅱ组提
其他文献
牛产业是静宁县主导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牛产业要素集聚,规模持续扩张,效益不断提升,尤其是脱贫攻坚最为关键的2019年,该县牛产业助推脱贫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成功范例,值得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一种牛急性、亚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肤出现结节,母牛流产、产奶量下降,公牛不育。文章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诊断、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全而的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为了研究母牛高效繁育技术对平凉红牛母牛繁殖效率和养殖效益的影响,从母牛产后第8天开始,试验组母子分离、定时哺乳、早期断奶,对照组随母哺乳、自然断奶。结果表明,试验组母牛主要在60 d内第一次发情,发情率76.7%,对照组母牛主要在90 d后第一次发情,发情率60%;试验组母牛90d内受胎率86.7%、第一次授精情期受胎率89.7%,分别比对照组高53.3%、6.4%。存栏能繁母牛120头的适度规模场,通过母牛一年一胎繁育技术措施每年可新增纯收益12.8万元,效益可观。
[目的]为明确高寒牧区牦牛冷季补饲效果。[方法]本试验通过测定日增重和采集血液去分析补饲精饲料对不同年龄那曲牦牛生长速度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2岁、3岁牦牛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日增重均显著高于1岁、4岁(P<0.05);在不同年龄间,牦牛各个年龄的试验组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但1岁、2岁试验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岁、4岁试验组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年龄阶段淀粉酶(AMY)、尿素氮(BUN)、尿素(UREA)差异极显著(P<0.01),
[目的]:对比分析各类型稀释液对驴冷冻精子活力、畸形率的影响,根据冻精解冻效果,筛选出适合驴精子冷冻的最佳稀释液,最适宜稀释比例,为驴冷冻精液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实验共计14 d,采集6头种公驴精液,每份原精均分为3等份,分别用3种稀释液稀释,从而选取最优稀释液;按1∶0.75、1∶1.5、1∶3、1∶6不同比例混合最优稀释液与蒸馏水,每份原精均分为4等份,对应不同浓度稀释液分别进行稀释、封装、冷冻,检测冻精子活力和畸形率。[结果]:普蒂迪尔公牛稀释液、特里拉迪尔公猪稀释液、仙女座马稀释液三种稀释液中
甘肃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草原畜牧业总体呈现出数量稳定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的发展态势,同时也存在诸多瓶颈问题。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总体要求,结合甘肃草原畜牧业实际,按不同功能区域性特点对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进行了区划,对如何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加快草原畜牧业发展关键环节,促进草原畜牧业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浅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目的]探索研究适于平凉市东部旱作农业区乃至陇东地区发展牛产业的饲草料新型高效生产模式。[方法]在平凉市选有代表性的东部旱塬地,开展了农作物“三年五熟”种植模式和连年春播模式试验研究,评估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的生产效益。[结果]在同一生产周期(三年)内,“三年五熟”种植模式全株玉米秸秆单位面积产量显著低于连年春播模式(P<0.05),但可显著降低单位面积玉米秸秆生产成本,其产出投入比显著高于连年春播模式(P<0.05)。[结论]“三年五熟”种植模式可有效降低肉牛养殖中饲草料生产成本,适宜在全市乃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出现的一个新研究领域。中国牛肉目前仍需要大量进口,提高牛肉肉品质一直是我国畜牧和食品行业科研工作者尽心研究的一大课题。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从蛋白质水平研究肉品质及形成机理,对提高肉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肌肉主要由水及蛋白质等成分组成,且肌肉的性状以及品质主要就是由蛋白质来表达的。因此,研究牛肉蛋白质组学对认知以及调控牛肉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及其在牛肉品质研究中的应用做简要介绍。
探究磷石膏和具有解磷效果的细菌处理对煤矸石微生物肥料品质的影响.从废弃煤渣草坪根际土壤提取分离GZU-art01菌株,利用细菌分别处理煤矸石和掺杂磷石膏的煤矸石,制备煤矸石
将对分课堂的两种形式应用到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中,探讨对分的教学效果,比较学生对两种对分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对分课堂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内化吸收和小组讨论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交际和合作能力。较之隔堂对分,学生对当堂对分的认可度更高,这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可支配的课外学习时间密切相关。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的对分形式,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化吸收的具体情况调整对分时间点,争取最高效的对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