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的应用价值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83832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014年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50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B组(50例,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A组患者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急诊护理质量、病区安全质量、护理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内科应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患者护理的每一节点均作出了细致的前瞻性安排,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专业、科学的医疗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急诊内科;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236-02
  护理质量管理是以事后控制、质量检查为主要方法,发现并纠正问题,达到控制临床护理质量的目的。寻求满足当前护理服务需求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已成为护理专家、护理学界临床试验中面临的主要任务[1]。本研究讨论了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的应用价值,选取2012年~2014年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以A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下面将本组研究进行详尽汇报: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A组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50.2±4.3岁,体重50~62kg,平均体重52.4±3.6kg;B组患者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1.4±4.1岁,体重51~63kg,平均体重53.7±3.3k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分组研究意义。
  1.2 方法
  B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包括:接诊后,护士立即给予患者心电图监护、吸氧,做好分诊治疗及护理的准备[2]。A组患者给予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将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依次分为护士长、护士组长、责任护士、见习护士,上层级护士负责培训、指导、管理下层级护士。(2)对护士工作模式进行调整,开展小组责任制、管床责任制、床边工作制、床边记录制。(3)明确各层级工作职责、职权及关系,护士长做好病区管理,统筹安排病区护理工作;护士组长做好业务管理工作,负责考核下层级护士的工作和培训下层级护士的护理技术;责任护士负责评估患者病情,根据病情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并调整护理级别,指导见习护士进行各项护理工作;见习护士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完成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并准确记录,并服从上层级护士的安排。(4)规范护理工作指引、流程,让护士明白护理工作中该做什么、由谁做、这样做的目的、做的时间、取得怎样的效果。(5)对护理质量检查方法进行改变,使护士长有较多时间留在病区,每天自查本病区护理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制订并持续改进措施,将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对发生的护理问题及时处理,并按规定上报护理部;护理部按评价标准给予评分,现场解决、指导存在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存在的重点质量问题,找出根本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6)建立三级质控体系,一级质控由责任护士承担;二级质控由护士组长承担;三级质控由护士长承担;对科室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运用前瞻性的效应分析法(FMEA)与失效模式改善流程,防止发生失误。(7)对患者进行急诊接诊护理、接诊转运途中护理、院内转运护理、急诊病房内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质量(采用护理质量评分标准[3],包括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急诊护理质量、病区安全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90~100分为十分满意,80~90分为满意,70~80分为基本满意,少于70分为不满意,其中总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基本满意)等。
  1.4 数据处理
  初步录入数据时要保证数据的科学、真实性。将数据输入EXCEL(2010版)进行逻辑校对并分析,得出清洁数据后经SPSS1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频数(%)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对比分析,A组患者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急诊护理质量、病区安全质量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对比
  注: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对比,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A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注: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P<0.05。
  3 讨论
  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是以质量检查为主要方法,以临床护理作业中发生的问题为指引,不断纠正问题,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治疗效果,但其具有护理质量难以提高、必要风险难以规避等不足之处,而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则弥补了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4]。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是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患者为中心,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规避治疗风险的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5]。在急诊内科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重要性:(1)通过实行护士层级管理,使护士更加明确了自身职责,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及自身责任感;在护理作业时遇到不良问题,上层级护士能充分发挥指导作用,达到降低护理及医疗风险的目的。(2)调整护士工作模式,可使护士较多时间守在患者身边,有利于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增强了护理工作的严密性;使护士护理作业做的更加细致,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能够对患者服务到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使护士长工作量适当减少,能全面、及时掌握病区动态,可控制病区护理质量。(3)建立三级质控体系,可避免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基础护理不到位、操作不正规、专科护理不熟练等问题,保证了护理质量。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通过采取系列措施,能及时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可有效规避风险,使患者得到专业、细致、安全的护理服务[6]。本科室应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患者从接诊、转运、入院治疗的每一节点均作出细致的前瞻性安排,并进行护理,根据其管理宗旨由被动护理转为主动护理,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专业、科学、满意的医疗服务。本研究显示,A组患者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急诊护理质量、病区安全质量均显著高于B组,说明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A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6.0%,B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80.0%,A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B组,说明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急诊内科应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患者护理的每一节点均作出了细致的前瞻性安排,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专业、科学的医疗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少玲,李薇,李小红等.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探索[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1):135-136.
  [2]吕芬,高原,李霞等.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脑卒中后预防误吸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1):33-36.
  [3]曾美文,郑秀先,高咏萱等.前睁性生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8):63-65.
  [4]刘小川.前瞻性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持续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3):1587-1588.
  [5]高咏萱.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865-1866.
  [6]张学菊,陈晓梅.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急诊内科患者身心恢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2(24):224-22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老年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162例老年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1例。护理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评估老年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结果:护理组总满意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71.6%);护理组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压疮是由于压力所引起的组织病变,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坏和坏死。长期以来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一旦发生压疮,对医院的影响:产生医疗纠纷、使得医院质量受到质疑;对于护士:是护理工作的难点问题,使工作量增加,压疮病人的护理工作量增加,造成护士心理负担加重;对于患者:加重病情,延长病程,严重时会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名,随机分成观察组(50名)和对照组(50)名。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照组行常规的护理方法。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66.0%,差异具有统计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8月我院妇产科收治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的把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选择无菌输液针输液,而观察组患者选择静脉留置针输液,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其中对照组患者显效率为45.0%,总有效率为75.0%;而观察组患者显效率为70.0%,总有效率为95.0%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前置胎盘伴出血产妇妊娠结果的影响。方法:整理收集2008年2月-2012年5月本院确诊治疗的前置胎盘伴出血产妇68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手术、止血等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妊娠结果。结果:干预组产妇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前者孕期延长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细节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运用细节护理处理,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而后对比双方护理满意度和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在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8%,对照组为78%;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上,对照组为20%,观察组为6%。结论:手术室细节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手术并发症,提升患者对于护理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我们收治了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3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护理干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6例,通过运用有效的护理措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以及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等,对患者进行及时抢救。结果:在166例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当中,在十分钟之内得到救护的患者有152例,占91.6%,在10~15分钟内得到救治的患者有14例,占8.4%。总共脱险的患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科针对自身科室的特点分析易引起纠纷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对策,有效避免了护理纠纷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了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信任。。本文将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纠纷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248-01  1、护患纠纷产生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率及持续时间的影响,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产妇71例,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实验组,产妇共有35例,该组产妇采取护理干预的方法护理产妇;另一组为对照组,产妇共有36例,该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护理产妇。比较2组产妇在经过各自不同的护理方法后的产后2个月和产后6个月的母乳喂养情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