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班级管理,实施道德教育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道德品质至关重要,换句话说,小学阶段的学习与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与此同时,对小学班主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小学班主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将道德教育更好地融入班级管理中,使学生在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确保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对道德教育渗透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其渗透策略做出了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班级管理;道德教育;渗透策略
   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普遍偏小,思维还处在尚未成熟的阶段,对很多事物都无法进行正确的理解,并且缺乏一定的判断对错的能力。但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学习与模仿能力,因此,作为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积极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因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而影响到其自身的成长与发展。通过良好的班级管理,促使学生成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一、将道德教育渗透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生除父母以外接触最频繁的人,在小学生的学习及未来的发展中,班主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很难将自身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学习上,而班主任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与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与沟通,从而为学生组织开展相关的道德教育活动。此外,由于小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所以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避免因自身不良的语言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班主任要积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将道德教育全面贯彻到班级管理过程中。不仅如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对德育形成正确的认识,促使学生能够养成正确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为学生的学习及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探讨优化班级管理,实施道德教育的具体策略
   1.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榜样作用
   虽然小学生的年龄普遍偏小,但其自身却具备非常活跃的思维,对周围的很多事物都充满一定的好奇心理。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普遍认为班主任所做的事情都是正确的,长此以往,學生会自然而然地将班主任视为自己的学习榜样,并且会不自觉地对班主任的言行举止进行模仿。这就需要班主任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进行耐心的指导,对学生犯的错误进行细心的纠正,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爱护,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这样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相反,如果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只是进行严厉的批评,那么将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从而严重影响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所以,对于小学班主任而言,必须要充分意识到道德教育对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在实际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榜样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2.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
   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化,需要班主任加强对道德教育理念的合理运用。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这样才能够顺利地开展道德教育工作。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由于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对班主任的畏惧心理,害怕与班主任进行交流,导致自身遇到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对于此类现象,班主任必须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例如:在每周一次的班会上,班主任要适当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发言,对自身平时遇到的困难进行讲述,班主任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一来,不仅拉近了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距离,消除了学生对班主任的畏惧心理,还为班主任更好地开展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前提基础。通过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班主任能够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与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情况,从而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班级管理的整体效率与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班级管理决定着学生的未来成长与发展。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确保学生的学习成绩得以提升,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作为小学班主任,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学生的学习状况还是心理情况,班主任都要做到全方位的掌控。同时,班主任要积极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不断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优化班级管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费花.优化班级管理,实施道德教育[J].新课程(上),2019(11):284.
   [2]董蓓蓓.优化班级管理 实施道德教育[J].吉林教育,2019(30):24-25.
其他文献
2006年1月27日,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在墨尔本公园的罗德-拉沃尔球场率先展开第一项决赛——女双冠亚军的争夺战,中国姑娘郑洁/晏紫经过顽强拼搏,以总比分为2∶1(三盘比分为2∶6/7∶6(7)/6∶3)击败本次赛会头号种子选手雷蒙德/斯托瑟(美国/澳大利亚),一举夺得中国网球界在四大满贯赛成年组双打比赛中的第一个冠军!  从7岁开始,郑洁、晏紫就成为少体校的队友了,之后的十几年,这对姐妹始终分享阳
摘 要:以“我国的社会保障”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思考如何以评价促教学,形成“解决真问题、表达真情感和培育真素养”的思政课堂,真正有益于学生的持续发展,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活动型学科教学;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提出“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而考试只是评价学生的方式之一,可以将对学生课堂上的关键行为表现作为评价的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要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主角,让学生唱好课堂教学这台戏。教师要做好引导,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己解决问题之中,不断挖掘其潜能,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提高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性;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以及素质教育对现代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小学数学
请同学们先看2006年漳州市的一道中考试题:  —I’m going to the post office.   —_____ you are there, can you buy me some stamps?  A.AsB.WhileC.BecauseD.If  根据本题语境,选项C、D显然不合题意,故答案应在A、B之间选择。为什么正确答案为B而不是A呢?这就涉及到when, as和while
摘 要:从现实需求出发,教师呼唤基于“互联网 ”的教研模式,以此提高教研效度。通过实践,提炼几种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精准教研模式:内需出发的教研直播,提升教师教研的积极性;针对主题的教研点播,提升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诊断点击的名师导播,提升教研活动的指导性和建立共同体的跨区域转播,扩大教研活动的辐射性。   关键词:精准教研;模式;“互联网 ”   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学校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除了
摘 要:在“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期间,发现在小学数学线上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也尝试着找到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的有效性,要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核心素养上下功夫。看似停顿不前,其实是为了后续学习更好地进行。   关键词:线上教学;有效性;先学后教   为了保障“停课不停学”,老师进行了最大规模的线上教学,我也是其中一员。
摘 要:适宜性的生活课程强调让幼儿融入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自然的美,讴歌自然哺育众生,感悟自然带来的伟大力量。同时,幼儿在适应性的生活课程中,进行自我的创造,融入自己的表达,对幼儿的生活具有积极作用。在幼儿融入大自然的过程中,从园所中的“石”之美入手,进行观察。从中挖掘教育的元素,从而帮助幼儿获得各种启迪,让生活日臻完美。   关键词:适宜性;生活;课程   幼儿园中,文化石的踪迹随处可见,还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关键一环,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他们具备语文素养及语言应用能力,已经成为推进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展开讨论,结合阅读教学的特点,分析探究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在全面深入的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对小学语文课堂提出新的要求,教
记忆力好  打靶时,排长发现一个新兵的视力很差,生气地说:“像你这样的视力怎么能入伍呢?”  “排长,因为我的记忆力好!”  “凭你的记忆力好就能打死敌人吗?”  “不是,我是说,我把视力测试表都背下来了。”  (张荣起)    习题  学生:“这道数学题我已经做了6遍了。”  老师:“好极了。”  学生:“这儿是6个答案。”  (刘林)
新形势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式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面对目前不少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由于在课堂上时间紧、任务重,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偏向视、听、说、写的训练,而因朗读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而无法更好地落实学生的朗读训练,更别说个别指导了。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多数时间分配组织学生互动说话、交流甚至小练笔,然而要提升学生的語感,从而提升阅读能力,需要大量的朗读训练,而学生的个别朗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