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通信运行管理专业为例论高职英语教学的职业定位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_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不长,决定了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不成熟性。文章指出不同职业对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将高职英语教学定位于职业英语上,更有利于培养出适合岗位需要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基本要求 职业英语 日常会话 专业英语 实训
  [作者简介]顾琪璋(1967- ),浙江宁波人,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外语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外语教学工作。(浙江 绍兴 312016)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4-0064-02
  
   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简况
  
   高等职业教育在西欧和美国已经发展成熟,但在我国,其历史并不长。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开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二十多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和跨越式的发展,但是由于文化传统和教育观念的影响,特别是由来已久的忽视和鄙薄职业教育的社会风气的制约,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曲折跌宕,在传统势力的否定和现实功利取向异化的夹击下,举步维艰。直到十余年前,我国政府开始提倡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近五年来,在政策倾斜、财政支持、媒介宣传上,投入了较大力量,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规模上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高职的专业教学模式还不确定,尚处于一个摸索的过程中,反映在高职英语教学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教学没有专业特色。虽然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开始从以往简单地借鉴大学专科英语教学模式逐步向体现高职特点的教学模式过渡,但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注定了这个探索过程漫长而艰难。
  
   二、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2000年1月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其中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归纳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本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
   2000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作为教育部第一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指导性文件,《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和“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基本原则,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其主要特色就是首次提出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级考核的理念,推出了大学英语应用能力A,B级的考核体系。在之后的几年中,A,B级的考核在各高职院校中得以基本落实。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历年考试中均没有要求口语测试,即使像浙江省今年开始推出A,B级的口语考试,也是采用自愿报名的原则。由于缺少考核环节的制约,使得学生真正的应用能力——口语得不到锻炼,以致违背了《基本要求》里一再强调的“以应用为目的”的指导思想。
  
  三、职业英语能力的提出
  
   我们认为,《基本要求》的出台以及高职高专英语A,B级考核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核中分离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体现高职高专“实用、应用、够用”的英语教学特色以及高职高专学生所应达到的英语应用能力要求。“应用能力既指应用语言基本功的能力,更指把这些基本功运用到实际涉外交际环境中的能力,后者也可称作实用能力。”但不同类别的高职高专其职业特点各不相同,英语教学不仅要解决学生应用语言基本功的能力(这正是应用能力等级考试所考核的能力),更要体现将这种能力运用到实际涉外交际环境中的能力。“实际涉外交际能力是指在中国环境下处理可能会遇到的涉外交际需求的能力”。我们认为,孔庆炎教授所倡导的这种实际涉外交际能力其实就是时下正越来越受到众多商家推崇的职业英语能力。
   目前,国内很多知名企业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已慢慢地从四、六级证书的框架中走出来,逐步向BEC、托业(TOEIC)与博斯(BULATS)等职业英语水平考试证书转变。职业英语(Workplace English),这种区别于日常英语(General English),适用于正式工作场合的英语,因更注重语言交流能力和运用能力,更强调一个人在现代工作环境的综合语言能力,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求职者的青睐。
   本科院校、成人培训机构尚且对职业英语如此热衷,作为培养生产和服务领域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就更应该坚持实用、服务职业的模式。然而我们不难看出,目前中国所推行的职业英语及职业英语考试主要侧重于考查考生的日常英语使用能力和商业环境下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对于非商务专业类的学生并不适用。
  
   四、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的职业英语教学实践
  
   高职院校的职业英语教学必须结合自己学院的专业特点,研究适用的教材,采用合适的教法,注重听说、加强实训,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对不同专业的毕业生的需求。下面就以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通信运行管理专业为例,谈谈我们对学生职业英语能力培养的探索。
   如上所述,职业英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正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但是针对通信行业的职业英语考试还未曾出现。比如通信运行管理专业,其培养目标主要是前台工作人员,与人交流的机会很多,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外的交流日益加大,接触外籍客户的机会也将越来越多,所以这种岗位对于学生的英语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提出了通信运行管理专业的职业英语的概念,试图通过对学生加强极具专业针对性的英语教学和考试,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体系,用专业的、实用的英语运用能力武装学生,使其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更加符合职业需求,为以后就业乃至一生打下良好而坚实的英语基础。
   我们知道,职业英语就是学生实际运用英语处理在工作环境中遇到的涉外业务的能力,既包括应用语言基本功的能力,也包括把这些基本功运用到实际涉外交际环境中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就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分析通信运行管理的职业场景中可能遇到的涉外业务的种类、培养学生将语言能力运用到具体的涉外业务中。
   1.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在学生修完基础英语、参加完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之后的第三学期,对我院通信运行管理专业学生开设了商务英语口语课程,每周四课时,以此培养学生的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为下一阶段的职业英语实训打基础。为了确保日常口语教学的质量,我们从教师的选配、教材的选择、课程内容的设计、考试设计等各方面做了扎实的工作。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商务情景下的英语听说能力和技巧,具备了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另外,在第四学期我们还安排了每周两节课的专业英语阅读(采用的是自编教材,目前已被人民邮电出版社列为21世纪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以此培养学生的专业阅读能力,并掌握常用的专业英语词汇。
   2.分析通信运行管理的职业场景中可能遇到的涉外业务的种类。聘请专业教师帮助我们分析了通信运行管理的职业场景中可能遇到的涉外业务的种类,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职业英语实训项目。经选录的项目范围基本涵盖了各通信运营商营业厅和呼叫中心的常见情景,包括咨询、办理和投诉,几乎涵盖了各种常见的通信业务,如开户、销户、查询、办理套餐、变更、缴费、咨询、投诉及技术支持等。
   3.促使学生将语言能力运用到具体的涉外业务中。为了实现这个能力目标,我们在第四学期安排每周两课时的职业英语实训课,与每周的专业英语阅读课相对应。实训课是通过以通信运行的各种业务为基础的项目训练,要求学生能基本使用英语处理职业岗位上的各种涉外业务。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将实训教学放在学院的仿真营业厅里,对学生进行职业英语的仿真场景训练,收到了较好的训练效果。
   为了更好地测评学生接受职业英语教学后的实际效果,我们借鉴BULATS、TOEIC等职业英语考试的模式,紧紧围绕《通信运行管理专业英语考试大纲》,编制了二十套试题,供测试时选择使用。针对考试大纲中的口试,我们也设计了十个左右的项目情景,并将口试安排在仿真营业厅中进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使用所学的职业英语。
   当然,在这一年的专业英语学习阶段,我们必须侧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专业词汇的识记及专业英语基础知识与会话能力的结合,通过模拟职业场所的实训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处理职业岗位上的各种涉外业务,为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高职教育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型的专业人才过程中,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显得日益突出。《基本要求》及大学英语应用能力A,B级的考核对于促进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日常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和不同专业岗位对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要求,学生光凭A,B级考核标准中的这些英语应用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必须在第二学年,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以及与专业相关的专业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职业场景的设计,加强职业英语的实训环节,才能培养出适应能力更强、后续发展更稳健的合格的应用型的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左阳.职业化成人外语培训向实用性发展是大势所趋[EB/OL].http://learning.sohu.com/20060616/n243776165.shtml,2006-06-16.
  [2]孙毅.论高职学院英语教学定位[J].今日科苑,2007(2).
其他文献
高中信息技术课的任课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现状,认真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反思,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努
在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建城”运动后,众多大学城基本实现了硬件教育资源的共享。但纵观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并结合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师资共享程度的高低才是衡量一座大学城运作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标准。  在过去两年中,这则标准在杭州的下沙高教园区实施的教师聘制度中得到了成功验证。    多方受益的制度创新    牵头主持下沙高校教师互聘工作的浙江财经学院院长王俊豪介绍,从两年的实践效果来看,高校教师互聘有
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浓郁
初读《林清玄散文集》,我感受到林清玄清淡隽永的文章精华,犹如一道清泉,开启心智。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发芽的心情》,主要讲了有一年,“我”在武陵农场打工,为果
思维导图是一种比较新鲜的思维工具,同时它的出现可以帮助人们更加高效地处理一些事务,它的主要核心要素在于其可以让学生从复杂的文字表达中获得解放,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关
提出MPEG-2节目流复用器的两项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案,即PCR调整和PID置换,并给出基于FPGA的实现方法。
防雷击、防带电是确保有线电视网络正常运行和安全播出的重要问题,在雷雨或潮湿季节尤其如此,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摘要]提高高职院校工程类专业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是目前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文章就提高高职院校工程类专业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方法做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并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使学生在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和综合素质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高职 工程类专业 人才培养 技术应用能力  [作者简介]苑忠国(1956- ),男,吉林通化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
力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与生产中广泛应用,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力学知识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力学知识在现实生活
[摘要]在双语教学的发展、建设中,师资队伍的质量成为双语教学发展的关键。文章分析了新办本科院校双语教学师资现状,并提出了构建高水平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办本科院校 双语教学 师资队伍建设 构想  [作者简介]沈燕琼(1965- ),女,广西玉林人,玉林师范学院大外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广西 玉林 537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7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