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函数概念学习的困惑及突破方法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shrimp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函数概念是初中数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受制于函数概念本身和初中生的自身数学思维能力与水平。初中生在函数概念学习中,常常面临困惑。在认识学习困惑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教学任务目标及教学流程的改善,并结合教学实例,以教学设计的方式予以展示分享。
  关键词:初中函数;函数概念学习;函数教学
  函数是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的数学模块,信息化的社会更是离不开函数,如股市行情走势图、心电图等都有函数的应用,因函数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我们从初中开始培养函数认知,重视函数的教学。初中生刚刚接触函数,对于变量的理解存在问题,同时函数概念也比较抽象,如何破解初中生函数概念学习的困惑,分享函数概念教学的有价值经验,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一、初中生学习函数概念存在困惑的原因
  1.函数概念原因
  初中生开始从数学中的常量接触到变量,就是从接触函数开始的,从数学本身发展情况来看,函数是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迈进。学生刚刚接触“变量”,对于词汇的理解以及概念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的偏差,传统的概念教学法也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领悟能力更是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就需要通过完善的教学方式来改善。函数概念可以用图像、列表、解析式的方式来表示,不同的表示方法也可以表示同一个函数,所以这是概念不同的地方。学生需要理解不同的函数表达式,同时协调好之前的关系,这样对于才开始接触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上比较困难。
  2.学生思维能力与水平原因
  函数概念学习,不仅考察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还要考察学生的思维运算能力,学生需要熟练地对不同的语言符合进行转换。在传统的认知结构中,数与形是割裂的,但是函数的概念,需要学生的思维全面展开,能够在动与静、离散与连续之间不断转换,需要将不同的事例联系起来。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往往还不够成熟,总是静止的、局部的看待事物,与函数概念运动、变化的特点不相符,这就造成学生在函数概念的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初中函数概念学习的突破方法
  有效的开展初中函数概念学习,必须要了解初中生的学习能力与特点,对教学任务进行巧妙地安排,同时设计良好的教学流程,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1.对教学目标的着重改善
  为了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明确了解教学任务,设计良好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学习函数概念以后,学生需要了解函数产生的背景,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实例,明确阐释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同时举出函数的实例。教学过程还是探索的过程,学生需要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函数的意义,不断发挥抽象思维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也要结合实际问题,对函数关系进行分析,了解不同变量的变化规律。教学的重点是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能够有效概括函数之间的数量问题。学习之初,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函数关系题,例如:(1)y=-2x,(2)y=-2x2,(3)y=2,(4)y=2x-1.其中是一次函数的是?通过这类问题可以考察学生的判断能力,让学生表达经过点(2,-1)的正比例函数表达式,同时画出图像,通过这类题目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对图像与表达式之间的转换有基本的了解 。
  2.着重整合教学流程
  为了进行函数教学,需要设计良好的教学流程。教师需要首先引入教学的问题,学习基本常量与变量的概念,通过对几个问题的研究,引入常量与变量,为函数概念的学习做准备。接下来进行函数本质的探讨,教师与学生开展互动环节,对上述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归纳出函数的概念。之后对函数的模型进行探讨,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与讨论,了解函数模型在生活中的运用情况,教师结合生活实例,展开分析。最后进行课程小结,布置课程作业,回归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巩固练习,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处展开,例如车速为30km/h,那么行驶时间t与行驶里程y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问题,让学生对其进行探究,了解函数一一对应关系,分析常量与变量。
  3.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函数概念教学的重点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设计良好的问题情境,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最后进行师生讨论,得出结论。
  教学案例如:在概念教学之初,教师提出问题,时间t,里程s,单价x,总收入y…,这些量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如果一辆车的速度是60km/h,那么t小时所行的里程s是多少,这时候,学生就会用含有t的表达式表示s,通过表达式,就可以引入常量与变量的概念,这种关系式与对应关系为学习函数的概念奠定了基础。接下来教师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当t=1时,s=60,t=2,s=120,t=3,s=180…,当t取某一个特定的值时,s都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函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能通过一个问题就能理解,需要不断地思考,利用心电图、人口统计表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对这种一一对应关系更加强化。教师带领学生绘制函数图像,例如:爸爸的年龄与小明年龄相差24岁,为当小明为x岁时,爸爸多少岁?由此可得出函数表达式y=x 24,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绘制函数图像,观察函数图像的特点,每找到一个x点,是不是有唯一的y点与之相对应。通过对图像的分析,以及各种数量关系以及规律的探索,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信心,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与创新意识。
  初中函数概念是一种较为抽象的概念,是学生接触变量的开始。由于函数概念存在数量关系之间的变化,同时具有自变量、因变量、数量关系等相关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困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中也需要设置问题情境,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昭雷:初中函数概念的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数理化学习》,2012年06期
  [2]赵敏红:关于高一“函数”概念学习难的十大归因,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1年10期
  [3]刘小勤:揭开函数中易错问题的面纱[J],考试(高考数学版),2011年Z5期
  [4]胡连成:通过一道试题谈函数概念的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年14期,
  [5]彭秋怡:浅析初中生学习函数的困惑,新课程学习,2014年01期
  (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第六中学 342400)
其他文献
笔者在执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策2013年5月第3次印刷版第9课春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写出来,让同行和专家学者商榷!  教学目的:  (1)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训练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能力。  (3)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  (4)感受课文中所表现的自然美。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摘要:在中职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应用“先练后讲,先试后导”的尝试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尝试、动笔写作,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 尝试教学法 ;应用文教学;实践成效  尝试理论是我国著名教育家、特级教师邱学华先生首创的。它以“先让学生试一试”为其指导思想,以“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为其教学理论核心,以“先试后导、先练后讲”为其特征。将流行甚久的“先教
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份的体育,由于自身的特点(运动、器械)或其它各种因素,伤害事故(尤其是运动性损伤)偶有发生,成为了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这既违背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初衷,一定程度上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也加重了体育教师的心理负担。因此,加强课堂安全教育,防止损伤事故的发生,有序、安全、有效地完成教育任务,已成为当今体育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  一、体育教学中产生安全事故的原因  1.学生
讲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阐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硬道理。
油豆角是适合黑龙江种植的区域性菜豆品种之一,具有口感好、品质佳、易贮藏等优良品性,被称为当地“农家品种”。自1980年开始,哈尔滨市农科院开始研究油豆角跨区域种植课题
摘要:初中阶段图像题不多,本文主要分析了几种,以供教学工作者参考交流。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图像题;处理;方法  一、图像比较  凡是有公式的地方就有这种题目出现,解决的方法也基本上是一致的,即竖直画一直线,得到横坐标的物理量相等这个条件,在根据相关的物理公式进行判断,在直线上甲乙所对应的纵坐标大小得出相应的关系.  例如: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v=s/t。在图中两直线分别是
罗德与施瓦茨公司提供业界首个能够测试LTE-A下行载波聚合射频一致性测试用例的测试系统,使用TS8980射频测试系统成功演示频段4和17(AWS频段和700MHz频段)组合的下行载波聚合
自音乐艺术出现以来,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歌曲就是一种有梦想的表达.作为人类情感的抒发与创造力的显现,歌曲激昂优美的旋律,心灵与自然的契合,在漫长而艰辛的岁月中陶冶了一代
期刊
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把课堂教学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三种形式深入研究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真正做到学教中反思,反思中成长。在教学反思中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氧化碳的制取》是学生在学完氧气的制取之后的又一制气实验课题。学生通过前课学习已经具备一些制取气体的简单知识
摘要:通过对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和辩证性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其中思维的变通性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本文从实验功能的转变、实验问题的解决和实验方案的优化三个方面阐述了在物理实验设计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变通性训练的教学探索。  关键词:实验设计;思维变通性;教学训练  一、在实验功能的转变中实现思维的变通性训练  1.通过改变实验仪器功能训练变通性思维  仪器在实验中的使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