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位装盘化技巧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位装盘是指菜肴烹制成熟后,由不固定容器移装到所需要器皿中的过程。菜肴通过移位装盘处理可达到干净利落,美观大方,线条清晰,有油有芡而不脱落,酥烂醇厚而形状完美,一菜多色、多味、多芡而不混淆的最佳效果。
  移位装盘适用于以下几类菜肴:
  
  一、蒸法菜肴类
  
  蒸是常用烹调方法之一。用这类方法烹制出的菜肴具有色泽美观,原汁原味,形状完整,质地细嫩,酥烂入味,保持营养等特点,菜肴装盘时多数采用移位装盘的方法。例如“五柳黄鱼”,大黄花鱼经初加工,剞刀处理后,基本调味放盘中,加入葱段、姜片及生五花肉片上屉蒸熟取下,拣出葱、姜、五花肉,滗出的汤汁过滤制成成鲜白米汤芡备用。将鱼移装到所需的器皿中,再将红,白,绿,黑,黄五种丝料分别码摆在鱼身上,浇上制好的汁芡,一道色泽艳丽,形状完善的佳肴便完成了。类似这样的菜肴通过移位装盘处理,解决了因蒸鱼时的汤汁及蛋白等物料加热后沾到盘上很难去掉,造成的不雅观、不卫生;又如“清蒸人参鸡”,将经初加工和热处理的隔年母鸡装入容器中,加入人参及调料,鲜汤调好口味,上屉蒸至酥烂取下,将鸡、人参移装到所需要的容器中,另将汤汁过滤加热,调好口味,倒入盛鸡的容器中即可。类似这样的菜肴通过移位使汤汁更加清澈,淡黄色的鸡皮更加纯正,容器更美观;再如“金皮肘子”,是将烀8~9分熟的肘子趁热剔骨抹上糖色晾干表皮,用油炸成金红色,皮朝下放菜墩上,在肌肉处剞上多十字花刀,深至肉皮1/2,然后皮朝下码放容器中。加调料及鲜汤上屉蒸酥烂取下,拣出调料滗出汤汁备用。将肘子翻扣在所需要的器皿中,另将原汤汁调好口味和色泽勾流芡,均匀地浇在肘子上即可。通过移位装盘可将肘子金红油亮,隐约可见十字刀纹最完美的一面展示给客人。
  
  二、炸法菜肴类
  
  炸的烹调方法适应原料广泛,分类较多,是较为常用的一种烹调方法。用炸法制作的菜肴具有外表皮干香,酥脆,喧软,主料细嫩鲜香,色泽多样,口味多样的特点。一般炸制的菜肴多数是炸熟后捞出控净油直接装盘就行了,但有些特殊炸制的菜肴在装盘时,就要用移位装盘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例如“西炸猪排”,先将猪肉切大厚片排斩后腌制入味,经过拍干粉,拖蛋液,粘面包糠用温热油炸熟捞出,放洁净案板上,用铡刀法,将其切成条状(此刀法可保持原形状不散不乱),再原形移装到需要的器皿中,通过移位装盘处理,使这类菜肴从造型上,食用方便程度上及卫生状况上都能达到技术质量的要求。还有很多炸制菜肴由于含油量较多,菜肴炸好后要放在吸油纸上吸掉一部分油脂,然后再移装到所需要的器皿中,以减少油脂的摄入量。另外,有些炸制菜肴装盘时需要造型,那就必须采用移位装盘法,才能达到层次分明,造型美观的要求。例如“金银茄子”,将极嫩茄子去皮切条腌制入味,一半挂上雪衣糊炸熟,另一半挂上酥糊炸熟分别放盘中,然后将两种茄条分别码摆在所需要的器皿中,使普通的原料制作的菜肴通过移位装盘变得更加艺术化,提升菜肴的商品价值。
  
  三、造型艺术类菜肴
  
  这类菜肴是中国烹饪技术的精华,它将烹饪的审美艺术和精湛的烹饪技术有机地结合,烹制出一道道具有极强食用价值和极高欣赏价值的美味佳肴。这类菜肴烹制时多数用两种以上的原料和两种以上的烹调方法来完成作品,最后组合的菜肴也多是两种色泽,两种滋味。两种形状。为了较好地完成作品,装盘方法在这类菜肴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采用移位装盘法能最大限度地防止两种菜肴芡汁、色泽、口味相互混淆,使菜肴造型更加优美。例“兰花虾球”,这道造型艺术菜,是将调制好的鱼茸抹在海绵状的水发鱼肚上,用红色、绿色的辅料点缀在洁白如雪的鱼茸上,组成一朵朵兰花图案装盘,上屉蒸熟待用。另将大对虾去头尾剥净皮顺脊背剞3~4刀,上浆,油滑熟,投入炒好的番茄汁中略煨,使虾球周身着上鲜红色的番茄汁,倒入盘中,再用筷子逐个夹起堆放在大圆盘中心位置,经过移位装盘的虾球芡汁恰到好处,立体感极强,恰似朵朵盛开的桃花。蒸好的兰花鱼肚取出浇上调好的咸鲜白芡汁,移摆在虾球四周,经过这样处理的成品菜肴线条清晰,汁芡不混,明油亮芡而不脱落,红白分明,错落有致朴素大方,乍一看简直就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不忍下筷,但这却是一道真真正正能食用的美味佳肴。还有“琵琶鲜鲍”“红梅鱼肚”“雪月桃花”“太极海参”“菊花香鸡”等等。这些造型艺术菜在盛装上无一不是选用移位装盘的方法而获得成功。
  实践中只要我们根据菜肴的具体要求,灵活掌握装盘技巧,就会使美味佳肴通过装盘的艺术变得更加完美。
其他文献
汆白肉是东北地区特有的一种菜肴,是满族习食的代表菜肴之一。满族发源于东北,地处寒冷,冬季时间长,为了过冬,多采用腌渍方法保存白菜,这就是常说的酸菜,它是氽白肉的主要原料。氽白肉的原名叫吉菜粉氽白肉,是时令性较强的菜肴。通常饭店经营此菜是在农历九月和三月,也就是酸菜刚腌好或快没了,且蔬菜还没有下来的时候。而家庭则是冬季常食,并不严格。  氽白肉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风味突出。  主料:猪肉500g,选
近日,中国烹饪协会发布了《2008中国餐饮产业运行报告》。报告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餐饮业零售额从1978年的54.8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2352亿元,增长了225倍,人均餐饮消费额也从1978年的5.69元增长到2007年的950.15元,增长了166倍。  从2006年开始,中国烹饪协会每年发布一份《中国餐饮产业运行报告》。今年的报告分六个部分,分别阐述了六个方面的问题:①中国餐饮产
进餐是一门大学问,如何吃出健康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以下几则新概念可助你一臂之力。    新概念之1 吃食分时间    科学家新近将食物分为日间食物与夜间食物两大类。日间食物,主要含有氧气,并且富含太阳能,最适合于上午6点到下午3点半之间食用。列在这张清单上的有牛肉、羊肉、西红柿、胡萝卜、柑橘类、青豌豆等。夜间食物则富含二氧化碳,具有月光般冷的能量。这类食物有苹果、香蕉、梨、土豆、黄瓜、干果、乳制
春天的一个早晨,82岁的父亲早早给我打来电话:“你陪我回老家去看看,那棵树是不是发了新芽?”  父亲念叨的那棵树,是一棵槐树,是我爷爷在他34岁那年栽下的。这棵树龄已有70多年的树,成為父亲在城里的牵挂。那树下,就是我爷爷瘦弱的土坟。爷爷去世以后的每年清明,父亲都要去树下祭奠。一棵树的身世,被父亲记在他发黄的本子上,那是父亲自己编写的家谱。  这些年,我与故土老家的关系,已经如飞到高空越来越渺小的
在喀什,我看了两场走钢丝表演。这两场表演都是在我毫无心理准备的时刻出现的,一次在夜市中,一次在剧场里。  我所见的第一场走钢丝表演,是在音乐声骤然停止的那一刻突然开始了。表演者是个女孩,她大约二十岁,眉眼深邃,是漂亮的维吾尔族人。她扎着双马尾辫,头发染成黄色,身穿白色表演服。她的助手也是一个维吾尔族女人,穿着酒红色的职业装、高跟鞋,端正地站在钢丝绳的下面,认真地盯着钢丝绳上的女孩,似乎在担心着她伙
自制酱料运用于菜肴调味,是现代厨师的一项必备的基本功,有了这种基本功,便可以在菜肴创新,口味多样上运用自如,如鱼得水,为餐厅或酒楼取得很好的效益,赢得回头客。笔者近日经过实验,创制出一种新的五味酱,用于菜肴制作效果不错,现介绍如下,以抛砖引玉。    一、配方    鲜红辣椒1000 g,青花椒150 g,陈皮50 g,大蒜瓣75 g,白醋150 g,芝麻仁50 g,碎花生末100 g,精盐25
汤包因皮薄如纸,色透如玉,馅料汁多,口感鲜香,味道醇厚得以命名。追溯其起源,应从两晋开始。当时包子被称之为“曼头”,後来由于三国军事家诸葛亮而被推广。据传诸葛亮辅佐刘备打天下曾“七擒孟获”。每次抓到後都将其释放,而诸葛亮在每次出兵时,都要来当地神坛拜祭蛮神,祭品要用人头,诸葛亮认为很不人道。于是乎他叫来随从,用面捏成“人头”包上肉馅,经蒸制成熟,点上色彩来纪念蛮神,同时也将其命名为“蛮头”。  然
日暮时分,飞驰的列车一路向北,齐刷刷的玉米顶着众星捧月的雄穗列队相迎,夜色便在飞奔的玉米林地里渐渐地浓了。车窗外,隐于夜色的地方便是荒野,铁道两边的玉米饮着浓浓的夜色完成后熟。  天色渐明,晨霭中,玉米全都黑着脸膛立在山野里。列车飞驰整整一夜,我从梦境里出出进进,列车掠过山野无数,却始终没有走出玉米地。  庄户人家或沿河而居,或顺路而生,庄户人各自种植的玉米连接起来,形成壮观的玉米林带。我不止一次
“早晨的一碗面,比早晨的懒觉要紧得多。”头汤面在老苏州心中的地位已无需多言。  苏州的面有诸多讲究,暗藏着店家对食客的用心和对美食的追求。  在苏州,吃面前需要“对密码”。苏州面馆中,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切口”,暗合了人们对一碗面条的精致需求。米其林标准在这历史悠久、韵味无穷的通关密码前,也会自叹不如。  如果你生活在十八世纪的姑苏城,你可能会这样度过休假的一天:一早去熟悉的那家面馆吃一碗头汤面,
有眼睛是幸福的,有耳朵是幸运的,我就要见到世间最白的浪花,人间最绿的湘江源头了。  小路穿着树叶,吃着野果,但历经风霜,我不知它的头在哪儿。我往上找它的源头,它往下,寻我的来路。这座山里可能住过我们逝去的以野果充饥的祖先。垂直的悬崖上漫步弯曲的树木就像他们的缩影。  一只蜜蜂的屁股对着我,头藏进了一朵白色的野茶花。雨水应该稀释了它的甜度,它一动也不动。我靠近一看,它已经死了,死在最甜蜜的花蕊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