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初中历史新课改中的应用初探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che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更有效,笔者尝试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导学案来引导教学。
  一、导学案的特点
  1.导学案的前提是知识整理。本环节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前置性预习题(一般是填空题),独立梳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点,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个整体的了解。
  例如,在讲授《动荡的中东地区》时,教师可将教学内容与时事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些前置性的预习题。预习题要有针对性,难易程度适中。示例:①中东是指哪里?我们熟悉的国家中哪些属于中东?②中东地区动荡的原因是什么?③中东这些国家中,哪些国家间存在矛盾,这些矛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上述的课前预习问题,紧扣教学内容,难易适中,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在课堂上紧跟教学步骤,为课堂教学的高质量提供保障。
  2.导学案的中心环节是合作探究。本环节就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出的合作探究题,引导学生利用原有认知进行探索,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导学案的重要保证是巩固练习。本环节可以设计必答题和选做题两种,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因材施教”理念的落实,同时也能满足优等生和学困生不同层次的学习诉求。
  例如,在讲授《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时,教师针对学生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差异设置必答题和选做题。示例:必答题:①填表,四位航海家,国别,代表国家,发现的地方。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③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选做题:对于新航路开辟,对其意义是积极肯定的,它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是进步的,但我们回望历史,你觉得他们进行远洋航行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对世界造成哪些负面影响?
  教师对于问题的创设要能引发学生的深思,让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理论思考去感受历史。
  二、导学案设计的方向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例如,学习《新航路的开辟》时,笔者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这样做既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2.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必须时刻从学生的视角来审视教学内容,研究教材结构,努力做到换位思考,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3.教师设计合作探究题的时候,要结合本课基础知识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能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趣味性题目。
  三、导学案设计的具体流程
  1.研读教材,设定学生适合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评价的实施等,都要以它作为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因此,在编写导学案时,我也同样将教学目标作为指导核心,不断将教材内容与目标进行比对,争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学生陈述学习所应达到的学习目标。
  例如,《新航路的开辟》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基础知识点,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在识记与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知识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
  (2)过程与方法:学会探究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探险家事迹的学习,振奋精神,增强学生的探险和创新意识。
  2.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教材,把教材上的基础知识点设计成前置性预习题。在导学案的第二部分,笔者以课文中的基础知识点为主要内容,设计填空题,布置学生独立完成。其中大部分预习题可以直接从课本上找到答案,有部分预习题的答案需要经过简单的归纳和总结才能获得。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掌握了学习方法,尤其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3.以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基础设计合作探究题。在导学案第三部分,笔者根据本课的重难点,设计引导师生合作或生生合作的探究题:有的需要对相似历史事件、人物进行类比、总结;有的需要对历史事件进行反思。
  4.小结课文内容,并设计相关的巩固性练习题。在很多人看来,课文的小结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认为它只是对“说过的话”的简单复述。实则不然,精彩恰当的小结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而且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课文小结后如果能够配以适合的练习题进行巩固强化,效果更佳。因此,在导学案实施后,教师应该亲自或请学生进行适当的课文小结,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梳理历史脉络,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四、导学案的“说明书”
  1.学生是导学案的主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事先将导学案中的预习题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然后将学生的完成结果收上来,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以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自学成果;最后根据整体情况制定出综合性的教学方案。
  2.学生要先行阅读、明晰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并非是放任式的走马观花的学习模式,而是要有一个能够指引学生走向目标、达成目的的“驱动器”,即学习目标。因此,学生在拿到导学案时,应首先阅读、解析学习目标,明白自己应当在本课中学习什么历史知识、怎么样学习历史知识,并能够经常性地借助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进行自我学习评价。
  如学习《三国鼎立》时,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草船借箭等典故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对魏、蜀、吴三国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对曹操、孙权、诸葛亮、周瑜等人物有一个深刻的认知;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根据教师的课前布置,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案,并根据这个方案逐步实施,在实践中不断体验获取新知的乐趣,也在实践中对《三国演义》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客观的认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了解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3.导学案的宗旨在于引导,而非放任。在使用导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切实保证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既不可怀抱放任之心,也不可践行独裁之行。即在利用导学案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厘清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辩证关系。
  总之,科学合理地使用导学案,不仅符合教育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而且对于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然,初中历史新课改的道路是曲折而又漫长的,运用导学案教学,有时也会遇到一些难题,如设计合作探究题时,难易程度不太容易把握等。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历史教师一方面要多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开阔自己的视野,为高效教学多做储备。
其他文献
1. ——____ is Mary?   ——She is five.  A. WhoB. WhatC. HowD. How old  分析:D本题考查疑问代词,根据答语可知问年龄, 故选D。  2. ——Who’s that, Kangkang?   ——____ Mary.  A. That’sB. ItC. He’sD. They’re  分析:Athis和that充当主语用于问句询问是谁,
期刊
【真题链接】rn题目:难忘的一句话rn提示与要求:从小到大,肯定有很多话让你记忆深刻。它可能让你明理,可能让你奋进,也可能让你长大……请选择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通过一件真实
新课程强调“创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原动力所在,没有创新,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和发展.而创新能力靠培养,创新人才靠教育,灌输式教学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对于初中物理学科而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呢?本文就该话题谈一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1构建良性发展的教学环境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表情
英语教材中,有关“排除”的单词有:except’besides,except for,except that,but。现归纳它们的用法如下:
期刊
学习知识重要,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更重要.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益,教师应该正确认识高效课堂的目标定位、课堂角色定位,理解高效课堂的特征.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提高高中生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意义.  1教学预案的设计  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探求高效物理课堂的有效途径的重要条件.  我认为物理教师在教学预设的过程中要着重研究以
Unit 3  考题回放  请根据所给题目内容及要求完成书面表达。  给你的朋友Herry写一封信,随信附上你家的全家福照片。请你把照片上的人给Herry介绍一下,信的开头和结尾已经给出。  Dear Herry,  Here is a photo of my famil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初中物理阶段是学习物理的基础阶段,也是开始阶段,如何让学生打好学习物理的基础,为今后的学习做准备?如何提升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这些问题都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问题,不仅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思考.  1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1.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基础能力,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充
最近笔者有幸到高三随堂听课,发现在高考物理复习中普遍存在效率底下问题,如:教师过分依赖教辅资料、复习内容讲的过深过难有的甚至超过大纲,满堂灌、无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还有不少学生睡觉,甚至还有部分教师用自己的思路和思维方法取代学生的思路和思维方法.分析其原因是眼中无学生,脱离学生实际,与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理念相违背,作为自治区首批示范性高中,理应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实际,准
当今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也出现“独二代”,外面有爷爷、爸爸父子挣钱,家里有妈妈、奶奶照顾,衣食无忧,却不会培养和教育孩子,导致孩子只知道吃、喝,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巴望着上学让老师管理,然而一旦形成恶习,并非老师一朝一夕就能改正过来,况且孩子在家比较溺爱,经常反抗家长,所以更加难以管理.农村教育面临的不是缺乏师资,不是缺乏重视,也不是缺乏资金和时间,而是缺乏会教育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也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