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古诗词的教学策略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ph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占有重要的分量,既是重要的知识点,又承载着传承传统文化、陶冶学生情操的育人功能。在教学当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来拓展古诗词教学的内容及形式,让学生真正读懂、读透这些传统文化的菁华,浸润于古诗词的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主动去学,去探究,调动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既拓展知识面,又提升学习的深度,使古诗词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诗词 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社会对学生的阅读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从近几年高考改革的趋势上来看,阅读量及阅读速度、阅读素养已经成为考查学生的重要方面。高中语文课程,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主要课程,而古诗词文化的运用及理解则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学生综合素养的组成有着重要作用。古诗词文化,是自古及今经过时间积淀的文化经典,具有艺术性、意象性及凝练性的特点,可以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艺术境界,使学生懂得欣赏美、鉴赏美,体会文字的艺术性,有助于综合素养的提高,这是现代流行文化所不具备的条件。
  一、古詩词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对古诗词都非常重视,但其出发点是学生只要把相关知识记忆下来,就能得分,这样的目的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功利化的教学使课程教学变得简单化、功利化、枯燥化,教学更像是为了满足分数的需要。在这样的教学当中,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少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个体,其个人思想的成长体悟,只看重最后的结果。在缺少过程性的教学中,我们把教学重点放到了成绩和分数上面,这并不利于学生真正健康的成长。
  因此,从学生的终身学习角度出发,我们要教给学生的是学会如何学习,而不是非常短视地让他们去取得高分。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当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尽量避免功利性的教学举措。教师的教学重点要放在古诗词的运用上,让学生作为个体去体会当时的意境美,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体验、学会吸收,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课内、课外教学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重视程度。在方法上要有创新性,在关注上要更加重视,这样的学习,才益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效率。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的教学气氛是学生产生兴趣并继续学习的最为适合的环境,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运用创新性的思维方式来开展教学,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前的教学设计当中,教师要依托于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学识阅历基础,创造性地营造出古诗词的学习氛围,以氛围感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投入到对古诗词的欣赏中,神交古人,思接千古,体会诗词的意境,玩味这种艺术的表达形式。在古诗词的教学当中,我们可以适当地用音乐及图画为辅助,让学生体会古人写诗作词的感受。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意境是诗词营造出来的艺术氛围,这些传承至今的优秀篇章,都是非常好的文学艺术美的典范。这些诗词的艺术美,需要教师依靠自己的教学为学生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做到身临其境,和古人的思维、体验处于相近或相似的情况下,充分理解古诗词想要表达的情境,清楚诗言志、借物抒怀、借景抒情,这样才会明白作者要传达的意思,了解写作的目的。
  如讲授《春江花月夜》时,由于许多景象表达比较抽象,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会感到非常枯燥无味,失去对这种美的探究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引入视频、图片、音乐等多媒体形式,让学生对当时的画面有直观、具体的感受,从而理解文章想要传达的内涵。这种特殊的情景再现,突出诗歌营造的主体氛围,可令学生感同身受,有更为深刻的意境与情感体悟,让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四、吟咏古诗词,品味语言之美,深入探究诗词意蕴
  古诗词以凝练的语言,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古人讲究“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重视遣词造句,留下了诸如“推敲”这样的文坛佳话。这些都体现出古诗词中字斟句酌的重要性。很多古诗词,都是因为某一句、某一字,而使整首作品更具意味,这被称为“诗眼”,也就是画龙点睛之处。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让无数繁华春景跃然于纸,使后人赞叹诗思巧妙。教师的教学也要从“诗眼”着手,使学生可以轻松地把握诗词内涵,把握其情感表达的脉动,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蕴。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学生要字字分析,涵泳揣摩,才能把握诗词
  情感。
  教师希望将更多的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灌输给学生,这种急切的心理,体现出教师的责任心,但这种“授人以鱼”的方式,只能帮一时,不能助一世。因此,教育方法的选择极为重要,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学会如何自己去学习。
  学无止境,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高中语文教师要利用课上和课下两个时空,给学生布置学习的任务,提高阅读量,他们的学习力及理解力就会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爱芹《高中语文教学提升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策略探究》,《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年07期。
  [2] 金嘉辉《浅析高中古诗词语文教学中教学策略的思考和探究》,《华夏教师》2018年第14期。
  [3] 刘志鹏《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基础教育论坛》2019年第8期。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改版已经成为必然诉求。2017年9月,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颁布,对于名著导读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和相关章节的安排,但是很多农村薄弱学校对于此次改革的践行效果并不理想。本文结合笔者经验,探索了农村薄弱学校的名著阅读教学现状,挖掘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希望对相关研究以及初中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教学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语文教材 名著导读 部编版  DO
摘 要:在当前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十分必要的。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对教师有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所以人们越来越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问题。本文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对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有着深远影响,儿童在六岁时步入学校这一知识殿堂,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知
摘 要:由于“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使得教育受到严重的影响,无法在班级中将学生组织在一起授课,严重影响了教育实施的进度。而小学正值学生学习与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是不可停止的,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疫情与学习。基于此,学校与教师应积极探究网课模式下小学班级管理新方法,使得教育不会因疫情而停止,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展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保障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学习发展。  关键词:网
摘 要: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学习书法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完善人的综合素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书法学习能使人养成细致、专注、沉着、持久的优秀品质。笔者以楷书的读帖、临帖、背帖,谈中学的书法教学。  关键词:书法教学 读帖 临帖 背帖  汉字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古文字,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2011年起,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旨在弘扬民族传统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又能更好地了解我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我国历史和文化传承下去,是需要我们去探讨和深入研究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 有效策略  我国历史悠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将传统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极为重要。这样在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的同时,也
摘 要: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在编写思路、史料选取等方面都和以往的版本有较大不同。面对新教材,教师应迅速转变教学思路,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教材带来的变化。本文以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十八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为基础,探讨如何快速适应新教材以提高初中历史课堂实效。  关键词:新教材 新思路 多媒体 地图  一、立足教材还要超越教材  部编新版初中历史教材力图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专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关键。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将科学的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初中教学管理,进而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幸福感。  关键词:人文关怀 初中 教学管理  所谓的人文关怀理念简单来讲就是“以人为本”理念。人文关怀理念应用于初中教学管理就是指“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学
摘 要:名著需要慢慢咀嚼,对于离我们生活年代比较久远的名著,学生很难在课后坚持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做持续的引导。名著阅读的教学应该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与学生共同经历个性化阅读,注重个性、关注情感,让学生在名著阅读中体验成长。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对名著的认知,抵达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喜欢阅读。阅读名著应该成为学生的一次精神成长体验,是学生与名著的一次时空互动,一次心灵对话。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更好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使校本教研与历史教学相结合,规范教师的历史教学方法,增强教师校本教研的意识,形成校本教研的激励机制,开展校本教研为主的教学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历史 校本教研 体会  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如何领悟新课改的理念,完善历史教学方法,是摆在广大历史教师面前的共同问题。因此,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必须增强教学改
摘 要:新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而更加倾向于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依据语文课程要求,明确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核心素养作为新的教学理念,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普遍,实施效果较好。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除了关注课程内容外,也非常重视小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