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嵌逻辑

来源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sh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互嵌逻辑,以协同育人理念为契合,建立目标同质、功能同源和内容同一“三位一体”的要素同构.思想政治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奠定资源保障,夯实智力支撑,廓清错误倾向;心理健康教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个体性功能,强调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地位,成为教育转化的心理性因素.通过二者的协同共建,最终实现对内形塑大学生完整人格,对外培养合格公民的目标.
其他文献
课程思政作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专业课程的思政融合效果决定了教书育人一体,育人育才一事目标的实现.基于海洋观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通过分析海洋观课程思政环境,探索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提出逻辑和思维共性融合,价值意识和专业文化融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融合等路径,以期有效促进专业课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三位一体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为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在实施企业导师制中存在的育人目标不明确、 合作培养不够力、培养维度不明晰、导师引路不突显、育人载体不够足、导师进阶不够高等问题,提出构建围绕育人目标、培养对象、培养维度、导师指导、育人载体、导师进阶等系统集成“123455”模式,此模式在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效果良好,对于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推广价值.
精准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下的理论特质,它具有内外双向的生成逻辑、丰富的理论内涵,是新时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把握的方向和原则.挖掘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性产生的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把握其理论内涵,找寻实现路径,对于重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时代新人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三全育人”视域下的书院课程思政在时间、 空间、 方式和对象上与传统课堂的课程思政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呈现表达.本文以泰山科技学院书院为例,讨论了书院课程思政在路径和内容上围绕社区共享、联动融合、流水浸润、陪伴守望四种状态,并从贯通链接、实践互动、效用拓展等方面进行了展望和总结,对于高校书院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梳理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爱国主义教育一般包括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其中认知对于爱国情感、意志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高职院校思政课主要通过理论教学解决学生“为什么要爱国”、“当前的国家值不值得爱”、“怎样爱国”等认知问题,同时通过实践教学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爱国意志,锤炼爱国行为.
列宁在领导布尔什维克建设苏维埃俄国的进程中,对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以保持肌体的健康进行了全盘的考量,并应用于实践接受检验,对当时政权的巩固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受社会历史发展的限制,制度一度成为沧海遗珠.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把百年大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汲取社会主义建设积累的丰富经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推动群众监督实现了新的发展.
冰雪运动的人才队伍建设,是提升张家口市冰雪运动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提升冰雪运动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张家口冬奥会筹办对冰雪人才的需求进行研究,针对目前冰雪运动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提出冰雪运动人才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及措施,为我国的冰雪运动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指导.
大学精神是学校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精神表现形式,本文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励志力行”校训精神为内容,通过运用哲学的思辨方法,系统分析学校校训精神的内涵、现实价值和本质要求,系统阐述学校校训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的集中呈现,提出了浙江交院“励志力行”校训精神在学校的实现路径.
高质量发展必须以高质量人才为支撑,技能型人才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源泉.基于H市386家工业企业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目前H市企业技能型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在政府、企业和高校三方合作条件下培养工业转型期企业转型升级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的新途径,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
新时代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劳动教育.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发展迎来新机遇,同时带来了新挑战.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存在的部分学生劳动价值观弱化、劳动教育开展形式单一片面、劳动教育未能有效融入专业课程体系等问题分析原因,探寻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新路径,以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