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也让学生做老师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iao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做小老师,首先教师要“善”教,给学生以示范作用。其次平时要多多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引导、鼓励学生争做小老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关键词】小老师;引导;鼓励;潜能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一直停留在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上,忽略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经过自己近年来的实践,以为“让学生也来做老师”不失为一种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培养学生做小老师,并非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一个过程。为此,我进行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引导学生做“小老师”
  让学生也来做老师,并不是教师完全放弃授课,全由学生自己“教”,而是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对新知掌握的程度,选取教学中的某个环节由学生来“教”。教师需在旁适时的点拨,补充。因为学生在学习之后,形成对知识的初步理解或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这种理解和方法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夹杂错误,或是浅层次,还有待于深入。学生做小老师,它只是一种形式,并不是全部,不能完全取代老师。
  让学生做老师,教师平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一些熏陶和训练。首先,教师要“善”教 。教师上课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教学”。老师上课语言精炼严密、简洁明了,久而久之学生也会被你感染,被你同化,以致模仿你的表述或教态。所以教师授课时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应使学生学有范例。其次,课堂上要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备课时,尽量精心设计一些以学生“说”为主的教法,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说”,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每个人都有充分表达锻炼自己的机会。“说”的内容、方式很多,学生可以一边动手操作一边说出操作步骤,可以一边解题一边说出解题思路;可以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说”出自己探究结果,也可以在全班中“说”出自己课堂收获。学生“说”多了,自然而然就会“说”了,而且不会在师生面前感到畏惧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上课“说”的评价一定要有激励作用。小学生情绪稳定性较差,他们思想波动较大。往往一次正确的讲解,得到老师的赞赏后,使他们以后老想表现自己;也往往因为一次错误的示范,受到老师的否定后,使他们从此不敢表现。我们要掌握学生的这些心理,无论学生在课上说对说错,都应以积极鼓励为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
  二、鼓励学生争当“小老师”
  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新课知识点学习之后,有些孩子领悟得比较快,有些孩子则可能因为听了一两遍后仍未理解,而不再想听老师继续讲解。这时候老师如果放手让学习能力强的孩子走上台来做小老师,你会发现效果远比老师给学生上课效果要好。因为台下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容易被吸引,自然就专注了。当然老师应该在旁边适当引导、点拨,补充孩子讲述不够完善的地方,或纠正不够准确的地方,同时也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见解。
  《认识几分之一》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知道把一个桃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四分之一,但把八个桃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不少同学就错了。上这节课内容,虽然我反复强调,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可还有一些学生理解不了。于是我让班里尤同学来做小老师。尤落落大方走上讲台。下面是她上课的一个片段:
  尤:同学们,现在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同学们带着惊奇、疑惑的目光看着尤)
  生:什么问题?
  尤:我们班有多少人?
  全体同学异口同声地说:30人。
  尤:那我们平均分成了几个小组?
  生:6个小组。
  尤:好,现在我们把全班同学看成一个整体,每个小组是其中的一份。那么想想看,一个小组是全班的几分之几?
  生:六分之一。
  尤:那我们再想想看,如果把30个同学平均分成3组,每组是全班的几分之几呢?(尤喊了一个中等生回答)
  生:我把全班看成一个整体,然后把它平均分三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三分之一。
  尤:说得非常好,我们一起为他鼓鼓掌。(全班想起了热烈地掌声)
  尤:现在我再强调一遍,分数和平均分成的份数有关,和人数,个数没有关系,分数的分母表示的是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表示其中的份数。
  尤同学俨然像一位成熟的小老师,她把握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她思路清晰,语言简明,营造出生生互动的课堂气氛。因为是学生当老师,所以台下学生听得特别认真,就连不爱听课的这时也表现得非常专注。
  三、“小老师”,激发潜能
  潜能,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潜在的能力。教育的真正意义就是在于发现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个性。实践证明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挖掘学生的潜能,拓展他们的心理空间,激发他们的内驱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思维。而让学生做小老师,对于开发学生思维、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具有积极作用。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让学生大胆尝试做“小老师”,不仅可以改变过去单一的记忆、接受的被动学习方式,而且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习数学的潜能。因为学生在做小老师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了面临问题时的思考、解决问题时的推理和分析,以及解决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前苏联数学家斯托利亚尔.《小学数学语言艺术》
其他文献
阐述了有偿服务的特点及内容,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实行有偿服务的举措及意义,分析了开展有偿服务所带来的问题。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开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以学定教模式强调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确定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本文从以学定教的概念为基础,对以学定教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以学定教;高中化学;教学  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采用科学化的教学方法为依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及
文章针对目前各高校汽车理论双语教学的不足,结合当前比较流行的MOOC教学模式,提出基于汽车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在汽车理论双语教学中,采用基于信息化导学和学生需
【摘 要】“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针对不同专业特点选择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结合三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学生自身基础,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研究与探索,精选符合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对本专业融合激发学生兴趣的工程实例;实验教学由传统的验证性过渡到综合设计研究型,取得了一定效果。  【关键词】
【摘 要】笔者根据近年物理高考情况,对物理高考试卷进行了细致分析。力求为物理高考题找出最佳解题方法,为下一年高考学生提高物理高考成绩作准备,并做出一个详细的物理高考复习计划。  【关键词】2016年高考;物理高考题;解题方法  力学中直线运动和平抛运动是力学考学考试的重要内容;电学中带电粒子电场、电阻、电磁场力和电压是主要物理考试内容;光学中光的产生和应用原理是物理高考考试的主要内容。  一、20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中课堂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思维导图”就是其显著特征,物理老师通过在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这一新型方式,明显提高了课堂效率,它能有效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物理的奥妙,同时能帮助学生构建物理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物理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思维导图;物理教学;课堂有效性;教学方式  高中物理涵盖范围较广,如电能学、热力学、运动学等,其
通过对昕水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项目实施后梯田与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分析,探讨了坡改梯与水保林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坡改梯后,土壤养分含量增加,降水转
【摘 要】“设而不求”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本文基于一个实际问题,挖掘了“设而不求”蕴含的精神、思想和方法,认为“设而不求”蕴含着数学中致力于发明发现的精神、严密化精神和思想的经济化精神;蕴含着超越传统思想、变中求不变思想和参数思想。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浅析了“设而不求”的“设”的技巧。  【关键词】设而不求;策略;整体思想  在高中数学问题的解答中,合适思维方法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若思维得法,解
【摘 要】课堂追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互相交流的活动方式,是知识传授、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本文结合数学课堂中追问的误区、具体的策略,阐述了如何通过智慧追问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有效促进教学活动。  【关键词】追问;误区;简化;巧用;深化  课堂追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互相交流的活动方式,是知识传授、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不少教师的课堂追问缺少智
分析了普通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状况和学生入学前的阅读状况,阐述了普通高职院校重视阅读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普通高职院校做好阅读教育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