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复归于朴”与书法“复归平正”的关系思辨——道家文化精神与书法理想人格

来源 :书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3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家文化精神贯穿于老子的哲学体系.老子的“复归于朴”不仅是万物运动发展的过程,而且是一种重视回归自然和自我的境界.书法的“平正”是“复归于朴”发展变化的过程,从初级阶段的平正到高级阶段的“复归平正”,乃是书法人格的最高理想.“朴”,最终达到虚静、超脱凡俗的世界.“平正”,以字的端庄沉着蕴含书法无极、虚极的精神状态,拥有博大的胸怀以及宁静致远的思索,最终回归于“虚静”的世界和“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
其他文献
河南省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发展学生素质教育为导向,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基于多年来河南省小学英语开展的教学改革实践,本文报告了河南省以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和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法经验,旨在助推河南省小学英语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词汇是语言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一切语言学习活动的基础.因此,词汇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降低了词汇教学的有效性.《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英语学习活动观,为词汇教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路径.因此,本文将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引入到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对该教学理念的内涵进行解读,描述详细的实施过程,构建“五环三段”的词汇教学模式,呈现具体的教学案例与实施建议,旨在帮助教师实施活动观视角下的词汇教学.
英语读后续写的促学效应已被诸多实证研究验证,但其产生的互动协同效应弱于对话中的“续”,减弱了语言学习效果.本研究以高一学生为对象,在人本互动的基础上增加人际互动,探究强化“互动协同”对英语读后续写输出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生本互动中进行思维导图制作,可以确保学生内容创造有依据;(2)在师生互动中充分理解前文,赏析原文语言,可为学生搭建语言(篇章、句式、词汇)支架,使其模仿有样板;(3)在生生互动中小组讨论话题词汇,促进不同水平学习者之间的语言协同,激发使用语言的意愿,使其拉平有标杆,进而提高读后续
初中英语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对语篇中词汇、语法的掌握以及对语篇内容的基本理解,而忽略听说教学在发展学生听说能力和核心素养方面的价值.实际上,听说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在促进学生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听说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听记策略,通过听记概括性信息、细节性信息和关键性信息等方式,提升初中生的英语听说综合能力.
期刊
英语课堂活动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其选择、设计和实施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保证.“文学圈”阅读作为课堂活动的一种,为高中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本文基于“文学圈”阅读,详细论述教师如何通过细化活动分组、明确角色任务、优化评价标准等进行阅读活动,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书法之美美在雅俗共赏,这既是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特性之一,也是其审美大众化的表现.多年来,书法圈内外不断有人质疑书法审美的雅俗,认为雅俗不同的书法风格不能调和、不能“共赏”,这是对书法“雅俗共赏”一词的歪曲.本文认为,书法审美之雅俗应当指不同类型的欣赏者,厘清这一观念,才能正确开展书法欣赏,引导当代书法家自觉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实现书法艺术应有的社会功能与人民大众审美标准的接轨,才能真正彰显书法艺术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无法而法”作为石涛画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贯穿于他的艺术实践中,并以此成就了他“天然授之”的笔墨图式.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画学立论,在中国绘画史乃至美学史上闪耀着殊异光辉.
潘玉良(1895—1977),名世秀,字玉良,生于江苏扬州.她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女性艺术家.潘玉良最初在上海师从洪野先生学画,后于1920年进入上海美专,次年考入位于法国里昂的中法大学,成为此校在国内招收的第一届本部生.潘玉良先后留学法国、意大利等地,并接受了严格的欧洲学院派绘画和雕塑训练.她曾于1928年回国,1937年再度赴法,客居他乡40载,直至82岁逝世于巴黎.其一生先后获得法国国家金像大奖等20余奖项,油画作品以色彩绚丽、情感浓厚、笔触大胆而著称.
期刊
晚唐时期的书法发展经安史之乱后一度陷入低迷,裴休是在此期间成就较大的书家.本文从裴休的楷书碑刻作品《圭峰禅师碑》入手,以各时期对裴休书法《圭峰禅师碑》的品评,肯定其历史地位与艺术价值,以及在文化传播与发展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