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zi8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紫砂壶造型千变万化,不同的造型给人以不同的观感、不同的气质和神韵。一壶如一人,我认为,紫砂壶的气质和神韵和它的创作者息息相关,它是创作者情感和精神的载体,也体现了创作者的气质神韵。本文以紫砂壶“四季如意”为例,浅谈其艺术境界。
  关键词  紫砂壶;四季如意;造型设计;文化意境
   宜兴紫砂起源于宋朝,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始终长盛不衰,以优越的实用性、观赏性和文化性从诸多品类的茶具中脱颖而出,成为无数茶人的心头好。宜兴紫砂壶的兴盛有多方面原因:其一是独特的材质,制作紫砂壶的原矿紫砂原料特产于江苏宜兴,有“五色土”之称,是天然生成的罕见矿土,具有独特的双气孔结构,适宜泡茶,可谓是大自然给宜兴的馈赠;其二是传统手工艺,制壶工艺经过宜兴匠人的代代相传和创新,不断发展完善,逐渐融合了金、石、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使得紫砂壶具备了独特的观赏性;其三是文人雅士的参与设计为紫砂壶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性,使玩者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总而言之,紫砂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这就是紫砂陶艺所独有的艺术魅力。
  1  紫砂壶“四季如意”的造型设计
   紫砂壶造型千变万化,不同的造型给人以不同的观感、气质和神韵。一壶如一人,紫砂壶的气质、神韵和它的创作者息息相关,它是创作者情感和精神的载体,也体现了创作者的气质神韵。通常,制壶者创作造型,要选自己比较擅长的那一个方面的款式去考虑,如此才能完美展现自己的制壶技艺,也能让作品的神韵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自己比较擅长线条、筋纹、如意和光货的壶样,因此这把“四季如意壶”(见图1)作品便是确定好主题后以光器的形式进行创作的,再辅以如意纹样的装饰以凸显主题。首先把草图作好,需注意壶身要对称,如意的数量和大小,要根据壶身的大小来安排,当然壶身有如意,嘴、把也可以适当地加上如意装饰,壶盖、钮也可以用如意的图案来突出作品的主题。作品以中国传统文化富有吉祥寓意的如意为主题,取半圆为基本造型,壶底设以圈足,拔高了身筒,使得作品稳定端庄而不失挺拔,壶盖、壶身以如意云纹装饰,弯嘴卷曲自然,壶把通畅流利,流、把相辅相成,灵动中不乏精美。壶盖为压盖形式,盖面微微盈起,弧度自然,与壶身完美融合,桃心钮典雅秀丽、别具一格。壶体盖面围绕壶钮饰以如意纹样,如意纹流动明丽的线条如流风回雪生动自然,透露出雍容华贵。在“四季如意壶”上装饰如意纹,作者谋篇布局、成竹在胸,非技艺深厚不可得。整壶比例适度,线条流畅柔和,造型结构精确,技艺精巧、风格清新、华贵典雅、韵律纯美、做工精细、自成一格,是继承传统而又有特色的作品。作品不仅阐述了传统文化如意的美好寓意,在器型上也发挥了很大的创新性,这也进一步印证了作者当时所展现的后生可畏。
  2  紫砂壶“四季如意”的文化寓意
   紫砂壶“四季如意”给人简约不简单的视觉感,整体观之让人心生平静,给人以圆融宁静、平和吉祥的氛围感。中国人的性格素以含蓄著称,不善于直接表达个人情感,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表现手法,如意在古言中多有出现,艺术是相通的,如意纹在紫砂壶上的运用也是顺理成章。如意纹由传统手工艺品如意演变而来,属于吉祥纹饰流传千年,表达着如意呈祥的美好之意。紫砂壶“四季如意”将如意纹样运用到作品的装饰中,可永久保存住如意吉祥,它不仅仅是一款融合了如意的紫砂作品,更是自己对于紫砂创作的理解,更是中华民族千年来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如意是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重要象征,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给人以积极的心理暗示,人人都想如意,但在时代浮躁的今天,我想用这把壶告诉世人,“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在这短短几十年的人生旅途中,我们难免要经历各种是非对错、苦乐悲欢,虽不能事事如意,却也能半生欢喜。无论光阴荒野无涯,还是葱茏繁盛,固守一份淡泊与宁静,摒弃凡尘中各种琐事的缠扰与牵绊,使自已的人生不断得以升华,这才是我们的所想、所愿。幸福与否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如何经营自己的生活,真正的美好是自己创造的,不苛求自己、不委屈自己,努力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美好就会天天围绕在你身边。改变自己能改变的,适应不能改变的,以平常心对待生活,如此才能真正的“四季如意”。
  3  结  语
   任何事情都不能一蹴而就,尤其是紫砂壶艺实践性较强,身为一名紫砂从业者,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在长年累月的制壶中,结合传统美学和现代美学设计理念,不断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出自身制壶的局限之处,不断积累经验,从而探索出属于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时代在不断变化,人心变得浮躁,越是如此,我们越要守住自己的一颗匠心,不随波逐流,坚定传统主流文化的方向,把握好紫砂壶朴素的本质。
  参 考 文 獻
  [1]范荣仙.论紫砂壶“生生不息”的审美价值[J].江苏陶瓷,2020(3):23,25.
  [2]汪叶.论紫砂套壶“吉祥如意”的整体美感和造型艺术[J].江苏陶瓷,2020(1):59-60.
其他文献
摘 要:后发展国家由于特殊的国情和所处的时代与历史方位,在民主化和民主建设中,不得不以西方较为成熟的民主为范本,借鉴西方民主文明中的积极成果。实行市场经济、尊重个人的尊严与价值、权力制约与宪政思维、宽容精神和法治的民主文化等都是后发展国家民主建设中值得借鉴的民主文明,对西方民主历史与理论的研究于后发展国家也是很有教益的。对民主理论、制度、文化等的学习与借鉴,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是一个与本国实践相结
期刊
“入窑一色光,出窑万彩霞”,钧瓷的神奇窑变让世人能在一件瓷器上领略湖光山色、云蒸霞蔚的无穷韵味。钧瓷作为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重要符号,在世界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钧瓷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更体现了钧瓷的地位,如今钧瓷以国礼的殊荣被赠送给世界各国的重要领导人,也成了河南禹州走向世界的重量级文化名片。   在钧瓷艺术家中
期刊
摘 要: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确定为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经历了一个逐步明确和完善的发展过程,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和支持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学习贯彻《意见》精神,要充分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不断提高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水平,努力开创政协事业的新局面。  关键词:《意见》、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中图分类号:D6
期刊
摘 要:全面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文化的建设同样不可或缺。从性别视角探究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解构传统的男尊女卑“性沟文化”,构建男女平等、性别和谐的两性和合文化,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任务更为艰巨,意义更为重大深远。  关键词:传统性别文化;变革重构;和谐文化;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63(2007)04007603    马克
期刊
摘 要:对扬州市77个乡镇的调研结果显示,农村人才储备机制没有形成,人才市场化配置资源条件不足,农村人才总体上处于缺乏状态。对此,应从政策层面及教育层面进行战略构建。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扬州;人才;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163(2007)04006703    扬州地处江苏中部,下辖5个区,4个县(县级市)全市人口有467万,其中农村人口315万人(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与中国传统茶文化相辅相成,涵盖了茶道“涤净烦嚣、淡泊明志、超世脱俗”的意境,兼具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给陶艺爱好者带来茶道与壶艺相结合的美感。本文以紫砂作品“秋韵套壶”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立意,感受紫砂壶中的自然景致和人生况味。  关键词 紫砂壶;秋韵套壶;文化意境   宜兴紫砂壶起源于北宋,发源于明清,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发展出多种多样的造型和装饰工艺体系,赋予紫砂壶极大的观
期刊
摘 要 生态和谐建设是当今时代的重要主题,反映了中国人的自然关怀意识。“蛙鸣祥和”这件紫砂壶作品运用多种工艺塑造出青蛙与荷叶的造型,构建起一个十分生动的生态场景。此件作品声色俱佳,工艺水准极高,本文从作品外形入手逐一进行分析,揭示了作品的艺术特色与其中的祥和世界。  關键词 紫砂壶;蛙鸣祥和;装饰工艺;和谐生态   每一时代都有其代表性的文化思想,对艺术创作具有指导作用,尤其是对一些传统艺术形式来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从北宋发展至今,文化源远流长,展现了丰富的艺术魅力,品味百味生活,宜兴紫砂凭借其悠久且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传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时俱进,融合了多种文艺元素,成为了紫砂匠人连接艺术与生活的纽带。紫砂矿萃取之自然,紫砂壶萃取之匠心,自然得之真,匠心得之韵,有多少紫砂匠人寄情于壶,让这看似小小的茶器散发着悠悠古韵,给人以生活的启迪与向往。  关键词 紫砂;秋思;秋风;匠心;初心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是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自北宋诞生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始终以强劲的生命力不断发展,如今更是在世界文化艺术之林独树一帜,绽放奕奕光彩。紫砂壶“凌波”以水仙入壶,让人执壶品茗时多了几分趣味,愿以此壶为记,换你来年一梦清明。  关键词 紫砂壶;凌波;造型设计;美感意境   每种艺术的诞生都与其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可以说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在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文明进程中,曾兴起过各种艺术形
期刊
摘 要 文章分析了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的价值,探索了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的策略与方法,指出了培育过程中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工匠精神;培育;价值;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基于宜兴紫砂陶传承基地的实践”(课题编号:XHYBLX2021015)、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与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