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现代技师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校,其前身为1984年成立的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2008年8月,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重点培育建设院校。
近年来,在江西省教育厅统筹指导、学校领导重视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在学生资助工作过程中,学院始终坚持“扶弱帮困、和谐育人”的方针,完善制度,多措并举,加强领导,帮助一大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大力推动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为学生资助工作建立体制保障
2007年,为了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入学、上得起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也为了激励在校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助学金及奖学金政策。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既是共同富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高等教育以人为本、关心人、帮助人的具体体现。做好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无论是从讲政治的高度,还是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学院发展的角度,都有其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学院党委一直重点关注经济困难的学生,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完善措施,物质上资助,精神上关注,将党和政府的关心送给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院专门成立了以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副院长欧阳冬梅同志为组长,学生资助中心主任为副组长,各分院书记为成员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决策、指导和检查全院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管理体系,为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与此同时,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学院还先后下发了《江西现代学院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暂行办法》等六个资助管理工作办法。在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各项制度实施过程中,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让每一名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为使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落到实处,学院还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建立准确、全面、动态的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和开展全院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保障了全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此之前,资助工作常常出现反复,有时延误了助学金的及时发放,学生对此有些情绪。针对这一情况,学生资助中心展开调查后发现这都是因为对国家的资助政策学习掌握不够引起的。查明原因之后,学生资助中心立即着手充分利用校园网、事迹巡展、主题讲座、诚信教育等形式不断加强宣传国家新资助政策,同时组织发动全院教职工、学生开展学习国家新资助政策等活动,使学生资助工作进入了平稳、有序、及时、准确的发展状态之中。
规范资助过程管理 切实保证奖助学金有效发放
实施国家资助新政策,帮助贫困家庭学生解决经济困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非一日之功,除了要认真细致地做好评审、上报和发放工作,档案的整理和规范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规范的档案整理工作不仅能加强奖助学金发放过程的监控,而且还可以为今后的学生资助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扎实的基础。
对此,学生资助中心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审、国家奖助学金的上报、国家奖助学金每月发放情况、学生勤工俭学岗位设置、勤工俭学金每月发放情况等材料均规范地归档,使学生资助工作做到了从班级、分院到学生资助中心,层层落实,逐个把关,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2009年1~2月份,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持续大范围雨雪和冰冻灾害,对部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新学期开始,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按照省学生资助中心《江西省学生资助中心2008年度工作要点》及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做好高校学生临时补贴发放工作的紧急通知》(赣教字〔2008〕56号)的要求,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全力确保学院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受灾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截至4月初,学院向高职、技师、中专、技校学生共计垫付发放1~3月份国家助学金8555人次,共计垫付金额393.79万元;发放国家财政4~6月份临时补贴1902人次,共计金额15.216万元;学院垫付发放省财政临时补贴3724人次,共计垫付金额29.792万元。
为使各部门的工作衔接更加流畅,在发放过程中,学生资助中心与各相关部门协商,在把现代学院与技师学院资助金分类规范做表的前提下,统一了发放表格的格式,规定了发放表上报的时间。这项工作的规范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发放过程的工作效率。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10月~2008年6月,学院每月按时足额发放国家助学金,共计发放国家助学金1521.465万元。
探索信息化资助平台构建高职和谐校园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是指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数字化学生资助工作,从而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管理效率,使有限的资助金发挥最大作用,将助学金使用到最需要的贫困学生身上,实现同学之间以至校园的和谐。
在开展对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实践中,学院领导班子深切地体会到:对于像江西现代学院这样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职院校来说,学生资助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应该将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作为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力争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加强学生信息管理是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前提条件 贫困学生身份的确认,是学校实施各项资助措施的重要依据,关系到国家及学校的资助是否确实能惠及到贫困学生,关系到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而切实做好学生信息管理是贫困学生身份确认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
1.注重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的作用,建立动态的贫困学生名库。一般来说,经“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的学生所出示的家庭所在地人民政府出具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证明》更能客观地反映其家庭经济状况,这些学生应当是学校资助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学院每年经“绿色通道”入学的学生有300余人,约占入学新生总数的10%,因此首先在这个范围内组织建立翔实的学生信息,形成动态的贫困学生名库,为随后开展的各项资助活动打下基础。
2.规范确认程序,注重对学生平时生活状况的考察。为保证贫困学生身份确认工作的客观、公正,在《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证明》的基础上,学院制定了确认贫困学生的工作程序和参照标准,特别强调与平时实际生活状况考察相结合,对确认贫困学生主要因素指标采取规范和量化。使确认工作有依据、有标准,比较好地解决了贫困学生身份确认这一工作难点。
3.翔实的学生个人信息,为实施各项资助措施提供依据。学生信息基本数据库建立以后,各项分类数据统计功能随即实现,各种比例、统计、查询、数据导出、数据分析便捷完成,为学校各项资助措施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加强学生信息管理是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有效途径 学院以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为契机,依照国家初步建立的个人及企业基本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技术要求,自主开发具有学院特点、符合学院资助工作实际的管理软件,为学院学生资助工作实现信息化管理创造条件。
1.学生资助管理软件可以结合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实际,努力实现信息采集便捷、数据统计准确、管理功能齐全,提高工作质量,方便服务学生的设计要求。
2.学生资助管理软件可以以建立学生基本信息为基础,实现与国家信用贷款的数据衔接。设立学生信誉、勤工助学、贷款缴费、补助保险、奖励惩处、信誉报告等八个工作模块,涵盖了“奖、贷、勤、免、助”全部资助体系中的工作内容。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管理,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学生资助管理软件也可以开设“信誉观察、资助规定、绿色通道”等工作栏目,成为宣传资助政策、进行感恩教育以及与学生沟通的渠道。同时还可以与学生交费信息相关联,与综合测评、评奖评优活动相关联,在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事实证明,加强学生个人信息建设与管理,对于学院各项资助项目的实施特别是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审核及贷后管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学院以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为契机,结合学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实际,使用江西现代学院学生管理系统资助管理子系统,较好地实现了学生资助工作的管理信息化。它的成功不仅在于资助管理系统本身所带来的效率和便捷,更在于通过资助管理系统所改变的工作环境以及对学生信誉观念上的深刻影响!
近年来,在江西省教育厅统筹指导、学校领导重视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在学生资助工作过程中,学院始终坚持“扶弱帮困、和谐育人”的方针,完善制度,多措并举,加强领导,帮助一大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大力推动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为学生资助工作建立体制保障
2007年,为了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入学、上得起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也为了激励在校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助学金及奖学金政策。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既是共同富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高等教育以人为本、关心人、帮助人的具体体现。做好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无论是从讲政治的高度,还是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学院发展的角度,都有其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学院党委一直重点关注经济困难的学生,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完善措施,物质上资助,精神上关注,将党和政府的关心送给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院专门成立了以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副院长欧阳冬梅同志为组长,学生资助中心主任为副组长,各分院书记为成员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决策、指导和检查全院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管理体系,为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与此同时,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学院还先后下发了《江西现代学院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暂行办法》等六个资助管理工作办法。在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各项制度实施过程中,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让每一名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为使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落到实处,学院还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建立准确、全面、动态的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和开展全院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保障了全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此之前,资助工作常常出现反复,有时延误了助学金的及时发放,学生对此有些情绪。针对这一情况,学生资助中心展开调查后发现这都是因为对国家的资助政策学习掌握不够引起的。查明原因之后,学生资助中心立即着手充分利用校园网、事迹巡展、主题讲座、诚信教育等形式不断加强宣传国家新资助政策,同时组织发动全院教职工、学生开展学习国家新资助政策等活动,使学生资助工作进入了平稳、有序、及时、准确的发展状态之中。
规范资助过程管理 切实保证奖助学金有效发放
实施国家资助新政策,帮助贫困家庭学生解决经济困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非一日之功,除了要认真细致地做好评审、上报和发放工作,档案的整理和规范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规范的档案整理工作不仅能加强奖助学金发放过程的监控,而且还可以为今后的学生资助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扎实的基础。
对此,学生资助中心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审、国家奖助学金的上报、国家奖助学金每月发放情况、学生勤工俭学岗位设置、勤工俭学金每月发放情况等材料均规范地归档,使学生资助工作做到了从班级、分院到学生资助中心,层层落实,逐个把关,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2009年1~2月份,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持续大范围雨雪和冰冻灾害,对部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新学期开始,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按照省学生资助中心《江西省学生资助中心2008年度工作要点》及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做好高校学生临时补贴发放工作的紧急通知》(赣教字〔2008〕56号)的要求,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全力确保学院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受灾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截至4月初,学院向高职、技师、中专、技校学生共计垫付发放1~3月份国家助学金8555人次,共计垫付金额393.79万元;发放国家财政4~6月份临时补贴1902人次,共计金额15.216万元;学院垫付发放省财政临时补贴3724人次,共计垫付金额29.792万元。
为使各部门的工作衔接更加流畅,在发放过程中,学生资助中心与各相关部门协商,在把现代学院与技师学院资助金分类规范做表的前提下,统一了发放表格的格式,规定了发放表上报的时间。这项工作的规范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发放过程的工作效率。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10月~2008年6月,学院每月按时足额发放国家助学金,共计发放国家助学金1521.465万元。
探索信息化资助平台构建高职和谐校园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是指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数字化学生资助工作,从而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管理效率,使有限的资助金发挥最大作用,将助学金使用到最需要的贫困学生身上,实现同学之间以至校园的和谐。
在开展对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实践中,学院领导班子深切地体会到:对于像江西现代学院这样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职院校来说,学生资助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应该将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作为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力争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加强学生信息管理是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前提条件 贫困学生身份的确认,是学校实施各项资助措施的重要依据,关系到国家及学校的资助是否确实能惠及到贫困学生,关系到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而切实做好学生信息管理是贫困学生身份确认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
1.注重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的作用,建立动态的贫困学生名库。一般来说,经“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的学生所出示的家庭所在地人民政府出具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证明》更能客观地反映其家庭经济状况,这些学生应当是学校资助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学院每年经“绿色通道”入学的学生有300余人,约占入学新生总数的10%,因此首先在这个范围内组织建立翔实的学生信息,形成动态的贫困学生名库,为随后开展的各项资助活动打下基础。
2.规范确认程序,注重对学生平时生活状况的考察。为保证贫困学生身份确认工作的客观、公正,在《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证明》的基础上,学院制定了确认贫困学生的工作程序和参照标准,特别强调与平时实际生活状况考察相结合,对确认贫困学生主要因素指标采取规范和量化。使确认工作有依据、有标准,比较好地解决了贫困学生身份确认这一工作难点。
3.翔实的学生个人信息,为实施各项资助措施提供依据。学生信息基本数据库建立以后,各项分类数据统计功能随即实现,各种比例、统计、查询、数据导出、数据分析便捷完成,为学校各项资助措施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加强学生信息管理是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有效途径 学院以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为契机,依照国家初步建立的个人及企业基本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技术要求,自主开发具有学院特点、符合学院资助工作实际的管理软件,为学院学生资助工作实现信息化管理创造条件。
1.学生资助管理软件可以结合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实际,努力实现信息采集便捷、数据统计准确、管理功能齐全,提高工作质量,方便服务学生的设计要求。
2.学生资助管理软件可以以建立学生基本信息为基础,实现与国家信用贷款的数据衔接。设立学生信誉、勤工助学、贷款缴费、补助保险、奖励惩处、信誉报告等八个工作模块,涵盖了“奖、贷、勤、免、助”全部资助体系中的工作内容。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管理,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学生资助管理软件也可以开设“信誉观察、资助规定、绿色通道”等工作栏目,成为宣传资助政策、进行感恩教育以及与学生沟通的渠道。同时还可以与学生交费信息相关联,与综合测评、评奖评优活动相关联,在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事实证明,加强学生个人信息建设与管理,对于学院各项资助项目的实施特别是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审核及贷后管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学院以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为契机,结合学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实际,使用江西现代学院学生管理系统资助管理子系统,较好地实现了学生资助工作的管理信息化。它的成功不仅在于资助管理系统本身所带来的效率和便捷,更在于通过资助管理系统所改变的工作环境以及对学生信誉观念上的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