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漂浮烟苗密度对繁殖烟蚜及烟蚜茧蜂的影响研究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ang_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筛选漂浮烟苗繁殖烟蚜及烟蚜茧蜂的最佳烟苗密度,采用漂浮育苗的方法,研究了4种烟苗密度处理(密度Ⅰ:162株/盘,密度Ⅱ:90株/盘,密度Ⅲ:81株/盘,密度Ⅳ:54株/盘)对烟蚜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Ⅱ处理的漂浮烟苗盘蚜量最大值显著高于密度Ⅲ处理和密度Ⅳ处理,与密度Ⅰ处理无显著差异;而密度Ⅱ处理的单株蚜量、有效繁蚜叶数量、有效繁蚜叶载蚜量以及僵蚜数量,均显著高于密度Ⅰ处理,且其患病烟蚜、死亡烟蚜数量低于密度Ⅰ处理。因此,以密度Ⅱ处理培育烟苗可获得最佳的繁蚜效益,进而为大量繁殖烟蚜茧蜂提供基础。
  关键词:烟蚜;烟蚜数量;漂浮烟苗;烟苗密度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6-26-04
  人工大量饲养天敌释放于田间防治害虫,是害虫生物防治中常用的方法[1]。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是烟蚜Myzus periscae(Sulzer)的重要寄生天敌[2]。通过人工饲养烟蚜茧蜂并释放于田间,可有效控制烟蚜的危害[3-5]。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烟蚜、烟蚜茧蜂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饲养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6-8]。云南省烟草公司从2010开始,全面推广应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进一步提高繁蜂效率、降低繁蜂成本已成为推广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以往的繁蜂技术中,多采用盆栽烟株作为寄主植物繁蚜、繁蜂[9-10]。此方法培育烟苗后,还需将烟苗移栽至花盆中,存在费工费时的缺陷。烟蚜具有较强的趋嫩性,烟苗能很好满足烟蚜的取食需要。采用漂浮烟苗饲养烟蚜与烟蚜茧蜂具有周期短、效率高的优势[11-12]。但以漂浮烟苗饲养烟蚜,则可能存在烟苗密度影响烟苗生长和烟蚜繁殖的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作者根据烟蚜茧蜂的生存依赖于寄主烟蚜,烟蚜的生存依赖于寄主植物这一基本原理,2011-2012年,在红河州烟草公司烟蚜茧蜂繁育基地,对不同烟苗密度与不同接蚜、繁蚜方法对烟蚜数量增长的影响,以及不同接蜂、繁蜂技术对烟蚜茧蜂数量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系列研究,优化组装出适宜漂浮烟苗繁蚜、繁蜂的技术和方法,希望能为烟蚜茧蜂的持续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烟蚜为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新哨三角地烟蚜茧蜂繁育基地地栽烟株保育、扩繁的烟蚜。烤烟品种为K326,包衣烟籽由玉溪中烟种子公司生产。
  1.2 漂浮烟苗培育 在繁蜂棚内,采用漂浮育苗法,按漂浮烟苗的育苗要求,在长×宽×高为66.5cm×34cm×3.5cm规格的595穴的漂浮育苗盘上将烟苗培育至3叶1心,而后将烟苗移植到长×宽×高为66.5cm×34cm×5.5cm规格的162穴(正方形孔穴,孔穴边长30mm)的漂浮育苗盘上继续培育。包衣烟籽K326于2012年9月5日播种于595穴的漂浮育苗盘中,10月8日移植到162穴的漂浮育苗盘中。繁蜂棚温度在15~27℃,相对湿度58%~75%。
  1.3 漂浮烟苗密度设置 在162穴的漂浮育苗盘上设置4种烟苗密度处理,密度Ⅰ:162株/盘(满盘移植),密度Ⅱ:90株/盘(隔2行移植2行),密度Ⅲ:81株/盘(隔1行移植1行),密度Ⅳ:54株/盘(隔2行移植1行)。每处理3盘,即3个重复。接蚜后每7d追肥1次,并搅动池水,使池内水肥条件一致。
  1.4 接蚜、繁蚜 抛苗后4d(2012年10月12日),烟苗生长到4叶1心时接蚜。用毛笔将2龄、3龄若蚜移接到烟苗上(剔除寄生蚜),每株3头。接蚜后以烟苗密度相同的3个漂浮育苗盘为1组,各处理间用60目防虫网隔开,各处理均放在同一育苗池内,用60目防虫网罩住,防止烟蚜茧蜂及其它昆虫的侵入。
  1.5 接蜂、繁蜂 待烟蚜数量明显下降后(2012年11月2日),以蜂蚜比1∶100接蜂。接蜂后以烟苗密度相同的10个漂浮育苗盘为1组,各处理均放在同一育苗池内,用60目防虫网罩住,防止其它昆虫的侵入。
  1.6 调查统计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接蚜后每3d调查一次,直至蚜量明显下降为止,每盘每次统计10株烟苗上的烟蚜、患病烟蚜及死亡烟蚜、僵蚜、有效繁蚜叶、有效繁蚜叶单叶载蚜数量。单株蚜量是指各处理单株烟苗着生的烟蚜平均值;漂浮烟苗盘蚜量是指各处理每一漂浮育苗盘着生的烟蚜平均值;患病烟蚜是指异于红绿2种体色型烟蚜的蚜虫,其体色多为黄褐色;有效繁蚜叶是指生长状况良好、叶片上有大量烟蚜的叶片,有效繁蚜叶单叶载蚜量是指烟苗每片有效繁蚜叶上着生烟蚜的平均值。
  1.7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Excel 2007与SPSS 17.0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方差分析采用单方向分析(One-way ANOVA)。
  2 结果与分析
  2.1 烟苗密度与烟蚜数量增长变化的关系 4种烟苗密度处理,单株烟蚜数量增长的总体趋势一致,接蚜后的9d内烟蚜数量增长较缓慢,9~18d呈快速增长,18d达到最高值,其后快速下降(图1)。4种烟苗密度单株蚜量最大值的差异性分析表明烟苗密度对单株蚜量有显著影响(表1)。从最大单株蚜量看,密度Ⅳ处理的达619.47头/株,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密度处理(P<0.01);其次密度Ⅱ、密度Ⅲ处理的分别为549.87头/株,564.27头/株,无显著差异(P>0.05),都高于密度Ⅰ处理(297.93头/株),且差异极显著(P<0.01)。
  4种密度处理漂浮烟苗盘蚜量的增长趋势较为一致,接蚜后的9d内烟蚜数量增长较缓慢,9~18d呈快速增长,18d达到最高值,其后快速下降(图2)。4种烟苗密度处理漂浮烟苗盘蚜量最大值的差异性分析见表1。从漂浮烟苗盘蚜量最大值看,依次为密度Ⅱ>密度Ⅰ>密度Ⅲ>密度Ⅳ;密度Ⅳ处理的达33 451.20头/盘,极显著低于其他3种密度处理(P<0.01);其次密度Ⅲ处理的为45 705.60头/盘,显著低于密度Ⅱ处理和密度Ⅰ处理(P<0.05);密度Ⅰ处理和密度Ⅱ处理的分别为48 265.20头/盘和49 488.00头/盘,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   2.2 有效繁蚜叶及载蚜量差异分析 繁蚜期间,不同密度烟苗萌发的叶片数是一致的,在接蚜18d时,即单株蚜量与漂浮烟苗盘蚜量达到最大值时,各密度烟苗都长至7叶1心。随着烟苗的生长,烟蚜逐渐集中到上部叶片和心叶上,成为有效繁蚜叶;中、下部枯黄的烟叶逐渐成为无效繁蚜叶。在接蚜18d时,有效繁蚜叶的蚜量达到株蚜量的90%以上;密度Ⅰ处理的有效繁蚜叶为3.43叶/株,极显著低于其他3种密度处理的有效繁蚜叶数量(P<0.01),密度Ⅱ、密度Ⅲ、密度Ⅳ处理的有效繁蚜叶片分别为4.57叶/株、4.63叶/株、4.73叶/株,无显著差异。
  有效繁蚜叶及有效繁蚜叶载蚜量的增减随繁蚜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在接蚜后18d,4种密度处理有效繁蚜叶载蚜量差异最为明显,接蚜18d的有效繁蚜叶载蚜量差异性分析表明,密度Ⅰ处理的有效繁蚜叶载蚜量极显著低于其他3种密度处理(P<0.01),密度Ⅱ、密度Ⅲ、密度Ⅳ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3 不同烟苗密度对患病烟蚜、死亡烟蚜的影响 在繁蚜过程中,随着烟苗的生长、烟蚜数量的增长,烟蚜逐渐出现患病与死亡现象。从图3可以看出,接蚜6d内患病烟蚜数量较少,6d后逐渐增多,尤其是满盘移植的密度Ⅰ处理,接蚜后6~15d的患病烟蚜数量增加最快,15d时患病烟蚜数量为6.47头/株,达到最大值;密度Ⅱ、密度Ⅲ、密度Ⅳ处理在接蚜15d内患病烟蚜数量较少,15d时分别为4.17头/株、4.20头/株、3.67头/株,接蚜18d时分别为5.77头/株、5.16头/株、2.67头/株,均达到最大值。各密度处理患病烟蚜数量在接蚜18d后迅速下降。
  从图4可知,4种密度处理的死亡烟蚜数量在繁蚜12d内数量较少,随后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4种密度处理的死亡烟蚜数量均在接蚜18d达到最大值,密度Ⅰ处理的死亡烟蚜数量最多,为10.23头/株,显著高于其他密度处理的死亡烟蚜数量;接蚜18d时,密度Ⅱ、密度Ⅲ、密度Ⅳ处理的死亡烟蚜数量分别为8.20头/株、8.47头/株、8.40头/株,且三者无显著差异,见表2。各密度处理的死亡烟蚜数量在达到最大值后均快速下降。
  2.4 不同烟苗密度对僵蚜数量的影响 接蜂后,烟蚜茧蜂寄生烟蚜,逐渐形成寄生蚜,最后形成僵蚜。接蜂后12d,4种烟苗密度处理僵蚜数量达到最大值,所形成的僵蚜数量对比见表2。密度Ⅱ处理的僵蚜数量最高,为13 005.18头/盘,其次为密度Ⅲ处理(12 401.10头/盘),密度Ⅳ处理的僵蚜数量最低,为9 514.85头/盘,与密度Ⅰ处理(9 898.23头/盘)的僵蚜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低于其他2种密度处理的僵蚜数量(P<0.01)。
  3 讨论
  烟苗密度决定了单位面积内烟苗数量及苗间小环境(通透性、光照强度或温湿度),从而影响烟苗的生长与烟蚜的繁殖。在采用漂浮烟苗饲养烟蚜中,往往只注意增加烟苗数量来增加繁蚜量,忽视了烟苗密度对烟蚜繁殖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繁蚜叶数量及有效繁蚜叶载蚜量随烟苗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密度Ⅱ、密度Ⅲ、密度Ⅳ极显著高于密度Ⅰ(P<0.01),但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满盘移植条件下,烟苗生长空间狭小,中、下部烟叶的生长受抑制(烟叶发黄、皱缩、枯萎),而在有间隔移植条件下,烟苗生长空间较大,烟叶生长情况良好,较有利于烟蚜生长和繁殖,从而导致有效繁蚜叶数量及有效繁蚜叶载蚜量的差异。烟苗密度影响了单株蚜量,从而影响了漂浮烟苗盘蚜量,最终影响僵蚜数量。接蚜18d亦即当烟蚜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时,单株蚜量随烟苗密度的增大而减少,而漂浮烟苗盘蚜量则是密度Ⅱ处理的最高,与密度Ⅰ处理(满盘移植)无显著差异。接蜂12d即僵蚜数量达到最大值时,密度Ⅱ处理的僵蚜数量显著高于密度Ⅰ处理(P<0.01)。当烟苗密度适宜时,其漂浮烟苗盘蚜量才能达到最大值,繁蚜效益才能最大化,从而繁蜂数量才能得到保证。所以以漂浮烟苗饲养烟蚜,不能简单地以增加单位面积内的烟苗数量来增加繁蚜量,还应充分考虑烟苗密度的影响。密度Ⅰ处理的患病烟蚜数量最大值出现时间较其他3个处理提前3d,并且其数量高于其他3个处理。同时,密度Ⅰ处理的死亡烟蚜数量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P<0.05),其原因是密度Ⅰ为满盘移植,其行间距较其他处理的小,苗间易形成光照强度弱、通风透气性较差、高温高湿的小环境,这也进一步说明了烟苗密度高,烟蚜患病、死亡数量也高。
  直接播种培育烟苗易出现缺苗、烟苗大小不一等现象,对实验数据造成较大误差。所以,本研究采用少基质育苗,将大小一致的烟苗进行抛苗培育,繁蚜期间烟苗数量保持不变,生长也较为一致,减少了实验误差,使研究结果更具可靠性与可比性。
  4 结论
  在规模化繁殖烟蚜茧蜂的工作中,在162穴漂浮育苗盘上,以密度Ⅱ(90株/盘)作为培育烟苗的适宜密度繁殖烟蚜,相比较其他密度而言,可获得最大的繁蚜效益,为后续的繁蜂工作奠定了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修复.害虫生物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46-47.
  [2]陈家骅,官宝斌.烟蚜及烟蚜茧蜂相互关系的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1996,3(1):8-10.
  [3]黄继梅,邓建华,龚道新,等.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散放次数及其田间防治效果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437-441.
  [4]Yang S,Yang S Y,Zhang C P.Population dynamics of Myzus persicae on tobacco in Yunnan Province,China,before and after augmentative releases of Aphidius gifuensis[J].Bio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19(2):219-228.
  [5]Wei J N,Bai B B,Yin T S,et al.Development and use of parasitoids(Hymenoptera:Aphidiidae &Aphelinidae)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aphids in China[J].Bio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15(6):533-551.
  [6]赵万源.云南省烟蚜的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81,8(3):203-206.
  [7]任广伟,秦焕菊,史万华,等.我国烟蚜茧蜂的研究进展[J].中国烟草科学,2000(1):27-39.
  [8]王树会,魏佳宁.烟蚜茧蜂规模化繁殖和释放技术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8(S1):377-382.
  [9]邓建华,吴兴富,魏佳宁,等.烟蚜茧蜂繁蜂方法[P].中国专利:200910095036.1,2010-3-10.
  [10]邓小刚,李春明,杨硕媛,等.烟蚜茧蜂-规模化繁殖与应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62-63.
  [11]王新中,朱艰,段乐琴,等.寄主烟蚜饲养周期与饲养质量关系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2012,18(3):67-70.
  [12]朱艰,王新中,蒋自立,等.利用蜂蚜同接技术饲养烟蚜茧蜂[J].中国烟草学报,2012,18(3):74-77. (责编:施婷婷)
其他文献
摘 要:选择电场强度、磁场强度、诱导时间为参试因素,采用L25(35)正交试验研究复合磁电场对牛尾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对牛尾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均有显著影响,采用电场强度为80kV、磁场强度为1 400Gs、诱导时间为15min处理牛尾菜种子,其发芽率最高。  关键词:牛尾菜;种子萌发;复合磁电场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
期刊
摘 要:引进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的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江苏丹阳一季常规粳稻生长条件下推广应用该技术,通过以控肥、控苗、控病虫为特色的高效安全施肥及配套技术体系,探讨“三控”施肥技术与当地的栽培方式差异,总结和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为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当地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增产节本,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三控”施肥;常规粳稻;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荒漠灌木林是我国荒漠化地区重要的植被类型,具有重大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荒漠灌木林虫害是荒漠灌木林重要威胁。在宁夏和内蒙两地采集和室内饲养寄生性天敌,共鉴定出5个科30个种,其中包括2个新种,1个中国新纪录种。  关键词:荒漠灌木林;寄生天敌;姬蜂;寄蝇;寄生蜂  中图分类号 S7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6-33-03  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
期刊
摘 要:该文对发展食用菌生产的必要性、市场需求和生产效益进行论述与分析,并根据鄂尔多斯市食用菌生产现状及优势条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措施。主要包括:充分利用国家的惠农政策,加大科技投入,建立无公害基地等。  关键词:食用菌;发展;措施;鄂尔多斯市  中图分类号 S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6-69-02  目前,食用菌已成为人类3大食物结构的组成部
期刊
摘 要:渭南市“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经过近10a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的“一村一品”生态农业循环模式。该文总结了“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中所形成6种生态农业模式的实践案例,对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的特点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大力推进渭南市“一村一品”生态农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渭南;一村一品;生态农业模式;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0
期刊
摘 要:该文通过对小麦生产中农药使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形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促进农药使用和小麦生产的高效与安全。  关键词:小麦;农药;病虫害;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6-88-02  农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农药的使用,对农作物的高产稳产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用农药,是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提高作物产量与
期刊
摘 要:以水稻品种岳优9113为材料进行锌肥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基施锌肥显著增加水稻分蘖和有效穗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效益,分别达6 665.8kg/hm2、12 858.0元/hm2,较不施肥、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增长49.3%、12.6%和增收3 036.1/hm2、1 588.2元/hm2。但对水稻的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不大。  关键词:锌肥;水稻;
期刊
摘 要: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超声波提取辅酶Q10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类球红细菌辅酶Q10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输出功率为55%、每次辐射时间为3s、工作总时间为6min、菌液浓度OD为23.4,条件优化后辅酶Q10单位细胞产量达到11.86mg/L。  关键词:类球红细菌;辅酶Q10;单位细胞产量  中图分类号 Q939.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6
期刊
摘 要:为明确大庆地区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发生和为害情况,对保护地十字花科蔬菜田进行了系统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蔬菜田主要害虫11种,以小菜蛾、菜青虫、菜蚜最为常见,十字花科蔬菜田以芥兰、大白菜和油菜田害虫为害率最高,分别为89%、79%和76%,萝卜田为害率最低为53%。  关键词:十字花科;蔬菜;害虫;被害率;大庆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
期刊
摘 要:根据安徽省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实现了分级的地理信息数据库GIS,简单易用、功能良好。该系统不仅可以对地理信息中的空间数据和矢量数据进行前期处理,而且可以对后台数据库进行高速的访问和更新,在安徽省土地调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和城市发展的眼睛和大脑。  关键词:土地调查;数据存储;分级地理信息数据库;GIS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