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使用在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c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通过对小麦生产中农药使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形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促进农药使用和小麦生产的高效与安全。
  关键词:小麦;农药;病虫害;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6-88-02
  农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农药的使用,对农作物的高产稳产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用农药,是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防治病虫草害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农作物的安全生长,抵御病虫草的侵袭,保障农业丰收。如果使用农药不合理,可能使作物遭受药害,不但使作物减产,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农药残留超标等一系列问题。对于当代大力发展无公害生产的今天,如何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成为粮食作物生产的关键环节。
  本文就农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重点介绍在小麦各生育时期农药施用技术。
  1 使用农药的必要性
  据统计,使用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及其它危害,可挽回粮食总产量损失的10%~15%。而我国的粮食单产由建国初期的36.6kg/667m2,到如今的343.5kg/667m2。粮食产量的剧增,其中化学保护的直接贡献率占20%左右[1-3]。
  2013年沧州地区小麦的播种面积为38.7万hm2,其中,小麦白粉病发生1万hm2,吸浆虫发生5.67万hm2,小麦蚜虫发生30万hm2,红蜘蛛发生5.33万hm2,麦叶蜂发生3万hm2。对小麦生育时期的各种病虫危害进行了积极的防治措施,保证了小麦生产的稳定增长,保障了沧州地区小麦粮食生产的安全。因此农药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资料,为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农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药滥用、乱用现象严重 农民是农药的直接使用者,而大部分农药都有其适用范围和适宜的使用方法,必须按照说明要求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时期才能收到预期的治病杀虫效果。但有些农民缺乏农药使用常识,当农作物受害时,无法分清是病害还是虫害,所以无法对症下药,因此农民使用的农药种类繁多,心想总有一种能针对病虫,于是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盲目乱用农药。更有甚者违反国家安全用药规定,大剂量使用高毒农药,这样不但没有收到预期的防治效果,而且会造成严重的药害,严重污染土壤甚至造成害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大剂量种类繁多的用药,还导致大量的有益昆虫死亡,反而加大了防治难度。如防治麦田阔叶杂草类用98%巨星在20世纪90年代仅用药1g防效达90%以上,而现在却要用2~3g防效只有80%~85%,虽然用药量加大了1倍还多,防治效果却越来越差。
  2.2 农药残留量超标 根据农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发现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呋喃丹等使用量偏高,甲胺磷、氧化乐果平均用量均在1 500g/hm2以上,而国家明令禁止的“三致”农药,在沧州个别地方仍在小麦上使用。如小麦,在灌浆后期发生麦穗蚜、红蜘蛛、白粉病等,必须喷洒农药,这样会造成小麦农药残留量超标,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据调查,我国粮食作物中农药超标率平均为6.20%[4],因此,要注重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适宜的使用农药不仅可以避免病虫害的大规模发生,还会降低农药残留量,为我国农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打下基础。
  2.3 用药器械、技术落后 目前农民施用农药器械主要以农用喷雾器为主,其喷洒方式、喷雾技术都很落后,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冒、滴、漏、跑等现象,造成农药资源浪费,农民喷洒不均匀,出现“花斑田”大大影响农药利用率。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往往忽视阅读农药标签,忽略农药使用注意事项,缺乏科学的农药使用知识及有效的技术指导,也是造成农药药效降低的另一因素。
  3 农药使用在小麦生产中的问题
  3.1 播种前药剂处理 在小麦的整个生育时期,都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植保方针,近年来,随着秸秆还田技术的熟化,致使秸秆上残留的病毒病继续传播,因此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势在必行,有利于小麦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的防治,有利于压低小麦整个生育期的病虫基数。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辛硫磷乳油每667m2100~150mL,兑细土20~25㎏。
  使用包衣种子不但对蛴螬、蝼蛄、金针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包衣剂内有多种微量元素,能促使小麦出苗齐、苗壮。也可用粉锈宁、水、种子按1∶80∶800的比例拌匀,堆闷2~3h后播种,或用50%辛硫磷乳油按药、水、种1∶50∶500的比例拌种,堆闷3~4h,对蛴螬、蝼蛄、金针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取12.5%禾果利100~150g,兑清水10kg,拌种100kg,对小麦纹枯病、叶枯病等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3.2 小麦苗期病虫草发生情况 在小麦苗期的病害有小麦锈病、纹枯病、全蚀病,当病叶率达到10%左右时,就应该采用药剂防治;对小麦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发生较重的地块,如没有采取杀菌剂拌种措施,应当在小麦三叶期喷灌杀菌剂。具体方法为用25%的敌力脱100mL、12.5%禾果利80g和50%多菌灵500g,兑水200kg,顺垄喷洒于小麦茎基部。在苗期有土蝗和蟋蟀等地下害虫。经调查发现,农民对这一时期的麦田基本不进行管理,造成后期病虫害的盛发。
  3.3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防治 从返青到拔节期,是小麦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等病害侵染扩展的高峰期。也是地下害虫、麦蜘蛛和杂草的危害盛期,是综合防治的关键时期。加强壮苗栽培,适当划锄铲除杂草,年前未化学除草的田块抓紧在3月中旬进行化学除草。纹枯病的病株率达到15%~20%时,应用药剂进行防治。667m2用12.5%烯唑醇20~30g兑水30~50kg,对准小麦茎基部喷雾,15d1次,连用2次。
  3.4 小麦孕穗至扬花期防治 在沧州地区从孕穗到扬花期的防治重点是麦蚜、麦蜘蛛和白粉病等。当田间麦蜘蛛达到单行33.33cm有200头时进行防治,667m2用1.8%阿维菌素乳油6~8mL兑水50kg喷雾效果显著,且可兼治小麦蚜虫。针对此时期流行性病害,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50kg喷雾,可有效预防白粉病和赤霉病的发生。   3.5 灌浆至乳熟期的防治 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危害的高峰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也是籽粒建成的关键时期。此期重点防治吸浆虫和黏虫。667m2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30~50mL兑水50kg进行喷雾,可有效防治麦穗蚜、白粉病、锈病,同时可兼治叶枯病等。在喷药时一次性混合施用再加上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能起到防病治虫增产的目的。
  4 农药使用的安全对策
  4.1 采用抗病虫小麦品种 麦类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措施之一选育和推广种植高抗病虫害品种,因此,在沧州地区要种植适宜该地区的高产、多抗小麦品种,如沧麦119,沧麦12等。
  4.2 加强农药知识和政策的培训普及工作 农技推广部门要利用各种途径宣传、推广农药知识和各项政策规定,提高农民使用农药的技术,农药技术推广应该以科技下乡的形式实施新型农民培训,从用药时期、用药量、用药方法来提高农药的安全使用,进行普及宣传、示范与引导。使农药的使用达到安全、高效、经济。
  4.3 做好小麦生育期病虫监测 搞好病虫测报与病虫草鼠的抗药性监测分析,针对田间小麦发病情况,因时因地提出治病虫方案,避免在不知具体病虫危害的情况下乱用药的问题,争取农药的高效利用。
  4.4 提倡生物防治 积极做好利用害虫天敌、糖盆诱杀等手段,推行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生物防治理念,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环境。
  5 结语
  对小麦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 确保产品质量,保护环境”的原则,实施农业防治,结合生物防治,强化环境意识,优化化学防治方法。推广药剂拌种、包衣技术和土壤处理等措施来综合防治小麦病虫害。在进行化学防治时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参考文献
  [1]周真,路奎远,于辉,等.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0(4):18-21.
  [2]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农药安全使用知识[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第一版).
  [3]周增辉,陈晓龙,章志云.主要农作物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上海农业科技,2011(2):25,29.
  [4]刘颍.我国农药使用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4):50. (责编:张长青)
其他文献
摘 要:该文概述了城市森林的基本概念和功能以及城市森林的研究内容和现状;分析了城市森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城市森林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我国城市森林;城市绿化;研究概况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9-119-03  城市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区域,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空气、噪音、水质以及土壤等污染问题
期刊
摘 要:该文以遵义医学院食品营养学课程改革为例,探讨了为突出“医学特色”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具体内容及实施方案,并对改革效果进行了考察。  关键词:食品营养学;教学改革;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2-151-02  Abstract:This paper,taking food nutrition of Zuny
期刊
摘 要:采用移栽的栽培方法在人工湖泊中进行芦苇栽培试验,对不同季节及不同水深移栽的芦苇生长长度、发芽率、叶片数量进行对比,确定春季移栽的芦苇生长量较秋季移栽的芦苇好,适宜于芦苇生长的水深为30~50cm。  关键词:移栽;芦苇;生长量  中图分类号 X1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6-21-02  芦苇是多年生禾本科宿根性植物,茎秆坚硬,质地细腻,纤维含量高,一
期刊
摘 要:测定结果表明,樟子松、青海云杉、油松间蒸腾强度、总含水量、束/自比值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蒸腾强度青海云杉123.9mg/g/h、樟子松89.6mg/g/h、油松71.6mg/g/h;总含水量油松65.0%、青海云杉63.0%、樟子松60.8%;束/自比值油松10.6、青海云杉2.9、樟子松2.5;54h内失水率变化总趋势青海云杉快于樟子松、樟子松快于油松。油松抗旱性最强,樟子松次之,青海
期刊
摘 要:探究土壤学兴趣教学法,将兴趣激发、主动参与和教具使用有机地结合到土壤学课程教学中,实现教学互动,达到教学目标。兴趣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土壤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土壤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2-146-02  园林专业开设的《土壤学》
期刊
摘 要:选择电场强度、磁场强度、诱导时间为参试因素,采用L25(35)正交试验研究复合磁电场对牛尾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对牛尾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均有显著影响,采用电场强度为80kV、磁场强度为1 400Gs、诱导时间为15min处理牛尾菜种子,其发芽率最高。  关键词:牛尾菜;种子萌发;复合磁电场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
期刊
摘 要:引进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的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江苏丹阳一季常规粳稻生长条件下推广应用该技术,通过以控肥、控苗、控病虫为特色的高效安全施肥及配套技术体系,探讨“三控”施肥技术与当地的栽培方式差异,总结和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为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当地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增产节本,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三控”施肥;常规粳稻;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荒漠灌木林是我国荒漠化地区重要的植被类型,具有重大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荒漠灌木林虫害是荒漠灌木林重要威胁。在宁夏和内蒙两地采集和室内饲养寄生性天敌,共鉴定出5个科30个种,其中包括2个新种,1个中国新纪录种。  关键词:荒漠灌木林;寄生天敌;姬蜂;寄蝇;寄生蜂  中图分类号 S7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6-33-03  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
期刊
摘 要:该文对发展食用菌生产的必要性、市场需求和生产效益进行论述与分析,并根据鄂尔多斯市食用菌生产现状及优势条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措施。主要包括:充分利用国家的惠农政策,加大科技投入,建立无公害基地等。  关键词:食用菌;发展;措施;鄂尔多斯市  中图分类号 S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6-69-02  目前,食用菌已成为人类3大食物结构的组成部
期刊
摘 要:渭南市“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经过近10a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的“一村一品”生态农业循环模式。该文总结了“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中所形成6种生态农业模式的实践案例,对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的特点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大力推进渭南市“一村一品”生态农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渭南;一村一品;生态农业模式;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