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的那些感动

来源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gfongfongf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有一种情怀,让你不由自主地热泪盈眶;总有一种情绪,让你心底掀起波澜;总有一种触动,让你生出慨叹和感悟……这种情怀、情绪、触动,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动”。是啊,生活中总会有许多感动我们的人与事,品读这三篇美文,你或许也会回忆起成长中的那些感人往事。
  
  一件小事
  铁凝
   十五岁那年,我很迷恋打针,找到母亲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做老师,向她学会了注射术。
   自从我学会了打针,便开始期盼眼前有病人,不论是家人或外人。我备齐针具,严格按照程序一次次操作着。一天,有位邻居来找我,说她每天都要去医院注射维生素B12,我若能为她注射,便可免却她每天跑医院的麻烦。我愉快地接受了她的请求。
   这位邻居本是天津知青,因病没有下乡,大约在天津又找不到工作,才来到我们的城市投奔她的姨母,并在一家小厂谋到了事做。她好像是那种心眼儿不坏,但生性高傲的姑娘,学过芭蕾,很惹男性注意。这样的邻居求我,弄得我心花怒放。
   每日的下午,我放学归来,便在我家像迎接公主一样迎接我的病人了。一连数日,事情进行得都很顺利,我的手艺也明显地娴熟起来。熟能生巧,巧也能使人忘乎所以乃至贻误眼前的事业。这天我的病人又来了,我开始做着注射前的准备:把针管、针头用纱布包好放进针锅(一个小饭盒),再把针锅放在煤气灶上煮。煮着针,我就和病人聊起天来,聊着小城的新闻,聊着学生的前途。不知过了多久,我才突然想起煤气灶上的事。
   有句很诙谐的俗话形容人在受了惊吓时的状态,叫作“吓出了一脑袋头发”,这形容正好用于我当时的状态。我已意识到我受了很大的惊吓,那针无疑是大大超过了要煮的时间。我飞奔到灶前关掉煤气,打开针锅观看,见里面的水已烧干,裹着针管的纱布已微糊,幸亏针管、针头还算完好。
   我不想叫我的病人发现我被吓出的“一脑袋头发”和这煮干了的针锅,装作没事人似的,又开始了我的工作。我把药抽进针管,用碘酒和酒精为病人的皮肤消过毒,便迅速向眼前那块雪亮的皮肤猛刺。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了,它忽然变得绵软无比。我一次次往下扎,针头一次次变作弯钩。针进不去,我那邻居的皮肤上,却是血迹斑斑。我心跳着弄不清眼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注射的失败是注定的了。这实在是一个大祸临头的时刻,唯有向病人公开宣布我的失败,我才能尽快从失败里得以解脱吧。我宣布了我的失败,半掖半藏地收起我那难堪的针头,眼泪已噼里啪啦地掉下来。
   我的邻居显然已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事,穿好衣服站在我眼前说:“这不是技术问题,是针头退了火。隔一天吧,这药隔一天没关系。”
   邻居走了,我哭得更加凶猛,耳边只剩下“隔一天吧,隔一天吧”……难道真的只隔一天吗?我断定今生今世她是再也不会来打针了。
   但是第二天下午,她却准时来到我家,手里还举着两支崭新的针头,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微笑着对我说:“你看看这种号对不对?六号半。”
   这次我当然成功了。一个新的六号半,这才是我成功的真正基础吧。
   许多年过去了,每当我因为一件小事的成功而飘飘然时,每当我面对旁人无意中闯下的“小祸”而忿忿然时,眼前总是闪现出那位邻居的微笑和她手里举着的两支六号半针头。
   许多年过去了,我深信她从未向旁人宣布和张扬过我那次的过失,一定是因了她的不张扬,才使我真正学会了注射术,和认真去做一切事。
   (选自《人民周刊》,2018年第16期)
   [阅读训练]
   1.请简要概括文章所叙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阅读文中的画线句,写出你对此句含义的理解。
   每日的下午,我放学归来,便在我家像迎接公主一樣迎接我的病人了。
   3.“熟能生巧,巧也能使人忘乎所以乃至贻误眼前的事业。”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
   4.文章结尾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父爱如灯
  陈绍龙
   1978年,我高中毕业,有幸参加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过去一直都是开卷考试,没有压力,再说书也没读多少,有一半时间都在学校的农场里待着。父亲说,多下点功夫,有个好结果就行。
   父亲是个读书人。那年月因为几句话就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父亲带着一大纸箱的书下放了。他把书箱交给我,虽说那时候没有人读书也没什么书读,但父亲还是在我闲暇的时候呵斥我“看书去”。
   父亲给我的书多半是文学书籍,散文居多。一本《暖流》我读了多遍,有不少篇什是写莫斯科的事,文笔很美,我至今也不知作者是谁。
   那时乡下没有电。为了我读书的方便,父亲给家里准备了两盏灯:一盏小油灯,一盏罩子灯。小油灯是家里人共用的,罩子灯就全归我了。小油灯是用一只小墨水瓶,在盖上凿个洞,再把棉花绳的蕊穿过洞当灯练就做成。罩子灯要花钱买。一般人家都点柴油,柴油比煤油便宜,但灯蕊爱结花,油烟大。村民的屋子里多半都很黑,就是油烟熏的。
   在复习迎考的日子里,家里所有的事父亲都不让我做,把我关在屋里复习。我们家是土坯房,潮湿阴暗,蚊子也多,就是白天都有嗡嗡嗡的声音。为了不让更多的蚊子进屋,父亲把自己的满是补丁的蚊帐给拆了下来,挂在我的门上当门帘。他一个人就在屋外转悠,满墙的找蚊子,白天光线亮的地方蚊子爬在墙上是不动的。要是发现有一只蚊子了,他会搬来凳子,把脚尖踮起来,用一块旧抹布什么的狠狠的把蚊子捂死,嘴里还念念有词的样子。中午我午觉醒来,隔着门帘,每每看到父亲踮起脚尖捉蚊子的身影,我的眼里就一阵酸涩,这时,也就更增添了我要考上大学的信心和决心。
   午后,听到写字台上有动静,父亲知道我起来了。他就端着罩子灯轻手轻脚的进屋了。走到床前,掀开蚊帐,他要把钻进蚊帐里的蚊子捉尽。看到有蚊子叮在帐子上了,他把罩子灯口靠上去,蚊子也就落进灯里死了,之后,他又会把蚊帐在席边掖实。一向性格急躁的父亲,这时却是如此的温柔和细腻。
其他文献
摘要:《乐章集》中提及女性的物事极多,其中对女性妆容的描绘极为细致丰富。本文将从妆容方面对柳词进行分析,以期对柳永词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乐章集》 柳永 妆容  词至柳永为一变。首先,柳永将描写对象延至下层妓女、世俗女性与平民女子身上,而非仅仅是“泪眼问花花不语”的精致女性。其次,柳永也不再满足于描绘传统思妇形象,而是用丰富的女性物象,塑造出一个个性格各异的人物。本文将从妆容中的脂粉、眉
摘 要: 《彭城集》为宋人刘攽的别集,《四库全书总目·彭城集》条目简要介绍了刘攽的生平事迹及他人评价,今对该条目进行笺证,可对提要内容进行佐证与辨误。经笺证可知,条目中所引沈作喆《寓简》一句有脱文;“苏轼草制”一句所引原文《刘攽中书舍人》作者应为苏辙;而提要中“其没也,曾巩祭文有曰”所引原文《代祭刘贡甫文》,作者绝非曾巩,据《宋文鉴》记载此文作者同时涉及曾肇和张耒,又确可见于二人文集中,确切作者尚
摘 要:《受活》是阎连科又一超现实主义的杰作,他用超凡奇诡的想象,描写了一个匪夷所思、荒诞离奇的故事,在结构形式上大胆探索和创新,在语言上运用鲜活生动的当地方言,使得小说文本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并且开创了文学写作的新气象。  关键词:《受活》 结构 语言  《受活》是阎连科一次非凡的狂想式写作,是中国当代文学“狂想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作者运用非凡的、丰富的想象力,将真实与虚构、当下与历史
摘 要:在东西方文学作品中,常常投射出一些匪夷所思的情节,有着相似的欲望内驱力的本源,常常在我们引以为豪的文明世界中展现出人类最原始的欲望本身。无论是王尔德那部以《圣经》取材的歌剧《莎乐美》,还是中国现代“新感觉派”的翘楚施蛰存先生的《石秀》都以一种唯美主义的外衣成功窥探到了人物最本质的内心:冲动和可怕的覆灭性本质。  关键词:石秀 莎乐美 精神分析  一、唯美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新感觉派  20世纪
摘要:宿命论作为一种消极悲观的生命观古已有之,而且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也屡见不鲜。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侯忠全与苏童《妻妾成群》中的颂莲都是被宿命论左右的人物,这导致了他们悲剧性的命运与结局。这是对命运无力抗争的压迫与顺从,也是对自我认知的迷途与悲凉,更是面对命运前路的被动与浑浊。但是二者又有深刻的区别和差异,一者是被动的“他者”式强定宿命论,缺乏主动性与抗争意识;一者是“我者”悲观的玄想宿命论
摘要:俗缘也就是说俗世之中的缘分。《红楼梦》最后一回中贾雨村询问甄士隐贾宝玉的下落时,甄士隐告知他贾宝玉俗缘已毕,已经回归本处了。所谓的俗缘已毕也就是说蒋玉菡与花袭人已经成婚了。本文就贾宝玉的俗世之缘来论述蒋玉菡这个人物形象。  关键词:俗缘 《红楼梦》 贾宝玉 蒋玉菡  蒋玉菡是《红楼梦》中着墨不多却至关重要的角色。《红楼梦》中以玉为名的人物大多与贾宝玉有所关联。贾宝玉与林黛玉是一种的仙缘,林黛
推 介 语  为了让以阳明文化为代表的绍兴传统优秀文化资源“活起来”,绍兴文理学院在今天剧社的基础上成立了阳明剧社(阳明文化研究社),并以此为平台带动了全校大学生开展王阳明研究与阳明文化传播实践。本期栏目,我们重点推出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的同学在开展王阳明诗歌研究、王阳明传记研究和王阳明题材小说研究的论文四篇。  (卓光平,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摘 要: 王阳明诗歌对“心即理”的阐述可分
摘要:被《纽约时报》誉为现代惊悚小说大师的斯蒂芬·金,其文学作品因被屡次改编为当代经典恐怖片而为观众所熟知。别于它作,最新上映的同名电影《杰罗德游戏》利用太阳原型意象衍生出日食这一隐喻,浓墨重彩地宣扬了女性生命情感意识。斯蒂芬·金将男“阳”女“阴”暗含的男尊女卑这一传统隐喻进行了大胆反置,重构为男“阴”女“阳”,一定程度上不仅颠覆了男权话语下男“阳”女“阴”诸类约定俗成的传统形塑与常规意指,同时也
摘 要:《长歌》于1949年1月创刊于成都,共八期,至今未有人研究。其时间的特殊性,即在抗战结束之后,新中国即将成立之时,虽然大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但作为西南的成都却还在等待解放之中,因此许多报刊必将受其影响,而《长歌》却坚守着自己的文学理念,做自己的文学观点。本文拟将《长歌》杂志作一个整体系统的分析,将研究对象置于20世纪40年代末的中国,将用从大到小的方法进行研究,探寻《长歌》对中国现代文学史
摘 要:“兴”是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表现手法,历来广受诗歌评论者的关注,严羽《沧浪诗话》首次将其与“趣”结合,提出“兴趣”的理论,并以此来论盛唐诗歌。盛唐诗“吟咏情性”的内容、“无迹可求”的技巧,以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是对严羽“兴趣”说最好的体现。  关键词:兴趣说 盛唐诗 《沧浪诗话》 严羽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无疑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而盛唐诗,更是顶峰上的顶峰。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