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彭城集》为宋人刘攽的别集,《四库全书总目·彭城集》条目简要介绍了刘攽的生平事迹及他人评价,今对该条目进行笺证,可对提要内容进行佐证与辨误。经笺证可知,条目中所引沈作喆《寓简》一句有脱文;“苏轼草制”一句所引原文《刘攽中书舍人》作者应为苏辙;而提要中“其没也,曾巩祭文有曰”所引原文《代祭刘贡甫文》,作者绝非曾巩,据《宋文鉴》记载此文作者同时涉及曾肇和张耒,又确可见于二人文集中,确切作者尚待进一步考证。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 刘攽 《彭城集》
刘攽(1023—1089),字贡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庆历六年(1046)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刘攽通史学,曾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与兄刘敞合称“北宋二刘”。
刘攽有别集《彭城集》传世,《四库全书总目》载有“《彭城集》永乐大典四十本”a。今对该条目原文进行笺证及辨误,望对刘攽及《彭城集》的研究起到推进作用。
宋刘攽撰。攽字贡父,号公非。与兄敞同登庆历六年进士第,官至中书舍人。事迹具《宋史》本传。史称攽未冠通五经,博览群书。
【笺证】刘攽于《宋史》卷三百一十九有传:“攽字贡父,与敞同登科……至蔡数月,召拜中书舍人。”b据《刘公(刘敞)行状》:“公举进士,庆历六年三月御试,选为第一。”c可知兄弟二人确为庆历六年进士。叶梦得《避暑录话》载:“贡父……及死,子弟次其文,亦私谥曰‘公非先生’。”d提要与之相符。
沈作喆《寓简》亦曰:“国朝六经之学,自贾文元倡之,而原父兄弟为最高。”
【笺证】沈作喆《寓简》卷二:“国朝六经之学,盖自贾文元倡之,而刘原父兄弟经为最,高王介甫之说,立于学官,举天下之学者,惟己之从,而学者无所自发明。”e提要此句引用有脱文之嫌。然而《丛书集成初编》此处句读断在“最”字处,或有误。
司马光修《资治通鉴》,自辟所属,极天下之选,而任《史记》、前后《汉书》者,攽也。
【笺证】《宋史·刘攽传》有载:“攽所著书百卷,尤邃史学。作汉书刊误,为人所称。预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专职《汉》史。”f称赞刘攽之史学成就。王应麟《玉海》卷四十九载:“刘攽嘉祐八年奉诏与钱藻等六人刊正《后汉书》。”g可知刘攽于嘉祐八年(1063)起负责《后汉书》的刊正工作。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八载:“(英宗治平三年)辛丑,命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司马光编历代君臣事迹。于是光奏曰:‘……伏见翁源县令、广南西路经略安抚司勾当公事刘恕、将作监主簿赵君锡,皆习史学,为众所推,欲望特差二人与臣同修,庶使早得成书,不至疏略。’……其后君锡以父丧不赴,命太常博士、国子监直讲刘攽代之。”h可知刘攽于治平三年(1066)起参与司马光《资治通鉴》修编工作。
其知兖、亳二州,以不能奉行新法,黜监衡州盐仓。
【笺证】《彭城集》卷十八有《寄胡完夫时罢河东提刑知蔡州予亦罢京东转运使知兖州》i一诗,胡完夫即胡宗愈,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五载:“(神宗元丰三年六月)祠部员外郎胡宗愈为开封府推官。数日,改知蔡州。”j可知胡宗愈知蔡州的同一年,即元丰三年(1080),刘攽知兖州。
《彭城集·书汉官仪后》一文有“予年六十,为亳州守”之句,可知刘攽六十岁即元丰五年(1082)在亳州任上。
《宋史·刘攽传》:“徙知兖、亳二州。吴居厚代为转运使,能奉行法令,致财赋,乃追坐攽废弛,黜监衡州盐仓。”! 1提要与之相符。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三十九载:“(神宗元丰六年九月)诏:前京东路转运使、朝散大夫、集贤校理、知亳州刘攽……可落集贤校理,降授朝请郎,增差兼衡州盐仓。”! 2可知刘攽于元丰六年(1083)九月被下旨贬谪至衡州盐仓。王安石有《送刘贡甫谪官衡阳》! 3一诗,自注“元丰七年”,便是作于此时。
哲宗初,起知襄州,入为秘书少监。
【笺证】《宋史·刘攽传》载:“哲宗初,起知襄州。入为秘书少监,以疾去求,加直龙图阁、知蔡州。”! 4提要与之相符。而其知襄州之年,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五十八载:“(神宗元丰八年七月)朝散大夫、监衡州盐仓刘攽知襄州。”! 5可知刘攽于元丰八年(1085)知襄州。刘攽知襄州期间,苏辙有《乞擢任刘攽状》一文:“适会吴居厚以聚敛进擢,攽遂以不才黜退,安于荣辱,不自辩明。”! 6为其此前“不能奉行新法”一事辩护。
钱勰草制,极称其词艺之富。
【笺证】钱勰有《刘攽秘书少监制》一文:“学者以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而国家所以涵养令器,待才用者之宅也。以尔攽词艺之富,回翔之久,擢二厥官,益将试用。”! 7提要与之相符。
后以直龙图阁出知蔡州。
【笺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八十载:“(哲宗元祐元年六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刘攽为直龙图阁、知蔡州,攽以病自乞也。给事中孙觉胡宗愈、中书舍人苏轼范百禄奏疏留中不报。”! 8则劉攽于元祐元年(1086)以直龙图阁出知蔡州。
孙觉、胡宗愈、苏轼、范百禄交荐之,言攽博记能文章,政事侔古循吏,身兼数器,守道不回。乃召拜中书舍人。
【笺证】《宋史·刘攽传》载:“于是给事中孙觉胡宗愈、中书舍人苏轼范百禄言:‘攽博记能文章,政事侔古循吏,身兼数器,守道不回,宜优赐之告,使留京师。’至蔡数月,召拜中书舍人。”! 9苏轼有《乞留刘攽状》一文,提要所引与之相符。
苏轼草制,称其能读典坟邱索之书,习知汉魏晋唐之故。
【笺证】苏辙有《刘攽中书舍人》一文,载于《栾城集》:“具官某,能读坟典邱索之书,习知汉魏晋唐之故。中秉直谅,发为谋猷。方其流落之中,益闻岂弟之政。比召还于册府,将渐置于近班。”@ 0提要所引与该文相符,但误记为苏轼之作。
其没也,曾巩祭文有曰:“强学博敏,超绝一世。肇自载籍,孔墨百氏。……一时书林,众俊并驰。满堂贤豪,视子麈挥”云云。盖一时廷评士论,莫不共推。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 刘攽 《彭城集》
刘攽(1023—1089),字贡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庆历六年(1046)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刘攽通史学,曾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与兄刘敞合称“北宋二刘”。
刘攽有别集《彭城集》传世,《四库全书总目》载有“《彭城集》永乐大典四十本”a。今对该条目原文进行笺证及辨误,望对刘攽及《彭城集》的研究起到推进作用。
宋刘攽撰。攽字贡父,号公非。与兄敞同登庆历六年进士第,官至中书舍人。事迹具《宋史》本传。史称攽未冠通五经,博览群书。
【笺证】刘攽于《宋史》卷三百一十九有传:“攽字贡父,与敞同登科……至蔡数月,召拜中书舍人。”b据《刘公(刘敞)行状》:“公举进士,庆历六年三月御试,选为第一。”c可知兄弟二人确为庆历六年进士。叶梦得《避暑录话》载:“贡父……及死,子弟次其文,亦私谥曰‘公非先生’。”d提要与之相符。
沈作喆《寓简》亦曰:“国朝六经之学,自贾文元倡之,而原父兄弟为最高。”
【笺证】沈作喆《寓简》卷二:“国朝六经之学,盖自贾文元倡之,而刘原父兄弟经为最,高王介甫之说,立于学官,举天下之学者,惟己之从,而学者无所自发明。”e提要此句引用有脱文之嫌。然而《丛书集成初编》此处句读断在“最”字处,或有误。
司马光修《资治通鉴》,自辟所属,极天下之选,而任《史记》、前后《汉书》者,攽也。
【笺证】《宋史·刘攽传》有载:“攽所著书百卷,尤邃史学。作汉书刊误,为人所称。预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专职《汉》史。”f称赞刘攽之史学成就。王应麟《玉海》卷四十九载:“刘攽嘉祐八年奉诏与钱藻等六人刊正《后汉书》。”g可知刘攽于嘉祐八年(1063)起负责《后汉书》的刊正工作。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八载:“(英宗治平三年)辛丑,命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司马光编历代君臣事迹。于是光奏曰:‘……伏见翁源县令、广南西路经略安抚司勾当公事刘恕、将作监主簿赵君锡,皆习史学,为众所推,欲望特差二人与臣同修,庶使早得成书,不至疏略。’……其后君锡以父丧不赴,命太常博士、国子监直讲刘攽代之。”h可知刘攽于治平三年(1066)起参与司马光《资治通鉴》修编工作。
其知兖、亳二州,以不能奉行新法,黜监衡州盐仓。
【笺证】《彭城集》卷十八有《寄胡完夫时罢河东提刑知蔡州予亦罢京东转运使知兖州》i一诗,胡完夫即胡宗愈,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五载:“(神宗元丰三年六月)祠部员外郎胡宗愈为开封府推官。数日,改知蔡州。”j可知胡宗愈知蔡州的同一年,即元丰三年(1080),刘攽知兖州。
《彭城集·书汉官仪后》一文有“予年六十,为亳州守”之句,可知刘攽六十岁即元丰五年(1082)在亳州任上。
《宋史·刘攽传》:“徙知兖、亳二州。吴居厚代为转运使,能奉行法令,致财赋,乃追坐攽废弛,黜监衡州盐仓。”! 1提要与之相符。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三十九载:“(神宗元丰六年九月)诏:前京东路转运使、朝散大夫、集贤校理、知亳州刘攽……可落集贤校理,降授朝请郎,增差兼衡州盐仓。”! 2可知刘攽于元丰六年(1083)九月被下旨贬谪至衡州盐仓。王安石有《送刘贡甫谪官衡阳》! 3一诗,自注“元丰七年”,便是作于此时。
哲宗初,起知襄州,入为秘书少监。
【笺证】《宋史·刘攽传》载:“哲宗初,起知襄州。入为秘书少监,以疾去求,加直龙图阁、知蔡州。”! 4提要与之相符。而其知襄州之年,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五十八载:“(神宗元丰八年七月)朝散大夫、监衡州盐仓刘攽知襄州。”! 5可知刘攽于元丰八年(1085)知襄州。刘攽知襄州期间,苏辙有《乞擢任刘攽状》一文:“适会吴居厚以聚敛进擢,攽遂以不才黜退,安于荣辱,不自辩明。”! 6为其此前“不能奉行新法”一事辩护。
钱勰草制,极称其词艺之富。
【笺证】钱勰有《刘攽秘书少监制》一文:“学者以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而国家所以涵养令器,待才用者之宅也。以尔攽词艺之富,回翔之久,擢二厥官,益将试用。”! 7提要与之相符。
后以直龙图阁出知蔡州。
【笺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八十载:“(哲宗元祐元年六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刘攽为直龙图阁、知蔡州,攽以病自乞也。给事中孙觉胡宗愈、中书舍人苏轼范百禄奏疏留中不报。”! 8则劉攽于元祐元年(1086)以直龙图阁出知蔡州。
孙觉、胡宗愈、苏轼、范百禄交荐之,言攽博记能文章,政事侔古循吏,身兼数器,守道不回。乃召拜中书舍人。
【笺证】《宋史·刘攽传》载:“于是给事中孙觉胡宗愈、中书舍人苏轼范百禄言:‘攽博记能文章,政事侔古循吏,身兼数器,守道不回,宜优赐之告,使留京师。’至蔡数月,召拜中书舍人。”! 9苏轼有《乞留刘攽状》一文,提要所引与之相符。
苏轼草制,称其能读典坟邱索之书,习知汉魏晋唐之故。
【笺证】苏辙有《刘攽中书舍人》一文,载于《栾城集》:“具官某,能读坟典邱索之书,习知汉魏晋唐之故。中秉直谅,发为谋猷。方其流落之中,益闻岂弟之政。比召还于册府,将渐置于近班。”@ 0提要所引与该文相符,但误记为苏轼之作。
其没也,曾巩祭文有曰:“强学博敏,超绝一世。肇自载籍,孔墨百氏。……一时书林,众俊并驰。满堂贤豪,视子麈挥”云云。盖一时廷评士论,莫不共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