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疗愈的绘本创作

来源 :美术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f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国家逐渐普及艺术疗法,并形成自己的特色.至20世纪末,日本学者山中康裕教授提议将“艺术治疗”改为“表达治疗”,拓展了艺术治疗的概念,为“表达艺术疗法”概念奠定了基础.不同于语言沟通,艺术创作在心理疗愈中突破了一定的局限性,它通过各种创作类别,经过释放内心至视觉呈现这个过程,记录情感,有助于创作者探索个人问题,传递隐含的信息,激发潜能,体现出对人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绘本,作为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以不同的创作方式,通过视觉心象表达与艺术化输出,在创作过程中起到了心理治疗的效果.
其他文献
中国绘画的审美形象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一脉相承,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及图像特点,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我国画家在创作过程中较多借鉴西方油画材料的表现特性,而在图式及意境的表达上,则传承了中国悠久的义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中的生命感悟、美学品格、思想情怀融入到绘画创作中,同时也使西方油画在我国得以生根发芽,蓬勃发展.在对众多油画的欣赏中,我对胡林辉的作品印象深刻.
期刊
艺术的生命源于创造,书法创作如果仅仅是重复古人的技法和风格是没有出路的,尤其是自书法成为自觉的艺术门类之后,创新更成为书法家毕生探索的重要命题.从王羲之到米芾,从赵孟頫到董其昌,凡是能在书法史上留下足迹的大家,无一不具有独特的艺术面目,可以说,作品的原创程度决定了书法家可否在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期刊
“制器尚象”也就是“尚象造物”,是古代的一种造物法则“制器”即造物,“尚象”可包含模拟物象、表达意象、崇尚道象三个方面,在不同时期社会文化以及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决定了“造物”的表达.“制器”的工艺精湛表现在对器物实用性的讲究和“尚象”的文化内涵的表达.纵观耀州青瓷的发展历史,体现了时代变迁与审美的嬗变,展现出民族精神的凝聚.
期刊
赫哲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这四个地处于黑龙江流域的少数民族具有非常鲜明的北方特征,这表现在他们的衣食住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如:赫哲族靠水而居,擅捕鱼,不仅喜欢吃鱼,还以北方冷水鱼的鱼皮为原料进行制衣、造船,甚至建造房屋;鄂温克族以驯鹿为伴,崇拜自然,信仰图腾;达斡尔族能歌善舞,刺绣技艺超群;鄂伦春族游猎于山林,独特的兽皮艺术是其民族文化的结晶.
期刊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艺术形式的语言更加明朗化和清晰化,美术的应用领域也更广泛,不再是单一的绘画形式,在视觉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关于平面设计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崭新的格局.设计是含蓄的、有情感的,而字体设计更是一门时代性强、变化快的实用艺术,通过实际应用探索艺术的视觉化表达.人们的消费的习惯和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及审美意识的提高.在国际交流的大环境下,平面设计的不断发展中也逐步提升了中国文化自信.增强中国平面设计在世界舞台中的独特魅力,把民族设计推向世界,依旧是当今平面设计师面临的时代主题
期刊
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不断自我建构价值判断,是与心灵对话过程中的思辨和沉淀,是为寻找心灵归属之处而达到的最为真诚的精神高度.对于观者而言,人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共鸣而产生精神层面的共情.对于我而言,艺术是缓解和转化焦虑情绪、安放和抚慰心灵的神奇所在,是探究心灵归处的良方.
期刊
我出生于北方民间艺人之家,周边的乡亲都以民间美术谋生,生活中的年画、剪纸、纸扎、农民画、石刻等对我后期从事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后来,我远离家乡访学过程中毅然选择了民间美术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于我而言,民间美术含有老百姓的生活趣味,表现老百姓的生活追求,体现老百姓朴素的精神世界.民间美术不在画面中考究技艺的功夫,而是在画面中凸显百姓对于劳作、生活的情感,反映民间的风土人情和劳作之美.因此,我认为民间美术的核心应为“劳动”或“劳作”,而这种乡土之情、劳作之美便成为了我日后进行艺术创作的根基与灵魂.
期刊
当下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文学生产活动的现象层面,缺乏对空间运动内在机制的探讨.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卢卡奇、葛兰西的美学思想作为借镜,可以发现空间运动实际是由社会生产机制决定的,由此产生的审美性空间经验并不能脱离社会历史的制约,且如何认知空间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实现思想解放的关键,所以文学地理学的地理空间研究本质上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基于综合评分模型,以甘肃省深度贫困地区560个农户、74个行政村的调查数据为研究样本,对其扶贫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扶贫绩效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普遍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描述性分析显示,饮水安全问题尚未得到全面解决;村组道路、农户通网、文化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定缺口;医疗卫生条件缺口较大,是社会发展的短板之一;农村基层组织“两委”班子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够强,群众对帮扶工作的满意度偏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仍较低.
在乡村振兴基本框架与内容体系中,“人才”在五大要素中具有非常独特的地位,担负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使命.文章基于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统计数据及农业农村部2018年“百乡万户调查”实录资料,分析认为“老人农业”“女性农业”“农盲农业”是农业从业人员数量结构、质量结构与年龄结构多重失衡诱致的结果,并体征出“老农”因循守旧、年老体衰,“新农”返乡率低且难留得住,“知农”数量偏少且立地性差等问题,导致乡村人才振兴困难重重.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逻辑框架下,厘清乡村人才引培过程、结构要素与运行机制,需要构建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