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创新英语网络支教的形式、服务地方英语教育的发展,给予英语专业学生锻炼综合素质和教学技能的实践机会,笔者创立了“青伴学”大学生英语云支教实践平台。本文以微信公众号“青伴学”为例,主要从构建网络支教机制、英语教学实践机制两个角度出发,研究分析了该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模式,探索了英语网络支教项目发展的优化路径,为今后大学生网络支教项目的实施提出更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支教;英语教学;微信公众号
【作者简介】李鹤鸣(2000-),女,山东临沂人,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外国语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青伴学’大学生英语云支教实践平台”。
自国内2014年“云支教”的概念兴起以来,各组织机构便如雨后春笋,纷纷行动。随着网络支教事业的发展,大多数团队主要借助专门的网络教室等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教学。虽然这种模式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但成本依旧较高。目前,已有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原有支教机制的修改和优化,或将改进方案简单概括为使用移动设备,几乎没有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来进行网络支教的研究案例。鉴于此,详细的平台实施方案以及有效的操作经验便显得尤为重要,也更具现实意义。
一、 “青伴学”平台介绍
1. 微信公众平台简介。微信公众平台,简称公众号,是微信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大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共有三种不同类型的账号:服务号、企业号、订阅号。服务号,主要为企业和组织提供业务服务与用户管理服务,其以交互式服务为特色;企业号,主要为企业、政府、事业单位等组织提供即时通讯服务,适合办公沟通;订阅号主要为媒体和个人提供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等于扮演了报纸等大众传播载体的角色。综合对比三类账号的功能,不难发现,订阅号给予了每一个人为自己挂上标签、进行宣传的机会,因此成为支教志愿者输出知识、对外交流的最佳窗口。
2. “青伴学”订阅号。青伴学,英文名为Companionship of Youth,意为“青春的陪伴”。青,既代表着青年志愿者,也代表着青春的活力;“伴”,既指青年对少年的陪伴,也指促进彼此成长的互相陪伴;“学”,指的是英语学习。
用户在微信公众平台试听课程后,可通过留言或者联系志愿者的方式,咨询学习问题,提出课程需求。支教团队在收到消息后,会及时联系学生,在了解了基本的学习情况后,制作相应课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除此之外,平台还会推出由志愿者自主设计录制的有关听、说、读、写、英语国家文化五大板块的课程视频,并提供在线辅导等服务。同时,公众号还会适时拓展新闻热词、口语表达等知识点,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在学习英语中发现生活的乐趣。
二、 “青伴学”平台运营
1. 构建网络支教机制。(1) 时间空间更灵活。将微信公众号作为支教平台,不论是志愿者还是学生,都能在时间空间上获得更多自由。筆者前期和当地老师沟通得知,该支教小学是寄宿学校,学生在周五回家,周日返校。因此,能和学生们进行课堂直播的时间只能在周一至周四中选择。然而,志愿者们需要在周一至周四完成学校的课业,所以连线直播是有一定难度的。为解决此问题,“青伴学”志愿者提前录制课程,视频经负责人审核通过后会按时上传至微信公众平台。这样,当地老师可以随时为学生播放课程。此外,面向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研的问卷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希望每天学习一点网课来补习英语。在此支教模式下,设备条件支持的同学可以在回家后继续学习喜欢的课程。当网络支教不再局限于寒暑假期和某个固定的直播时间点时,它便更容易走进每一个乡村孩子的生活。由于时间空间的安排更具弹性,志愿者团队和支教学校的长期合作也会因此变得更有希望。
(2) 线上线下需配合。实现支教日常化,配合线下教学的进度是关键。根据初期同当地教师的访谈结果,学生在课堂上主要通过朗读教材、背诵单词、句型等方式来学习,六年级的学生偶尔接受音标教学。但由于师资以及教学安排等原因,老师很难在短时间内系统讲解音标,这使得学校忽视了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青伴学”团队志愿者找到了和线下教学互补的方式,录制了音标系列的云课堂作品,供孩子们学习。这样既可以帮助当地教师减轻压力,也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获取更多有效知识,及时弥补英语学习的漏洞。中期,笔者通过和当地教师交流得知,如果没有及时督促学生观看平台微课,学生极易产生应付心理,网络支教效果不太乐观。目前,国内支教的目标群体多为小学生和低年级的中学生,他们正处于学习习惯和约束能力养成的关键期,学生若没有线下教学进度和当地教师的督促,自主完成线上学习一事便会寸步难行。如果没有线下教学的支持,网络支教或许会成为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得不到反馈的志愿者也会因此热情减半。后期,志愿者及时请教当地老师,反映问题,不断完善课程质量。在当地教师的协助下,学生开始适应网络支教的模式,对待英语学科的认识有所提高,学习态度也有所改善。
(3) 微课优势尽呈现。为吸引学生学习英语,使其克服畏难情绪,“青伴学”公众号所推出的课程皆为微课。微课的特点在于时间短、内容精、方便学。首先,教学时间以5至10分钟最佳,最多不超过20分钟。其次,因为时间短,所以必须要展现出课程最精华的部分:内容精准快,表达突出有重点。再次,借助移动设备,微课易获取,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支持15分钟以内的视频,由此可见推广微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综合上述考虑,“青伴学”志愿者在制作微课时,会针对相关任务,合理创新教学方式,并发挥专长,将视频加以剪辑,增添课堂趣味性。后期,笔者与当地教师沟通得知,通过与线下课堂的配合,微课成果反响良好,学生成绩有所提高。
2. 构建英语教学实践机制。“青伴学”大学生英语云支教实践平台的建立目的除了支教,还希望为英语专业人才提供实践机会。初期,“青伴学”团队面向本校英专生招募志愿者,最终招募3名新的志愿者,现团队成员共6人。
【关键词】网络支教;英语教学;微信公众号
【作者简介】李鹤鸣(2000-),女,山东临沂人,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外国语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青伴学’大学生英语云支教实践平台”。
自国内2014年“云支教”的概念兴起以来,各组织机构便如雨后春笋,纷纷行动。随着网络支教事业的发展,大多数团队主要借助专门的网络教室等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教学。虽然这种模式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但成本依旧较高。目前,已有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原有支教机制的修改和优化,或将改进方案简单概括为使用移动设备,几乎没有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来进行网络支教的研究案例。鉴于此,详细的平台实施方案以及有效的操作经验便显得尤为重要,也更具现实意义。
一、 “青伴学”平台介绍
1. 微信公众平台简介。微信公众平台,简称公众号,是微信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大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共有三种不同类型的账号:服务号、企业号、订阅号。服务号,主要为企业和组织提供业务服务与用户管理服务,其以交互式服务为特色;企业号,主要为企业、政府、事业单位等组织提供即时通讯服务,适合办公沟通;订阅号主要为媒体和个人提供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等于扮演了报纸等大众传播载体的角色。综合对比三类账号的功能,不难发现,订阅号给予了每一个人为自己挂上标签、进行宣传的机会,因此成为支教志愿者输出知识、对外交流的最佳窗口。
2. “青伴学”订阅号。青伴学,英文名为Companionship of Youth,意为“青春的陪伴”。青,既代表着青年志愿者,也代表着青春的活力;“伴”,既指青年对少年的陪伴,也指促进彼此成长的互相陪伴;“学”,指的是英语学习。
用户在微信公众平台试听课程后,可通过留言或者联系志愿者的方式,咨询学习问题,提出课程需求。支教团队在收到消息后,会及时联系学生,在了解了基本的学习情况后,制作相应课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除此之外,平台还会推出由志愿者自主设计录制的有关听、说、读、写、英语国家文化五大板块的课程视频,并提供在线辅导等服务。同时,公众号还会适时拓展新闻热词、口语表达等知识点,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在学习英语中发现生活的乐趣。
二、 “青伴学”平台运营
1. 构建网络支教机制。(1) 时间空间更灵活。将微信公众号作为支教平台,不论是志愿者还是学生,都能在时间空间上获得更多自由。筆者前期和当地老师沟通得知,该支教小学是寄宿学校,学生在周五回家,周日返校。因此,能和学生们进行课堂直播的时间只能在周一至周四中选择。然而,志愿者们需要在周一至周四完成学校的课业,所以连线直播是有一定难度的。为解决此问题,“青伴学”志愿者提前录制课程,视频经负责人审核通过后会按时上传至微信公众平台。这样,当地老师可以随时为学生播放课程。此外,面向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研的问卷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希望每天学习一点网课来补习英语。在此支教模式下,设备条件支持的同学可以在回家后继续学习喜欢的课程。当网络支教不再局限于寒暑假期和某个固定的直播时间点时,它便更容易走进每一个乡村孩子的生活。由于时间空间的安排更具弹性,志愿者团队和支教学校的长期合作也会因此变得更有希望。
(2) 线上线下需配合。实现支教日常化,配合线下教学的进度是关键。根据初期同当地教师的访谈结果,学生在课堂上主要通过朗读教材、背诵单词、句型等方式来学习,六年级的学生偶尔接受音标教学。但由于师资以及教学安排等原因,老师很难在短时间内系统讲解音标,这使得学校忽视了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青伴学”团队志愿者找到了和线下教学互补的方式,录制了音标系列的云课堂作品,供孩子们学习。这样既可以帮助当地教师减轻压力,也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获取更多有效知识,及时弥补英语学习的漏洞。中期,笔者通过和当地教师交流得知,如果没有及时督促学生观看平台微课,学生极易产生应付心理,网络支教效果不太乐观。目前,国内支教的目标群体多为小学生和低年级的中学生,他们正处于学习习惯和约束能力养成的关键期,学生若没有线下教学进度和当地教师的督促,自主完成线上学习一事便会寸步难行。如果没有线下教学的支持,网络支教或许会成为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得不到反馈的志愿者也会因此热情减半。后期,志愿者及时请教当地老师,反映问题,不断完善课程质量。在当地教师的协助下,学生开始适应网络支教的模式,对待英语学科的认识有所提高,学习态度也有所改善。
(3) 微课优势尽呈现。为吸引学生学习英语,使其克服畏难情绪,“青伴学”公众号所推出的课程皆为微课。微课的特点在于时间短、内容精、方便学。首先,教学时间以5至10分钟最佳,最多不超过20分钟。其次,因为时间短,所以必须要展现出课程最精华的部分:内容精准快,表达突出有重点。再次,借助移动设备,微课易获取,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支持15分钟以内的视频,由此可见推广微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综合上述考虑,“青伴学”志愿者在制作微课时,会针对相关任务,合理创新教学方式,并发挥专长,将视频加以剪辑,增添课堂趣味性。后期,笔者与当地教师沟通得知,通过与线下课堂的配合,微课成果反响良好,学生成绩有所提高。
2. 构建英语教学实践机制。“青伴学”大学生英语云支教实践平台的建立目的除了支教,还希望为英语专业人才提供实践机会。初期,“青伴学”团队面向本校英专生招募志愿者,最终招募3名新的志愿者,现团队成员共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