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贴近生活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zag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近生活,从生活中感悟数学;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中体验数学,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学生
  数学教学必须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让富有生活气息的知识走进数学课堂,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
  一、找数学,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头脑中难以建立表象,更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善于抓住知识传授与知识应用之间的联系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分析、比较、推理和交流、调查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其中应用题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最为密切,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能把应用题和生活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班级中男、女生的人数、班级某一次小型活动、学生的衣服等等这些生活中经常看到、经常听到的事情都能成为数学课堂很好的素材。学生身临其境,与其说是在解答数学应用题,还不如说是在解决身边的一件事情。学生也不会为了解题而解题,尝试着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生活中的小事。这就是应用题生活化所带来的变化。
  2.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来理解、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但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而这些经验起到了沟通实际问题与其数学含义的桥梁及思维杠杆的作用。所以在对待有些问题的处理上引领他们与生活实际经验联系起来,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知识。例如, 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深对米、厘米的理解。如测量桌子的长度,测量床的长度,测量教室门和窗户的宽度,测量身高等等。通过这些动手实践活动,有效得达成了理解、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同时,学生获得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
  二、用数学,将数学问题生活化
  学生能在数学化过程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只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方面。而把一些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能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又是数学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1.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利于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既满足了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兴趣。讲授《圆的认识》一课,课堂结束时,教师让提出了两个问题:(1)车轮为什么是圆的?(2)人们看热闹的时候为什么自然地围成一个圆圈?
  虽然学习了圆的知识,但是从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来看,学生对这两个现象的解释还是比较模糊。教师马上加以引导:“想想我们今天学了什么知识,能不能用来解释这个问题”。学生及时地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去思考、交流。终于找到了答案:因为圆的半径相等,车轮轴到地面的距离是相等的,这样车就不会上下颠簸了。经常这样指导,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问题,用数学的知识和头脑去想生活中的现象。不但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解决这个问题。
  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去帮助父母并计算房间地面面积、计算铺地板砖的数量及购买钱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
  三、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材中设计的许多案例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应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
  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可安排了一个游戏:请学生动手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平面图形。随后,再通过起名子,比较长的比较像的图形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图形。一节新的图形认识的学习,成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总之,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来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12年第2版.
其他文献
一、教学目标  1.应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解释角平分线的原理。  2.会用尺规作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  二、教材分析  角平分线是初中数中的重要的概念它们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性质。两者在知识学习及内容上都有非常类同之处是学生学习初中几何的很重要基础,教师通过归纳:记忆口诀: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这种辅助线做法很重要,但凡遇到角平分线,都可引导学生记忆并熟练应用。  三、重点、难点  重点:利
期刊
案例背景:近几年我一直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因为我们是农村中学,离县城还很近,所以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转到县城去上学,一般走的都是小升初的优秀学生,使得现在学优生不多,后进生不少。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上课不认真听讲、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能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另一部分学生学习认真、努力、踏实,但是每天重复、机械做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这无疑对我们学校开展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改革策略和教学策略。  关键词:就业导向;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  一、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的优势和作用  1.传统的汉语言专业教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突出的地位。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的研究方向在于汉语言文学的现象和文学规律,是现代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和中国传统文化联系紧密,一方面需要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另一方面则肩负着传承中华
期刊
摘 要:本文提出了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围绕激活创新意识,培养观察能力;营造问题环境。鼓励质疑;提供演练舞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等方面作了探究。  关键词:体育思维;观察力;质疑思辨;想象力;创新培养  “创造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素质 教育 就是从这一思想出发,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要抓住这个重点,就必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对学生进行创造性
期刊
摘 要:党和国家提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要和谐共处,只有这样,社会才能稳定、和谐、持续、快速地健康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更是如此,教育是一切发展之本,只有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家长、教师与家、家长与学校建立和谐的多边关系,才能真正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健康和谐的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健康;和谐;平等;发展;环境;教育等  党和国家提倡人与自
期刊
摘 要:在新一轮的研修学习过程中,每一次的学习都会自己带来新的提高,也学到了很多的教育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能力,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多,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启发,业务素质得到很大的提升。通过这次研修,使我认识到,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敢于让学生提问,敢于让学生发言,敢于
期刊
摘 要:数形结合既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数形结合思想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它是数学的规律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数形结合方法的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这里的“数”指数学术语、数学符号、数学公式及用语言文字表现的数量信息和呈现方式;“形”不仅仅指几何图形,还包括各类图
期刊
在学校里你也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形:课堂中面对老师的提问,小学低年级小手如林,小学高年级逐渐稀疏,到了初中举手的则是寥若星辰了。高中学生还有举手的吗?没有了,他们已经没有回答问题的欲望了,回答问题的意识也在日渐淡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形呢?难道是学生越大越害羞吗?也不全是,我们作为新一轮课堂教学的革命者——教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怎样使学生年级越高越想回答问题,让课堂不再沉默,让小手在课堂中
期刊
摘 要:能量是中学物理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能量的知识几乎存在于物理知识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学习力学知识,还是学习电磁学知识,都会涉及到能量的变化.因此,深入的理解能量的概念和意义,从能量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然而,虽然能量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现今的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课堂效率低下,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运用能量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所以本文通过分析教学中主要存在问题的
期刊
摘 要: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变得高度有效。”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理念,摒弃以往教学中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观念,更多地关注学习对象即学生的潜能、情感、价值观、学习品质等因素。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被动机械的学习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观能动性。伴随科技的发展以及=教
期刊